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6034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docx

《人教版《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docx

人教版《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

人教版《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

  人教版《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内容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这样设计的理由。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说明: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是人教版物理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册第七“欧姆定律”的第二节内容。

  

(二)、内容解析:

  1、《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及《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系统性。

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关键。

  2、欧姆定律这节课特点:

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研究,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

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

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上节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无形中降低了难度。

  3、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及“等效替代”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安全用电”打下基础。

所以欧姆定律是本的重要内容。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思维特点: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

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知识支持。

  

(二)、学生知识情况:

  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初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具备学习欧姆定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对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定量关系,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

  三、学法指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

  1、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己摸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新”的物理规律。

如让学生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真正掌握控制变量实验这种科学方法。

如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阻值不变,而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则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3、通过自学、观察、阅读等方法获取物理知识。

本节通过阅读例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模仿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2、能根据欧姆定律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

  五、重点、难点、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并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是这一内容的第二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我认为: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表达式、变形式的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课难点。

  六、内容方法

  

(一)、教学内容

  1、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二)教具使用

  教师演示用:

课件、干电池、开关、电阻、灯泡、导线、示教板。

  学生分组用:

电、导线、电阻、灯泡等。

  (学生刚接触电学,内心既好奇又感到恐惧,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三)、教学方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以下几点:

  1、是设计了学生探究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关系实验,突出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2、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观摩法、阅读法、分析、归纳法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引导——启发的教学状态之中,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3、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和等效替代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

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体会物理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物理方法,使之获得内心感受。

  接下,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试电笔是检修电路时必备的工具,使用它检查电路时手指必须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让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

  让一位学生当场检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线和零线,并说说有没有不良的感觉。

  引导学生分析、提问:

通过人体的电流有多大?

它与电路的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

通过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心向,引导学生提问问题。

从试电笔的使用引入新课,试电笔是家庭常备工具,同学大多有使用过,用这个例子引入,目的要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二)“温故知新”——引入概念

  我经常在思考:

长期以,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物理不感兴趣,甚至害怕物理,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物理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了。

事实上,物理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物理、探究物理、认识并掌握物理。

  出示表一:

R=5Ω

  U(V)

  1

  2

  3

  I

  0.2

  0.4

  0.6

  表二:

U=3V

  R(Ω)

  5

  10

  15

  I

  0.6

  0.3

  0.2

  结合表格提出以下问题:

  1、实验时用到的物理方法是什么?

  2、分析表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得出欧姆定律。

  (三)“水到渠成”——得出公式

  I=U/R

  对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变形进行分析,并介绍欧姆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精讲例题”——学以致用

  在这里我精心设计了一道生活中的题目:

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达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对于物理计算题,要逐步进行板书,可以引起学生思考,教育学生学会规范解题。

  (五)“及时训练”——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两道及时训练题,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巩固新知识。

  (六)“顺理成”——串并电阻

  1、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①学生分组实验,分别把两个电阻串联、并联接入电路,观察灯泡的亮度,得出电阻的变化情况。

  ②学生分组实验后,讨论得出结论:

两个电阻串联后电阻变大了,因为灯泡变暗了;两个电阻并联后电阻变小了,因为灯泡的变亮了。

  2、出示问题:

为什么串联后电阻变大?

并联后电阻变小?

从前面学习过的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不能得到解释。

  学生讨论后,带着小红帽上台演示:

电阻串联,越串越长,所以越串越大;电阻并联,越并越粗,所以越并越小。

  3、问题:

  ①电阻串联后总电阻与原的电阻有什么关系?

  ②5Ω的电阻与10Ω的电阻串联总电阻可以用多大的电阻代替?

  ③电阻并联后总电阻与原的电阻有什么关系?

  ②两个10Ω的电阻并联总电阻可以用多大的电阻代替?

  采取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使学生更直观地体验电阻的串并联引起的电路中电流的变化,从而自主得出结论,能更好的证明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

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大胆的猜想,当学生的猜想与实验结果相驳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可以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当学生的猜想与实验结果相同时,他会在实验中体验到快乐与兴奋,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

  (七)“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⑴欧姆定律及其有关概念;⑵串并联电阻的特点;⑶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推出串并联电阻的两个公式;让学生通过知识性内容的小结,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通过物理思想方法的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八)“任务后延”——自主探究

  学生经过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探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因此我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训练题,留给学生课后自主探究,这样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八、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分为两部分,左边是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电阻的串并联。

右边是例题的解题过程。

这样的设计既能突出重难点,也为学生规范解题起到示范作用。

  以上,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内容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阐述了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

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教师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