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楼导游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608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卦楼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卦楼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卦楼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卦楼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卦楼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卦楼导游词.docx

《八卦楼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卦楼导游词.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卦楼导游词.docx

八卦楼导游词

八卦楼导游词

篇一:

望海楼导游词

望海楼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望海楼入口】欢迎各位来到泰州凤城河风景区参观游览,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凤城河风景区的一部分——望海楼景区门前。

首先我们看到在大门的正中有这样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江左胜境”四个大字,这是由著名的大书法家沙孟海所书。

这四个大字道出了整个景区的气势。

江左指的是泰州的地理位置,长江自西向东流向,泰州处于长江的北岸,所以称为江左。

两侧的匾额上分别还有四个古朴典雅的大字为“汉唐古郡、淮海名区”,是由当代草圣林散之来泰州时挥毫留下的墨宝,凸显了泰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在两侧的这副楹联“胜势壮东南遥望云霞出海曙,名园环左右喜迎梅柳渡江春”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所书。

由此也可以感受到我们整个景区的历史人文气息。

下面请各位随我一起进园参观,感受一下我们景区的历史文化。

【泰州概况】望海楼景区占地7.4公顷,进入景区,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就是望海楼景区的核心景观----望海楼,在望海楼的西侧有文会堂,东侧有州城遗址、古城池地雕广场、碑苑等等,接下来我们一一参观。

我们第一个要去参观的就是东侧的碑苑景块。

在参观之前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泰州,泰州地处于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是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

在刚开始的时候这里并不叫泰州,因为地处大海一滨,是东方之洲,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古称“海阳”,初汉的时候开始设县,当时的泰州地处海边一处高地,所以称为“海陵县”,这个“陵”就是高地的意思,东晋时设郡,叫做“海陵郡”,到南唐的时候始为州治,先民企盼“龙凤呈祥、国泰民安”,于是就取“泰”字来命名,命名为“泰州”,一直沿用至今。

刚才我们在入口处看到的匾额“汉唐古郡、淮海名区”是当代草圣林散之所留下的墨宝,其实历史上这八个大字不是仅仅说泰州的,说的是“四陵”,哪四陵呢?

泰州是海陵,扬州是广陵,常州是兰陵,南京是金陵。

当年林散之来泰,觉得这座城市充满了历史人文气息,所以特意留下这八个大字。

【碑苑】前面我们看到这一个景块就是碑苑,从外围上看是一片竹林,其实在竹林的深处隐藏着20块形状大小材质各异的石碑,展示了20首古往今来文人歌咏我们泰州的诗词。

从内容上来说,涵盖了从晋朝到当代的一些名作,历代描绘泰州的诗词,其中不乏有左思、王维、陆游、郑板桥等一些大诗人。

从书法上来说,有2件是采用的原件,分别是当代赵朴初老先生的一首《踏莎行》和明代储罐的一首《自柴墟归海陵》,而另外18首分别是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8位知名的泰州籍书法家所写,这其中有许多国内顶尖的书法家,包括中国书协理事王东龄等。

书法形式也有篆、隶、草、楷、行几种字体,现在我们就一起穿过碑苑,通过古人的诗词来了解一下泰州。

进入碑苑,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赵朴初老先生的一首《踏莎行》,赵朴初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这首《踏莎行》是赵老在1993年看过梅兰芳史料陈列馆后为泰州题写的。

“州建南唐,文昌北宋”讲的是泰州南唐建州,在北宋期间文风大盛。

“名城名宦交相重”说的是泰州历代“名宦”很多,仅北宋就出了五位宰相。

晏殊、范仲淹的名句很多,于是赵老就信手拈来,联词成句:

“月华如练旧亭台,清词范晏人争诵”。

下阙“朗润明珠,翩仙彩凤”赵老是继续用典故,写的是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讲梅兰芳清润歌喉。

梅兰芳是“四大名旦”之首,他也是第一位将中国的京剧传到国外并获得国际盛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受到

万人的敬仰。

“重光殿宇古招提”是说千年名刹光孝寺。

光孝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赵老当日泰州之行,目的之一就是推动光孝寺的修复。

最后一句“放翁大笔今堪用”写的是大诗人陆游,陆游曾为光孝寺题写碑文。

所以赵老借放翁语表达法炬复燃的信心。

第二块石刻上的诗词《海陵》是宋代刘攽所写,作者刘攽是宋仁宗庆历年间的进士,曾任过泰州通判。

书者是刘灿铭,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碑苑里一共有三位书法博士,刘灿铭就是其中一位,现为中国美院书法博士,南航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书协会员。

第三块石刻上的这首是清代孔尚任在泰州编写桃花扇时创作的《宗定九自广陵来访,同黄仙裳、交三、秦孟妮即席分赋》,题目中提到的黄仙裳也是孔尚任后来写进《桃花扇》里的主要人物。

我们河对岸的桃园就是为了纪念孔尚任的。

书者是泰州书画院的老院长俞振林,因为他是学国画出生,而后才转攻书法的,所以他的书法也是自创一派,有点像汉隶的转型,也有点像写经文的字体。

第四块石刻上的《五月泰山岳祠闻杜鹃》是清代邓汉仪所写,泰山岳祠指的是城西泰山公园的岳王庙,是为了纪念岳飞而建的。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他一生转战大江南北,曾经在泰州抗过金兵,屡打胜仗,所以在泰州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岳飞打仗的故事。

书者吴为山,是中国雕塑院的院长,书法主攻的是鲁迅体,等会我们到了文会堂可以看到他的雕塑作品。

第五块石刻上的是清代王士禛《冬日登海陵德香阁》,作者王士禛是清初诗坛的领袖人物,他在当时声望很高,康熙帝曾经征集他的诗,得到300首,名为《御览集》。

王士禛喜好交游,遇佳山胜水,名刹古迹,必登临赋诗。

这首诗是他当年来泰州郊游的时候所写的。

书者是顾庆生,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山东省书协理事。

第六块石刻上的是宋朝吕夷简的《西溪牡丹》,吕夷简曾担任泰泰州西溪盐监,西溪是一个产盐重镇,在当时,西溪人酷爱种植天下名花牡丹,吕夷简见此,也移植了牡丹一株,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能开上数百朵花,为海滨一大盛事。

这首诗由省书协副主席阙长山所书,阙长山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协会员,现为常州书协主席,常州书画院院长。

第七块石刻上的这首是宋朝文天祥的《泰州》,诗中“天目”指的是天目山,位于姜堰市境内,“长淮”,即是长江和淮河,指江淮大地。

这首诗说的是当时文天祥被囚禁在他乡,在南宋的地域之外漂泊,生活颠沛流离!

后来辗转在江淮大地,只看见大海茫茫,无边无际。

书者为朱天曙,也是一位书法博士,现在在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

第八块石刻上的是清代蒋春霖的《满庭芳》,作者蒋春霖曾经为避兵乱流落泰州溱潼。

书者张舜德曾为泰州市书协副主席,其作品曾多次选入国内各大碑林中

第九块石刻上的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海陵监李瑞公后庭十韵》,“古城连废池,规划自初心”,从这首诗里可以感受当年这一片海滨之地的变化,唐代安史之乱后,国家经济中心东移,泰州淮南大盐场步入快速成长的阶段,带动了泰州的繁荣,泰州这一带开始在荒凉中见到建设,风景也显得丰富,红亭、绿柳、小桥、深院,有了初步的繁荣的景象。

书者周积寅,被称为国内“板桥体”第一人。

“板桥体”融合正楷、隶书,掺和了行、草的笔法,形成独特的“六分半书”,显得潇洒新颖,览之无尽。

第十块石刻上的这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从弟惟祥宰海陵》,“浮于淮泗,浩然天波。

海潮喷于乾坤,江城入于泱漭。

”说明这里江海交会,气势磅礴,也反映了海陵在诗人心中的美好印象。

这首诗由北京美协副主席傅家宝所书。

第十一块石刻上的这一首是清代郑燮的《渔家》,郑燮,号板桥,泰州兴化人,是“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也是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

这首诗所描写的就是他的家乡兴化,泰州里下河这一带的渔民生活情景。

诗中“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说明了以前我们里下河地区的老百姓大多都是靠水打渔为生。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流露出了乡间打渔虽辛苦,但是别有一番野趣。

书者陈仲明是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他跟我们景区也有很多的合作,刚才看到的“碑苑”两个字就是由他所写的。

第十二块石刻上的这首《池上二小桥》的作者是曾致尧,曾致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祖父,在北宋期间曾任泰州知州。

为官期间,减免民间苛捐杂税,体察百姓疾苦,所到之处,都颇有政声。

在北宋泰州政治社会安定,所以在那期间建了许多景致。

诗里的二小桥,原来是在州署内藕花洲的两侧,藕花洲现已恢复在对岸桃园里,很可惜的是两座桥已经不存在了。

第十三块石刻上的这首是清代陈维崧的《相见欢初夏行舟》。

书者为陆越子,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硕导,他最擅长的是国画。

第十四块石刻上的这首《西溪书事》由范仲淹所写,北宋时期,泰州盐业生产相当发达,年产居淮南之首,而当时的西溪是产盐重镇。

当年范仲淹就是在泰州西溪担任盐监,后来官至宰相。

书者戴琪是泰州书画院院长,所擅长的是草书。

第十五块石刻上的这首《凤池笔颖》是明代凌儒所写,题目凤池笔颖说的就是海陵泰州的古景,当时的凤池即学宫泮池,遗址在国泰宾馆东侧,而近旁有南山寺塔,高插云间,每当夕阳西下,塔影落泮池内,宛如一支大笔,成为一处美景。

虽然现在都已成陈迹,但看看现在的凤城河里,倒影了一个又一个塔影,楼影,桥影,凤池笔颖不是消失,而是更甚从前。

书者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黄明,他也是整个碑苑最为年轻的书法家。

第十六块石刻上的是清代周亮工的《海陵舟中》,书者为周志高,现为《中国书法》杂志的主编,中国书协常务理事。

第十七块石刻上的这一首是清朝胡海平的《光孝寺》,泰州的佛教历史源远流长,最为有名的就属光孝寺了,它建于东晋义熙年间,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

可以说泰州是名僧的摇篮,这里的佛学院——光孝寺向世界各地输送了大批的佛教人才,全世界有名僧1050位,其中有68位都是从我们泰州光孝寺走出去的,将来我们还会建世界佛教名僧博物馆,向大家展示泰州的佛教文化。

第十八块石刻上的这首《对食戏作》,这是陆游晚年时所写。

陆游的祖父陆佃在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曾任泰州知州,陆游在童年时代曾经跟随祖父在泰州生活过一段时期。

这诗中“香粳炊熟泰州红”,是赞誉泰州香粳米的名句。

“泰州红”是当时泰州的特产,有一种野稻的野香。

第十九块石刻上的这首是明代储瓘的《自柴墟归海陵》,采用的是储瓘的原件。

原稿现存于泰州博物馆。

储瓘,号柴墟先生,是明代泰州人。

“柴墟”是泰州高港区的古称,当时从高港来海陵是扬帆而来,现在这一段引江河已经没有客船,主要用于运输。

据《明史》记载,储瓘5岁就有读书过目不忘之本领,9岁就能写文章,人称“神童”,是明代泰州大才子。

他27岁中解元、28岁中会元、又连中殿试二甲头名,官至吏部侍郎。

第二十块石刻上的这首《丽见海陵》,作者左思是西晋时著名文学家,诗里面说“海陵之仓,红粟流愆”,是说泰州是一个鱼米之乡,粮产相当的丰富,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曾经在《讨武曌檄》文里提到“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说的也是泰州这一带粮产丰富,仓储积累。

书者为中国书协理事王冬龄,他被大多数人称为是当代活着的“草圣”。

【古城池地雕图】好了,刚刚通过了古人的诗词我们稍微了解了一下泰州,下面请随我去下一个景块古城池地雕广场,更加直观的了解一下我们泰州的古城池。

前面我们看到的这一片广场正中就是古城池地雕。

这块铜铸地雕长10米,宽10米,占地整整100㎡。

这是《道光·泰州志》里面的一幅泰州城池图,反映了当时泰州城的一些主要分布,现在我们走上去仔细看看,边上有个坡度,各位注意脚下安全。

首先,我们从这幅图中大体可以看出泰州城池的形状。

古城泰州从高空俯瞰就像是一只展翅腾飞的凤凰,所以泰州也称“中华凤城”。

头在南边的济川桥,而尾巴远在北边赵公桥,中间一大片就是凤凰的身体,而西山寺的木塔则是凤胆。

城东西两侧各有一处凤凰墩,正好像凤凰腾飞的一双翅膀,这里也是古泰州城地势的最高点,东侧的凤凰墩就在我们对面的桃园景区里。

这幅地雕图上最外面一圈波浪形的图案表示的就是现在您身旁看到的这条凤城河,它是古城泰州的护城河,距今已有780多年的历史,护城河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也是第一道防御措施,它又叫做“城壕”,既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还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歼灭。

第二道防御体系是城墙,将整个城区包围其中。

(引导)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在这里——望海楼,位于老城东南拐角处。

对岸的桃园景区虽然与望海楼景区只有一河之隔,但是在旧时来说已经属城外了。

在整幅地雕图上您一眼望去,可以发现泰州有“两多”——桥多、庙多。

泰州四面都没有山,到处都是水,水多必然桥多,新中国成立之初,经统计,泰州有大大小小的桥梁185座,最老的始建于唐宋。

这些历尽沧桑的老桥,有的现在虽已消逝,但桥名和传说故事却流传至今。

像隐龙桥,齑汤桥现都被恢复在对岸的桃园景区内。

在泰州的这些桥中以税务桥最为有名,它是我国唯一以税务命名的桥,见证了当时泰州的盐税文化。

泰州因为盐业发达,所以在城内也可以找到许多盐商修建的园林,其中包括日涉园。

但城内分布最多、最广的还是泰州的寺庙。

都说“穷吵架,富烧香”,因此宋朝也是泰州佛教文化的兴盛时期。

除东山、南山、西山、北山、光孝、雨声、永宁、觉正、净因九大丛林之外,其他众多僧寺、尼庵不下于百十座。

这里面又以光孝寺为最,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了。

刚刚我们在碑苑也看到了描写光孝寺的诗词。

除了这“两多”之外,您还能找到满城林林总总的店铺,也可窥见当时泰州城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

现在泰州的市中心就是在西坝这个位置。

而在这里看到的“栖贤庵”就是现在我们大浦小学的原址,也是胡锦涛曾经上小学的地方。

(引导)地雕图上写着“胡公祠”的地方则是胡锦涛读高中的地方——省泰中,而这里的“胡公”指的并不是胡锦涛,而是安定先生胡瑗,他是北宋著名的教育家,这里是他曾经讲学的地方,地雕图上这棵银杏树就是当年胡

瑗创安定书院时亲手种下的,如今已是千年银杏,这棵银杏雌雄共体、枝繁叶茂。

好了,看过泰州古城,我们从这里下去,注意脚下的安全。

【州城遗址】各位请随我这边走,刚刚我们在地雕图上也看到泰州是一个四方城,最外面一圈是护城河,将城墙包围其中,前面我们看到的这一片就是州城遗址,是泰州仅存的一段老城墙了。

它位于东城河的南岸,因为这里已经到了老城东南拐角处,所以呈“靴形”走向。

泰州州城经历了宋、元、明、清几个朝代,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通令,沿海各县拆城,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器的先进,城墙已经失去了它的防御作用,反而会成为敌人占据的一个有利地形。

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至次年8月州城全部被拆除。

现在仅存的这段遗址在1986年6月被列为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仰望中的望海楼高大、壮美,线条流畅,外观三层回廊,显得古朴、高雅,顶层匾额“领江淮雄风”是由彭冲所题书的。

彭冲解放前曾任泰州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建国后任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

【文会堂】在参观望海楼之前,我们先去看看位于望海楼西侧的文会堂,这两处景致都是宋氏结构,其实我们整个望海楼景区主要体现的就是我们泰州悠久的历史,特别是泰州宋城的辉煌,大大小小的景块基本上都体现了泰州的宋文化,有始建于盛宋之初的望海楼、宋城古涵、文会堂等等。

为什么泰州在宋朝会涌现这么多的人文景观呢?

因为在宋朝的时候,泰州无论从经济或文化上来说都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唐代安史之乱以后,国家的经济中心东移,吴越地区人口逐渐繁密起来。

当时泰州州治范围较广,一直管到海边,管着东南沿海11个盐场。

运盐的船无论是入运河还是入长江,泰州都是必经之路,所以历史上泰州盐税十分丰富,从唐朝开始泰州就成为当时全国十大盐税征集地之一,到两宋期间,全宋的赋源,泰州盐税曾占据天下之半。

可想而知,泰州的经济到达了一个鼎盛时期。

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了文化事业的兴盛。

在这期间,涌现了一大批名流。

名倾北宋的五位宰相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吕夷简都曾在泰州任过职,或从业或主政。

天圣元年,范仲淹任泰州西溪盐监,而滕子京任泰州海陵从事,两人在泰州经常与一些文人交游,滕子京为人洒脱好友,于是就取“以文会友”之意,在州署建了文会堂,用作唱和。

范仲淹还特地为此赋诗《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赋,在诗中范仲淹提出了“君子不独乐”这一观点。

当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并且重修岳阳楼时,范仲淹曾应邀写了《岳阳楼记》,篇中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句。

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鼎鼎大名的范、滕二人,其实早在这之前23年就已经在文会堂结有诗缘了。

由此可以看出,范仲淹一生“先忧后乐”的观点,其实始于泰州。

文会堂也将作为国内另一个研究范仲淹的基地。

各位这边请,前面我们穿过一片竹海,就能到达文会堂。

在穿过竹海之前我们不妨先停下脚步,看看面前的这两颗树,一颗黄连木、一颗朴树,造型非常特别,它们势同连理,相依相承,因此被叫做百年连理树,也是滕子京和范仲淹在泰州相识的精神连理。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连理枝可能都见过,连理树您见过吗?

在北京颐和园有着一颗象征爱情的连理树,而我们这棵连理树象征的是友情,同样也是游人见证友情和护佑亲情的“许愿树”。

从树下走过,您就可以为您和您的家人许下美好的心愿。

走过这片曲径通幽的竹海,我们来到了一片开阔的广场,这里叫做文正广场,是取范仲淹谥

篇二:

雕花楼导游词

雕花大楼(春在楼)

欢迎各位来宾参观雕花大楼。

雕花大楼又称春在楼,始建于1922年,1925年落成,历时三年。

先后有各种工匠及民工26万多人次参加,以香山帮工匠为主,造价耗资十五万银元,折合当时黄金3741两。

此楼原主人为金锡之,金、银、铜、铁的“金”,无锡的“锡”,之乎者

也的“之”。

因为大门朝东而开,俗话说向阳门第春常在,故取名为“春在楼”,寓春天常在,万年长青之意。

春在楼拥有大小房屋上百间,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

该楼建筑既是中西结合,又是古今结合,以突出中古为主,在“中”里又带有“西”的特色。

如楼上东西厢房的窗户选用进口彩色玻璃,通过日光作用能反映出春、夏、秋、冬四季景色。

绿色:

代表春天,象征满园春色;红色:

代表夏天,象征夏日炎炎;黄色:

代表秋天,象征夕阳西下;蓝色:

代表冬天,象征茫茫白雪。

特别是我们面前的这座砖雕门楼,由上而下,从左到右都是典故,后面将会给大家——一介绍。

此楼上下有好多房门,都是西式门,装有当时罕见的“司必令”锁,同时中式窗上装有彩色凹凸玻璃和磨砂玻璃,楼上所有走廊都装着铁栏杆。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大楼的来历和特点,现在,我们先抬头看檐下椽子。

一般建房椽子有方、圆两种,而雕花楼有四种,即方形、圆形、环形、凸形。

楼上前后走廊的木质栏杆扶手上面雕有竹节,表示节节高升之意,下面装有铸铁银色铁栏,四周角内是四只蝙蝠,喻意蝙蝠庆寿,福寿双全。

大圆圈里藏有“延年益寿”四个字。

正中心的“太极图”有压邪之意,喻意有福有寿,福寿双全,邪气全无,延年益寿。

再看栏杆下面的正中刻有金光闪闪的一只聚宝盆,意味着进门见宝,左右两边雕着万年青,喻意万年长青,干年交好运。

下檐横梁柱脚从左至右雕有四只花篮,刻着四季名花,春天为牡丹,荣华富贵;夏天为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秋天为菊花,经霜不凋,迎风怒放;冬天为梅花,不畏严寒,性格刚强。

楼檐下包梁头上有用玻璃保护的黄杨木刻《三国演义》戏文:

“击鼓骂曹”“张飞夜战马超”“草船借箭”“甘露寺”“华容道”“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失街亭”“空城计”“斩马稷”“水淹七军”“火烧赤壁”“舌战群儒”等。

大厅正面的门窗上雕有二十四孝的故事:

“王祥卧冰求鲤”“鹿乳奉亲”“怀橘奉母”“戏彩娱亲”“哭竹生笋”“咬指心痛”等。

这门窗上的白钢拉手是仿造西汉“刘邦”时期的古钱币。

每天开门关窗,用手拉着它,意思是伸手有钱。

窗门插销是寿桃形的,插座是蝙蝠形的,象征有福有寿,取福寿双全好口采。

又是脚踏有福,脚踏福地。

两边木栏图案,前天井雕有双钱,后天井刻有长寿,喻有钱有寿之意。

现在请看东西厢房。

东西两厢房外形对称相似,而室内各异,左为书斋;右为花篮厅。

书斋装有龙形回纹栏杆,另有两根亭柱,而花篮厅上端雕着精致的花篮。

墙上壁橱为四扇红木橱,上面刻有书法,有甲骨文、正楷、草书、篆书、行书、魏碑等。

书斋的门窗雕刻内容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劝勉读书人勤学苦练,但愿榜上有名。

两旁边四扇木刻长门,正面雕有蝙蝠,反面刻有长寿。

接着请看前客厅,大厅楼板下有两根很雄伟的大梁,也称为承重,正反两面雕有四个内容:

神仙、人物和花鸟。

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和合二仙、百年好合;“刘海戏金赡”“唐王李世民”“魏征”等人物;花鸟有凤穿牡丹,有大小凤凰共172只,86对,按苏州方言”八六”谐音为“百乐”,寓意百年快乐,所以又称它为凤凰厅。

大厅左右有四根粗大的庭柱,又称抱柱,可挂抱柱联,上面精雕四顶官帽,左右帽翅刻着龙凤呈祥、吉祥如意。

大厅两边墙上是镜框形水磨砖,又称为砌贴,故整座大厅又称官帽厅,显耀着官场的豪华气派。

再请抬头看这座砖雕门楼。

它气势雄伟,工程浩大,具有三大特点;一、立体感强;二、

刻划精细;三、内容丰富。

门楼屋脊正中塑造一盆万年青,寓意万年昌盛。

两端是一对蝙蝠,以示“洪福齐天”“万年永昌”。

下面塑有鳌鱼,显示主人公文才出众,独占鳌头。

再下面是两条坚带,分别塑有“天官赐福”“恭禧发财”。

接着两边是一条鲤鱼跳龙门,比喻跳过龙门交好运。

请仔细看,这鱼尾龙头,说明鲤鱼,已经跳过龙门化成龙了。

沿着屋檐下侧圆圈内是一个双喜,“双喜临门”。

左右两边,一面是一对如意,称心如意;另一面是一只顺袋,顺利传代的意思。

再旁边是一对回纹,寓古老长寿之意。

整座门楼除屋面外,分上、中、下三栏。

上栏雕王母娘娘做寿、蟠桃会、八仙庆寿;中栏正中雕的是鹿十景(五对梅花鹿),十全十美;西边是松柏,万古长青;东边是仙桃,长生不老;下栏是郭子仪做寿,郭子仪为唐代有功之臣,被封为汾阳王。

周围七子八婿,喻儿孙满堂。

门楼正中横额上的“聿修厥德”四个大字,是清代大书法家尹立勋所题,表示主人修心行善积德,也寄托了一生的理想和希望。

左边兜肚雕“尧舜禅让”,以喻“德”;右边兜肚雕“文王访贤”,以喻“贤”。

还分别以圆雕手法雕出的“福、禄、寿”三星高照。

门楼东西两侧也分上、中、下。

上刻有牡丹;中刻有菊花、兰花;右下侧是锦鸡荷花。

雄鸡锦羽勃起,瞪眼直视荷叶上的小虫,摆开随即仰脖而食之的气势。

左下侧“凤穿牡丹”。

垂柱下端雕刻倒挂狮子一对,有公母之分,雄狮滚绣球,母狮戏小狮。

上端还有“和合二仙”“百年好合”。

整座门楼内容丰富,精雕细刻,气势宏伟。

前面所看内容是雕花大楼的核心所在,概括起来有六句话:

伸手有钱,脚踏有福,抬头有寿,回头有官,出门有喜(即照墙上有鸿禧),进门有宝。

这六句话的核心是福、禄、寿、喜、财五个字。

请再往里面看,前大厅左右是便弄,一边通向花园,一面走向明厅,两面各有双拼门二扇,而门上的拉手,它的造形是一种稀见的动物,名为饕,是龙生九子之一,别看它外表凶狠可怕,内心极为善良,是很有威信的护门之宝。

左右门框上面刻有立体形“居仁”“由义”四个字,告诉我们做人之道。

在大厅的东部,主人利用有限的面积,建造了一座小花园,占地仅298平方米,该园面积虽小,但布局精巧。

园中主要有四个内容:

一是集苏州古老园林“狮子林”“拙政园”等的特点,仿造有假山、亭台、楼阁、九曲桥、湖心亭、六角亭、独角亭。

有山有水,应有尽有。

二是在园中不出门就能见四季景色。

春天有竹,夏天荷花满池,秋天紫薇盛开,冬天腊梅傲雪。

三是地面上用鹅卵石、彩色瓷片铺设各种有关图案。

进园子就能看到这块踏不破、不变色的地毯,四周回纹镶边,铺着四只如意,大圆圈里五只蝙蝠,中心一个双全,吉祥如意,五蝠捧寿,五福双全。

旁边是暗八仙,以八个神仙手中信物代替神仙的身份。

这是铁拐李的葫芦、拐杖。

接着是何仙姑的荷花云帚。

这边是张果老的“竹筒”(又称渔筒)。

过来是韩湘子的笛子。

那边是汉钟离的“笆蕉扇”。

紧靠的是吕洞宾的“神剑”。

跟着是蓝采和的“花篮”,最后是曹国舅的朝板。

八个神仙,一个不少。

接着是只聚宝盆,以珠宝为主,下面有盆架托着,中间突出一只如意,称心如意。

这里是松鹤延年(一棵松,一只鹤),北面是百乐图,百年快乐(一棵柏,一只鹿),中间有三个图案,“双全,太极,长寿”,寓意有钱有寿太平无事。

四是在这小巧的花园里,还有个“动物园”。

这些雕刻出来的动物维妙维肖。

我们先看这只骆驼,两面都可以看。

现请视线转移,先看上半部分,是猫头鹰,上下连起来看又变成了老虎。

这是石猴怀抱二只小猴子。

这里是母鸡在下蛋,因为文革中受过破坏,已有点失真,接着是松鼠偷葡萄,可惜松鼠的头已损坏,这里有只青蛙好像就要跳出来了。

再过来看是金丝猴,从这里看是癞蛤蟆,猴和蛤蟆连起来看就是麒麟。

这个是龙头,下面是鳌鱼,抬头看是狗熊,旁边那只是公鸡,呈下山之势。

下面是个水牛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