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辅导班资料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645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政治辅导班资料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三政治辅导班资料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三政治辅导班资料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三政治辅导班资料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三政治辅导班资料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政治辅导班资料2.docx

《初三政治辅导班资料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政治辅导班资料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政治辅导班资料2.docx

初三政治辅导班资料2

《知法用法、自立自强、学过安全的生活》专题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麦敏谊

一、典型题例

题例一(07年中考题):

我们身边的诱惑很多,只有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才能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请回答:

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二、知识结构体系: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道德

规则的种类规章、纪律三者的特征及其区别(七年级下P87)

走进法律法律

了解法律

法律的作用:

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含义(七年级下P93)

违法

行为民事违法行为一般情节比较轻微

知法违法(特征)

用法类别行政违法行为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小

、学

过安严重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全的刑事违法行为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生活(犯罪)刑罚当罚性(必然后果)

刑罚主刑(五种)

种类附加刑(三种)

领奖台的诱惑(正确认识成功与荣誉)

身边的诱惑金钱的诱惑(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游戏机的诱惑(辩证看待网络游戏)

黄赌毒与邪教的诱惑(认清行为性质与危害)

拒绝诱惑

保护自己怎样拒绝不良诱惑(七年级上P88-89)

自我保护

抵制不良诱惑如何加强自我防范(七年级下P99-100)

学会保护自己

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因(七年级下P103)

《未成年人保护法》

法律保护两部法律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家庭保护

四道防线学校保护

社会保护

司法保护

题例2(04年中考题)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培养,并采取了—系列重要措施。

措施之一:

1991年,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从1992年1月1日起施行;1999年,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了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并于同年11月实施。

措施之二:

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从2003年开始,将每年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200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和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1)上述两个重要措施体现了初二年级《思想政治》的什么知识?

 

(2)结合上述重要措施,说明党和国家是怎样关心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

 

题例3(05年中考题)

(单选)中宣部、公安部、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民禁毒实施意见》,要求增强同涉毒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

依法打击毒品犯罪()

①体现了我国法律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作用

②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③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表明必须对涉毒违法犯罪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A.①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题例4:

(05年中考题)

(多选)广州市采取的以下措施,属于对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的有()

A.学校加强思想教育和实施课程改革

B.打击“黑网吧”,整顿书市,净化荧屏

C.推出优秀影视图书,开办电视少儿频道

D.加强爱国主义基地建设

题例5:

(05年中考题)现在,“时事开讲”、“时事点评”、“时事剪报”等多种形式的时事学习,已经成为我市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机组成部分。

请阅读下列一则新闻报道,拟一份“时事点评”提纲。

据2005年2月2日广州日报转载。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一中的3名女中学生历时11个月,对“六合彩”赌博活动的特点、规律和危害进行了调研,并形成(禁赌)报告。

呈交给厦门市市长。

这份报告惊动了正在福建督查禁赌专项行动的中央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黄树贤。

黄树贤同志对这3名中学生敢于和“六合彩”作斗争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称赞她们“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提示提纲内容至少包括:

(1)为什么3名中学生要向市长提出禁赌;

(2)我们应当向这3名中学生学习些什么。

(要求:

紧扣中心,条理清楚,150字以内)

 

题例6:

从2004年5月1日起,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免费接待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学习。

某校决定组织全体初中学生去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X纪念馆。

下面是围绕这件事的一段父子对话:

子:

爸爸,你知道吗?

博物馆、纪念馆对我们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免费开放啦!

父:

免费不免费吧,没什么意义!

子:

明天学校就组织我们去参观XX纪念馆。

父:

去不去吧,你还不如在家做几道练习题。

子:

这怎么行?

父:

没关系,爸爸给你请个假,就说你病了。

这位父亲的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三、能力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

1、(02年中考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A.抢劫银行巨款违反了刑法

B.欠债不还违反了民事法律法规

C.中学生不穿校服参加升国旗仪式违反了校规

D.扰乱公共秩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2、(04年中考题)据报道,广州市将建立少年法院,对全市未成年人案件集中审理,统一执法标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这体现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

A.家庭保护的要求B.学校保护的要求

C.社会保护的要求D.司法保护的要求

3、(06年中考题)2005年8月中旬起,广州警方依法开展了打击“两抢—盗”(抢劫、抢夺、盗窃)行动,仅半年内就破获刑事案件近万宗,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作用。

A.惩罚贪污腐败分子B.根除—般违法行为

C.惩治犯罪,保护人民D.消灭一切罪犯

4、(06年天河区一模题)为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制定了()

A、教师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

C、义务教育法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07年荔湾区一模题)“青少年经验少,自我保护少不了。

自尊自爱做防护,公共场所不露宿。

遇到侵害莫惊慌,灵活机智巧周旋。

法律武器保平安,保平安……”这首小诗说明()

①青少年要学好本领练好武术,敢于同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

②青少年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善于同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

③青少年要有警惕性,要具备保护自己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④青少年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07年天河区一模题)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将()案件的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这是20年来我国对最严厉的刑罚所作的最重大改革。

A.主刑B.附加刑C.死刑D.剥夺政治权利

7、目前我国很多的文化场所如文物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费,对学生个人参观也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对这一举措认识错误的是()

A.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B.表明国家对青少年的成长给予特殊关注

C.符合家庭保护的有关规定

D.符合社会保护的有关规定

8、(07年黄埔区一模题)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其中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严重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

C.刑罚当罚性D.严厉处罚性

9、(07年黄埔区一模题)2006年9月1日起,《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关于中小学安全管理的第一个专门法规性文件。

它的施行,体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

A.家庭保护的要求B.社会保护的要求

C.学校保护的要求D.司法保护的要求

10、(07年番禺区一模题)右图中网吧老板的行为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的规定,他的行为属于()

A.家庭保护一般违法行为

B.社会保护犯罪行为

C.司法保护一般违法行为

D.社会保护一般违法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

1、(02年中考题)当前,不少未成年中学生,泡网吧成瘾,荒废学业,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

2001年11月22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等八个单位联合召开网上发布会,向社会正式推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各地中小学校纷纷组织学生学习、落实《公约》的要求,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上述事例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2、(03年中考题)下列事例属于对未成年人进行学校保护的是()

A.下岗工人王某虽然生活有困难,但仍支持他的女儿完成初中学业

B.某校举行卫生保健常识讲座和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学生预防非典型肺炎

C.某制衣厂依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修订草案)》拒收未成年人进厂打工

D.广州市各中学开展“四五”法制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3、(04年中考题)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2月22日,在辽宁省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刘涌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一案再审做出判决,判处刘涌死刑,立即执行。

这一案例表明()

A.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B.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C.犯罪是一种一般违法行为D.犯罪是应受刑罚的行为

4、(06年中考题)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B.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C.触犯刑法的行为D.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5、(04年中考题)对当前一些不法分子引诱青少年吸毒,给我们的启示是()

A.青少年吸毒只是个人的隐私

B.“吸一口毒,掉进虎口。

贪图一时痛快,毁掉一生幸福”

C.吸毒对青少年身心、家庭和社会都会带来严重恶果

D.青少年一定要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6、(07年天河区一模题)中学生李某从小养成许多不良习惯,发展到偷同学的钱包,被学校和家长批评教育。

但他仍不悔改,与社会青年结伙斗殴,被公安机关拘留。

后来因与“哥儿们”持刀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A.青少年要重视道德修养,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B.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违法一定会发展成犯罪

D.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

三、问答题:

1、(07年荔湾区一模题)阅读《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87页“杀人蝙蝠”的故事,回答下列问题:

(1)小小的蝙蝠为什么能杀死比自己大千倍的野驴?

你从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2)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无奇不有,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诱惑。

说一说学习后,你对“诱惑”认识。

 

2、材料一中学生丁某等人由于受网吧不健康内容的吸引,经常到网吧上网“开心”,成绩不断下滑,后来发展到没有钱上网了,就一起到路上拦截学生勒索钱物,并先后将几名学生打伤。

材料二一项对中学生到网吧上网情况的调查统计:

调查项目

每周上网时间

上网的主要意图

浏览过不健康网站

10小时以上

28小时以上

查资料

聊天

玩游戏

人数比率

79%

1.2%

3%

15%

82%

46%

材料三为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广大青少年文明上网,使网络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的工具,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和《关于加强往来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

(1)材料一、二中的上网行为会对中学生产生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请你就如何做好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提出几条建议。

 

四、参考答案

1、题例答案

题例1

①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还要重视道德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②认真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道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至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道理。

③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我们要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题例2

(1)上述两个材料体现的知识是:

我们党和国家既坚持依法治国,又坚持以德治国。

(2)①国家先后颁布《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从法律上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②党和国家确定"公民道德宣传日"、发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是从思想道德行为上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道德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引导和促进未成年人自觉做到守法、护法,做有高度法制观念的“四有”公民。

题例3C

题例4BCD

题例5

(1)赌博是旧社会遗留的恶习,现在一些地方赌博之风有所抬头,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腐蚀毒害着人们的灵魂,使一些人滋长不劳而获的思想;我们要抵制诱惑,遵纪守法,远离赌博。

(2)①要学习这3名中学生依法行使公民权利,敢于和善于同“六合彩”等赌博违法行为作斗争。

②要学习这3名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学以致用,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对“六合彩”进行调查、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见。

题例6

这位父亲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①博物馆、纪念馆等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或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或是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措施等)该父亲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该父亲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不符合国家的要求,也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③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该父亲没有很好地履行家庭保护的这一职责。

三、能力训练题答案:

(一)单选1、D2、D3、C4、B5、B6、C7、C8、A9、B10、D

(二)多选1、BC2、BD3、ABD4、ACD5、BCD6、AB

(三)问答:

1、(“诱惑”在形式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性质来区分基本上是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诱惑”。

不同性质的“诱惑”对我们的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或作用。

——关键词:

(1)分辨、防范、抵制。

分辨、方法或态度)

(1)①“杀人蝙蝠”施以舒适而致命的诱惑,野驴缺乏防范意识,没有自觉抵制不良的诱惑,“杀人蝙蝠”在野驴陶醉沉迷之中杀死比自己大千百倍的对手。

②从这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是:

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诱惑,我们要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的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否则,我们会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2)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我认识到“诱惑”:

①有很多的诱惑存在着我们的周围:

学习生活中、社会生活中……导致不同结果的关键在于是否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

(诱惑是客观存在的)

②生活中有美好事物的诱惑,激励我们去追寻、勇攀高峰,使我们健康成长。

生活中也有干扰我们成功、影响我们的幸福生活、甚至危害我们生命健康的诱惑。

(正确地分辨不同性质的诱惑)

③对不同性质的诱惑采取不同的方法或态度。

对美好事物的诱惑要以正当的途径(合法、合理、合情)获取;对不良的诱惑拒绝(要勇敢地说“不”)、坚决抵制。

2、

(1)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容易受到不健康内容的影响,导致走向违法犯罪。

(2)1)要做好家庭保护工作。

价值应引导未成年人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不文明的上网行为。

2)做好学校保护工作。

学校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教育学生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影响。

3)加强社会保护工作。

政府应抓好社会治安管理,整顿网吧市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未成年人要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要认真学习,自觉守法,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