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世博会为例论世博会在旅游开发方面的后续利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6068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上海世博会为例论世博会在旅游开发方面的后续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以上海世博会为例论世博会在旅游开发方面的后续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以上海世博会为例论世博会在旅游开发方面的后续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以上海世博会为例论世博会在旅游开发方面的后续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以上海世博会为例论世博会在旅游开发方面的后续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上海世博会为例论世博会在旅游开发方面的后续利用.docx

《以上海世博会为例论世博会在旅游开发方面的后续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上海世博会为例论世博会在旅游开发方面的后续利用.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上海世博会为例论世博会在旅游开发方面的后续利用.docx

以上海世博会为例论世博会在旅游开发方面的后续利用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引言

1.1选题依据和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4文献综述

1.4.1国外研究

1.4.2国内研究

第二章世博会后续利用概述

2.1世博会概述

2.1.1世博会定义及类型

2.1.2世博会的作用与意义

2.2世博会后续利用模式

2.2.1完整保留会场及功能模式

2.2.2会场改建模式

2.2.3功能转型模式

2.3世博会后续利用典型案例

2.3.1国内不同模式的典型案例

2.3.2国外不同模式的典型案例

第三章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案例研究

3.12010上海世博会概述

3.2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的基本原则

3.2.1充分发挥世博会原有建筑作用原则

3.2.2利用新建筑完善世博会功能原则

3.2.3经济收益原则

3.2.4社会价值原则

3.3上海世博后续利用的规划

3.3.1会馆与建筑的旅游开发

3.3.2非物质文化的重现

3.3.2原有设施与新设施的同步发展

3.4世博会后续利用效果分析

3.4.1社会效应

3.4.2经济效益

3.4.2文化效应

第四章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结论与经验

4.1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的经验

4.1.1重点开发世博会的旅游功能

4.1.2世博后后续利用需要政府的支持

4.1.3后续利用中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

4.1.4注重宣传营销

4.1.5注重民众的作用

4.2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结论

4.2.1世博会后续利用进入计划时代

4.2.2世博会后续利用存在局限性

4.2.3后续利用方式多样化

4.2.4后续利用与城市发展并进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2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摘要

世博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世界最高级别的展览活动。

世博会由主权国家主办,代表着国家的国际形象,也是国家崛起并获得世界承认的重要标志。

自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以来的一百六十多年,世博会的发展可以发现,从最初的场馆和场地的后续利用是无意识的、模糊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注重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将后续利用作为评价世博会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

世博园作为世博会的载体,其后续利用是世博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对于典型是世博会后续利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对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后续利用进行研究。

研究以上海世博会的后续利用规划为基础,结合旅游管理支持,提出其场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现以及设施新建方面的利用设计。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上海世博会后续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经济以及文化意义,世博会不同场馆的特点决定了其后续利用的方式,上海世博会的后续利用主要特点是“展馆再利用”与“改建为公园”并存;城市发展纳入世博后续再利用范畴,“展馆再利用”演绎为“园区再利用”几个方面。

通过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获得的主要是经验是应该充分开发世博会的旅游功能、注重后期开发与原有意义的融合、注重非物质文化产品的开发、注重宣传营销。

本文以文献法以及规范分析发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研究,能够补充关于世博会后续利用研究的理论,同时指导世博会后续利用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世博会上海后续利用城市规划

Abstract

ExpoistheInnofhumancivilization,istheworld'shighestlevelofexhibitions.Exposponsoredbythesovereignstate,representingthecountry'sinternationalimage,butalsonationalandworldrecognitionoftheriseofanimportantsymbol.Since1851the"InternationalIndustrialFair"in160years,thedevelopmentoftheExpocanbefoundfromtheinitialsiteofthestadiumandthesubsequentuseoftheunconscious,vague,withtheprogressofhumancivilization,focusingonecolog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hasbeenmoreconcernedaboutthepeople,thesubsequentuseasanevaluationoftheExpoisanimportantindicatorofsuccess.

AstheExpoExpocarrier,whichisanimportantpartofthesubsequentuseoftheExpoecolog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ThisarticleisfortypicalusebasisExposubsequentstudies,mainlyfromtheperspectiveoftourismdevelopmentforthe2010ShanghaiWorldExposubsequentuseofresearch.UseplanningstudiestofollowtheShanghaiWorldExpo,combiningtourismmanagementsupport,proposedthedevelopmentofitsvenues,reproduceanduse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aspectsofthenewdesignofthefacility.

Bystudyingthefollowingconclusions,ShanghaiWorldExpofollowhaveimportantsocial,economic,andculturalsignificanceofthedifferentcharacteristicsoftheExpovenuedetermineshowitssubsequentuse,theShanghaiWorldExposubsequentuseofthemainfeaturesofa"pavilionreuse"and"convertedintoapark,"co-exist;urbandevelopmentintotheExposubsequentre-usecategory,"Hallreuse"interpretedas"parkreuse"aspects.SubsequentusebytheShanghaiWorldExpoexperienceisgainedmainlyExposhouldbefullydevelopedtourismfunction,focusingonlatestagedevelopmentandintegrationoftheoriginalmeaning,focusonthedevelopmentofnon-materialculturalproducts,focusingonpromotionandmarketing.

Inthispaper,theanalysisofliteratureandspecificationsissuedasthemainresearchmethod,throughresearch,tocomplementtheExpoonthefollow-upstudyoftheuseofthetheory,whileguidingthedevelopmentofthesubsequentuseoftheExpo,showingcertainresearchvalue.

KeyWords:

Exposhanghaifollow-uputilizationurbanPlanning

第一章引言

1.1选题依据和研究背景

世博会是在政府部门引导下,以展示产品以及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国际世博会馆。

在1851年英国首次开展世界博览会至今,通过世博会展示产品以及技术,促进经济、文化以及技术交流的模式已经得到了各国的认可。

各个国家也纷纷建立具有独立特色的世界博览会。

世博会的举办,往往需要国家或者地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其在展示人类文明的成果的同时,更追求世博会自身的加入,如建筑的艺术价值等。

而世博会的建筑作为展览的承担着,与国家以及地方经济文化以及世博会主体密切联系,每一届世博会都会有很多标志性建筑留下。

世博会作为阶段性活动,其往往是以一次展览的结束而结束。

但是世博会内的建筑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情况下建立的,其自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因此在世博会结束后,如何充分利用世博会的有关场馆与建筑,发挥其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成为各届世博会关注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择世博会的后续利用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关注国内外典型世博会的后续利用情况的同时,对于我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后续利用情况进行规划设计与后续利用的效果分析。

研究以以往研究以及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的具体规划作为资料依据,以本人的专业知识作为知识依据,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可应用性。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主要是明确世博会后续利用的可行模式,开发世博会后续利用的新模式,实现充分利用世博会原有基础,发挥其经济意义以及社会意义的作用。

研究以上海世博会为例,在对于世博会的场馆建筑后续利用进行综合关注的同时,重点研究其作为旅游产品的开发问题。

从旅游规划的角度,扩展世博会后续利用的思路。

本研究就理论上来说,能够对于同类研究理论起到补充作用,同时还能够指导世博会后续利用的实践的进行,表现出一定的实践意义。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内容以世博会的后续利用为主,按照章节结构,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

对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以往研究进行综述,建立研究的整体框架。

第二部分,世博会后续利用概述。

对于世博会的概念与类型、作用于意义以及世博会利用的主要方式以及典型案例进行归纳与总结。

第三部分,上海市世博会的后续利用研究。

在对于上海世博会的情况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上海市世博会的后续利用原则、规划设计方案以及后续利用的效果分析。

这一部分作为本研究的主要部分,主要是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以上海世博会作为案例,分析其利用中的问题与优点,起到总结经验与吸取教训的目的。

第四部分,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的结论与经验。

通过前文的分析,总结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的可行方法与借鉴经验。

第五部分,总结。

为了实现以上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是采用文献分析法以及归纳分析的方法,通过整理分析关于世博会后续利用的成功经验以及教训,归纳出一般规律。

1.4文献综述

1.4.1国外研究

随着世博会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越来越中还要,世博会的规划设计与后续利用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内容。

就世博会本身的研究来说,JohnEFindling(1990)的《世界贸易会和世博会历史词典》一书,对于世界博览会的发展历史,形态以及一些概念进行综合性的阐述。

阿尔弗雷德·海勒(2003)在《文明的进程:

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一书中,对于世博会发展过程,对于地方以及国家的意义等进行研究,提出其通过展览作品体现艺术与技术的同时,更是实现了促进交流与沟通,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地方与国家形象构建的意义。

RobertWRydell(2000)《美国世博会:

世界博览会在美国》对于美国的世博会尽心专项研究,提出美国世界博览会在选址、建筑以及管理方面的可借鉴的地方。

关于世博会的后续利用研究,吉田光邦(1985)在《图说万国世博会史》的研究中,对于各个世博会的规划状况以及后续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

ErikMattie(1998)则从建筑的角度,对于世博会的建筑内容就进行关注与分析。

阿尔弗雷德·海勒所著(2005)《文明的进程一一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从世博会的后期利用从无计划到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的发展,提出其未来发展必然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指导的,对于世博会进行后续综合利用。

约翰·奥尔伍德(2002),阿尔诺、勃兰特(2007)等同样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于世博会的后续利用进行思考。

通过对于国外的研究进行综述可以发现,在关于世博会的后续利用方面,研究多而杂,相对来说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但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世博会后续利用思路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因为与当前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相吻合而受到世博会规划设计方的认可。

1.4.2国内研究

相对于国外的研究,国内对于世博会的后续利用的研究表现的比较集中。

第一,关于世博会后续利用的意义的研究,吴俏瑶(2008)提出世博会前期规划中在用地将面积、资金投入方面比较大,从城市规划角度来说,后续利用能够保证城市规划在原计划指标内。

郑时龄(2009)从经济的角度对于世博会的后续利用意义进行研究,提出世博会在展览期间已经吸引了很到的社会关注度,其利用前期资源的后续利用,能够继续发挥原有场地与建筑的经济意义,促进地方经济收入的增加。

徐佳(2012)分析世博会的建筑特点,提出其建筑具有典型的特色,充分利用这些建筑,能够促进地方建筑与公共艺术的发展。

第二,关于世博会后续利用原则的研究中,吴俏瑶(2008)提出世博会的后续利用应该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主要原则,保证世博会的利用与世博会自身、地方以及国家发展的统一性。

朱勃(2007)认为世博后的后续利用应该坚持后续利用的最小影响原则以及复兴城市艺术与文化的原则。

第三,关于世博会后续利用的影响研究。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多,总结研究者的观念,其认为世博会的前期规划、建筑特色、展览产品特点以及地方发展战略都会对于世博会的后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典型的如陈易所(2005)提出世博会的前期选址与规划设计直接影响到世博会后期的利用效率。

吴志强(2007)提出世博会的后续利用与地方的发展战略具有直接的联系。

地方发展战略决定了世博会场馆能够保存,能够具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后续发展以及后续发展的追求如何。

第四,关于世博会的后续利用方法研究。

这一部分的研究也非常多,研究主要是从宏观多角度,对于中外历次世博会的后续利用方法以及效果进行研究,进而总结世博会的后续利用经验;或者是对于国内典型世博会,如上海世博会以及程度世博会的后续利用进行研究与规划设计,提出一些创新的原则与方法。

总结国内关于世博会后续利用研究的文献能够发现,因为我国世博会的后续利用的实践资料不多,其研究主要是以国际世博会的后续利用做作为研究依据,从经济、政治以及建筑的角度对于世博会的后续利用进行研究,研究偏向于世博会场所以及场馆的规划设计,而从旅游规划的角度对于世博会利用研究不足。

第二章世博会后续利用概述

2.1世博会概述

2.1.1世博会定义及类型

世界博览会(WorldExhibitionorExposition,简称WorldExpo),又称国际世博会及万国世博会,简称世博会、世博、万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

世界博览会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综合性世博会,另一种是专业性世博会。

其中综合性世博会可以展示各个专业内容以及非专业的内容。

如2010上海市世博会,作为综合性世博会,其主体为“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则与这一主体有关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展览品展出。

而2013年锦州世界园艺世博会作为专题世博会,主要展出园艺有关的内容。

通常来说,专题博看会在名称上已经表明主要展示内容,与综合性世博会的区分非常明显。

2.1.2世博会的作用与意义

世博会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其发展过程既是物质实体的建设积累,又是文化的逐步积淀。

德国著名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曾说:

“一切伟大的文化都是市镇文化”,这里强调了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内在地规定并影响塑造着城市的发展。

博看会在通过自身聚集物质及文化能量的同时也通过各种有形的物质形态载体来传承城市的文化,其中的物质形态传承城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世博会产品展示的范畴。

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美化等是一个综合性的历史范畴,任何一座城市通过物质实体在一定适当空间形成城市景观来塑造自己的文化环境时,都应该立足当代、继承开来,明确城市的文化定位,符合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和规范,要体现所在区域的文化精神;深入分析城市的性质、规模、布局结构、人口结构,从抽象到具体,由分散到集中,最终落实到城市文化环境的要素和特征上。

世界各地的世博会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建立的。

首先,世博会的选址与城市规划、发展是一体的,任何一个地区的世博会场馆都是城市景观的体现。

其次,世博会内部展览品体现出城市特色,世博会内部具有不同的馆区,其馆区建筑是一个国家建筑风格的体现,而管区内的展览品则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最有价值的代表。

因此可以说,世博会的内部产品以及外展的建筑,都具有体现城市文化与特色的作用。

其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是城市发展中的具体内容,城市发展也不能缺少城市景观的点缀和衬托。

世博会建设是以建设一个城市特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风貌为其基本要求的。

提高城市景观特色和城市景观艺术的空间质量是世博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世博会建设者将自己对世界、生命的理解以艺术的形式在公共空间进行表达,借作品与人群的互动交流使作品及公共空间同时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内涵。

世博会景观介入城市生活。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城市将是人类生存理想、信念、意志、情感的重要载体,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探讨世博会的功能与价值、手段与形式,探讨世博会如何发挥其积极的功能,介入城市发展,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世博会文化是多种概念的融合,其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包括建筑、文物以及自然景观等。

世博会作为城市文化的一种,主要以城市的物质文化中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也是城市的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的侧面反映。

具体来说,世博会作为城市景观,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的作用的同时,其具体意义由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生产的发展以及地方经济水平的提高。

就世博会规划与建筑过程来说,其需要大量的的建筑材料、展览作品以及人力资源,这些消费能够有效促进区域内生产的发展。

就世博会展览来说,其通过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来世博会参观、消费、交易,能够带动贸易、餐饮、旅游以及交通等多个行业发展。

就世博会的后期规划来说,其通过不同规划方式发挥世博会的经济价值,同样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可以发现,在世博会建设之处到期后期利用,都会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第二,促进地方形象的提升。

世博会作为地方精神以及物质文化的代表,体现出地方的历史文化特色,其通过对外展出,能够提升地方现象。

另外,其作为地方标志性景观,具有增加地方形象的特殊性,增加地方辨识度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地方的旅游业发展。

第三,促进文化交流。

世博会通过展出不同国家的特色产品以及文化,实现促进地方文化以及科学技术交流的目的;融合多个国家建筑文化以及建筑理念的世博会场馆作,能够促进建筑文化的交流;来自直接各地的参观者,在参观的同时展示自身的知识与间接,促进参观者之间的文化交流。

综合来说,世博会展览包括建筑以及产品展示两个部分,其中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现实出的是国家的建筑特色以及文化,这些世界各地的特色建筑集中在一个城市,具有创建城市特色景观的意义。

而产品作为各国文化、思想以及艺术的载体,通过展示能够提高人们对于不同国家与地区的认识,还能够促进展览者、参观者的相互交流。

世博会作为一个综合体,其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以及地方形象提升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真是基于世博会这样的意义,在世博会展出结束后,继续发挥其后续利用价值很有必要。

2.2世博会后续利用模式

对于世博会的后续利用模式进行分析,其主要有完整保留会场以及功能,发挥其展览意义的模式;对于会场进行改建,变为体育馆后者剧院等形式;保留会场建筑,同时改变其功能等三种模式,下面逐一介绍。

2.2.1完整保留会场及功能模式

世博会的后续利用在二十世纪以后来时收到重视,其后续利用的方式之一就是将世博会的整体会馆以及建筑保留,同时保存其展出产品,作为展览馆或者旅游场地使用。

这种世博会的利用方式首选要求选址在城市边缘,但是交通便利的地区,满足人们交通需求的同时,不阻碍城市发展中的城市规划。

同时发挥世博会的吸引力,促进其社会意义以及效益的出现。

而对于历次世博会的后续利用进行研究,这种完整保存会场以及功能的利用方式以专题博览会居多,尤其是一些园艺博览会通常采用这种后续利用方式。

2.2.2会场改建模式

因为博览会往往选择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水平高,各种配套设计完善的城市,虽然博览会选址在城市边缘地带,其原有厂址一般是垃圾场或者荒地,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展,还是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城市的整体规划与发展。

因此对于世博会的会场进行改建,同时部分保留其功能或者完全改变原有功能的模式被提出。

这种模式中,大部分非典型建筑或者无意义建筑被拆除,原有的会场缩小,同时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建立新的建筑,形成功能性建筑群。

最终世博会转化成为公园或者体育观等。

这种博览会的利用模式特点在于保留了世博会的建筑精华,使其作为城市景观存在,同时从分发挥博览会的功能,扩展其使用方式。

相对于保留原有会场以及功能的后续利用方式,这种利用模式更符合城市发展需求,同时文化效益没有减弱,而经济效益提高。

2.2.3功能转型模式

博览会的功能转型包括整体保留会场以及建筑进行功能转型以及改建后的功能转型两种。

就整体功能转型来说,一般是将世博会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如城市公园等使用;就改建后的功能转型来说,主要是将世博会的特定园区进行保留与改进,在原有展示功能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产业园,引入企业到产业园中。

世博会的功能转型与再利用同样与城市规划以及世博会的选址具有重要联系。

在功能转型中,关键的问题在于对于原有园区的取舍以及新功能的合理规划。

2.3世博会后续利用典型案例

2.3.1国内不同模式的典型案例

我国1999年首次在昆明举办园艺博览会,随后沈阳、上海、西安、锦州以及济南、青岛分别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博览会。

分析我国世博会,主要是以专业的园艺博览会为主。

昆明、沈阳、西安、锦州、青岛等的世博会都是这一类型。

在后续利用中,主要是保留原有会场以及功能的利用,如沈阳世博园,在展出结束后,继续作为园艺博览会场所对外开放,利用原有的会场以及展品吸引游客参观,保留展览功能的同时,开展旅游经济,并已经国家5A级别的旅游区。

在开展旅游中,沈阳世博园依托于棋盘山旅游区,与动物园、影视城、乐高游乐园等组成旅游群,充分发挥旅游项目的集群性特征。

沈阳世博园截止到2014年年末,共接待游客9500万人,其中在世博园展览期间接待游客1250万人,随后的几年时间年均接待人数在1000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