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6076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滨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滨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滨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滨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

《山东省滨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滨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

山东省滨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1都表现为显性性状,F2却出现性状分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B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C.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D.分离定律不能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显性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均表现显性性状,隐性纯合子表现隐性性状.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为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为杂合子。

【详解】A、隐性性状是指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一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而隐性纯合子能表现隐性性状,A错误;

B、纯合子的基因组成中无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配子,自交后代基因型相同,无性状分离,B正确;

C、杂合子

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C错误;

D、两对等位基因中的每一对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分离定律能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故选B

2.某植物的非糯性和糯性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相对性状。

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

现用纯种非糯性和纯种糯性植株杂交获得F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橙红色花粉粒占1/4

B.如果让F1植株自交,产生的植株中花粉中有3种类型

C.若含a基因的花粉50%死亡,则F1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1∶2∶3

D. 若A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其所控制的性状定会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用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得到F1,则F1的基因型为Aa,能产生A和a两种基因型的配子,且比例是1∶1;已知糯性花粉遇碘呈橙红色,非糯性花粉遇碘呈蓝黑色,所以F1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随机选择多个视野,两种颜色的花粉粒数量比例约为1∶1.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橙红色花粉粒占1/2,A错误;

B、如果让F1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植株中基因型和比例为AA∶Aa∶aa=1∶2∶1,产生的花粉为A和a两种类型,B错误;

C、若含a基因的花粉50%死亡,则F1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a=1∶1,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a=2∶1,F1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AA(1/2×2/3)∶Aa(1/2×2/3+1/2×1/3)∶aa(1/2×1/3)=2∶3∶1,C正确;

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A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其所控制的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3.自然界的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后代表型之比总为2∶1;Aa测交后代表型之比为1∶1.若将上述自交后代的花粉随机授给专雄的测交后代,获得大量子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种群中不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

B.自交后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1∶2

C.测交后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1∶3

D.随机授粉产生的子代中Aa∶aa=6∶5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后代表型之比总为2∶1;Aa测交后代表型之比为1∶1,由此推测,AA纯合致死。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AA纯合致死,故该种群中不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A正确;

B、自交后代Aa:

aa=2:

1,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

a=1:

2,B正确;

C、测交后代Aa:

aa=1:

1,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1∶3,C正确。

D、该种群2/3Aa、1/3aa,配子1/3A、2/3a,随机授粉产生的子代中1/9AA(死亡)、Aa4/9、aa4/9,故Aa∶aa=1∶1,D错误。

故选D.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减数分裂前的物质准备主要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C. 受精卵中的DNA分子来自精子和卵细胞的各占一半

D.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同一双亲子代表型呈现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受精作用:

1、概念:

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2、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

(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

(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4、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详解】A、减数分裂前的物质准备主要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

B、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B正确;

C、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C错误;

D、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同一双亲子代表型呈现多样性,D正确。

故选C.

5.基因型为AaXBXb小鼠,A、a位于3号染色体。

一个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次染色体未正常分离(无其它变异类型),最终产生了基因型aaXb的一个子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初级卵母细胞中3号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B.产生的其他三个子细胞为AXB、aXB、Xb

C. 细胞中B、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I后期

D.若该子细胞是极体,则卵细胞基因型为AXB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丝点分裂后,相同基因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正常情况下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详解】A、最终产生了基因型aaXb的一个子细胞,aa未分离,说明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携带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移向细胞的两极导致的,A错误;ﻫB、产生的其他三个子细胞为AXB、AXB、Xb,B错误;ﻫC、细胞中B、b基因为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I后期,C正确;ﻫD、若该极体是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则卵细胞的基因型为Xb,D错误。

ﻫ故选C.ﻫ

【点睛】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考生将基因的分离情况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联系起来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6.人类的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常男性的母亲和女儿凝血功能均正常

B患病女性的母亲和儿子均表现血友病

C.在人群中调查该病患者时遇到男性的概率比女性大

D.正常男性与女性患者婚配建议选择生女孩

【答案】B

【解析】

【分析】

通过题干可知血友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其在遗传上的特点应该为:

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遗传、交叉遗传;3、女病其父、子必病。

【详解】A、正常男性的基因型应为XAY,其XA染色体遗传自母亲,也会传递给女儿,因此母亲和女儿凝血功能均正常,A正确;

B、患病女性的基因型为XaXa,其儿子的基因型一定为XaY,但其母亲的基因型只能确定肯定含有致病基因,不一定表现为患病,B错误;

C、伴X隐性遗传病在群体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C正确;ﻫD、女性患者一定会传递Xa这种致病基因,生儿子一定会患病,因此建议选择生女儿,D正确;ﻫ故选B.ﻫ

7.下图所示为某单基因遗传病家系。

Ⅲ-2与Ⅲ-3为近亲婚配,现在Ⅲ—2已怀孕,医生考虑是否需要进行胎儿性别鉴定。

若现有来自第Ⅱ代个体的基因组样品,检测哪个人是否含有致病基因是医生做出上述决定的关键?

 ( )

A.Ⅱ—1BⅡ-2ﻩC.Ⅱ-3D.Ⅱ-4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

图示为某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用A、a表示),Ⅱ-1与Ⅱ—2近亲结婚,Ⅲ—1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

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4基因型为A_,Ⅱ—1、Ⅱ-2、Ⅱ—3基因型均为Aa;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Ⅱ-1、Ⅱ-4基因型为XAY,Ⅱ-2、Ⅱ-3基因型为XAXa,据此答题。

【详解】A、根据分析,该遗传病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Ⅱ-1、Ⅱ-2基因型均为Aa,则Ⅲ-2基因型为1/3AA、2/3Aa,其致病基因来自Ⅱ-1或者Ⅱ-2;因Ⅱ—3基因型为Aa,Ⅱ-4为随机人群,基因型为A_,不能确定概率,则Ⅲ-3基因型可能为AA或者AA.若Ⅲ—2与Ⅲ—3结婚,Ⅳ—1男孩、女孩患病几率相等.

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因Ⅱ-1基因型为XAY,Ⅱ-2基因型为XAXa,则Ⅲ-2基因型为1/2XAXA、1/2XAXa,其致病基因来自Ⅱ-2;因Ⅲ-3基因型为XAY,Ⅲ-2与Ⅲ-3结婚,Ⅳ-1患病概率为1/8,只有男孩才可能患病。

所以若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关键看Ⅱ—1是否携带致病基因.若携带有致病基因,Ⅳ-1男孩、女孩均可能患病;若不携带致病基因,Ⅳ-1只有男孩才可能患病,女孩不患病,A正确。

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可能类型,确定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再逐项分析作答。

8.下列关于某个果蝇体细胞核中遗传信息表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体细胞转录RNA不同的原因是DNA存在差异

B.DNA甲基化通过改变基因碱基序列导致体细胞性状改变

C.遗传信息的表达中参与的全部核糖核酸是mRNA、rRNA

D. 某些基因转录的RNA可在翻译过程中与其他RNA结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不同体细胞转录RNA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错误;

B、DNA甲基化能改变某些基因的活性,进而改变基因的表达而导致体细胞性状改变,B错误;

C、遗传信息的表达中参与的全部核糖核酸是mRNA、rRNA和tRNA,C错误;

D、某些基因转录的RNA可在翻译过程中与其他RNA结合,如mRNA和tRNA的结合就发生在翻译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点睛】

9.艾弗里的细菌转化实验(甲),赫尔希和暴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乙),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两组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 甲实验利用酶特异性选择性地去除了每个实验组中的一种物质

B.乙中35S标记组搅拌并离心后沉淀物不可能存在放射性

C.甲、乙两实验都设法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

D.甲、乙两实验都说明DNA能在世代间传递和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艾弗里的实验利用了酶的专一性选择性的去除了每个实验组中的一种物质,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除去的物质是否是遗传物质,A正确;

B、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若搅拌不充分,蛋白质外壳与细菌不能彻底分离,会导致乙中35S标记组离心后沉淀物中存在放射性,B错误;

C、甲、乙两实验都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离,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C正确;

D、甲、乙两实验出现的子代性状都与亲代相同,都能说明DNA能在世代间传递和控制生物性状,D正确。

故选B.

10。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对于揭示基因本质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起到决定性作用。

下图为一个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和③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易于形成和断裂的⑤与DNA的稳定性无关

C.⑥的序列不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D.DNA复制过程中⑤的断裂需要解旋酶和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1、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ﻫ2、图中①是脱氧核糖、②是鸟嘌呤碱基、③是磷酸、④是磷酸二酯键、⑤是氢键,⑥是碱基对.

【详解】A、①脱氧核糖和③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

B、氢键数量越多,DNA的稳定性越强,所以⑤氢键数量的多少与DNA的稳定性有关,B错误;

C、⑥是碱基对,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正确;

D、DNA复制过程中⑤氢键的断裂需要解旋酶和能量,D正确.

故选B.

11.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可引起多种类型的变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DNA分子缺失一段序列可能引起基因突变

B.DNA分子增加一段序列可能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C.多细胞生物细胞分化

原因是DNA分子结构的改变

D.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互换可能引起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DNA分子缺失一段序列可能导致基因结构改变,进而引起基因突变,A正确;

B、DNA分子增加一段序列可能会引起染色体结构中增加若干基因,而导致染色体结构改变,B正确;

C、多细胞生物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的 选择性表达,不是DNA分子结构改变导致的,C错误;

D、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带有等位基因的片段互换会引起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C.

【点睛】

12.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

由于癌症发生的早期不表现任何症状,而对于癌症晚期的患者,目前仍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要避免癌症的发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原癌基因的过量表达可能导致细胞癌变

B.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活性增强可能导致细胞癌变

C.体内多种细胞都可能癌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D. 肝脏中检测到来自肺部的癌细胞与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癌症的发生主要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有关,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进程,抑癌基因可以抑制细胞的不正常增殖。

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细胞形态改变和容易扩散和转移的特点。

【详解】A、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进程,若原癌基因过量表达可能导致细胞无限增殖,发生癌变,A正确;ﻫB、抑癌基因主要来抑制细胞的不正常增殖,其表达的蛋白质会抑制无限增殖,减少癌变的发生,B错误;ﻫC、体内各个部位的细胞都可能发生突变造成癌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C正确;

D、肝脏中检测到来自肺部的癌细胞表明癌细胞进行了扩散与转移,这与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有关,D正确;ﻫ故选B

13。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的改变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下列有关细胞中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一定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B.四倍体生物

配子中都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C.染色体结构变异均改变了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和排列

D.染色体数目变异均以染色体组为基数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叫作一个染色体组。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由染色体组的定义可知,一个染色体组中都是非同源染色体,A正确;

B、四倍体生物的配子中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一定均改变了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和排列,如倒位只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未改变基因的种类,C错误;

D、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和以染色体组为基数成倍的增加或减少,D错误。

故选A.

14.遗传病给患者个人带来痛苦的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负担。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遗传病都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导致的

B.遗传病患者的体内一定含有相关致病基因

C.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隐性遗传病惠儿的降生

D.“孕妇血细胞检查”能用于诊断胎儿是否患遗传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

遗传病的定义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导致的疾病,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其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又分为染色体结构异常和染色体数目异常。

一般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来对遗传病进行预防和监测。

【详解】A、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A正确;ﻫB、遗传病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异常造成的,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B错误;ﻫC、由于一个家系中遗传的相关性,隐性疾病的携带者可能较多,因此防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C正确;ﻫD、“孕妇血细胞检查”能用于诊断胎儿是否患遗传病,D正确;ﻫ故选Bﻫ

15.Taslr2基因控制合成甜味感受器蛋白,研究人员发现狮子、老虎、英国矩毛猫等多种猫科动物的Tas1r2基因都缺失247个碱基对,所以这些动物无法感受甜味刺激。

这为研究猫科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提供了( )

A.古生物化石证据B. 比较解剖学证据

C. 细胞生物学证据D. 分子生物学证据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题中显示,与甜味感受器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中在狮子、老虎、英国矩毛猫等多种猫科动物的体内均缺失247个碱基对,这显然是通过研究分子来确定三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故为分子生物学证据,即D正确。

故选D.

【点睛】

二、不定项选择题

16.在人类对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探索历程中,正确地选择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梅塞尔森和斯塔尔通过实验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

B. 孟德尔对豌豆 杂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遗传的基本定律用到了假说一演绎法

C.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是由两条互补链构成的双螺旋结构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

D.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红眼和白眼性状的遗传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到了假说一演绎法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教材中介绍的科学史经典实验,每种的原理、步骤、关键实验方法我们需要进行整理归纳,常见的有同位素标记法、假说演绎法、模型构建法等。

【详解】A、验证DNA的半保留复制的实验用到了N的同位素15N对DNA链进行标记,A正确;

B、孟德尔对豌豆杂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遗传的基本定律用到了假说一演绎法,B正确;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是由两条互补链构成的双螺旋结构没有用同位素标记法,而是采用了物理模型构建的方法,C错误;

D、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红眼和白眼性状的遗传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到了假说一演绎法,D正确。

故选ABD.

17.某植物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利用红色和白色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花色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两组实验中F的基因型可能不同

C. F2红花植株中某些杂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D.亲本的三种红花植株之间两两杂交后代均为红花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实验一和实验二F2的结果可知:

红花和白花性状分离比为15:

1,是9:

3:

3:

1的变式,说明该植物红花和白花由两对等位基因(设A、a和B、b)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根据红花:

白花=15:

1,可判断只有两对基因都为隐性即基因型为aabb时才表现为白花植株,其余都为红花植株。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两组实验F2的实验结果性状分离比都是15:

1,说明F1的基因型都是AaBb,B错误;

C、F2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B-,A-bb,aaB—,AaBB像这样子的杂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C正确;

D、实验一的亲本基因型为:

AABB×aabb,实验二的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AAbb,亲本的三种红花植株之间两两杂交后代均为红花,D正确。

故选ACD.

18.如图表示雄果蝇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和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单个细胞中D点染色体数目是B点的2倍

B 图1C到D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C. 图2中DE段每条染色体上都存在染色单体

D.图1中BC段单个细胞中X染色体数目是0或1

【答案】B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曲线可知,图1表示减数分裂过程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其中A→B段形成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C→D段形成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图2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细胞核DNA含量,其中A→B段形成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C→D段形成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E→F段形成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着丝点分裂后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形成的精子DNA含量减半.

【详解】A、图1中B点DNA复制完,形成

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D点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完成,发生于次级精母细胞中,此时该细胞染色体数目也等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图1C到D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减半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B正确;

C、图2中DE段包括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不存在染色单体,C错误;

D、图1中BC段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初级精母细胞中X染色体数目是1,其中的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次级精母细胞中X染色体数目是0或1,D正确。

故选BD.

19.真核细胞中的mRNA可以与DNA模板链稳定结合形成DNA-RNA双链,使另外一条DNA链单独存在,此三链DNA—RNA杂合片段称为R环。

下列对R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R环形成于基因的转录过程中

B.R环中嘌吟数等于嘧啶数

C. R产生过程中有氢键的破坏和形成

D.R环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的作用

【答案】AC

【解析】

【分析】

R环的含义,即mRNA可能和DNA模板稳定结合形成DNA-RNA双链,使另外一条DNA链单独存在发生在转录时期.

【详解】A、由题意“m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