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738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美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美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美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美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美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美术.docx

《四年级下册美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美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美术.docx

四年级下册美术

美术教学备课簿

 

科目美术

下册单元

班级四年级

任课教师刘志莹

 

莒县城阳实验学校

第一课水墨游戏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

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活动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后反思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

“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

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

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

(板书:

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

”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

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

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

第二课时

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

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第二课点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让同学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发生美感,给自身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重点:

让同学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发生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

让同学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具:

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

学具:

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展示课件动画图片和播放声音,出现一个小圆点。

“同学们,听完了小圆点的自我介绍,它的自我评价还挺高,那今天,我们就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

”板书:

《点的魅力》

二、发展阶段今天我们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需知道,怎么样才干算小圆点?

谁能告诉老师,圆该怎么画呢?

同学来一个画圆,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

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规范,做到尽量而已!

老师加于讲解:

固定圆心,半径相等长度,旋转360度就是一个规范的圆了,假如里面是实心(有色彩)就是圆点,假如里面空心的那就是圆圈了!

那今天我们画的圆点就是实心的,因为比较小!

所以才叫为小圆点。

(一)、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

怎么体现出来呢?

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

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发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身的感觉提出来。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悬空的感觉)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

)3.安宁感(没有地方可以掉了)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

(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

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发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发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

(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三、拓展阶段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点。

第二课时

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同学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同学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安排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示聚和散。

三、同学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

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发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同学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同学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示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第三课“五谷”作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是学生对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粮食画”起源、历史、传承、发展的了解。

2、能力目标:

让学生掌握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画”的制作工序,对色彩搭配的掌握与运用,图案的设计及制作。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耐心,以及体验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如何熟练地掌握五谷粮食画的创新与制作。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们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并经过加入创意设计用手工制作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教具准备:

铅笔、橡皮、万能胶、美工刀、五谷杂粮(黑豆、红豆、绿豆、黄豆、黑米、白米、高粱、玉米等

一、情景导入:

1.准备一副制作好的五谷杂粮画进行导入,师:

同学们,上课之前给大家看一副作品,请同学们回答一下它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呢?

生:

2.师:

同学们回答非常正确,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

生:

都运用了种子。

3.导入课题:

对,这些画就是用到我们生活中天天都离不开的五谷杂粮种子。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五谷杂粮粘贴美丽的画。

二、学习新知:

1、那么,什么是五谷杂粮?

2、在学习制作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谷杂粮画的起源吧!

(播放幻灯片,选个同学来朗读文字)师总结:

说明五谷孕育了人类十多万年,人类将野生杂草培育成五谷杂粮,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五谷孕育了人类的文明,同时告诉世人,人类与五谷的不解情缘。

3、那么了解了五谷杂粮的起源,我们应该怎样运用它制作作品呢?

我们先研究以下问题。

(1)刚刚观看的作品中从颜色上有何特征?

(2)这些作品在造型上有何特点?

(3)你认为怎样设计画面才能最漂亮?

请学生回答,播放PPT:

(1)构思、设计:

美观、大方

(2)选材、粘贴:

均匀、流畅

(3)装饰、修正:

排列整齐

4、师:

知道了这些,那我们该怎么去制作呢?

请同学们看看步骤:

(1)根据自己要画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卡纸颜色。

(2)在卡纸上画出鱼、花、鸟等简单的图案。

(3)然后选择色彩、大小合适的豆子,用牙签沾上白胶或双面胶,粘在卡纸上的图案处。

注意:

粘的时候要从外轮廓往里粘,整齐排列好。

(4)晾干后,美丽的五谷杂粮画就诞生了。

5、师:

同学们,你们已经了解了制作步骤,那么你们准备制作一个怎样的作品呢?

我们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进行,你们先选好卡纸的搭配,构好图、选好种子,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制作五谷粘贴画。

有困难可以小组讨论或向老师提问。

那我们就动手创造吧!

6、欣赏评价:

各小组展示作品并派代表解说。

师:

同学们,你认为哪组做得好就把掌声送给他们好不好?

看哪一组得到的掌声最多。

生:

自评、互评。

7、师:

最后,我们根据累计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参与奖。

生:

自评、互评。

三、小结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种子是平凡的,是普通的,但是通过我们大脑的构思、我们双手的创造,平凡而普通的种子就会变成一幅幅充满生机、别具一格的精美艺术品,老师相信大家能够发挥想象利用其他种类的种子制作出更加精彩的画面。

你们能做到吗?

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才华出众的艺术家。

 

第四课主体与背景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

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

学生答:

人物(玩耍)---主体环境(建筑)——背景师揭题:

主体与背景(课件1)

二、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

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

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

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三.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

1.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

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2.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

完成整幅图。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作业要求: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6、学生收拾与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