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8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6288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8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8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8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8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8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8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8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8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8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8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纲解读】

1.能够正确理解语义,辨别语气,分析语言结构,这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前提。

2.掌握七种点号和九种标号的用法,这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基础。

3.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

4.具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5.具有识别、改正错误标点符号的能力。

【专题突破】

 标点符号用法的复习与备考,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辨认识别上。

首先应弄清楚16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知道哪几种在实际运用中易混易错,然后选择相应的练习题进行训练,通过做练习,探求规律,掌握方法。

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弄清功用。

切实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独特功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掌握它们的用法,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

   2、揣摩语气。

判断句子的语气要从整个句子去考虑,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些词语。

如:

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只能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

   3、分析结构。

句子的结构影响着标点的使用。

如单句内部不能用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同样,复句的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

   4、紧扣语境。

标点在一定语言环境里有一些变通的用法。

如:

①我们清楚地看到,上海市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次抗洪斗争中为江浙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科学研究表明:

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同是动宾之间,一者用逗号,一者用冒号,为什么?

①句用逗号的条件是,宾语是一个比较长的主谓词组,不用逗号隔开,读起来就会感到吃力。

②句用冒号的条件是为了强调宾语的重要性,因而把它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上。

   5、理解句意。

审视标点的正误要和正确理解句意结合起来。

如:

老杨同志,请您稍等一下!

“稍等”说明语气比较舒缓,既然是语气舒缓的祈使句,那么末尾就该用句号,而不是感叹号。

   6、留意套用。

所谓“套用”是指在标点使用时,有不少情况是点号和标号连在一起使用,最常见的有引号与句末点号的套用和括号与点号的套用这两种。

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一些要求,要留意。

   7、注意区别。

如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容易和破折号中表示说明或注释的用法相混淆。

看一个例子:

在下列句子的◇处加标点:

 ① 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② 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有三项议程◇审议奖惩条例,通过三年规划,选举职工代表会理事。

③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④ 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起帮凶作用。

   四个句子,似乎都有总说与分说部分,但①②句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③④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注释,则应用破折号。

同时,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

从语气方面分析,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的停顿时间较长;而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时,则没有停顿时间或停顿时间很短。

一、知识概述

顿号

1、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

例1:

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

例2:

周恩来是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元勋、人民公仆、世界伟人。

2、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例3:

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

七八个人/三四个月/三、四月份/三五之夜/年方二八/三八妇女节/诗的三、四联/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

3、集合词语内不用顿号。

例4:

别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埋怨。

工农业/指战员/科学技术/调查研究/教职员工/男女老少/父母/师生

4、顿号与连词不能同时使用。

例5:

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

所谓同时使用是指用于一处,起相同作用。

例如:

开水、地瓜、和煎饼。

5、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

例6: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6、并列成分出现不同层次,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例7:

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7、并列的主语、宾语根据并列成分短长选用顿号或逗号。

例8:

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例9: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

并列的主语、宾语被同一修饰语修饰时一般用顿号。

8、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

例10:

年仅三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个老红军。

例11:

他也跟着大摇大摆、若无其事地走进会场。

后置的并列定语间用逗号。

/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之间一般用逗号。

9、并列的谓语、补语间一般用逗号。

例12:

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例13: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共带一个宾语的并列谓语间用顿号。

/并列补语不需要强调时,之间用顿号。

标题中的并列一般用空格或连词表示而不用顿号。

/复指造成的并列成分间一般用逗号。

逗号

1、不要在不该停顿时用逗号。

例14: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使句子支离破碎。

2、该用句号作结时不要用成逗号。

例15:

中国领导人决心防止“非典”的再次爆发,卫生部长吴仪表示愿意改革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这给国际卫生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样会使文章一逗到底。

这是作文书写中的常见毛病。

分号

并列复句的分句间和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个层次间一般用分号。

例16: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例17:

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宝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多重复句辨别第一层次位置是关键,也是难点。

2、并列分句中没用逗号,不能径直使用分号。

例18: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只要有一个分句内用了逗号,分句间就可以用分号。

3、分条陈述时,每一条不管是词、短语还是句子,每条内部不管有没有逗号,之间都可用分号。

例19:

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

一、办事公道;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冒号

一般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两种作用。

例20:

今天晚上有如下节目:

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例21: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2、冒号提示下文时不能用在非提示语后面。

例22: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

依靠群众,坚持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不能在没有明显停顿的地方用冒号,而非提示语后面没有明显停顿。

3、冒号一般不能套用。

例23:

事实证明:

我们应该坚持我们的基本路线:

一个“方针”、两个“基本点”。

4、冒号一般只管到一句话结束,不能管几个句子。

例24:

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

一、办事公道。

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

三、有经济头脑。

提行处理或加引号处理例外。

5、如果提示的内容不是句子全部,而是部分的话,则不能用冒号。

例25:

本市的三位女杰:

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例26:

林则徐宣称: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

写作中只引用别人的一部分话,引文前不用冒号,亦即冒号后一般是完全引用。

6、“某某说”等提示语在引文前用冒号,在引文中用逗号,在引文后用句号。

例27:

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例28:

“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例29:

“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句号

陈述句末尾和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用句号。

例30:

请稍等一下。

避免句号和逗号混淆导致一逗到底,见逗号用法。

/有时语气特别舒缓的反问句末尾也可用句号。

叹号

感叹句、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及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用叹号。

例31:

我们的祖先多么伟大啊!

例32:

祥林嫂,你放着吧!

例33: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2、两个以上叹词相连使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

例34:

“啊,啊!

”伊又吃了惊……也有两个叹词后都用的,如:

“救命啊!

救命啊!

”一个声音在呼喊。

3、叹词句和感叹句连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叹词后用逗号。

注意倒装

例35:

啊,这赠品是多么丰饶啊!

问号

疑问句和语气不太强烈的反问句末尾用问号。

例36:

你见过金丝猴吗?

例37:

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2、选择问一般只在末尾用一个问号。

例38:

你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

区分连续问。

3、判断是否用问号看句子是否有疑问语气,而不应该看是否有疑问形式。

例39:

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例40:

你问他还来不来。

例41:

文件下达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个艰巨的任务到底交给你,还是交给他。

这种情形往往是带有疑问词语的主谓短语作主语或作宾语。

主谓倒装的句子只在句末用一个句末点号。

例42:

怎么了,你?

例43:

出来吧,你们!

例44:

真好看,这只猫。

其他倒装句也是如此,如: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应该是这样,我想。

引号

完全引用的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不完全引用的引文后如用点号放在引号外。

例45:

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例46:

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引文完整且独立成句,为完全引用;引文不完整或完整不独立,为不完全引用。

2、意引不用引号。

例47:

小姑娘告诉我:

“她的家就在附近,每天她都会看到月亮湾的珠玑,看到无数采珠宝的客人们。

”引用包括直引和意引。

/转述属于意引。

3、引文内还有引文,里面用单引号。

例48:

他站起来问:

“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4、引文的范围要准确。

例49:

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谱”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时出现在天宇。

“哈雷慧星”/“拿来主义”/“希望工程”

5、以地名来命名的厂、路、站、工程等均不需引号。

括号

句内括号紧贴在被注释部分之后,如被注释部分这里需用点号,挪到括号后。

例51:

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发现。

例52:

这就是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

例53:

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注释句中某一部分的用句内括号。

/句内括号内部文字末一般不用点号(叹号、问号除外)。

2、句外括号放在句末点号后。

例54: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即兴”。

(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即兴”。

)注释全句的用句外括号。

/句外括号内部文字末点号要原样保留。

省略号

省略号不能和“等”之类词同时使用。

例55:

新中国的历史上无法抹去这些名字:

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杨立伟……等。

列举各项和省略部分共作某词的修饰限制成分时,只能用“等”。

/“等”除表省略还可在列举尽后煞尾。

2、省略号前的列举一般不能少于三项。

例56: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水仙……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等”前的列举不能少于两项。

破折号

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括号。

例57:

假如我有一首诗——不敢奢望一首以上——能像《唐诗三百首》的任何一首那样,为后世所认可,为子孙所传播,我也就死而无憾了。

例58:

每个汉字都凝结着先人对已知世界的渐悟(它积淀着几经迷失的文化传统及富有民族个性的道德伦理尺度)和对未来世界的哲思。

如注释内容较重要,需与正文一起读出来,就用破折号;如注释内容不重要,不需与正文一起读出,就用括号。

2、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冒号。

例59: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3、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逗号。

例60:

我就是我——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

例: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破折号比逗号停顿时间长,强调作用强;破折号多强调以后成分,而逗号多强调以前成分。

4、破折号不要和“是”等赘余。

例61:

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劳动妇女,含辛茹苦却毫无怨言。

书名号

书名号标明书名、报名、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文件名等。

例62:

《红楼梦》/《语文报》/《读者》/《序言》/《小兵张嘎》/《懂你》/<<标点符号用法》/“东方时空”/“理想”主题班会要区分引号和书名号。

/封面、书脊、书刊版权页、正文标题等都不用书名号。

2、书名内的书名用单书名号;注意书名和篇名连用。

例63:

《<宽容>序言》/《读〈石钟山记〉有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念奴娇·赤壁怀古》要分清书名范围。

如:

“《求是》杂志”/“《同学》编辑部”/《琵琶行(并序)》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1:

顿号用法

【要点解说】并列词语结合得紧,中间不用顿号,但表序数时要用顿号;表示约数的两个数字中间不能用顿号;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中的停顿用逗号,内部小并列中的停顿用顿号;并列的短语比较长,停顿较大的,不用顿号,用逗号;并列的短语作定语时要用顿号,而作主语、谓语、补语等表强调时,并列的介宾短语用作状语时,不用顿号,用逗号;并列的短语之间带有语气词时,不用顿号,用逗号。

【例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家是什么?

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是一份惦念,家是一份牵挂。

B.《教师口语》一书的《序言》说:

“《教师口语》是为了强化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而新增的专业课程。

C.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

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利,他就以权利相诱。

D.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答案】A

考点2:

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要点解说】凡是用逗号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分句间的停顿用逗号;凡是用逗号不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分句间的停顿用分号。

【例句】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谱”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解析】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分号(强调层次),另还要去掉引号(不是强调的对象)。

考点3:

冒号的用法

【要点解说】冒号一管到底,句中短暂停顿不用冒号;同一句中不能有两个冒号;部分引用(引文不独立)前不能用冒号;同一人话语未完不用冒号。

【例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

都需要充分的论证。

B.李老师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不知之,不知为不知”。

C.实践,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要,要靠实践去检验:

实践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

D.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带家文库》:

《巴金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柯灵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

A项中“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

”应该修改为“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

”这是因为这几个词组是谓语性质的,而它与“景区门票”合在一起作了“都需要充分论证”的主语,实际上总的句子在这里是陈述性质的。

B项应该将句末的句号放在引号之内,因为这是完全引用。

D项应该有两个地方要修改,一是《当代文坛大家文库》,这里的书名号应该修改为引号,我们说书名号一般用在具体的书名和文章篇名上;二是“这些书”前面的这个逗号应该修改为句号,因为前面的冒号只能管到这里为止。

考点4:

引号与引文末点号位置的确定

【要点解说】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

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除此外,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

另外非直接引用不用引号,加引范围要清。

【例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是他的体型?

他的亲切?

还是他的什么?

B.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

C.“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

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为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D.据考证,古历下亭址在今名士阁西侧(该处现有一石碑,正面题“古历下亭址”五个大字,背面刻有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答案】D

【解析】A项是选择问,“体型”“亲切”后面的问号都应该为逗号。

B项的书名号应该为引号,这不是一本书,不能用书名号。

C项引号内的句号应该在引号外,引用部分与前面内容为一个整体。

考点5:

句内括号、句外括号用法

【要点解说】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句子中的部分词语或部分句子(局部)时,括号用在点号前;不需停顿时括号后不用点号。

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前面整个句子(全局)时,括号用在点号后面。

【例题】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有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承担的风险往往要大于获得的效益。

B.唐先生教宋词,基本上不讲,打起无锡腔调。

把词“吟”一遍:

“双鬓隔香红啊——玉钗头上风……好!

真好!

”这首词就算讲过了。

C.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

记者走进售票处,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

D.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

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

)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考点6:

书名号用法

【要点解说】书名号主要用于表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但还有几种特殊用法要引起注意。

如果篇从属于书,书名在前,篇名在后;如果篇名里还有书名,就要使用两个书名号,外为双书名号,内为单书名号;电影、歌曲、舞蹈、小品、相声等文化产品的名称可用书名号;电视台、电台的节目可用书名号;法律、条例的名称也用书名号;教科书名称用书名号,而课程名不用书名号;丛书名与部分书名的使用。

同时还要注意几种容易误用的情况:

商品名不能用书名号,身份证不用书名号,栏目名不用书名号,要用引号,主题、会议、标语等都不用书名号,考试、比赛等活动不用书名号。

【例题】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激情”源于希腊语,原意是“上帝本色”,这里的上帝本色不是别的,而是指一种持久不变的爱心——恰当的自爱(自我接受)和由此延伸出的对别人的爱。

B.古人赏梅,欣赏的是它那盘曲的虬枝老干,品味的是它那馥郁的浓香。

宋代范成大《梅谱》云:

“梅,天下尤物,无问智愚不肖,莫敢有异议。

C.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

鸟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潺潺的流水声,野牛的低哞声——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D.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答案】D

【解析】D项“《不朽的红岩》”是节目名,并非书名,所以不应该用书名号。

考点7:

问号用法

【要点解说】在一个句子中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不能用问号,要用逗号,但选择问句句群(3个以上)的每一问都要用问号;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用在句末,成分前后倒置形式的问句,问号不能跟着倒置到句中,仍然用在全句末尾。

【例题】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张依朋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说话中间还不停地叹着气。

B.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

C.“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

是您老人家吧?

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是留下一面啊?

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答案】B

【解析】A项中“烦恼”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C项中“先凿哪面墙呀”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D项中“等等”与省略号重复,可去掉其中的一个。

考点8:

感叹号用法

【要点解说】用于感叹句、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及语气强烈的反问句的末尾;单独成句的敬语,在后面用叹号;呼语,加上叹号可强调说话对象。

叹号连用,表示感叹程度逐渐加强,感情比一般的感叹更强烈。

【例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一场名为“相约文博会·爱心万里行”的大型文艺晚会将在省体育中心举办,一万人将现场进行手语表演,以此倡导“爱心文化”。

B.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

C.老人拿到医疗救助金后感动地说:

“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虽然得了重病,并不可怕,我呀!

还得活一阵子呢。

D.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

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答案】A

【解析】B项陈述语气不能用问号,应将问号改成句号。

C项倒装句中叹号不应该前置。

D项冒号领属范围有误,“工作人员”后为句号。

考点9:

省略号用法

【要点解说】用了省略号就不能在省略号后再用其他的点号,也不能再用“等”,用了“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

【例题】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把电视剧的生产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走一条生产——市场——播出——盈利——再创作的良性循环的路子。

B.造成这种事故的原因,公司领导认为主要有两个:

一、具体施工单位对安全问题不重视,只抓生产进度,不抓安全;二、具体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操规程。

C.在鄂西大山的半个多月里,将士们不论是行军还是宿营,都能听到老虎、豺狼、野猪、豹子……及其他野兽的叫声,已经习以为常。

D.大妈常抱怨自己的记性不好:

“我现在有一个毛病,就是站在电梯旁边的时候,总是忘记了自己是要上楼呢,还是要下楼。

【答案】C

考点10:

综合填充

【要点解说】综合填写标点符号不但要熟悉主要标点符号的用法,而且要分清句子结构,辨明语气,理解文意。

解答这类题,应认真审题,充分调动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选自己认为最容易判断、最有把握判断的内容作为突破口,用已知的来解未知的,从而确定正确的填写。

【例题】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答案依次写在文后的横线上)。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①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②③爱因斯坦文集④第一卷⑤第395页⑥一个没有很好掌握语言这一思维工具的人,其智力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①:

“②。

”③(《④》⑤,⑥)

【解析】本题的考查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考查了6种标点的基本用法。

做此类题目,首先要定位语段的表达方式特点,判定文段属于记叙性文段、议论性文段还是抒情性文段。

然后从结构角度去解析这个文段,搞清文段的内部层次,判明文句的逻辑关系,最后联系上下文精准选择相应标点。

【高考真题精解精析】

【2011高考】

1.(重庆)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秦少游《踏莎行》曰: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髓。

B.很怀疑人类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

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一种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

C.我们班有个“班妈妈”,说话霸道而幽默。

“班妈妈”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