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语文 复习题106.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982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语文 复习题10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通用版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语文 复习题10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通用版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语文 复习题10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通用版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语文 复习题10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通用版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语文 复习题10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用版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语文 复习题106.docx

《通用版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语文 复习题10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语文 复习题106.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用版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语文 复习题106.docx

通用版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复习题106

(通用版)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10-6)

语文复习题

本套复习题分为八个部分:

基础知识运用、文言文阅读、古诗文鉴赏、诗歌默写、实用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语言知识运用、作文

1.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青睐(lài)箴言(jiān)擎天柱(qíng)返璞归真(pú)

B.孝悌(dì)奇葩(pā)口头禅(chán)顺藤摸瓜(mō)

C.粗犷(guǎng)针砭(biān)独角戏(jiǎo)昝由自取(jiǔ)

D.笃信(dǔ)睿智(ruì)打擂台(1èi)纵横捭阖(bǎ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劝诫风向标语重心长闻过饰非

B.搏弈和事老披肝沥胆众志成城

C.装潢耍花腔推波助澜源远流长

D.悖论连珠炮再接再励革故鼎新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近年来,国内许多风景名胜区实行“一票制”,将景区内多个景点门票捆绑搭售,这种做法引起了人们的质疑和不满。

B.焦裕禄的一生贯穿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和新中国建设的重要历程,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C.广告传播既是一种商业行为,也是一种文化传播,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D.当前的互联网空间江河日下、鱼龙混杂,一些有害信息和违法行为时常兴风作浪,成为阻碍网络健康发展的负能量。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子曰: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强调的是人应当为道义而活着,突显的是人的道德价值。

B.家训、家规、家教传承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这种历史的沉淀和传承是无言的教育,也是一种无声的力量。

C.票房只是衡量电影价值的标准之一,电影内涵是否深刻、画面是否有美感、表演技巧是否娴熟……等都是评价一部电影优劣的重要因素。

D.最近网络“文言神翻译”风潮引发热议,是古典文化回归?

还是纯粹的网友文言游戏?

众人对这股“最炫文言风”褒贬不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中国珠算入选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

B.近日,朱彦夫被中宣部评为全国首位“时代楷模”,但朱彦夫的先进事迹对于许多人了解得还远远不够。

C.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保证公共权力纯洁性的基本手段。

D.2014年,丁俊晖获得了职业生涯当中的第十一个国际排名赛冠军,成为近二十多年来的又一位单赛季夺取五冠的球手。

2.文言文阅读:

邵道人传

李梦阳

邵道人者,蜀人也。

至庆阳,年七十余矣。

道人不欲言,凡所颐指色授,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

道人馆于钟楼街周家,筑土,被衲,无昼夜露坐。

郡中诸子弟少年争来事道人。

道人凡所颐指色授之,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

道人喜看病,病者家请往,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

即可活,道人则目诸弟子,而诸弟子则置饭病者前,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诵大悲咒,已,起尺摩病者曰:

“瘥矣!

”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

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

然道人不取钱,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

病者家脱有见饭饭道人,以碗列诸案。

无问多少,道人食之,若加饭,更以碗列之,不食也。

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

曰:

“更为造美食?

”道人则不食。

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

“第择去荤物。

”终不欲人更造也。

道人善饮水,乡野人闻之,争来请,愿观道人饮水,道人微笑颔然之。

弟子前置水,道人目弟子,令乡野人自置水,亦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饮之。

若冬月水冰,则闻道人齿间瀺瀺声,顷之,肩踊面红,汗簌簌下若雨也。

道人与予世父同时,世父患胫疡久不愈。

以问道人,道人曰:

“此祟也,若往聘于某氏乎?

谓其女陋也,将更聘之,女惭而缢死,此其祟也。

”世父大惊,伏地顿首曰:

“奈何?

”道人曰:

“今遇我,三日解矣。

”三日疡果瘥。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

“吾将归欤。

”诸弟子曰:

“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

”道人不应。

一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

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环守之。

夜有登几而伺其息者,道人犹挥肱坠焉。

夜半,霹雳隐隐起屋脊,若戈士甲马战斗之声。

诸弟子震慑伏地,天明起视,则道人死矣。

赞曰:

子不语怪。

若道人者,何如人哉?

二氏①惑世乱政,而道人口悛悛不欲道辞。

急人所难,弊而后已。

呜呼,是所谓逃于墨者,非耶?

(选自明代李梦阳《空同集》)

【注释】二氏:

此指佛教、道教两家。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当:

适合

B.道人微笑颔然之颔:

点头

C.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始:

起初

D.急人所难,弊而后已弊:

通“毙”,死亡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碗列诸案B.更为造美食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C.若往聘于某氏乎D.夜有登几而伺其息者

余威震于殊俗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邵道人“诚谨忠厚”的一组是

①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

②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

③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

④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

⑤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

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

A.①②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③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道人无论白天昼夜都坐在露天处,他平常不愿说话,郡中的少年争相来侍奉他,他就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B.邵道人喜欢替人看病,而且从不收钱,只需病家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月拿出一尺布作衣服里子,布够了,便不再拿取。

C.邵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争相来观看。

道人让乡里人用碗盛好水摆放在桌案上,无论有多少碗水,他都会一饮而尽。

D.邵道人临死前的那天晚上,屋脊上发出了金戈铁马般的声响,弟子们都很害怕,第二天天亮,才发现邵道人已经死去。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

(3分)

 

(2)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

(3分)

 

(3)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

“第择去荤物。

”终不欲更造也。

(4分)

 

3.古诗文鉴赏:

1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8分)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寄子由①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②。

[注]①元丰四年(1081),诗人任吉州太和县令,很不得意。

这时苏子由(苏辙)被贬为筠州监盐酒税,两人相距不远。

②“挽著沧江无万牛”意为“志甚坚,难以动摇”。

(1)两首诗都以秋天为背景,以思念为内容,请对此简要分析。

(4分)

 

(2)张诗第三句中“逼”字和黄诗第二句中“催”字都用得十分传神,请自选一个简要赏析。

(4分)

 

4.诗歌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祖母刘悯臣孤弱,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2)________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

(李白《蜀道难》)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惑矣。

(韩愈《师说》)

(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5)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6)以是人多以书似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实用文阅读:

用计算机模拟逃生

俗话说,人的行为是最无法预料的。

如今这一说法受到了模拟群体恐慌的计算机摸型的挑战。

群体恐慌现象导致无数人在火灾或人群拥挤中丧生。

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人群在紧急情况下的运动可以用方程式表达。

这一计算机模型可以估计出从建筑物里疏散人群要用多长时间,以及有多少人可能被困或丧生在建筑物内。

这一复杂数学模型中的各项因子取自工程手册、有关人群灾难的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

与正常情况相比,处于恐慌中的人群移动起来要快得多。

开始人群挤成一堆,互相推搡,导致出口堵塞。

接着,跌倒或受伤的人阻碍了人群的移动,使得人群更为恐慌。

在这个时候,人群变得和兽群一样,大家为了求生向前冲,却忽视了其他的出口,因此常常带来悲惨的结果。

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学和厄特沃什大学以及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的科学家,运行了一个模拟足球场观众席上逃亡人群的程序。

这个包括200人的人群试图通过一个1米宽的出口逃生。

他们发现,不安的人群在出口周围集成了弧形。

当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P增大时,弧形会逐渐压紧。

导致那些被挤入出口的人纷纷倒地,从而进一步阻碍人群的疏散。

这些研究者把这种精况称为“欲速则不达效应”。

他们说:

“在发生火灾时,这种情况尤其让人觉得可悲,人们慌乱逃生反而会减少自己的生存机会。

”他们建议说,除了确保建筑物有足够多宽敞的出口以便快速疏散人员之外,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还应该在出口之前设置不对称的圆柱,来防止人群形成危险的弧形。

建筑设计师应该保证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开阔的地方。

这样的开阔处会使人流速度降低大约五分之一。

因为人们到达开阔地带时,总会设法挤到他人的前面去,而当走廊重新变窄时,就会导致危险的拥挤。

对于处在恐慌人群中的人员,研究人员建议说,把个人主义和群体本能结合起来是逃生的最佳方法——一方面留心最近的出口,同时注意观察其他人是否也找到了出口。

13.对“用计算机模拟逃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计算机技术直接帮助人们从灾难中逃生。

B.用模拟灾难发生时的情景训练人们逃生的本领。

C.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群逃生时的状况作数学上的测算。

D.运用数学手段帮助足球场上遇到灾难的人们脱离现场。

14.下列理解与原文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文中的“计算机模型”和“数学模型”含义相同,均指计算机模拟逃生的程序。

B.计算机可以通过模拟群体恐慌估算出人群疏散的时间。

C.恐慌程度很高的逃生者,在随人群向前冲的时候,通常连其他出口也注意不到。

D.“欲速则不达效应”指的是逃生时人群的疏散速度越慢,拥挤程度就越高。

1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灾难发生场地的出口处,及时将压紧的弧形疏松开,将能避免许多逃生者被挤压致死或被踩死。

B.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P与人群的拥挤程度成正比,与人群的疏散速度成反比。

C.解决群体恐慌现象的措施之一是保证建筑物的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开阔的地方。

D.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用计算机模拟逃生可以对未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

6.现代文阅读:

夏日炎炎蝉声扬鑫梦

岁月流转,一季花开一轮回。

当我悠然地把目光投向远方,满眼的浓绿已更替了往日的斑斓,醉人的夏天便悄然而至了……我总爱品味夏天,犹如品味一杯醇酒。

总是希望把夏日里的那份依恋,那份醇厚,那份葱茏,那份墨绿,那份悠扬的蝉声,长久地在心中筑起一座无字的纪念碑,闲暇时享受那情致的美妙和快慰!

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声,有雷声,有蛙鸣,有鸟语,也有蝉唱……但你如果细心,就会发现,在这场合唱中的主角就是她——蝉。

蝉作为大地怀抱中的弱小生命,她能在黑暗中树起抗争的理念,心系超越尘寰的执着,用四至十年漫长的时间酝酿凝聚飞天的能量,高歌颂扬生命,奏响生命中最响亮的一曲,一举成名天下知。

蝉,是夏季的精灵,她们会根据季节的不同和天气的冷暖阴晴,唱出不同的旋律来。

初夏的蝉声是矜持的,偶尔的几声鸣叫里带着几分羞涩,蕴含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盛夏来临,蝉声也变得激越高亢起来,往往等不得这边唱罢,那边又抢着登场。

这时,她们不再娇柔,不再扭捏,她们肆意地直抒胸臆,尽情地爱恨情仇。

炎炎夏日的阳光下,蝉声无疑是纯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和优雅的绝句。

这绝句,咏叹着夏日的热烈,这绝句,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蝉为仲夏写成的一首抒情诗。

夏日的黄昏,我喜欢一面听蝉一面散步,走进蝉声的世界时,正如欣赏一场音乐演唱会一般,感到十分惬意。

然而,当我们走入城市,有时候抱怨世界愈来愈丑了,现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

其实,在一滩浊流之中,何尝没有一潭清泉?

在机声交织的音图里,也有所谓的“天籁”。

我们只是太忙碌罢了,忙得与美的事物擦身而过都不知所然,抑或太过专注于自己,生活的镜头只摄取自我喜怒哀乐的大特写,其他种种,都是一派模糊的背景。

如果能退后一步,看看四周,目视原野,听听蝉音,也许我们会发觉整个图案都变了,变的不是图案本身,而是我们的视野。

只要我们抽个空,回到大自然中去,放慢脚步,让眼眸以最大的可能性把天地随意浏览一番,我们将恍然大悟,世界还是时时在装扮着自己,有什么比一边散步一边听蝉音更让人心旷神怡?

夏日炎炎蝉声扬。

蝉声,是生命之歌;听蝉,就是感悟生命。

你听,那一队队雄蝉敛翅高踞树梢,像交响乐团的队员各自站在舞台一角,只要有只蝉起个音,接着声音就纷纷出了笼。

她们各自以最美的音色献给你,字字都是真心话,句句来自于丹田,而且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不同的韵律表达不同的心情。

她们有时合唱,有时齐唱,也有独唱包括和音,高低分明。

她们不需要指挥,也无需歌谱,她们是天生的歌者。

夏天,整个山岙都响彻着她们的歌声——激昂,悠扬,宛转,嘹亮……一蝉在鸣,声达数里,此起彼伏,悠远不绝,如行云,如流水,如瀑布,如琴音……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此时,无论用任何形容词来形容它都是逊色的;蝉声又如惊涛如骇浪,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顷刻间,你便觉得那蝉声宛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你紧紧攥在手里的忧愁;蝉声亦有甜美温柔圆润的语言倾诉,那就是情歌,总是一句三叠,像那倾吐不尽的缠绵;蝉声在最高涨的音符处戛然而止,更像一篇锦绣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铿锵字句,掷地如金石声,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断简残编,徒留给人一些怅惘,一些感伤。

蝉,是翅族中的隐士,高踞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但又胜食人间烟火,只要一息尚存,绝不停止歌唱;她们在生命中投入与付出的结果尽管是极不对等极不公平,但她们从不埋怨,从不自卑,而是欣然领受,坦然面对;她们用宁呜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当你听完一段蝉唱之后,便会觉得,蝉声,犹如禅韵,它带给你如许的遐想与启迪,使你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并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顿悟!

夏日听蝉,能品出不同的人生况味,有人听出苦难,有人听出欢乐,有人听出悲凉,有人听出欣喜……农夫听出劳苦,士子听出鼓舞,官宦听出位高权重,高士听出舒适散淡,文人墨客听出悠扬韵律,而失意者却听出悲怆凄苦……

于是,我不禁叹呼:

蝉亦是禅也!

16.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分)

 

17.作者认为“蝉声,是生命之歌;听蝉,就是感悟生命,”的原因是什么?

请依据文章第六段简要概括。

(4分)

 

18.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4分)

(1)她们不再娇柔,不再扭捏,她们肆意地直抒胸臆,尽情地爱恨情仇。

 

(2)于是,我不禁叹呼:

蝉亦是禅也。

 

19.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以“夏日炎炎蝉声扬”为题目有哪些好处。

(6分)

 

7.语言知识运用:

20.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四个连贯的短句,可以适当调整语序,增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通过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目录、索引等形式组成的文本直观、简明、醒目、概括的,并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的阅读材料。

 

21.仿照下面的诗歌,为这首诗歌再续写一节。

墨香

你香醇如酒

我沉醉不归

屈原的傲

文天祥的骨

都在你的浓郁香味中气贯长虹

 

22.下面是某学生在班级师生相聚30周年的一个发言片段,其中有四处语言运用不当或者不够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4分)

30年后的今天,在这里,我们邀请敬爱的老师们再次走进我们曾经学习过的教室,共同珍惜那段难忘的学习时光。

回想起老师们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我们耿耿于怀。

如今老师们都已年过半百了,我们要经常垂询老师,对老师们的事情要鼎力相助,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报答师恩。

①将改为

②将改为

③将改为

④将改为

8.作文: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今的中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

不少同学受到父母等亲人无微不至的呵护:

风雨无阻的接送,嘘寒问暖的关怀!

有些同学面对这种关心欣然接受,乐在其中;有的却苦恼不堪,如芒刺在背。

于此同时,那些得不到这种关爱的同学,有的因无人呵护而倍感失落,苦闷不已;有的却颇为享受“自由”的快乐,无拘无束。

针对以上同学的种种反应,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A.箴-zhēn;B.悌-tì;C.咎-jiù)

2.C(A.闻过饰非—文过饰非;B.搏弈—博弈;D.再接再励—再接再厉)

3.D江河日下:

江河水一天天向下游流去。

比喻景象转衰,一天不如一天。

(A.质疑:

提出疑问,请人解答。

B.贯穿:

穿过、连通。

C.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等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外界影响而逐渐发生变化。

4.B(A.“浮云”后的“引号”应该在“句号”后面。

C.“……”与“等”不能连用。

D.“回归”后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5.C(A.搭配不当,应该是“中国成为……最多的国家”。

B.主客颠倒,应该是“我们对于朱彦夫的先进事迹了解的还远远不够”。

D.“近二十多年”前后矛盾。

6.C(始:

才,方才)

7.D(A.把、用,介词/因为,介词;B.替,介词/给予,动词;C.向,介词/到,介词;D.皆表目的,连词)

8.C(①②是他给人看病的方法,⑥是他临死之前的镇静表现。

9.B(原文说“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

10.

(1)所以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然而见过他的人大都知道他是个奇异的人。

(3分,关键点:

究、自、异等,译句也须通顺)

(2)患者家属请问患者死亡的日子,道人便伸出手指示意,忌日与他指出的相同。

(3分,关键点:

以、指、示等,译句也须通顺)

(3)如果他看见饭中有时混杂荤菜,道人就说:

“只需挑出荤菜就行了。

”终归是不想让人为他重新做饭。

(4分,关键点:

或、荤、第、更等,译句也须通顺)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邵道人是蜀地人。

到庆阳时已经七十多岁了。

道人(平常)不愿说话,大凡想要表达的都用面部表情示意,所以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然而见过他的人大都知道他是个奇异的人。

邵道人授馆在钟楼街周家,用土筑屋,身披僧衣,无论白昼黑夜都坐在露天处。

郡中的那些子弟少年争相前来侍奉道人。

道人都用面部表情告诉他们自己的意思,那些子弟少年没有不合道人心意的。

道人喜欢替人看病。

患者家属请他出来看病,他便让患者张开眼,又让患者呵气。

倘若患者是可以救活的,道人就给弟子们示意,弟子们便把饭放在患者身前。

道人拿出他袖中的铁尺横放在饭上,口诵大悲咒,念完后,拿起铁尺抚摸着患者说:

“病好了!

”假如是救不活的,道人便快步走出。

患者家属请问患者死亡的日子,道人便伸出手指示意,忌日与他指出的相同。

然而道人从不收钱,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救活一人,便拿取一尺布作衲衣里子,做里子的布够了,便不再拿取。

患者家属假如有现饭给他吃,就用碗装好放在案桌上。

不问饭多饭少,道人都吃了;如果另外还添饭,又用碗装好放在案桌上,道人便不再吃了。

假若发现是粗劣的食物,道人就高兴地吃了。

如果(患者家属)问:

“要另外替你烹制美食吗?

”道人也就不再吃了。

如果看见饭中有时混杂荤菜,道人就说:

“只需将荤菜挑出去就行了。

”终归是不想让人为他重新做饭。

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听说了,争相来请他,希望观看道人喝水,道人微笑点头答应。

弟子在他面前放置好水。

道人给弟子示意,让乡里人自己放置好,也用碗排放在桌案上,不问水的多少,道人都会喝了。

如果冬天水结冰,就听见道人牙齿间发出瀺瀺的声响,一会儿,道人的肩头耸起,面色发红,汗水簌簌而下,就像下雨一般。

道人跟我的大伯父年岁相仿,大伯父患有烂脚病很久不能治愈,问道人什么原因,道人说:

“这是鬼魂在作怪。

你曾经前往某人家向人聘过亲吗?

你说他家的女孩子相貌丑陋,要另外去别家聘亲。

那女孩因此惭愧,自缢而死。

这就是她的鬼魂(在祸害你呀)。

”大伯父很吃惊,伏在地上叩头说:

“我该怎么办呢?

”道人说:

“你现在遇到了我,三天后祸害就会解除。

”三天后大伯父的病果然痊愈了。

过了十多年,有一天道人忽然对弟子们说:

“我将要回去了。

”弟子们说:

“先生是给庆阳造福的人,庆阳人也没敢怠慢你,怎么突然说要回去呢?

”道人没有回答。

有一天,道人让人架设三层桌几,坐在上面。

弟子这才醒悟到他说的回去就是死的意思。

便团团围坐伺候他。

晚上有人登上桌几去伺察他的呼吸,道人仍然挥臂将他赶下来。

半夜时分,屋脊上隐隐有霹雳之声,有如金戈铁马战斗的声响,众弟子一个个震惊害怕,拜伏在地。

天明,起身看时,邵道人已经死了。

赞文说:

孔子不谈论怪异之事。

那么,像道人这样的人,到底是什么人呢?

释道两家迷惑世人,祸乱政治,然而道人却为人诚谨忠厚、不多言辞。

他能够急人所难,死而后已。

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从墨家中出逃出来的人吧,难道不是吗?

11.

(1)张诗写秋夜漫漫,秋虫长鸣,(1分)思妇独守闺中凄清寂寞而思念、关爱远征的丈夫。

(1分)黄诗写在草木凋零、小虫鸣叫的晚秋时节,(1分)诗人触景生情,因自己不得意而思念被贬的好友苏子由(苏辙)。

(1分)(意思对即可)

(2)“逼”字有“逼迫”之意,(1分)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把晚秋天凉,秋虫被逼无奈叫声的悲凉传神地显示出来,(1分)衬托思妇的寂寞难耐,夜不成眠。

(1分)(意思对即可)

“催”有“催促”之意,(1分)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时至晚秋,秋虫的鸣叫催促妇女制作裘衣,(1分)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慨叹(或仕途坎坷的落魄)。

(1分)(意思对即可)

12.

(1)躬亲抚养

(2)但见悲鸟号古木

(3)则耻师焉(4)燕然未勒归无计

(5)梧桐更兼细雨(6)余因得遍观群书

(6分。

每空1分,错一处该空不得分)

13.【答案】C【解析】A“直接帮助”有误。

B“训练……本领”有误。

D“帮助足球场上遇到灾难的人胶脱离现场”有误。

14.D【解析】因果倒置。

应为“逃生时人群的拥挤程度越高速度就越慢”。

15.D【解析】“可以对未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推断有误。

16.形象地写出夏天悄然而至,表达出作者对夏天的喜爱。

(2分)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对蝉声的品味、感悟(对下文做铺垫)。

(2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17.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蝉把最美的音色献给人们和盛夏;二、蝉是天生的歌者;(2分。

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三、蝉声能够影响人的情感变化,使人了却忧虑、忘却忧愁、感受缠绵、留下怅惘感伤。

(2分。

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18.

(1)运用了拟人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盛夏蝉声的激越高亢,与初夏矜持羞涩的蝉声形成对比,展示了“夏季精灵”的本色。

(2分。

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2)“不禁叹呼”表示作者通过听蝉恍然大悟,从蝉声中听出了深意;(2分。

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蝉亦是禅”表明作者从蝉声里听出了禅机,听出了蝉声里包含的丰富意蕴。

(2分。

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19.本文以“夏日炎炎蝉声扬”有如下好处:

一是这个题目全面概括了本文的内容,从夏日写起,引出对夏日蝉声的描写,进而由蝉声引发丰富联想和议论。

二是这个题目七个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