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18.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604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18.docx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18.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18.docx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历史事件类练习18

历史事件类课后练习(18)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①”,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

何兴之暴也!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②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注]①重瞳子:

传说舜的双眼各有二个瞳子。

②背关:

指项羽背弃关中有利地形。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兴之暴也!

暴:

暴虐

B.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购:

悬赏

C.然羽非有尺寸尺寸:

一点点凭借或资本

D.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引:

援引,说。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3①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B.①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C.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D.①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②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3.对文章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势起垄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

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

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

C.这段文字对项羽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地公正态度。

D.这段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适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的偏爱和敬重。

4.文言文句子翻译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

“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

”楚王说而许之。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王怒曰:

“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

”对曰:

“不然。

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秦合则患必至矣!

”王曰:

“有说乎?

”对曰:

“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

张仪至秦,必负王。

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

两国之兵必俱至。

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

”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

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闻之,曰:

“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

”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

“子何不受地?

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使者怒,还报楚王。

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

陈轸曰:

“轸可发口言乎?

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秦亦发兵使庶长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

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之曰:

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1.对下列各句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

的确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吊:

悼念死者

C.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绝:

超过

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来:

使……到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

A.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B.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D.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②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秦)王问于将军李信曰:

“吾欲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李信曰:

“不过用二十万。

”王以问王翦,王翦曰:

“非六十万人不可。

”王曰:

“王将军老矣,何怯也!

”遂命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

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

“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

“已矣,勿复言!

”王翦曰:

“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王曰:

“为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

王送至霸上,王翦请美田大宅甚众。

王曰:

“将军行矣,何忧贫乎?

”王翦曰:

“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

”王大笑。

王翦既行至武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

“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

“不然,王怚中③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而疑我矣。

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

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

楚人数挑战,终不出。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久之王翦使人问:

“军中戏乎?

”对曰:

“方投石、超距④。

”王翦曰:

“可用矣!

”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

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

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

  (选自《资治通鉴》)

1.用“/”给文中画虚线的句子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

B.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C.王翦既行/至武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D.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军老矣,何怯也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B.①久之,王翦使人问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①乃悉国中兵以御之   ②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①杀其将军项燕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信认为灭楚的兵力“不过用二十万”,虽然其勇可嘉,但毕竟流露出了轻敌的情绪,因而在其后的伐楚之战中,由开始的节节胜利最终导致了惨败而归。

B.王翦与李信相反,他实事求是,做事谨慎,老谋深算,运用以逸待劳、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策略,赢得了全线胜利。

C.李信和王翦在灭楚上的不同看法及其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印证了《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科学的真理。

D.王翦虽然为秦国灭楚立下了大功,但是他借秦王重用他为将之机,多次请求得到良田大宅,这种谋求私利的做法,并不可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翦谢病不能将

译文:

(2)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而疑我矣。

译文:

(3)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

译文:

4.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骞,汉中人。

建元中为郎。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留之,曰:

“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

时欲使越,汉肯听我乎?

”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

(1)问曰:

“若欲何之?

”骞曰: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

(2)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驿,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

曰: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

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

有蒲陶酒。

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

有城郭屋室。

其属邑大小七十余城,众可数十万。

其兵弓矛骑射。

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扜弥、于田。

于田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

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

多玉石,河注中国。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注中国注:

流入,灌入

B.道必更匈奴中更:

经过,经历

C.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

田:

种植

D.殊无报胡之心报:

报答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张骞出使西域成功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②与堂邑氏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③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④然骞持汉节不失

⑤遣骞,为发导驿,抵康居⑥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宛帮助张骞,主要是看中汉朝的财物;张骞为取得大宛的支持,也作以相应的许诺。

B.先前匈奴降者都说月氏人时常仇恨匈奴,却无人与他们共击匈奴,当时汉朝正打算灭掉匈奴,听了这些话就想派使者和月氏国相通。

这便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缘由。

C.张骞由于个人的人格魅力,得到西域官民的尊敬和信任,因而成为中、西(西域)友好合作的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