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897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阅读是一种交流、一种关注,更是一种积

(1)(diàn)____、一种成长;阅读,让贫乏与平

(2)(yōng)____远离我们,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

好书可以重建我们的知识格局,可以重(3)(sù)____我们的独立人格;读书会让我们更加善于思考,远离浮(4)(zào)____,从而让我们的头脑更加有智慧,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

二、选择题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维妙维肖。

B.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C.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抵。

D.他们有的从图拉赶来,在客厅里正经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3.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埃德加·斯诺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

下面是红军长征路线中所发生的四件事,时间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巧渡金沙江——翻越大雪山——飞夺泸定桥——穿过大草地

B.飞夺泸定桥——穿过大草地——巧渡金沙江——翻越大雪山

C.穿过大草地——翻越大雪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D.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穿过大草地

三、情景默写

4.古诗文名句默写。

翻开书卷:

一抹月色能引发遐想,“

(1)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群水鸟能激起喜悦,“争渡,争渡,

(2)______________”;一座金台能招揽贤士,“报君黄金台上意,(3)_______________”;一柄武器能梦回旧朝,“(4)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

李白把乡愁寄予流动江水,轻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崔颢把乡愁揉进浩渺烟波,低叹: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更有诗人把乡愁写入一封家信,浅唱: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其他

5.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解释。

(1)沿溯阻绝(《三峡》)(_______)

(2)晓雾将歇(《答谢中书书》)(_____)

(3)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______)

(4)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______)

五、名著阅读

6.如果你在买书时没有找到《红星照耀中国》,你可以尝试搜索这本书在中国的另外一个名字:

____________。

(书名)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文段一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为自幸,他常常笑着称自己是个“苦力”。

你可以看出来,他真心真意地认为,中国的穷人,农民和工人,都是好人——善良、勇敢、无私、诚实,而有钱人则什么坏事都干尽了。

我觉得,他就是认为问题是那么简单:

他要为消灭这些坏事而奋斗。

这种绝对的信念使他对自己的大胆无畏,对他的部队的优势所说的自豪的话,听起来不至于使人有狂妄自大的感觉。

他说,“一个红军抵得上五个白军”,你可以看出,在他看来,他这话不过是说明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

他的自豪的热情未免有点幼稚天真,但是极其真诚,他的部下对他的拥戴的秘密也许就在这里。

他对自己的部队极感自豪——不论他们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战士、骑兵、革命者的能力。

他对他们的列宁俱乐部,他们的艺术化的招贴——的确很好——都感到自豪。

他对他的几个师长——其中两个“像我一样是苦力”出身,一个只有二十一岁,当红军却有六年了——也很感到自豪。

他很重视能够表现身体强壮的事,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因此行动稍有不便,使他感到很遗憾。

他烟酒不沾,身体仍很修长,四肢灵活,全身肌肉发达。

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

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

但他仍给你一个农村青年的印象,好像刚从水稻田里上来。

放下卷起的裤腿,参加了一队路过的“志愿参加”的战士的队伍。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

文段二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奋斗,就会感到鼓舞。

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

”。

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

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托着中国的将来。

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在建设新世界中得到起应有的作用的机会。

我这样说听起来大概好像是在说教,但是看到这些英勇的年轻人。

没有人能不感到中国的人并不是生来腐败的,而是在品格上有着无限发展前途。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

7.文段一中的“他”是___________(填一个人名),文段二中的“他们”是指________(填一类人)。

8.根据以上选文内容,谈谈你如何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含义?

9.说说《红星照耀中国》和《长征》在情节内容上的不同点。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自白》,完成小题:

自白

铁凝

①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

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

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了起来。

②她之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经遭遇过一次不幸:

她的儿子患白喉死了,死时还不到四岁。

没有了孩子的维系,又使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

这使她觉得羞辱,觉得日子是再无什么指望。

她想到了死。

她乘火车跑到一个靠海的城市,在这城市的一个邮局里,她坐下来给父母写诀别信。

这城市是如此的陌生,这邮局是如此的嘈杂,无人留意她的存在,使她能够衬着这陌生的嘈杂,衬着棕色桌面上糨糊的嘎巴和红蓝墨水的斑点把这信写得无比尽情——一种绝望的尽情。

这时有一位拿着邮包的老人走过来对她说:

“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纫上这针。

”她抬起头来,跟前的老人白发苍苍,他那苍老的手上,颤颤巍巍地捏着一枚小针。

③我的同学突然在那老人面前哭了。

她突然不再去想死和写诀别的信。

她说,就因为那老人称她“姑娘”,就因为她其实永远是这世上所有老人的“姑娘”,生活还需要她,而眼前最具体的需要便是她帮助这老人纫上针。

她甚至觉出方才她那“尽情的绝望”里有一种做作的矫情。

④她纫了针,并且替老人针脚均匀地缝好邮包。

她离开邮局离开那靠海的城市回到自己的家。

她开始了新的生活,还找到了新的爱情。

她说她终生感激邮局里遇到的那位老人,不是她帮助了他,那实在是老人帮助了她,帮助她把即将断掉的生命续接了起来,如同针与线的连接才完整了绽裂的邮包。

她还说从此日子里有了什么不愉快,她总是想起老人那句话:

“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纫上这针。

”她常常在上班下班的路上想着这话,在街上,路过一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邮局。

有时候这话如同梦一样地不真实,却又真实得不像梦。

⑤然而什么都可能在梦中的街上或者街上的梦中发生,即使你的脚下是一条踩得烂熟的马路,即使你的眼前是一条几百年的老街,即使你认定在这条老路上不再会有新奇,但该发生的一切还会发生,因为这街和路的生命其实远远地长于我们。

⑥我们曾经在公共汽车上与人争吵,为了座位为了拥挤的碰撞。

但是永远也记不住那些彼此愤怒着的脸。

记住的却是夹在车缝里的一束小黄花。

那花朵是如此的娇小,每一朵才指甲盖一般大。

是谁把它们采来——从哪里采来又为什么要插在这公共汽车的窗缝里呢?

怨气冲天的乘客实在难以看见这小小花束的存在,可当你发现了它们才意识到胸中的怒气是多么的没有必要,才恍然悟出,这破旧不堪的汽车上,只因有了这微小的花,它行驶过的街道便足可以称为花的街了。

⑦假若人生犹如一条长街,我就不愿意错过这条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

⑧假若人生不过是长街上的一个短梦,我也愿意把这短梦做得生意盎然。

10.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的同学和作者的自白分别是什么?

1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子。

她抬起头来,跟前的老人白发苍苍,他那苍老的手上,颤颤巍巍地捏着一枚小针。

12.仔细阅读第④段内容,谈谈作者的同学为什么说“不是她帮助了他,那实在是老人帮助了她”?

13.“假若人生犹如一条长街,我就不愿意错过这条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

假若人生不过是长街上的一个短梦,我也愿意把这短梦做得生意盎然。

”结合文本,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人生的看法.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南方网讯至6月4日,三峡工程蓄水进入第四天,越来越多的漂浮物,在库区水面成片聚集,给三峡大坝垃圾清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自秭归县凤凰山顶放眼看去,一条条长短不一的垃圾带和一片片面积不等的漂浮物明显可见,形成一道道与峡江平湖美景极不谐调的“另类风景”,向库区上游延伸。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大坝蓄水以后,江面的漂浮物日益增多,主要是一些枯枝败叶、生活垃圾、工业废物、牲畜尸体等。

记者看到三峡工程下闸蓄水四天来,一百三十五米水位下一些未清理的垃圾,正逐渐没入江中,部分形成漂浮物,同时长江中上游连降两场暴雨,深山、峡谷中的枯枝败叶,也随暴雨流落江中。

随着时间推移,它们将逐渐在库区聚集,估计总量三十万至五十万立方米。

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说,三峡库区的漂浮物,目前主要采取以导为主,“导、排、疏、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三峡梯调中心将根据漂浮物聚集情况,开启泄洪深孔排漂,同时调整导流底孔部位,适时启闸帮助排漂;该公司已租用两艘二千马力的拖轮,在江面不间断进行打捞;当漂浮物来量大时,请求驻地舟桥部队支援。

这些漂浮物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将易使三峡发电机组进水口拦污栅破损、断裂,威胁发电机组安全,降低发电效益。

不少有识之士强烈呼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15.赏析句中的加点字词

“随着时间推移,它们将逐渐在库区聚集,估计总量三十万至五十万立方米。

16.根据整篇新闻的内容,将这则新闻的结语补充完整。

七、诗歌鉴赏

17.都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1)

(2)题。

秋词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嗾(sou):

使。

行秋

【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是意境却不相同。

刘诗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诗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空均不得超过6个字)

(2)这两首诗同写秋天的诗,但表现手法不同,请作赏析。

八、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

泥沼雨水。

②畚锸:

箕畚铁锹。

③堵:

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8.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20.(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九、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许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无意中遗失了:

一棵树的向阳,一碗粥的香甜,一段情的纯美,一种精神的高贵……曾经的那些小幸福呀,填满了我们的内心,悦纳着我们的灵魂,牵扯着我们的思绪。

请以“重拾那份小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

参考答案

1.

(1)淀

(2)庸(3)塑(4)躁

【解析】

【详解】

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淀”“塑”“躁”造字法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再如“平庸”:

寻常而不突出,没有作为。

注意据义定形。

2.B

【解析】

【详解】

A.维妙维肖——惟妙惟肖。

C.坦荡如抵——坦荡如砥。

D.正经危坐——正襟危坐。

故选B。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巧渡金沙江是1935年5月3日在长征中的一次渡江战役。

飞夺泸定桥是在1935年5月29日。

翻越大雪山是在1935年6月。

穿过大草地是在1935年8月。

故选D。

4.庭下如积水空明惊起一滩鸥鹭提携玉龙为君死折戟沉沙铁未销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鹭”“携”“销”“雁”等字词的书写。

5.

(1)阻断、断绝

(2)消散(3)考虑(4)向高处伸展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歇”:

消散。

“念”:

考虑。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绝”在现代汉语中也有“阻断、断绝”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6.《西行漫记》

【解析】

【详解】

考查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

此题考查的是与《红星照耀中国》有关的文学常识。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徐海东红小鬼

(2)选文一描写徐海东的精神面貌和革命经历,他真心实意,英勇顽强,具有为改变中国不怕牺牲的精神,他是中国农民的代表,也是革命信念的代表。

选文二描写了红小鬼的精神面貌,他们生机勃勃,英勇乐观,代表着中国革命的未来力量。

以上两个方面展示了中国红军斗志昂扬、军民团结的革命面貌,令人无法不相信,中国红军的巨大力量和他们的精神一定将照亮全中国。

(3)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作者在“长征”这一章中通过采访毛泽东,介绍了长征的缘由及主要经过。

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讲述了这一伟大壮举中许多感人的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解析】

试题分析:

对阅读文学名著的考查。

(1)根据文本材料中对人物的介绍和对名著内容的识记,依据题目的要求作答即可。

(2)材料一中写的人物是徐海东,他是农民阶级的一个代表,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一员;材料二中的“他们”是“红小鬼”,他们是革命的“新星”。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广大的劳苦大众和“红小鬼”们,终将驱逐黑暗,迎来光明。

这也正是《红星照耀中国》这一题目的寓意。

作答时,结合文本内容作具体分析即可。

(3)《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有关“长征”内容,是斯诺通过采访毛泽东后,叙写了长征的原因和经过的。

而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用纪实的方式,通过丰富的细节,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据此理解作答。

10.作者的同学的自白是自己因遭遇不幸而想到自杀,后因遇到向她求助的老人开始了新的生活;作者的自白是不管生活遇到多大的不幸或烦恼,都应坦然乐观地面对。

11.这句话是对老人肖像和动作的描写,准确地写出老人的年迈和动作的艰难,写出老人向作者的同学求助的原因,为下文作者的同学开始新的生活作铺垫。

12.作者的同学只是帮助老人纫了针,替老人缝好邮包,但老人却让作者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重要,让自己重新树立活下去的理由和信心,所以,作者的同学认为是老人帮助了她。

13.观点必须积极向上:

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语言通畅。

【解析】

10.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与概括。

细读文本可知,第一段到第四段记叙的我的同学的事情,她因为自己遭遇不幸而想到自杀,后来一位向他求助的老人让她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这是她的自白。

第六段是作者的自白,是想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不幸或是烦恼都应乐观面对。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11.试题分析:

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作答时,需先明确所用的描写方法,然后结合上下文和文章主旨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即可。

这句话是对老人的肖像和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人的年迈和动作的艰难,表现了老人的苍老和不易,这一内容也为下文“我”的同学的转变做了铺垫。

据此理解作答。

1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文章叙写的内容并分析作答。

细读文本可知,正是因为老人向她求助这件事,才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重要,还有很多人需要她的帮助,在乎她的存在,所以才能重新振作起来,再次面对生活。

所以作者的同学才会说实际上是老人帮助了她。

13.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以谈论主观感受为主。

本文通过记叙作者的同学在她遭遇不幸、对生活无望的时候,老人通过简单的一句话救了她,帮助她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和勇气,帮助她把即将断掉的生命续接了起来,表现了生命的美好值得我们去热爱和珍惜。

作答时可从“珍爱生命”“勇于战胜困难”“要乐观面对生活”等方面思考作答。

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

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

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

14.三峡库区“清漂”任重而道远;

15.“三十万至五十万立方米”表示一个范围,充分说明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16.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刻不容缓;加大库区“清漂”工作力度。

【解析】

14.此题考查给新闻拟写标题。

答题思路为:

第一步找导语(即总说段);第二步从导语中找中心句;第三步从中心句中找关键词语;第四步将关键词语整合成答案。

新闻标题要突出主体事件。

根据第一段新闻的导语内容,抓住句子“三峡大坝垃圾清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来理解,可拟写为:

三峡库区“清漂”任重而道远。

15.考查对语句的赏析。

“三十万至五十万立方米”表示总量在这个范围之内,体现了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的特点。

16.答案不唯一。

这道题要求补写新闻的结语,我们既要清楚知道结语的位置,也要知道它的作用。

读了该题的导语及主题部分内容,我们能了解三峡库区水面杂物聚集,清理工作艰巨这样的信息,能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我们可以写出如下的结论性语句作结语:

“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刻不容缓”或“加大库区‘清漂’工作的力度”。

总之,补写正文结构,既要了解有关写作要求,还要注意前后文的语意连贯。

17.①明净清雅(凄清、寒冷、萧瑟);生趣盎然(闲适清静)②刘诗后两句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春色嗾人狂来与秋天作对比,反衬出秋天的清雅素净。

徐诗用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的手法,用鸣蝉来衬托环境的安谧恬静,从而表现人的闲适之情。

【解析】试题分析:

(1)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把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表现的是明净清雅的特点;“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写的是生趣盎然的特点。

(2)考查两首诗歌表现手法不同。

《秋词》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春色嗾人狂来与秋天作对比,反衬出秋天的清雅素净。

而《行秋》则运用动静映衬的写法。

这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以动衬静。

整首诗以动为主,又辅之以鸣蝉、飞叶来增加动感,达到以动衬静、动静相生的艺术效果。

二是以人物外在的动与内在的静相互映衬。

动景的描写也反衬诗人闲适宁静的心境。

全诗用动静映衬的手法,渲染出一种淡远宁静的艺术氛围,映射出人物的心境。

18.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9.

(1)(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

(2)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

20.【甲】宦途失意的苦闷。

【乙】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译为:

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注意标志性的虚词“矣”等。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空明”:

澄澈透明。

“交横”:

交相错杂。

“盖”:

原来。

“动摇”:

(人心)躁动不安。

还有“盖竹柏影也”判断句的翻译。

“吾谁与守”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20.一问,考查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

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

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二问,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可分析“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等句,即可归纳出苏轼是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