教综人物及年份总结精品文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6303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综人物及年份总结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综人物及年份总结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综人物及年份总结精品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综人物及年份总结精品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综人物及年份总结精品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综人物及年份总结精品文档.docx

《教综人物及年份总结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综人物及年份总结精品文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综人物及年份总结精品文档.docx

教综人物及年份总结精品文档

教育综合知识专题汇总

人物篇

一、“之父”大汇总

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

2.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

3.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

4.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

5.冯特——心理学之父

6.泰勒——课程评价之父

7.乌申斯基——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

8.帕克——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之父

9.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

10.福禄贝尔——幼儿教育之父

二、人物-中国——教育家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论语》,教育作用“庶富教”;“性相近、习相远”;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内容-六经、文行忠信;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谦虚笃实;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学—思—习—行的统一过程行的学习过程。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

子思——与孟子并称思孟学派。

《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学习过程。

2.孟子——《孟子•尽心上》首次使用“教育”一词;性善论、内发论代表人物、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3.墨子——素丝说

4.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外铄论代表人物

5.董仲舒——“性三品”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朱熹——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代表作《四书集注》、“因材施教”、“启发”一词的提出者

7.张焕纶——1878年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近代小学教育开端

8.盛宣怀——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近代公立小学教育开端

9.张百熙——起草“壬寅学制”、奉命重新修订“壬寅学制”形成“癸卯学制”

10.张之洞——奉命重新修订“壬寅学制”形成“癸卯学制”

11.荣庆——奉命重新修订“壬寅学制”形成“癸卯学制”

12.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把西方康德、席勒的思想和中国古代美育传统揉合到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美育思想。

13.陶行知-毛泽东称颂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生活教育理论

14.黄炎培-“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著名职业教育理论。

15、冯忠良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

(1)原型定向

(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

三、人物—西方-教育家

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柏拉图-古希腊-《理想国》-教育目的——哲学王

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灵魂论”、德智体三育教育、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和谐发展

4、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名《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5、利托尔诺、沛西•能——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

6、孟禄——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

7、米丁斯基-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

8、凯洛夫-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主编的《教育学》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构建了新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9、杨贤江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他以李浩吾的笔名写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

10、马卡连柯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等,他在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其核心教育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班级管理平行管理模式代表人物。

11、培根-英国-《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

12、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

(1)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2)他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

(3)“泛智主义”;泛智主义课程理论

13、洛克-英国-《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思想

14、卢梭-法国-《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开先河者。

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代表人物

15、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代表人物

16、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一本书、二个基础、三个中心、四个阶段”;教育目的、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17、福禄倍尔-德国-《人的教育》;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代表人物

18、第斯多惠-德国-《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叫人发现真理”。

19、斯宾塞-英国-《教育论》-“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教育预备说;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20、乌申斯基-俄国-《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

“复习是学习之母”,体现了巩固性原则

21、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零个目的、一本书、三个中心(观点)、五个阶段;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

22、赞科夫-苏联-《教学与发展》-“一般发展”

23、苏霍姆林斯-苏联-《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24、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学生学习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分册》-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掌握学习理论

25、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原理》-范例教学理论

26、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法;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论

27、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性本能”。

内发论代表人物、遗忘的“动机说”。

28、威尔逊——“基因复制”,内发论代表人物

29、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身心成熟机制制约人的发展、内发论代表人物

30、高尔顿——《遗传的天才》

31、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

32、舒尔茨——人力资本力量

33、昆拉多·洛伦兹博士—— 奥地利著名的生物学家,提出“关键期”

34、涂尔干——社会是超越个人的客观实在,教育按社会的需要和要求来培养人才。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35、凯兴斯泰纳——国家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培养公民。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36、赫钦斯——“永恒主义”教育家。

社会培养理智能力卓越、思维习惯良好和技能优秀的人。

社会本位代表人物。

37、孔德——“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依赖于社会”,社会学创始人,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38、帕克——“一切教育的目的,是人,是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39、福勒、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40、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

41、布鲁巴奇——于1994年提出四种反思方法,供教师参考。

第一,反思日记;第二,详细描述;第三,交流讨论;第四,行动研究。

42、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人本主义课程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43、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全人”的教育目的。

“患者中心疗法”。

44、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社会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

45、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课程评价目标模式

46、斯滕豪斯——对泰勒“目标模式"批评的基础上提出“课程设计模式”。

47、斯克利文——“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提出者

48、斯塔弗尔比姆——“CIPP评价模式”提出者

49、桑代克——遗忘的“消退说”;联结-试误说;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

5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51、陆钦斯——“量水试验”定势

52、邓克尔——“蜡烛实验”功能固着。

53、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54、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

55、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

56、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57、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58、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59、耶克斯—多德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6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61、麦克利兰、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

62、海德——成败归因理论六个因素

63、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64、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者、社会学习理论

65、贾德——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

66、科勒——学习迁移的关系转换理论、完形-顿悟说、

67、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按学习者是否理解学习材料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学习者获知学习材料意义的方式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的间繁程度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与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

认知-同化理论、先行组织者技术、知识学习的分类(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68、加涅——学习结果分类、学习层次分类、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69、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学习动机强化理论、程序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70、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71、加里培林——心智技能的五阶段模型

7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73、德鲁克——班级目标管理

74、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代表人物

75、帕克赫斯特——道尔顿制

76、劳伊德·特朗普特——朗普制

77、普莱西——设计程序教学法

数字篇

一、首次提出者大汇总

1、孟子——“教育”一词的提出者

2、孔子——“启发式”教育思想的首次提出者

3、苏格拉底——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提出者

4、朱熹——“启发”一词提出者,“因材施教”一词的提出者

5、孔颖达——“课程”一词最早使用者

二、“第一”大汇总

1、宫廷学校——有文献记载的世界上第一所学校——公元前2500年第一个进入奴隶社会的古埃及

2、泥板书舍——公元前3500年有考古证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学校

3、孔子——中国启发式教育第一人

孔子——世界启发式教育第一人

4、苏格拉底——西方启发式教育第一人

5、《学记》——世界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6、《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学法的著作。

7、“壬寅学制”——1902年,近代第一个颁布的学制

8、“癸卯学制”——1903年颁布,1904年实施,近代第一个实施了的学制

9、“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学制

10、“壬戌学制”——1922年,近代第一个仿美的学制

1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

12、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标志了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三、闹人的“二三四五六七”整理

1、双基: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两基: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3、两全: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4、两重:

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5、“两基本、一进入”,201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6、“四有”“五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7、旧三中心:

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8、新三中心:

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9、四段教学法: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10、五步教学法:

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11、五四制:

小学五年、初中四年

12、六三制: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

13、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

14、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15、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6、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17、七艺: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18、七技:

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四、重要的年份

1、、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2、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未实行)

3、1903年-1904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4、1905年“废科举,开学堂”

5、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

6、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

-培养目标是:

留意儿童身心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7、1951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幼儿教育(3~7岁);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8、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

9、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现行的学制是最需要积极地和稳妥地加以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动员一切积极因素”。

该指示提出了学制改革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10、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改变教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状况,1985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主要有:

1.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2.实行九年义务教育;3.中等教育改革;4.高等教育改革。

11、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我国确立。

12、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即“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3、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我国的教育方针做了新的表述: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4、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

15、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6、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中再次强调了我国的教育目的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