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三1班语文备课第1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6130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三1班语文备课第1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秋三1班语文备课第1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秋三1班语文备课第1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秋三1班语文备课第1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秋三1班语文备课第1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三1班语文备课第1周.docx

《秋三1班语文备课第1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三1班语文备课第1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三1班语文备课第1周.docx

秋三1班语文备课第1周

高良中心小学备课教案表

课题

单元

第一组

备课教师

冯文豪

周次

第1周

内容

1、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9月1日

上课时间

9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过程

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教材分析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

难点

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揭示课题。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

2.板书课题:

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范读。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

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

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趣味识字。

(1)教师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1自然段:

坪坝(bà)绒球花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绚丽多彩

第3自然段:

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4自然段:

凤尾竹 摇晃(huàng)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3.学生试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三、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教学过程设计(续上页)

“戴”:

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

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2)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小路、服装、校园

     美丽{

           钟声、书声、游戏声

课后活动

要求

作业布置

1.感情朗读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抄写你认为难写的生字词。

教学后记(手写)

高良中心小学备课教案表

课题

单元

第一组

备课教师

冯文豪

周次

第1周

内容

1、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9月3日

上课时间

9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过程

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教材分析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

难点

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

这一课我们要进行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第1自然段:

1.请各自轻声读第1段,想一想:

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3.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点评后再指名练习。

第2.3自然段:

1.师引入。

“当,当当!

当,当当!

”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

请各自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

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3.想象描述。

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

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画面?

学生想象描述,并朗读有关句子。

第4自然段:

1.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

交流感受。

2.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

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3.抒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设计(续上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自由选择段落感情朗读。

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积累本上。

随堂练习

1.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

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还可以画图画,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2.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在积累本上。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小路、服装、校园

     美丽{

           钟声、书声、游戏声

课后活动

要求

作业布置

1.自由选择段落感情朗读。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后记(手写)

高良中心小学备课教案表

课题

单元

第一组

备课教师

冯文豪

周次

第1周

内容

2、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9月1日

上课时间

9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

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教材分析

教学

重点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

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

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

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3、板书课题:

金黄的草地

  

(1)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

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续上页)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

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

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

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

揪      发现不揪  喜爱

             早晨     中午     傍晚

 2、金色的草地 {   绿色     金色     绿色

           合      张      合

                蒲公英会合拢

课后活动

要求

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教学后记(手写)

高良中心小学备课教案表

课题

单元

第一组

备课教师

冯文豪

周次

第1周

内容

2、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9月1日

上课时间

9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

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教材分析

教学

重点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

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观察挂图:

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

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渡:

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

“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

“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

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教学过程设计(续上页)

三、升华情感。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

相互交流。

1、观察挂图:

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揪      发现不揪  喜爱

             早晨     中午     傍晚

 2、金色的草地 {   绿色     金色     绿色

           合      张      合

                蒲公英会合拢

课后活动

要求

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好词佳句。

教学后记(手写)

高良中心小学备课教案表

课题

单元

第一组

备课教师

冯文豪

周次

第1周

内容

3、爬天都峰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9月1日

上课时间

9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过程

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教材分析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扣题导入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

板书:

天都峰

2、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

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

板书: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

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

石头台阶。

仰望:

抬头望。

攀着:

(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

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

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

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教学过程设计(续上页)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3、爬天都峰

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课后活动

要求

作业布置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教学后记(手写)

高良中心小学备课教案表

课题

单元

第一组

备课教师

冯文豪

周次

第1周

内容

3、爬天都峰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9月1日

上课时间

9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过程

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教材分析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

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

”、感叹句“真叫人发颤!

”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

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

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设计(续上页)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

“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

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

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指导朗读。

奋力

3、爬天都峰  {  一会儿……一会儿……       勇气

     (高、陡)    手脚并用                   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

                     爬呀爬

                        终于爬上顶峰

课后活动

要求

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后记(手写)

高良中心小学备课教案表

课题

单元

第一组

备课教师

冯文豪

周次

第1周

内容

4、槐乡的孩子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9月1日

上课时间

9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

掌握生字词。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

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教材分析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言激趣,提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体会到了种种劳动的乐趣,他们就是------槐乡的孩子。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各自轻声读,遇到生字拼读一下,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3、各组代表分段朗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理解。

1、出示图片,介绍槐树槐花。

2、读读议议。

A:

槐树什么时候开花?

那花苞是什么样的?

文中还把槐花比做什么?

B:

槐米有什么作用?

C:

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D:

八月份,天气怎么样?

谁能描述一下?

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朗读。

E:

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化的时节,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割槐花的?

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设计(续上页)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

有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引导小结:

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

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读读议议。

A:

槐树什么时候开花?

那花苞是什么样的?

文中还把槐花比做什么?

B:

槐米有什么作用?

C:

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D:

八月份,天气怎么样?

谁能描述一下?

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朗读。

E:

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化的时节,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割槐花的?

练习分角色朗读。

勤劳懂事,分担父母的辛劳

4、 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以苦为乐,快乐的歌声、甜蜜的微笑

课后活动

要求

作业布置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教学后记(手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