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627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1、默写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柳丝长玉骢难系,_________________。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_____。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形影相吊。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__________________。

(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4)__________________,佳木葱茏而可悦;__________________,木遭之而叶脱;

(5)__________,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________________。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________________,斜光到晓穿朱户。

(8)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

(10)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____________,化为狼与豺。

二、语言文字应用(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迁谪(zhé) 静谧(bì)汗涔涔(cén) 惊鸿一瞥(piē)

B.坍陷(tān)戏谑(xuè)可塑性(shù)  跬步千里(kuǐ)

C.佳肴(yáo)  乘车(chénɡ) 瞭望哨(liào) 独辟蹊径(xī)

D.篆刻(zhuàn) 猿猱(náo)黝黑(yǒu) 力能扛鼎(kánɡ)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________。

②时下,概括中国教育病症最流行的________莫过于“应试教育”。

③获得这么多发明专利后,他非但没有自满,________更加用心钻研。

A.无可非议词汇而且B.无可非议词语反而

C.无可厚非词汇反而D.无可厚非词语而且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B、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

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

B.望着玉苍山上密布的形态各异的奇石,形成石的海洋,场面十分壮观,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

C.中国古代文学中发展得最为成熟的样式是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诗歌,而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总体上具有诗的光辉。

D.近日来,湖南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二医院芦笋片价格虚高事件被央视等媒体曝光后,大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8、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

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

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9.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B.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杜甫)

C.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王贞白)

D.一生须惜少年时,那能白首下书帷。

(王国维)

10.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后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风格豪迈飘逸。

11.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

要求:

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4分)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春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午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

(6分)

语文教材的经典性与当代性

汪政

(1)任何一种母语的语文教材都是以自己母语中的经典作品和一定比例的其他语种的经典翻译作品来构成,因为传统经典代表了我们无法逾越的历史和必须接受的传统。

经典是经过几代人的淘洗筛选得来的,面对传统经典的阅读,其阅读与鉴赏的对象不管从时间、空间、抑或是从文化、心理、审美上与我们都相距甚远,但我们依然必须了解它,因为它是我们的过去、我们的历史。

传统经典组成了人类的精神史,它是我们认识自身无法绕过的文化遗产,这也是为什么教材历来重视经典的重要原因。

教育的本质首先是面对历史,是接受,是传承,是将受教育者变成有历史感、有深度的人,理想的教育结果是每一个人都是人类历史的载体。

其次,从学者对经典的定义来看,经典来源于人们对经典标准运用的结果。

经典从来不只是它们自身,它同时体现着复杂的价值、立场、趣味甚至权力,当某一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所传达的经典具有普适性时,它成为经典的可能性就越大。

所以,对经典的阅读,既是对作品自身信息的接受,更是在了解和熟悉人类经典的标准,学习和验证这些标准。

(2)虽然如此,语文教材是否纯然由传统经典构成还是有争议的,这自然涉及到语文教育的性质,语文教育的属性很多,但当代性显然是其重要的品格,语文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让学生去读史讲典,而是学会语文生活,要让学生毫无阻隔地融入到当下的语文生活之中,但语文是变化的,古人与我们拥有不一样的语文生活,如何衔接彼此的经典与当下的语文生活显然是一个难题,而最便捷的方式无过于将当代作品引入教材,它意味着将当代人的生活、精神与价值引入课堂,将当代的文体、文风、语言状况与表达方式引入课堂。

不过,当代作品与读者共处于一个时态,文化氛围和价值系统之中,这种近距离的关系实际上是极不利于对作品本身的价值或可能具有的价值予以认识和定位的,即当代作品无暇从容地从历时性的普适性的角度来确认它的经典。

(3)不过语文教材在教育功能之外另有职责,那就是参与语文经典的寻找与建构,语文教材一直是作品经典文化及其传播的重要途径。

学生通过对当代作品的阅读与欣赏,不仅可以打通传统经典与当代作品的血脉,而且可以看到它是如何转化,又是如何被“革命”的,体会到经典标准的运用,更可以选距离地体验到当代文化精神,建立起对自我语文生活的主体性,树立当下语文生活的信心,从面对经典的生活在别处获得现实生活的此岸性。

(节选自《名作欣赏》2012年第11期,有删改)

13.下面对文章中“传统经典”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传统经典经过了历史的选择和时代的考验,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传统文化。

B.没有传统经典,我们就难以认识人类自身,人类的精神史可能就会断裂。

C.作品能否成为传统经典,取决于它包含的信息,所传达的经验是否具有普适性。

D.阅读传统经典,能够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加深我们对经典标准的理解。

1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代性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品格,引入当代品已成为当下人们的共识。

B.引入当代作品是当代人语文生活进入课堂教学最便捷而且最可靠的方式。

C.当代作品能打通传统与当代的血脉,让学生体会到当代作品的“革命”性。

D.我们有可能在当代作品中寻找到新的经典,并远离地体验到当代文化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共13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夏

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

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气。

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的跑步呼吸。

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

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

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

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

手禁不住要伸出去握住什么。

这个多么重要,在我表面生活的背后,意识到自己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而这些情感一直活在心里。

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

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那与我失之交臂的时光和旧梦,充满恍惚怅然的珍惜之感。

 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尔科特和奥思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

可以步履缓慢、从容。

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

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

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

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

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珍贵东西的失落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的抗拒或冲淡什么。

世界嘈杂多变。

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

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

人心越来越疲惫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灵活。

我对实际生活中过分热络的友情,对虚拟世界激情的可靠性一直保持平和的怀疑态度。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

写吧,无论写什么。

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

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

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手指一次次触摸熟悉的键盘,心里充溢着更新鲜更深刻的感动和疼痛。

忽然的,想起海子的一首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

永远。

15.文中作者说“非常遥远的幸福”,为什么说“非常遥远”?

(3分)

16.请概括出作者眼中的现实生活和他理想中的生活的不同之处,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4分)

17.请写出你对文题“我们这么近,我们这么远”含义的理解。

(3分)

1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作者一再提到“梦”,这些梦,似乎是孤独的旅行者吟咏的悲凉的歌,传递给读者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B.“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对心灵的重要性,它能带给人清凉慰藉。

C.文章引用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海子的理想有力地衬托了作者的理想,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强化了情感。

D.最后一段写出作者为自己能与梭罗等对话而欣慰,为自己在这纷纭的尘世中仍能用文字表达心中的感动与疼痛而落泪。

三、古文阅读(共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9—23题。

三国论苏辙

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

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

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

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

悲夫!

世之英雄,其处于世,亦有幸不幸邪!

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

以智攻智,以勇击勇,此譬如两虎相捽,齿牙气力无以相胜,其势足以相扰,而不足以相毙。

当此之时,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咄嗟叱咤,奋其暴怒,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

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

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得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

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虑久而无成,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举。

彼欲就其所长以制我于一时,而我闭门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败矣。

今夫曹公、孙权、刘备,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

世之言者曰:

“孙不知曹,而刘不如孙。

”刘备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于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则亦已惑矣。

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

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

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信、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

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

独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欲为果锐而不能达。

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

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

嗟夫!

方其奔走于二袁之间,困于吕布而狼狈于荆州,百败而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用之方。

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勇者不足恃也恃:

依仗

B.西向以逆高祖逆:

违背

C.以自辅其所不逮 逮:

D.所欲而不遂   遂:

成功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困于吕布而狼狈于荆州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1.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势足以相扰(之)

B.(曹公、孙、刘)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C.天下之人以(之)为遂无汉矣

D.(诸葛孔明)不忍忿忿之心

22.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了很多历史人物,实际上是以刘备和刘邦为主要论证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的结论。

B.作者立论的目的在于针对当时北宋王朝的现实,虽没有直指朝政,但不是无为而发,而是借古喻今,与其父的《六国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文章虽重在说理,但也很讲究形象性。

如形象地描写了项羽“咄嗟叱咤”的英雄气概,

刘邦“百败而志不折”的顽强毅力,读来动情入理,使文章情理兼备。

D.文章旨在阐明为君之道不一定要有过人的智勇,而要能以他人的智勇为己所用,这样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

2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刘备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于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则亦已惑矣。

                                                                    

四、作文(4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40分)

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

(德国谚语)

怀疑中我常常处于迷失的状态,幸亏思考最终让我发现“我是真实的”,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根据上述两段话的含义,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得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套作。

平阳二中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共19分,共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5.(3分)答:

梭罗离现在的年代是遥远的:

现实生活中这种愉快已经很少了,久违了。

16.(4分)现实生活:

人们于匆忙中追逐名利,不关注内心情感;人们忙于交际应酬却缺乏情感交流,缺少情感的滋润。

理想生活:

生活节奏悠闲从容,人们内心丰富善感。

通过对比,突现作者对“逝去的时光和旧梦”的追念。

(4分)

17.(3分)可以将这个“我们”理解为“人与文字”,当人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相遇时,这是多让人感动的事,但我们缺少精神的生活又是与文字格格不入的。

(不必拘泥于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三、古文阅读(共15分,每小题3分)

【附译文】三国论

如果天下的人都胆怯而只有一人勇猛,那么这位勇猛的人将获胜;如果天下的人都糊涂而只有一人拥有智慧,那么这位智者将获胜。

但当勇猛的人碰到同样勇猛的人,那勇猛就不能依靠了;同样,聪明的人碰到同样聪明的人,那么光是智慧也不足以依靠。

单单依靠智慧和勇气是不能够平定天下的,所以天下之难才会蜂拥而起且难以平定。

我曾经听说过:

古代那些英雄的君主,在遇到那些有智慧和勇气之人时,总是用他们看似不智慧不勇猛的方法去战胜对方,后来真正的勇气和智慧才能体现出来。

可悲啊!

世间的英雄,他们处在世上,也有幸运和不幸的区别呀!

汉高祖、唐太宗是凭他们世上其他人的智勇而得天下;而曹操、刘备、孙权则是智勇相当的人相遇,从而失去了得到整个天下的机会。

用智谋对付智谋,用勇力来攻击勇力,这就好比两只老虎相互争斗,爪牙、气力相当,谁也赢不了谁,他们的势力足以相互骚扰对方,却不能把对方一举消灭。

在这个时候,可惜没有人以汉高祖那样的办法来制服对方。

从前项羽乘着百战百胜的威势,成为诸侯的盟主,叱咤风云,发泄着怒气,向西攻打刘邦,那情势飘摇浩荡就像狂风暴雨来临一般。

天下人都以为汉即将灭亡了。

然而刘邦却凭借着看似不智不勇的方法,挡住了项羽进军的冲要之地,使项羽来回徘徊而不能前进,他的愚鲁迟钝足以被天下人嘲笑,但最后能击败项羽而后等待项羽死去,这是什么缘故呢?

人的勇敢和力量,如果不停使用,就必然有消耗竭尽之时,而智谋用久了而未成功,必然有所疲惫懈怠而不复振作。

对方想用长处在短时间内制服我,我关上门将他挡在外面,使他达不到他所要达到的目的,使他陷入攻不下想走却又不能退走的境地,那么项羽就已经失败了。

现在曹操、孙权、刘备,都知道用他们的才能相搏,却不知道用自己的不足去取胜。

世上议论的人说:

“孙权比不上曹操,而刘备比不上孙权。

”刘备只是智谋略缺且勇猛不足,所以有比不上两人的地方,但他不知道用自己的不足去取得胜利,那也就够糊涂的了。

刘备的才能近似刘邦,却不懂得刘邦使用这种才能的方法。

过去刘邦用来使用自己的才能,他的方法有三个:

先占据有利地势,以此显示他夺取天下的形势;大批招揽韩信、彭越这些才能出众的将领,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有勇敢敏锐、刚烈勇猛的精神却不表现出来,来大大挫伤项羽猖狂的气势。

这三个方法,三国的君主中都没有能施行的人。

只有一个刘备接近却未能做到,而他内心却还有自以为是而沾沾自喜之情绪,想要装做愚笨却不能做到迟钝,想要做出果敢敏锐却不能达到。

这两种想法在心中纠缠,还没有确定,因此所做的事不成功,要达到的愿望不能实现。

放弃天下而进入巴蜀,是进入不合适的地方;用诸葛亮那治理国家的才能,却正处于纷乱的争战之中,是用了不恰当的将才;不能忍住一时愤恨之心,不能避开自己的不足,亲自率兵去打别人,那么这种任性使气的行为是不值得称道的。

啊!

当他在二袁之间疲于奔命,被吕布所困,在荆州仓皇狼狈,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却从未放弃自己的志向,不能说不像高祖的风范,但最终不懂得用来发挥自己才能的方法。

古代的英雄,只有汉高祖是没人比得上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