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660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6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机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农业机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农业机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农业机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农业机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机械行业分析报告.docx

《农业机械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机械行业分析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机械行业分析报告.docx

农业机械行业分析报告

 

农业机械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分类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农业机械行业属于“制造业”下属“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的“农、林、牧、渔、水利业机械制造业”(行业代码:

C7325)。

根据《农业机械分类》,具体如下图所示:

二、行业监管结构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农业机械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和国家粮食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负责机械行业发展规划的研究、产业政策的制定,指导行业结构调整、行业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等工作。

具体对农业机械行业进行管理的是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其主要负责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引导农民使用新型农机产品、指导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等工作。

国家粮食局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的负责全国粮食流通宏观调控具体业务、行业指导和中央储备粮行政管理的行政机构。

同时,公司所处细分行业的自律性协会为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油学会和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所处行业相关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大型碾米机械单机及成套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和安装,属于农业机械行业,我国现阶段规范该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

(2)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对行业的相关指引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近年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大多与农业发展有关,且均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着相关指引,与行业相关的指引如下: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

要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走符合国情、符合各地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加快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文件提出,要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强先进适用、生产急需农业机械的研发。

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服务公司。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再度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启动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重点加强示范基地。

支持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提高农机产品适用性和耐用性,切实加强售后服务。

实行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试点。

对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大中型农机具,给予信贷支持。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用工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

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将农业科技创新放在首要地位,意见强调了需加快农业机械化: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等机械装备,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加强农机关键零部件和重点产品研发,支持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适用性、便捷性、安全性。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机具。

落实支持农机化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

(3)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及发展纲要

指导和影响碾米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规划主要有两类:

一类为农业机械相关发展规划、另一类为下游粮食加工行业规划。

①农业机械相关发展规划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9年5月12日颁布《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规划提出坚持装备自主化与重点建设工程相结合、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坚持发展整机与提高基础配套水平相结合、坚持发展企业集团与扶持专业化企业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9年5月18日颁布《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规划提出了提高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加强产业政策引导、鼓励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等十项具体措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于2011年5月31日颁布《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四项农机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差距:

产品技术水平低、品种结构不能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生产设备陈旧、制造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行业结构散、乱,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国际市场占有率低。

提出六项主要任务:

优化农机产品结构,适应现代农业需求;实现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增强农机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农机工业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农机制造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农机工业国际合作;构建现代农机流通体系。

并提出要重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及现代物流成套设备。

同时,该规划提出了农业机械产业规模的目标,即到2015年,农机工业总值达到4,000亿元,出口贸易额达120亿美元,占全行业销售额的20%。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1年8月22日颁布《农机工业发展政策》,提出的主要目标包括:

从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对农机的需求出发,加快先进适用、市场急需、质量稳定可靠、技术领先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促进农机工业的振兴;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兼并重组,加快集团化、集约化进程;以产业链为纽带,构建符合国情、布局合理、专业化协作、集中度高的产业格局,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突破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机产品,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机品牌,建立现代农机流通体系和完善的农机售后服务网络,形成产业综合竞争优势。

农业部于2011年9月9日颁布《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水稻、玉米等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长足发展,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和现代设施农业取得明显进展,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

并在重大专项问题中提出,要积极促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的示范推广,并加大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创新投入,促进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集中力量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

国家粮食局于2012年1月11日印发的《粮食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包括“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其中提到,需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提高粮食加工装备设计和制造水平;实施粮食科技工程,并进行粮食精准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利用数字设计、先进制造、信息化、智能测控等方法,提升稻谷加工等装备的整体水平;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化、智能化成套粮食加工和精准加工装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单位产量能耗,建立粮食精准加工体系,达到粮食加工损失减少20%以上的目标。

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于2012年2月24日发布《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所指粮食加工业包含了粮机加工装备。

该规划支持符合条件的粮食加工企业在证券市场公开发行股票;鼓励采取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在江苏、湖北、浙江、湖南等地重点发展稻谷加工成套装备制造;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与装备,实现关键装备的自主化。

重点支持有一定基础、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含量高、规模较大的关键设备自主化发展;重点选择一批具有一定基础、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能够填补国内空白的大型高效节能装备给予扶持,创建知名品牌,逐步扩大其国内外市场份额。

主要包括,砻谷机、碾米机、抛光机、色选机等稻谷加工大型高效节能设备,小麦脱皮机、磨粉机、清粉机等成套制粉设备及日处理300吨以上稻谷加工关键设备等。

②下游粮食加工行业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8年11月13日颁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要大力发展粮油食品加工业。

引导粮油食品加工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鼓励现有粮食加工企业在生产能力、产品品种、资源利用及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整合,支持一批国内大中型粮油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广和促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实现粮油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损耗,提高生产效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9年11月3日颁布《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提出,2020年全国粮食消费量将达到5,725亿公斤,按照保持国内粮食自给率95%测算,国内粮食产量应达到约5,450亿公斤,比现有粮食生产能力增加近450亿公斤。

考虑到影响粮食生产和有效供给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本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供给、留有余地的原则,未来12年间,需要再新增500亿公斤生产能力,提高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程度。

并指出,要大力发展粮油食品加工业,促进粮食加工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改进粮食加工方式,推广先进适用的粮食加工设备,提高机械设备质量和作业精度,降低粮食产后损耗。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1年12月31日公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重点行业发展方向与布局”提到稻谷加工业的产业布局规划:

在东北、长江中下游稻谷主产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大米主销区以及重要物流节点,大力发展稻谷加工产业园区,重组和建设一批日处理稻谷800吨以上的大型骨干企业。

并提出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为:

粮食加工业总产值达到3.9万亿元,年均增长12%;形成10个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大型粮食加工企业集团;日处理稻谷200吨以上企业的产量比重提高到60%以上,比2010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国家粮食局于2012年1月13日印发的《粮油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

在长江中下游、东北等稻谷主产区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大米主销区建设或重组一批年加工稻谷20万吨以上的龙头企业,扶持年加工稻谷1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

到2015年,日处理稻谷200吨以上企业的产量比重提高到60%以上。

三、碾米机械制造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1、行业发展概况

农业机械行业中的碾米机械制造行业,上游为动力配套件、标准零部件、电气件、机械加工件、钢材生产行业,下游为稻米加工行业。

碾米机械制造行业与下游稻米加工行业共同构成稻米加工产业的主体。

(1)农业机械行业概况

农业机械是实现农业机械化最基本的物质保证,是现代农业的支撑。

农业机械是发展农业生产,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备的装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资源充分与有效利用、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改变农民增收方式和推动农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农产品总量居世界首位,且品种多,农产品加工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为0.85:

1,发达国家已达3:

1;且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而我国加工比例很低。

我国与美国、日本的农产品产后增值率比较见下图:

相对于美国、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我国农产品的产后增值率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发达国家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劳动力远远多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而我国正好相反。

国内外发展实践证明,对农产品进行加工,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是解决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2)稻米加工产业概况

民以食为天。

稻米是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仅在亚洲就有20亿居民从稻米中摄取60%-70%的热量。

2004年联合国提出了“稻米就是生命”的口号,希望通过发展稻谷种植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消除贫困和维持社会稳定。

2015年世界人均大米消耗量预计为67千克,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耗量预计为80千克。

2020年世界大米需求量将增加32%,即增加12,200万吨,大米总产量将达到50,000万吨左右。

(资料来源:

《我国稻谷加工业现状与展望》1)

自1999年来,全球的粮食消费一直在稳定的基础上保持小幅增长,全球稻米产量、消费量及库存如下图所示:

我国是稻谷生产和消费大国。

我国稻米产量位居世界第一,13亿人口中更是有7亿人以大米为主食。

稻谷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稳定性最好的农产品品种,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历来处于主导地位。

在过去30年中,稻谷种植面积占我国粮食总面积的28.3%,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9%,其中60%-70%在农村加工后成为农民的口粮,直接消费比重大。

2010年我国稻谷总产量约为19,958万吨,预计到2020年为20,700万吨。

我国对稻米及相关产品消费需求逐步增加,消费层次水平不断升级。

不断发展稻米加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提高稻米加工业的水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稻米加工是粮食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稻米加工业既是传统产业,又是朝阳产业,无论未来的科学技术如何先进,都不可能取消稻米加工业,而只能促进其提高和发展。

而作为世界上消费最多的粮食之一,更是使得其具有十分强的刚性需求,加之粮食储备制度,使得稻米加工行业还具有一般行业没有的稳定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稻米加工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行业企业利润持续增长,入统稻米加工企业的利润总额及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2010年全国入统稻米加工企业数量由2005年的7,260个增加到8,519个,增幅17.34%。

同时,资产总额由2005年的432亿元,壮大到2010年的1,511.2亿元,增幅2.50倍。

2005年和2010年我国入统稻米加工企业数量及产量等情况如下表所示:

在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稻米加工企业日趋机械化、集约化、大型化。

2010年全国稻米加工企业中,日处理稻谷能力小于100吨的小型企业由2005年的5,949个减少到4,785个,减幅19.57%;而日处理稻谷在400吨及以上的特大型企业由2005年的77个增加到2010年的219个,增长184.42%。

稻米加工行业机械化、集约化、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大大提升了对碾米机械的需求,为碾米机械单机及成套设备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3)碾米机械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碾米加工机械在稻米加工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没有性能先进、运行可靠的装备,就不可能有质量稳定的产品与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碾米机械制造行业伴随着我国稻米加工产业的发展共同成长。

稻米加工产业的发展为碾米机械制造行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碾米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又为稻米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化的技术支撑。

同时,随着人民群众对粮食品质要求的不断升级和加工行业对碾米机械能效要求的提升也推动了碾米机械的不断发展更新。

①国际碾米机械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国际碾米机械的制造商主要为日本佐竹公司(SATAKECORPORATION)以及瑞士布勒集团(BühlerAG),其均拥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1896年,日本佐竹公司的成立伴随着日本第一台动力碾米机的诞生;而瑞士布勒集团成立于1860年,诞生时主要从事小麦碾磨机械的制造,1922年开始生产碾米机械。

日本佐竹公司和瑞士布勒集团由单一种类粮食加工机械制造商起步,逐步发展成为覆盖多种粮食加工机械设备的制造巨头。

伴随着世界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国际碾米机械市场逐渐形成由这两家公司为主,其他细分种类机械制造商以及地区制造商为辅的竞争格局。

②我国碾米机械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1)起步阶段

建国后,我国的碾米机械制造行业发展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清理筛、去石机、“59型”谷糙分离溜筛等机械相继出现;20世纪60至70年代,日产30吨和50吨成套组合碾米设备、平转谷糙筛、重力谷糙分离机、喷风米机、大米抛光机、大米色选机、谷糙分离设备、白米整理设备等设备也陆续诞生。

2)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大米精加工及米质调理技术、糙米流通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优质稻产后精加工及保鲜技术装备研究开发等技术研究相继完成。

也是自此时起,随着我国稻米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国外资本和国内民营资本逐步进入碾米机械制造行业。

日本佐竹公司率先在华设立独资的佐竹机械(苏州)有限公司,制造、销售先进的碾米机械装备。

瑞士布勒集团、日本安西制作所、韩国(株)大原GSI有限公司等国外企业也相继在国内设立基地,制造、销售碾米机械装备。

这些合资、独资企业的出现,不仅给国内行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同时也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不仅给我国碾米机械制造行业带来了压力,同时又给国内企业带来了求生存谋发展的动力。

与此同时,随着民营资本进入碾米机械生产领域,部分原国有粮机厂开始逐步转让给民营资本,使其带动了多种新型机械装备的开发生产及销售。

3)现阶段

近年来,我国碾米机械制造行业技术和装备的研发、生产、推广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砻谷机、碾米机、谷糙分离机、厚度分级机、大米抛光机等主机的品种、工艺性能和机械性能等主要指标基本达到了有100多年历史的日本佐竹公司、瑞士布勒集团的先进水平,在性价比方面甚至超过了国外公司,涌现了一批如湖北永祥粮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牧羊集团、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碾米机械制造企业。

4)行业领先企业已具备研发、生产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大型碾米机械单机及成套设备的能力。

2、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竞争特点

现阶段,我国碾米机械制造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以下特点:

①国内大多数碾米机械制造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研发能力与国外著名碾米机械制造公司的差距显著,拥有的技术力量和先进制造装备数量、档次相去甚远,机械产品在设计水平与制造工艺方面还达不到国外先进水平。

在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能力上更是无法与其相比,自主创新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仿制产品多,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同时,我国稻米加工企业使用的碾米机械大部分是传统的中小型碾米加工设备,产量小、精度低、能耗高,制造工艺粗糙,自动化程度低,产品性能不稳定。

②随着现代稻米加工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的不断发展,中小型碾米加工设备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

而大型碾米机械单机及成套设备具有加工处理量大(大米6-7吨/小时以上;稻谷8-10吨/小时以上),能耗低,工艺性能优良,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寿命长的优势,可以满足现代稻米加工企业生产需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有利于稻米加工业整体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粮食资源,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市场化程度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碾米机械制造行业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行业,产品价格完全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不存在政府对产品价格、产品生产计划等方面进行干预的情况。

3、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

(1)行业主要企业及特点

①行业内主要国内企业基本情况

根据公司的了解,碾米机械行业内主要企业的主要产品或优势单机产品情况如下表所示:

②行业内主要外资企业基本情况

境外主要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国际碾米机械制造商日本佐竹公司(SATAKECORPORATION)以及瑞士布勒集团(BühlerAG)。

日本佐竹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粮机制造商,是稻米、制粉以及干燥设备的专业制造厂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在谷物加工方面的科学研究及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产品畅销世界140多个国家。

1998年11月,日本佐竹公司在国内设立了独资企业佐竹机械(苏州)有限公司,其产品主要为碾米机械、制粉机械、实验设备等。

瑞士布勒集团是为粮食加工行业、食品加工行业和高新工程材料加工行业提供完整的全套项目设计和装备的企业,具有150多年历史。

在面粉、大米、油料、麦芽、饲料、储运、米面制品、巧克力、有色金属压铸和精细研磨以及高分子材料热处理等领域提供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和装备,业务遍及140多个国家,在全球有7,860名员工。

2010财务年度,全球营业额达19.07亿瑞士法郎。

瑞士布勒集团在国内设立了布勒(中国)有限公司,目前在中国已拥有无锡、西安、深圳、常州、合肥五个生产基地,主要供应中国市场,同时供货到全球市场。

(资料来源:

佐竹机械(苏州)有限公司和瑞士布勒集团官方网站)

(2)行业内企业销售情况

根据中国粮油学会对目前国内主要大型稻米加工设备制造企业的调查统计,2010年国内主要稻米加工机械企业销售碾米机械收入的排名详见下表:

4、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技术壁垒

碾米机械的生产制造是一个十分专业化的领域,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其设计、生产、安装及调试通常涉及碾米工艺、散体力学、材料学、三维实体造型、模拟装配、干涉试验、光电转换、模拟与数字转换、自动化控制、软件编程、数控与激光加工等多种技术,技术程度复杂,同时由于产品线长,配套技术种类繁多,难以短时间掌握。

进入碾米机械制造行业需要具备较强技术整合能力,并需要积累大量的碾米机械设计、生产、安装及调试经验,并对稻米加工企业的需求多元化及我国稻米品质的多样性有充分的了解。

产品的优异性能是碾米机械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产品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由其设计能力和制造工艺决定。

为保持竞争力和保护自身利益,碾米机械制造企业通常通过专利保护等方式对其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进行保护。

在机械设计领域,现有专利很可能是已有条件下的最佳工艺路线,能够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率。

在不侵犯现有专利的前提下,除非是设计思路上有了突破性的改变,否则新产品的性能很难超过现有的专利产品。

上述技术壁垒决定了新进入企业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和较多的工作投入。

(2)人才壁垒

碾米机械制造行业需要大量研发、试验、产品鉴定、制造装配、销售等人员,这类人才的成长周期较长,通过内部培养的方式成本较高。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研发人员,其数量和研究开发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碾米机械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和各种更加符合农户实际需要的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业务扩展能力。

一方面,碾米机械制造企业行业内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产品研发人才和专业复合型人才很少;另一方面,碾米机械制造企业对其核心技术人才的保护力度较大,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挽留其核心技术人员,新进入企业通过社会公开招聘吸引所需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难度。

另外,在行业内有丰富工作经历,既熟悉碾米机械研发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同时精通碾米机械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以及维修服务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十分稀缺。

因此,具备一定数量的核心技术人员和复合型人才是进入本行业的关键要素之一。

除了核心技术人员和复合型人才外,碾米机械制造行业对熟练的技术工人需求较大。

而现阶段我国的熟练技术工人供求缺口较大,新进入企业同样面临难以招聘到足够数量的熟练技术工人的困难。

(3)上下游渠道壁垒

碾米机械生产需要大量的零部件,主要采用配套式生产,涉及大量供应商和外协加工企业,行业内的现有企业与主要零部件供应商都建立了长期的稳定供应关系,上游供应商管理构成了新进入者的进入壁垒。

碾米机械销售渠道为贴近稻谷生产地,基层经销渠道多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该渠道的建立同样也需要长期的时间积累,市场的开拓复杂缓慢,而行业内的现有企业都已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因此,销售渠道的建立也构成了新进入者的进入壁垒。

(4)品牌壁垒

碾米机械制造企业之间竞争主要是产品技术、产品质量、产品功能、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实力的竞争,碾米机械的生产销售已逐渐向品牌化发展。

碾米机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