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703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word版含答案

2019年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

1、(2019汕头市模拟)现实验室中有一包由碳酸钠和氧化钙组成的白色粉末,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的探究过程,请你按要求帮助完成探究活动。

同学们将部分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发现烧杯外壁有热感,加水放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O=Ca(OH)2。

继续加入足量的水并过滤,用pH试纸测定滤液的pH,pH>7(选填“>、=、<”),滤液呈碱性。

【提出问题】滤液中含有那些碱性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①:

NaOH                  猜想②:

NaOH和Na2CO3

猜想③:

NaOH和Ca(OH)2        猜想④:

NaOH、Ca(OH)2 和Na2CO3

【查阅资料】Na2CO3俗称纯碱,溶液呈碱性

【实验探究】

(1)甲同学认为猜想④不合理,原因是Na2CO3+Ca(OH)2=CaCO3↓+2NaOH(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乙同学进行下列实验,请你填写表中空白处。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Ⅰ.取用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CO2

没有明显变化

滤液不含Ca(OH)2。

Ⅱ.取用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后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产生白色沉淀

滤液含有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Cl2=CaCO3↓+2NaCl。

 

溶液变红色

滤液含有NaOH.

【获得结论】猜想②成立

【反思与拓展】实验操作步骤Ⅱ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去Na2CO3。

2、(2019河源市模拟)小明、小红二位同学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1)试管 A 中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

(2)试管 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

(3)小明同学把反应后 D、E 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小明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成分:

小明同学分析得出无色滤液中一定不含 HCl,理由是如果含有盐酸时不能产生沉淀。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NaCl; ②NaCl 和 CaCl2; ③NaCl、CaCl2和 Na2CO3; ④NaCl 和 Na2CO3. 小红认为猜想

 ③一定不正确。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④成立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

 

氯化钙溶液

 

3、(2019广州市模拟)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

钠【Na】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质软而轻,可用小刀切割,密度比水小,为 0.97g/cm3,熔点 97.81℃,沸点 882.9℃.钠刚切开时,新切面有银白色光泽,但在空气中马上氧化转变为暗灰色。

钠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量大时发生爆炸。

钠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纯碱和一种气体氧化物。

金属钠往往浸放于液体石蜡、矿物油和苯系物中密封保存。

(1)贮存金属钠时,用液体石蜡包裹的作用是隔绝金属钠与氧气;

(2)金属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是2Na+2CO2Na2CO3+CO。

铷【Rb】是一种银白色蜡状金属,化学性质与金属钠很相似,但比金属钠更活泼,遇水即在表面发生剧烈的反应并发生爆炸,该反应可表达为:

(3)推测溶液 A 中可能含有一种我们非常熱悉的离子OH-(填微粒符号),并设计 3 个不同的实验方案对此猜想进行验证。

限选试剂:

MgCl2溶液、CuSO4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镁条、碳粉、氧化铁。

方案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1

取少量溶液A 于试管中,滴入

无色酚酞,振荡观察。

如果观察到

 溶液变红色则预测成立。

2

取少量溶液A 于试管中,滴入

 氯化镁溶液,振荡观察。

如果观察到

产生白色沉淀则预测成立。

3

取少量溶液A 于试管中,滴入

 硫酸铜溶液,振荡观察。

如果观察到

 产生蓝色沉淀则预测成立。

4、(2019佛山市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但实验中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该气体为臭氧(O3);猜想二:

该气体为HCl;猜想三:

该气体为Cl2

同学们认为不需要验证就可以判断猜想二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不能生成氯化氢。

【查阅资料】

1、Cl2+H2O=HCl+HClO;

2、HCl+AgNO3=AgCl(白)↓+HNO3;

3、HClO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使有色物质褪色;

4、臭氧在二氧化锰存在的情况下极易分解产生氧气。

【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后大家认为猜想一是错误的,理由是存在二氧化锰,不可能生成臭氧。

他们为了验证剩下的猜想,继续做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入试管中加热,将蘸有硝酸银溶液的玻璃棒伸入试管口

 

溶液变浑浊

剩下的猜想正确

2

再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悬于试管口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色,后变成无色

【反思与拓展】

1、自来水厂常用漂白粉杀菌消毒(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a(ClO)2)。

在水中起杀菌消毒作用的离子是

 ClO-(填离子符号)。

2、MnO2不仅能作催化剂还可以作反应物,实验室通常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取Cl2,同时还生成MnCl2和一种常见的液体。

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浓)MnCl2+2H2O+Cl2↑。

5、(2019阳江市模拟)某中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A.向Ca(OH)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B.向Ca(OH)2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C.向Ca(OH)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向Ca(OH)2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

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碱的化学性质。

(2)交流与讨论:

①实验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Ca(OH)2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②实验C中没有现察到明显现象,小明认为不能判断Ca(OH)2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反应。

为了证明Ca(OH)2与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小明设计用Ca(OH)2溶液、稀盐酸和酚酞试液进行实验的方案、实验过程如图:

所加试剂甲乙丙分别是:

甲Ca(OH)2溶液乙酚酞试液丙稀盐酸。

写出Ca(OH)2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3)探究拓展:

小宇和小娟对实验C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无色滤液进行了探究。

小宇猜想溶液中含有一种溶质,是氯化钙;

小娟猜想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

为验证哪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请你帮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

 

紫色的石蕊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小娟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6、(2019广州白云区模拟)同学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小欣同学发现容器内液体是浑浊的,她很好奇,浑浊液体是什么?

于是她和同学们一起将浑浊的液体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并对此展开了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大理石中含有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可能含有少量的Fe2O3等

②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能够很灵敏显现出红色。

【猜想验证】

I.经讨论,大家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CaCl2。

II.小欣冋学根据资料中大理石的成分,猜想滤液中可能含有少量①FeCl3。

她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硫氰化钾(KSCN)溶液,观察到滤液颜色无变化,由此得出结论:

小欣的猜想不成立。

Ⅲ.小雨又提出猜想,滤液中还可能含有②HCl(填化学式)。

请你和小丽一起验证他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

滴加紫色石苾溶液

溶液变成③红

小雨的猜想成立

Ⅳ.根据小雨的验证结果,可知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含有④SiO2。

7、(2019广州市模拟)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其残缺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常用化学试剂,小欣和小芳对它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1)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A.

A.酸B.碱C.盐

(2)Ⅰ.实验员说,该瓶试剂可能是:

NaCl,NaOH,Na2CO3,NaHCO3.并提示:

Na2CO3,NaHCO3的水溶液与氢氧化钠一样均显碱性.

Ⅱ.【查阅资料】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得出结论】小欣根据试剂瓶标签上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碳酸氢钠(填物质名称).

【设计并实验】请帮助小欣和小芳设计实验方案来确定这瓶试剂究竟是哪种物质,并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8、(2019中山市模拟)小明在做“铁在纯氧中燃烧”实验时,发现产物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B,小明想进一步测定该固体的成分。

(1)铁在纯氧中燃烧实验时,除发现产生黑色固体时还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星四射。

(2)对黑色固体B的探究:

【查阅资料】①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固体;

②它们都可以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其中四氧化三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4H2SO4═Fe2(SO4)3+FeSO4+4H2O;

③KSCN溶液遇铁离子显血红色。

【作出猜想】(a)黑色固体是FeO;(b)黑色固体是Fe3O4;

(c)黑色固体是FeO和Fe3O4的混合物。

【实验分析】向黑色固体中加过量稀硫酸的实验过程中:

①小明认为,如果猜想(a)成立,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FeSO4、H2SO4;

②小亮认为,如果猜想(b)成立,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Fe2(SO4)3、FeSO4、H2SO4;

【实验方案】

方案一:

取上述固体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向滤液滴加KSCN溶液,若观察到现象为溶液变成血红色,则猜想(a)不成立。

方案二:

如图所示向该黑色固体通入足量的氢气充分反应。

通过称量反应前、反应后固体质量,再通过简单计算来确定固体的成分。

①在进行方案二时,小明称得的数据如下:

反应前

反应后

玻璃管的质量92.5 g,固体质量为A 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92.5+B)g

②有同学认为用图示装置,加热前先通一会气体X再通入氢气,停止加热后再通一会氢气,这样可使实验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

你认为在O2、N2和Ne三种气体中,最没有可能通入的气体是O2。

③当A:

B=29:

21时,猜想(b)成立。

请写出该方案实验中有关化学方程式:

Fe3O4+4H23Fe+4H2O。

9、(2019佛山模拟)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为蓝色固体,不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

Cu2(OH)2CO3+4HCl=2CuCl2+CO2↑+2H2O.现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一定量的碱式碳酸铜固体置于c中,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关闭K3.b中的实验现象是

溶液由紫色变红色。

(2)打开K2、K3,关闭K1.一段时间后c中蓝色溶液流入d。

此时,d中无沉淀现象产生。

同学们对比现象产生质疑,并探究反应后d中溶液含有溶质的成分。

【作出猜想】猜想①溶质含有CuC12、NaCl;

                   猜想②溶质含有CuC12、NaCl、HCl;

                   猜想③溶质含有CuC12、NaCl、NaOH

讨论后,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③不成立,原因氯化铜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

【实验验证】甲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取反应后d中适量溶液于试管中,观察颜色

溶液呈蓝色

溶质中一定含有CuCl2

再向步骤一的试管中,逐渐滴入

 碳酸钠溶液

产生气泡,溶液依然

呈蓝色(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溶液中一定含有

 

HCl

(填化学式)

再向步骤二所得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的溶质一定含有

NaCl

【结论】猜想2成立。

【反思与评价】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步骤三(选填“一、二或三”),所得的结论不严谨,原因是氯化铜和氯化氢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丁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中不用进行实验步骤一、三(选填“一、二或三”),也可以验证猜想②成立。

10、(2019深圳模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化学式:

(C2H4)n)制成的,有的是用聚氯乙烯(化学式:

(C2H3Cl)n)制成的。

小凤对包装食品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

【作出猜想】①该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②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

【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

2(C2H3Cl)n+5nO24nCO2+2nH2O+2nHCl;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水变为蓝色。

【实验探究】小凤将如图所示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后,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后没有HCl(填化学式)气体生成。

B装置的作用是验证是否有水生成。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猜想①是正确的。

【交流反思】①从化学角度分析,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白色污染。

②连接实验仪器时,能否将B、C位置进行交换?

不能(填“能”或“不能”),理由是如果将B、C位置进行交换,气体从C中出来再检验到有水分,不能说明水是燃烧时生成的,还是从C装置中带出来的。

【定量分析】工业上制取聚乙烯得先制得乙烯,制乙烯可以用酒精在热的浓硫酸的脱水催化下制得,其文字表达式是:

酒精→(浓硫酸)(170℃)→乙烯↑+水,请问要制得1.4t乙烯,理论上至少需要含溶质质量分数为92%的酒精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解:

将部分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发现烧杯外壁有热感,加水放热,是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O=Ca(OH)2;

继续加入足量的水并过滤,用pH试纸测定滤液的pH时,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因此溶液pH>7,滤液呈碱性。

故填:

CaO+H2O=Ca(OH)2;>。

【实验探究】

(1)甲同学认为猜想④不合理,原因是碳酸钠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填:

Na2CO3+Ca(OH)2=CaCO3↓+2NaOH。

(2)Ⅰ.取用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CO2,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滤液中不含有Ca(OH)2;

Ⅱ.取用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滤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后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时溶液变红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Ⅰ.取用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CO2

没有明显变化

滤液不含Ca(OH)2.

Ⅱ.取用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后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①产生白色沉淀

滤液含有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Cl2=CaCO3↓+2NaCl.

②溶液变红色

滤液含有NaOH.

【反思与拓展】

实验操作步骤Ⅱ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去Na2CO3。

故填:

检验并除去Na2CO3。

2、解:

(1)试管A中,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填:

溶液变红色。

(2)试管C中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2HCl═CuCl2+H2O。

故填:

CuO+2HCl═CuCl2+H2O。

(3)小明同学分析得出无色滤液中一定不含 HCl,理由是如果含有盐酸时不能产生沉淀。

故填:

如果含有盐酸时不能产生沉淀。

【作出猜想】

①NaCl; ②NaCl 和 CaCl2; ③NaCl、CaCl2和 Na2CO3; ④NaCl 和 Na2CO3. 小红认为猜想③一定不正确,这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不能共存。

故填:

③。

【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钙;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④成立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3、解:

(1)钠在空气中马上氧化转变为暗灰色,所以贮存金属钠时,用液体石蜡包裹的作用是:

隔绝金属钠与氧气;

(2)钠和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2Na+2CO2

Na2CO3+CO;

(3)钠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铷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钠很相似,但比金属钠更活泼,所以溶液A中可能含有一种我们非常熱悉的离子是:

OH-;

碱能使酚酞变红色,氢氧根离子就饿镁离子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和铜离子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所以

方案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1

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振荡观察。

如果观察到溶液变红色则预测成立。

2

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氯化镁溶液,振荡观察。

如果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则预测成立。

3

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硫酸铜溶液,振荡观察。

如果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则预测成立。

故答案为:

(1)隔绝金属钠与氧气(空气);

(2)2Na+2CO2 

Na2CO3+CO;

(3)OH-

方案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1

酚酞溶液/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变红/紫色石蕊变蓝

2

Mg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3

CuSO4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4、解: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故填:

2KClO3

2KCl+3O2↑。

【猜想与假设】

同学们认为不需要验证就可以判断猜想二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不能生成氯化氢。

故填:

二;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不能生成氯化氢。

【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后大家认为猜想一是错误的,理由是存在二氧化锰,不可能生成臭氧。

故填:

存在二氧化锰,不可能生成臭氧。

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入试管中加热,将蘸有硝酸银溶液的玻璃棒伸入试管口,溶液变浑浊,是因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氯化氢,氯化氢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再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悬于试管口,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色,后变成无色,是因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同时次氯酸能使红色物质褪色,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入试管中加热,将蘸有硝酸银溶液的玻璃棒伸入试管口

溶液变浑浊

剩下的猜想正确

2

再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悬于试管口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色,后变成无色

【反思与拓展】

1、在水中起杀菌消毒作用的离子是ClO-。

故填:

ClO-。

2、MnO2不仅能作催化剂还可以作反应物,实验室通常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取Cl2,同时还生成MnCl2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故填:

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5、解:

(1)上述实验A、B、C中都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探究的是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故填:

化学;

(2)①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实验①中观察到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故填:

Ca(OH)2溶液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②探究Ca(OH)2与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时,可设计如下实验:

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然后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中和,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填:

Ca(OH)2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Ca(OH)2+2HCl=CaCl2+2H2O;

(3)D实验的溶液是无色的,说明溶液显中性或酸性,即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或氯化钙与氯化氢。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可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若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则说明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即小娟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故填:

氯化氢;紫色的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

6、解:

II.小欣冋学根据资料中大理石的成分,猜想滤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的氯化铁;

她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硫氰化钾(KSCN)溶液,观察到滤液颜色无变化,由此得出结论:

小欣的猜想不成立。

故填:

FeCl3。

Ⅲ.小雨又提出猜想,滤液中还可能含有氯化氢。

故填:

HCl。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苾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即溶液中含有盐酸,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

滴加紫色石苾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小雨的猜想成立

Ⅳ.根据小雨的验证结果可知,混合物中不含有碳酸钙,则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含有二氧化硅。

故填:

SiO2。

7、解:

(1)破损标签可见部分为钠元素,可判断该物质由金属元素与根组成,而酸类物质由氢元素与酸根所组成,可判断该物质不可能为酸;故填:

A;

(2)【得出结论】常温下碳酸氢钠的溶液为9.6g,可判断常温下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因此可判断该溶液不可能为碳酸氢钠溶液;故填:

碳酸氢钠;

【设计并实验】先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若呈中性则为氯化钠溶液.然后,根据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因此,可推断鉴别两物质时所加入的试剂为稀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观察有气泡可说明该物质为碳酸钠;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取少量液体滴在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 pH

若pH=7,则为氯化钠溶液;

若pH>7,则为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 

取少量待测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若有气泡产生则为碳酸钠溶液;

若无明显变化,则为氢氧化钠溶液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