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英才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43页DOC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6033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英才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43页DOC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英才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43页DOC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英才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43页DOC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英才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43页DOC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英才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43页DOC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英才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43页DOCdoc.docx

《山东英才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43页DOC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英才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43页DOC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英才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43页DOCdoc.docx

山东英才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43页DOCdoc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YINGCAIUNIVERSITY

 

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一三年一

 

山东英才学院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山东英才学院创建于1998年,时称山东英才专修学院。

2002年成为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普通高职学院,更名为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

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定名为山东英才学院,是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建校以来,学校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建设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秉持“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校训精神,励精图治,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跨入全国民办一流大学行列。

本科教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特色专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一根本任务,提升教育理念,明晰发展思路,找准办学定位,培植优势,打造特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创等方面形成了比较优势,办学特色凸显。

一、学科专业特色鲜明

学校设有20个本科专业,48个高职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医学、农学、艺术学等7个一级学科门类,形成了电子信息技术类、先进制造技术类、现代服务与管理类等三大优势专业群;构建了以教育学、管理学、工学为主,包括文学、医学、法学和农学等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结构合理、富有特色高水平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以人为本、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核心课程+方向模块+职业平台”的课程体系,独创了誉称一个流派的“幼儿英语教学法”,建立了校、园合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专业特色鲜明,渐成品牌,获广泛认可;物流管理专业旨在培养“能应用、能创新、能创业”的“三能”物流管理复合应用型人才,创建了“一种模式,两个平台”集成创新的教学体系、以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平台为基础的“交叉递进多层次实验实训教学模式”;土木工程专业与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校企合作办学实验班,培养土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机械学院与海信集团合作共建的“海信班”,旨在培养面向一线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推荐为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学校拥有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

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学校与公办重点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成为山东省首批和公办重点大学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民办高校。

学科专业建设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二、本科教学成果突出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突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和基础地位,大力推行“质量工程”、“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教学标志性成果丰硕。

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教学团队1个、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双聘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精品课程28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双聘省级教学名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建有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优秀教材2部;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4项,承担省级教改课题8项、结题5项。

高水平的教学,铸就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技能大赛中获国家一等奖7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4项,省级一等奖39项,二等奖63项,三等奖87项;自2007年以来,学生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53项。

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2010年获得“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称号,2012年获得“山东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三、学校办学条件优良

学校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把全部经费用于办学,为国家、社会积累了总值9.3亿元的教育资产。

校园占地面积8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3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59264平方米,建有8个实验(实训)中心,200个实验(实训)室,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8个,仪器设备9936台(套),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523.29万元。

馆藏纸质图书160万册,电子图书8.9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1636种,电子期刊1.2万种。

校园网主干宽带1000兆,出口宽带200兆,网络接入信息点达2850个。

多媒体教室座位23182个。

良好的办学条件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开放办学程度高

发挥民办高校体制机制灵活优势,着力推进开放办学,成立了由山东省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银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欧德神思软件系统(北京)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组成的校董会。

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和济阳、平原、临清等县政府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加强校企合作,与福田雷沃重工、青岛海信电器等国内多家集团公司和行业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20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海信班”;与山东省工商联、济南市妇联合作共同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与北京大学校友会、清华大学继教同学会、山东大学校友企业家俱乐部、山东省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校校交流合作密切,与著名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先后承办全国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发展论坛等全国、全省学术会议10多次,经常邀请专家教授来校讲学,每年接待兄弟院校来访上百次;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空间,先后与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密尔沃基工程学院、韩国汉阳大学、京畿工业大学、建阳大学、公州映像大学、昌信大学、东明大学、印度班加罗尔大学、英国爱尔兰都伯林格林菲斯学院等十多所高校签订协议,建立了合作关系。

与韩国东明大学合作在山东英才学院成立了东明学堂,与韩国京畿大学合作举办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与国际合作院校建立起了教师互派、互访,合作共育人才机制。

五、“英才文化”内涵丰富

学校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

经十几年的砥砺发展,“英才文化”凝练形成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办学宗旨、“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校训、“扬善、修美、求真、务实”的校风、“学为师表、行为世范”的教风、“立德、博学、重能、求真”的学风,以及“名家治校、名师执教”的办学方略、“面向市场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育人理念、“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培养”的育人模式、“学生第一、真诚服务”的工作理念等,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体系。

“英才文化”还物化为以英才树为图案的学校徽标、以《英才腾飞》雕塑为标志的腾飞广场、以《中华文明万年纪》为主题的文化长廊、以抽象雕塑“生动”为标志的生动广场、以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静湖、易湖以及桃李园、齐公石园、玲珑园等。

36位共和国将军捐建的彰显爱党、爱国、爱军、爱人民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将军书屋”,以及蕴含优秀文化的楼楼哲理章、室室经典句、处处名人言,整个校园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丰富着英才文化的内涵。

六、学校美誉度不断提升

学校以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为主题,以强化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加强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显著提升,内涵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得到各级党、政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和社会的充分肯定、赞誉。

先后被国家民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等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单位”;被山东省人事厅、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

近年来,学校以优异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先后通过了包括本科院校设置评估、校园文明建设评估、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评估、高校德育工作评估、山东省就业工作评估、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等十几项评估,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2010年7,人民日报第7版《调查与思考》栏目刊发了山东省政协课题组所做的专题调研报告《山东英才学院成功办学的实践及启示》。

山东省委主办的刊物《山东通讯》,2011年第13期刊载省委调研室《适应市场服务社会》的调研报告,对我校办学之路给予高度评价。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先后来我校视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

第二部分办学理念与思路

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面向行业,面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提升教育理念,明晰发展思路,找准办学定位;立足教育,发展科技,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培植优势,打造特色,努力建成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

一、秉持先进理念

秉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把为了人、依靠人、塑造人的价值取向融入办学全过程。

做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秉持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讲实学,求实用,以“学用结合,边学边用”的教学,达到创新应用的目的,着力培养科学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人文素养丰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秉持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校训精神,以建设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为目标,把握时代脉络,自觉自醒,不断创新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质量保障体系,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秉持以服务为宗旨,公益性是民办高校的根本属性,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以“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社会满意”为永恒的办学追求。

立足教育,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行业企业,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弘扬文化,真诚服务。

二、准确办学定位

准确办学定位,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前提。

在科学分析学校自身的地位、条件、特色、优势的基础上,确立了学校类型定位:

教学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层次定位:

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兼办技能型高职教育,积极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现代科学基础实、实践能力强、人文素养丰厚、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服务面向定位:

立足济南、面向山东、辐射全国,依托行业、开放办学,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明晰办学思路

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依法诚信办学,以正确的办学方向赢得政府支持和社会认同。

实施人才兴校战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聚人才,才尽其用,共谋发展。

实行“名家治校”、“名师执教”的办学方略,着力打造教学和管理两支队伍,遵循教育和市场两个规律,创新发展。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毕业生的高就业率满足市场与社会的需求。

先进文化引领发展,坚持“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校训精神,注重以“大爱”为内涵的学校文化建设,以文化凝心聚力,引领发展。

灵活的体制机制推动发展,坚持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政联席会、职代会等集体管理制度;增强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的职能,强化学术管理;积极推行学校和二级学院两级管理,管理重心下移。

实行开放办学,与政、企、行业、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培育人才。

坚持灵活的用人机制,实施以工作绩效为导向的考核、聘任、奖惩制度。

工资分配实行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并不断提高,2011年新一轮工资改革增资额达1200万元,平均增幅30%以上。

健全的体制、灵活的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推动着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四、坚持以生为本

依照“学生为本、真诚服务,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教学中注重以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管理等各方面的育人作用,引导全体教职工热爱学生,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方面,强化教师的课堂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引导教师热爱教学,积极投身于教学;在学生管理方面,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形成了有力的学生管理体系和制度,以学生成才规划为载体,不断加强学风建设,此外,开展了具有实效的资助管理工作,注重对优秀学生和困难学生的资助,设立了“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杨文奖助学金”,每年拨款300万用于资助学生,至今已经发放1264.73万元,实现经济资助与育人目标的有机结合,2012年我校获得“山东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第三部分本科教学基本状况

一、专业设置

学校设有2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医学、农学、艺术学等7个一级学科门类,设有48个高职专科专业。

其中学前教育、市场营销为山东省示范专业,学前教育、物流管理、检测技术及应用为山东省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

拥有4个校级重点学科,2009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成为山东省首批和公办重点大学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基地。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557人,其中本科生4126人,占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28.3%。

表1山东英才学院本科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所属学

科门类

所属专业类

修业

年限

学位授

予门类

师范标识

1

040106

学前教育

教育学

教育学类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2

050201

英语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四年

文学

 

3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学

机械类

四年

工学

 

4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学

机械类

四年

工学

 

5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学

电气类

四年

工学

 

6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电子信息类

四年

工学

 

7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计算机类

四年

工学

 

8

081001

土木工程

工学

土木类

四年

工学

 

9

08100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工学

土木类

四年

工学

 

10

090502

园林

农学

林学类

四年

农学

 

11

101101

护理学

医学

护理学类

四年

理学

 

12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四年

工学

 

13

120201K

工商管理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

四年

管理学

 

14

120202

市场营销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

四年

管理学

 

15

120204

财务管理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

四年

管理学

 

16

120601

物流管理

管理学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四年

管理学

 

17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学

设计学类

四年

艺术学

 

18

130503

环境设计

艺术学

设计学类

四年

艺术学

 

19

130504

产品设计

艺术学

设计学类

四年

艺术学

 

20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艺术学

设计学类

四年

艺术学

 

二、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8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3万平方米。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3.8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6.3平方米。

分布广泛、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8个,校内实习实训场所69个,语音实验室座位644个,多媒体教室座位23182个,学生宿舍总面积17.2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59264平方米。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523.29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5168元,其中,2012年新增1240万元。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共计9936台,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60台(件)。

图书馆面积3.06万平方米,现有纸质图书160万册,生均纸质图书110本,电子图书8.9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1636种,电子期刊1.2万种。

校园网主干宽带1000兆,出口宽带200兆,网络接入信息点达2850个。

学校继续加大教育教学经费投入。

2012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001.03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426.16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59.73万元;本科实验经费28.56万元,实习经费21.61万元,较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

三、师资队伍

到2012年9底,我院教职工总数达到1157人,生师比12.6:

1,其中,专任教师832人,占72%。

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251人(其中正教授10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2%,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335人,占40.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1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1.7%;在专业课教师中,具有2个以上专业实践经历或取得专业(行业)职业资格的教师225人。

目前,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2人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2人获得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获得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双聘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等。

为了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2012年我院启动了“131人才工程”,面向校内外遴选延揽10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30名学术带头人、10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学校内涵建设提供关键岗位的人才保障。

2012年特聘教授11人,其中8人为博士生导师;引进博士6人,遴选15名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选派11名教师到国内著名大学访学。

四、招生及生源质量

2012年,有17个本科专业、38个专科专业分布在全国24个省(市)招生。

其中普通本科计划数1400人,报到1871人,报到率达到133.6%;普通专科计划数3000人,实际报到3627人,报到率达到120.1%,是山东省唯一在本专科录取中第一志愿均录满的民办高校。

学校在本省文科录取最高分为557分,超出二本线61分;理科录取最高分为597分,超出二本线102分,最低分为495分。

在本科招收的1871人中,山东生源453人,其他省市生源1418人;男819人,女1052人;汉族1773人,其他民族98人;新生党员2人。

第四部分本科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一、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改革

(一)人才培养方案

建校以来,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科学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确定了“面向市场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思路,培养现代科学基础实、实践能力强、人文素养丰厚、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2012年重新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具有下列特征:

第一,明确了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的基本要求。

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及教学各环节的基本要求。

在知识结构方面,具有扎实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较深厚的专业知识、较广的相关学科知识和一定的前沿知识;在专业能力方面,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继续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能力等;在综合素质方面,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身体和心理健康、有良好的学习和表达沟通能力、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精神。

各专业依据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结合行业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和行业企业提出的人才标准,从知识、能力、素质各个方面、教学各环节对学校的基本要求进行细化,形成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体系。

第二,“两段式”培养模式。

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采用“两段式”培养模式,即分为学科基础培养阶段和专业方向培养阶段。

学科基础培养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在一级学科下不分方向学习2年。

专业方向培养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保证专业方向形成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安排在学生高年级学习阶段,学习时间一般为2年。

在专业方向培养阶段,按照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设置若干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通过专业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对就业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第三,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和选修课比例。

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的比例在20%以上,工农医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学时)的比例在25%以上。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自由,除学校设置一定数量的公共选修课外,每个专业都设有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因专业而异,在10%至25%之间。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以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为导向,不断推进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已彰显特色。

1.“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发挥学校体制机制优势,利用国内外著名企业在技术、设备、人才、市场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和方式。

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培养人才,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

学前教育专业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以人为本、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核心课程+方向模块+职业平台”的课程体系,独创了誉称一个流派的“幼儿英语教学法”,建立了校、园合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注重与幼儿园的合作,校、园共建课程体系,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真正做到理实一体、教学做相结合,使人才培养与幼儿园需求相融合、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幼儿园工作项目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实训环境与幼儿园文化相融合。

学前教育学科带头人杨文教授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陈文华教授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幼儿英语教学法教学团队”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幼儿英语教学法》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学前教育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学前教育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团队”,杨文教授为负责人的学前“全语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陈文华教授为负责人的学前教育实验(实训)教学中心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学前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群等9门省级精品课程。

2001年我校和省商业集团联合创办了山东英才双语艺术幼儿园,目前已成为一个集团,在全国拥有近200家幼儿园,其连锁运营的模式在全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2011年我校开发了运动宝贝早教项目,在济南已建有3家亲子园。

机械学院与海信集团合作共建的“海信班”,旨在培养面向一线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和机械学院联合成立教学部,双方互派师资构成高水平教学团队,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校企协同培养共同体。

张慧教授为带头人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推荐上报为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采用学校和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3+1”模式,与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校企合作办学实验班,即学生在校理论课程学习时间累计3年,企业实践实习时间累计1年,合作开展教学等人才培养工作,构建土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的“三能”物流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旨在培养“能应用、能创新、能创业”的“三能”物流管理复合应用型人才。

构建了“整合知识的认知能力+操作实践的应用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三位一体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创建了“一种模式,两个平台”集成创新的教学体系、以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平台为基础的“交叉递进多层次实验实训教学模式”。

刘庆林教授为带头人的物流管理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建有《现代物流管理》等8门省级精品课程。

2.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专业特点,将创业教育培养融入课程体系,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业实践孵化平台。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为学生开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在创业教育方面,学校通过开展多层次、内容丰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主题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