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2单元第2课时 工业革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691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2单元第2课时 工业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2单元第2课时 工业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2单元第2课时 工业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2单元第2课时 工业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2单元第2课时 工业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2单元第2课时 工业革命.docx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2单元第2课时 工业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2单元第2课时 工业革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2单元第2课时 工业革命.docx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2单元第2课时工业革命

第2课时 工业革命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2014·广雅中学三模)下列对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解析: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工业革命后各国工业化速度快慢不同,比如中国就很慢,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C

2.一位美国史学家认为: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为基础。

”该材料中省略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蒸汽机B.内燃机

C.发电机D.电动机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19世纪欧洲支配世界依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积攒的力量,故A项正确。

答案:

A

3.(2015·韶关市摸底考)史学家在查阅19世纪中期的一些文献时,发现热气、臭气、烟气、毒气等字眼都是描写城市环境最为常见的词汇。

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

A.伦敦B.北京

C.莫斯科D.东京

解析:

联系19世纪中期的阶段特征可知材料所指为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选项中此时完成工业革命的城市只有伦敦,故A项正确。

答案:

A

4.(2014·韶关市一模)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

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D.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

解析:

题中学校和学院为男生和女生开设不同课程,没有体现男女地位的不同,故A、B、C三项错误;男女课程不同,体现分工不同,故D项正确。

答案:

D

5.(2015·临沂市期中考)1834年,英国政府派遣律劳卑出任首位驻华商务监督,取代东印度公司的大班,处理英商在华一切事宜,也使中英外交冲突更加激烈。

英国此政策转变的背景应与何者相关(  )

A.重商主义的影响B.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C.英国建立殖民帝国D.林则徐执行禁烟政策

解析:

材料中提及的驻华商务监督取代东印度公司大班体现了商人取代政府行使商业权力,这是英国尊重商业自由发展的表现,也就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

答案:

B

6.(2014·佛山市质检)19世纪中叶,“由于一切生产资料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

这一观点认为,促使世界面貌发生改变的深层原因是(  )

A.殖民掠夺B.工业革命的推动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D.垄断组织的产生

答案:

B

7.(2014·甘肃一诊)“准时”在农业社会不被重视。

但是,到了1790年,钟表在英国几乎到处可见。

钟表的普遍使用主要是(  )

A.机器大生产的需要B.远洋航行的影响

C.学校教育的结果D.商业贸易的规定

解析:

从题干“准时”在农业社会不被重视”和1790年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史实,可知钟表的普及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故A项正确。

答案:

A

8.(2014·唐山市二模)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可见(  )

A.自由贸易导致巨额贸易逆差

B.英国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C.工业革命成就英国世界霸主地位

D.消费旺盛显示英国经济活力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进口物品中生活资料和生产原料占95%,说明不进口外国的工业产品,生产的工业产品50%销往国外,说明了其是外向型经济,故B项正确。

答案:

B

9.(2014·广州市考前训练)“1870年以后,在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中,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又发生另一变化,这种新形式的突出的特点表现在投资银行家开始成为在经济事业中居支配地位的人物。

”材料观点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  )

A.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B.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C.金融资本主义的兴起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

答案:

C

10.(2014·温州市三模)19世纪中叶,日本“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这些史实表明(  )

A.英国开始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B.世界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

C.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世界历史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日本的开国是主动融入世界市场,中国的门户开放是被动融入世界市场,澳大利亚、印度都是因为世界市场形成中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于落后国家的控制,故D项正确。

答案:

D

11.(2014·云南一模)1900年后,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其中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的实验室成为现代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典范。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

A.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紧密联系

B.当时美国科研开发力量最为雄厚

C.公司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

D.国力强弱取决于现代科技的发展

答案:

A

12.(2014·常德市质检)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到107000人。

这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  )

A.人口快速增长

B.电力工业发展最迅速

C.电力工业是发展迅速的新兴产业

D.工业发展催生了人口调查

解析:

从电力工人的数量增加可以看出电力工业发展迅速,故C项正确。

答案:

C

13.(2015·济宁市期末考)步入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的一些科学新发现,激励着很多有天赋的女性科学家提出自己的自然理论,做自己的实验,公布她们自己的科学发现。

从16世纪到18世纪,在整个欧洲,女性科学家对于自然科学简直就像着了魔一样。

她们和同时代的男性科学家相互通信,一起研究……同社会上的许多男性一样,她们也是人文主义者、自然主义者和科学家。

——[美]邦尼·安德森朱迪斯·津泽《她们自己的历史》

材料二 一位法国游客在1788年参观一家棉布工厂后,写道:

“和我们在一起时,拥有这种工厂的英国富人们并不注意保持与其财富相称的姿态。

”……对他们而言,他们的工作有其自身的尊严和回报;至于工作所带来的财富,则是另一回事。

当博斯韦尔在伦敦索霍区看到瓦特和博尔顿的大型发动机工厂时,他想起了博尔顿的一句话:

“先生,我们在卖全世界都渴望拥有的东西——动力。

”这些新贵就是企业家,他们带来了一种新的精神。

事实证明,这种精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从经济而非政治的角度来讲,他们给我们呈现了一场全面彻底且不可逆转的变革,因此他们堪称“革命者”。

——[美]罗伯特·海尔布隆纳《经济社会的形成》

材料三 每个时代都有技术进步,但是对于帝国主义者的掠夺行为有帮助的许多发明,却首先是在1860年至1880年这20年间产生作用的……新技术在19世纪的传播令帝国主义的成本变得很低廉,因此欧洲各民族和政府对它的接受程度也达到了顶峰,它让欧洲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

——[美]丹尼斯海德里克《帝国的工具》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促使17、18世纪许多欧洲女性积极投身科学研究的原因有哪些?

概括指出英国“新贵”们“新的精神”追求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他们从经济角度“给我们呈现了一场全面彻底且不可逆转的变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860至1880年间出现的新技术为何能令帝国主义的成本变得很低廉?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科学和技术进步对人类发展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

答案:

(1)原因:

人文主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追求:

追求人的地位平等;重视技术创新。

说明:

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把人类社会推进到“蒸汽时代”;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工厂制确立;城市化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时代潮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发生革命性变化,自由主义成为主要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主要目的发生革命性变化,商品输出成为其对外扩张的主要目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2)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新动力和新能源(或电力、石油)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新兴产业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革新,促进资本和人员在全球的流动,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作用:

促进了人性的解放;不断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提升人们的精神追求;为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14.(2015·佛山市一模)同一历史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历史的历史是结果。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量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

问题:

(1)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始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的认识有何异同?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的观点的合理性。

(3)根据材料二对“世界历史”的认识,概述二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

答案:

(1)不同:

材料一认为是大工业(工业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

材料二认为世界历史开始于1500年(新航路开辟)。

相同:

都认为世界历史不是一开始就存在;都认为世界历史开始于各地联系加强。

(2)分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进行商品倾销,开拓殖民地,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因此是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

(3)发展历程:

二战后初期,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与体系化方向发展。

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共体的出现,世界经济出现了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世贸的成立,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