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顶精文安徽师范大学现代汉语本科教学大纲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572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卓顶精文安徽师范大学现代汉语本科教学大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卓顶精文安徽师范大学现代汉语本科教学大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卓顶精文安徽师范大学现代汉语本科教学大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卓顶精文安徽师范大学现代汉语本科教学大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卓顶精文安徽师范大学现代汉语本科教学大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卓顶精文安徽师范大学现代汉语本科教学大纲doc.docx

《卓顶精文安徽师范大学现代汉语本科教学大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顶精文安徽师范大学现代汉语本科教学大纲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卓顶精文安徽师范大学现代汉语本科教学大纲doc.docx

卓顶精文安徽师范大学现代汉语本科教学大纲doc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现代汉语ModeYnChinese

课程编号:

0111001

课程学时:

96

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告学

建议教材: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开课单位:

皖江学院中文系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中处于主干地位和核心地位。

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及学习本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课程。

以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为依据,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绪论、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五部分内容。

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水平,为将来从事企事业单位文秘类工作、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或进一步从事语言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定义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雅言、通语、白话、官话、国语、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

五、汉语的地位:

国内地位,国际地位

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一、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

三、推广普通话

课程的重点、难点:

现代汉语的内涵,现代汉语的特点,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课程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和方言概况;了解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掌握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思考题:

1.学习现代汉语课程的意义是什么?

2.汉语在世界语言中有何地位和影响?

3.谈谈你对“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体会。

4.为什么要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

5.有人说,不学“现代汉语”,文章照样写得通。

谈谈你的认识。

6.试述与英语比较,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特点?

第二章文字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汉字概述

一、文字的性质:

文字与语言,文明的标志

二、汉字的产生:

众说纷纭

三、汉字的性质特点:

表意体系的文字,超方言功能

四、汉字的作用:

国内、国际

第二节汉字的形体

一、现行汉字的前身: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楷书和行书、印刷体和手写体

1.楷书和行书

2.印刷体和手写体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

一、结构单位

1.笔画:

“永”字八法——点、横、竖、撇、捺、提、折、钩

“札”字五法——横、竖、撇、点、折

2.部件

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合体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其组合方式有多种。

二、笔画:

基本规则口诀

三、造字法

1.象形: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2.指事: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3.会意:

比类合意,以见指撝

4.形声: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①亦声字

②形旁和声旁组合的部位

③形旁的优缺点

④声旁的优缺点

转注和假借两法,不归造字法,而应看作用字法。

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汉字改革问题

二、汉字的整理

1.简化笔画

①简化部件和类推简化

②同音或异音代替

③草书楷化

④换用简单的符号

⑤保留特征或轮廓

⑥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

2.精简字数

三、汉字的标准化(四定)

第五节使用规范汉字

一、掌握整理过的汉字

1.掌握简化字

2.不用异体字

二、纠正错别字

课程的重点、难点:

汉字的特点;部件、笔顺、造字法、形声字、简化字、繁体字、错别字;笔画、部件、笔顺之间的关系和区分;造字法的识别;简化字、繁体字的比较分析。

课程教学要求:

本章学习汉字的性质和作用,汉字的产生、特点、形体、结构,汉字的整理和汉字规范化等基础知识和理论,提高分析和运用现行汉字的水平,为学生将来使用汉字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汉字的特点、六书、笔画、部件、笔顺、造字法、简化字、繁体字、错别字、“四定”等。

思考题:

1.汉字是怎样产生的?

“仓颉造字”说可信吗?

2.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3.简述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和各自流行的年代及其特点。

4.汉字的偏旁与部首是一回事,说法不同而已。

对吗?

5.汉字笔顺有哪些主要规律?

6.什么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7.形声字的声旁只是用来表音的吗?

8.你对汉字的前途是怎么看的?

汉字的拼音化道路能走得通吗?

9.请谈谈汉字的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各自优缺点。

10.有的人写文章时繁体字与简化字相杂使用,你怎么看?

11.请简述造成错别字的原因及其纠正的方法。

12.请调查芜湖市区社会用字情况,写出调查新报告。

第三章词汇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词汇和词的结构

一、词汇

二、词汇单位

1.语素:

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

2.词

3.固定短语:

专名,熟语

4.略语:

简称、数词略语

三、词的结构

1.单纯词

①联绵词:

双声、叠韵

②叠音词

③外来词

2.合成词

⑴复合式

1联合型:

相同、相关、相反、偏义

②偏正型

③补充型

④动宾型

⑤主谓型

⑥连动型

⑦兼语型

⑵重叠式

⑶附加式

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词义的内容

二、词义的性质:

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

三、词义的分类:

理性意义,色彩意义

第三节义项和义素

一、义项:

基本义与本义,基本义与转义,单义词与多义词

二、义素:

共同义素与区别语素,义素分析的程序,义素分析的运用

第四节语义场

一、语义场:

语义场的层次,语义场的种类

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同义词的辨析及其方法,同义词的作用

三、反义义场与反义词:

反义词的类型,反义词的不平衡问题

第五节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两种语境:

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

语境和词义:

二者关系

二、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第六节现代汉语词汇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的特点:

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

2.一般词汇的特点

3.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关系

二、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

第七节熟语

一、成语:

成语的特征,成语的来源,成语的结构,成语的运用

二、惯用语:

惯用语的特征,惯用语的运用

三、歇后语:

歇后语的类型,歇后语的运用

第八节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1.词汇发展的原因

2.词汇发展的表现:

词的产生与消亡,词义的发展和变化

二、词汇的规范化:

规范化的内涵,规范化的原则

课程的重点、难点:

语素的分类,语素与词、字的区别,词的构成及词的结构类型,词义的性质及词义的构成,义项的构成和义素的分析,同义词的辨析,词义的概括性,词的基本义与原始意义的区别,语义场,互补义场与极性义场,词义发展变化的原因。

课程教学要求:

本章学习现代汉语语素、词和构词法、词义、词汇的构成、词汇的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培养学生运用词汇学知识,正确辨析和解释词义的能力,提高词语运用的能力,丰富语汇。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语素、词、构词法、词义,掌握词汇的构成、词汇的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了解熟语。

思考题:

1.试述词汇在语言中的地位。

2.现代汉语语素怎么确定,要注意哪些问题?

3.试述现代汉语词的结构类型及注意的问题。

4.词义有哪些性质?

如何去理解每一个性质?

5.什么是义项?

义项是怎样产生的?

6.什么是义素?

义素分析有哪些步骤?

7.什么是语义场?

可以分成哪些种类?

8.同义词的辨析有哪些途径?

9.同义词有哪些作用?

10.简述反义词的分类及其作用。

11.简述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12.基本词汇有哪些性质?

13.外来词有几种类型?

使用外来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4.运用方言词应该注意些什么?

15.简述成语的特征及其来源。

16.成语的构造有哪些类型?

17.运用成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8.简述惯用语的语言风格。

19.简述歇后语的语言特征。

20.词汇的发展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其原因是什么?

21.词义发展变化有哪几种原因?

其发展变化的途径有哪几种?

22.词汇的规范化涉及哪些方面内容?

如何进行规范?

第四章语法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二、语法的性质:

概括性,稳固性,民族性

三、语法单位和句子成分:

1.语法单位:

语素,词,短语,句子;

2.句子成分:

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

第二节词类(实词)

一、词类的划分:

分类的依据,

词的分类:

实词(成分词)与虚词(非成分词)

二、实词:

1.名词:

名词的语法特征,时间名词、方位词

2.动词:

动词的语法特征,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与介词的区分

3.形容词:

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形容词与动词合称谓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比较

4.区别词:

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5.数词:

数词的语法特征,基数、序数、概数

6.量词:

量词的语法特征,物量词、动量词

7.副词:

副词的语法特征,副词与时间名词、形容词的区别

8.代词:

代词的语法特征

9.拟声词:

拟声词的语法特征

10.叹词:

叹词的语法特征

三、实词的误用:

1.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

2.数词、量词的使用不当

3.副词误用

4.代词使用不当

第三节词类(虚词)

一、虚词:

1.介词:

介词的语法特征,对、对于、关于的区别

2.连词:

连词的语法特征,和、跟、与、同的区别

3.助词:

助词的语法特征,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比况助词、其他助词

4.语气词:

语气词的语法特征,语气词所表语气,语气词的连用,语气词“的”与结构助词“的”的区别

二、虚词的误用:

1.介词的误用:

对于、对;关于;在;给;于;由于、由;

2.连词的误用:

和、或(或者)、及其、还是、而、

3.助词的误用:

的、地、得;

三、词类小结

1.词类划分的依据:

意义、形态、功能标准

2.词的兼类和活用:

意义有无联系为判别依据

第四节短语

一、短语的定义与分类

二、短语的结构类型:

实词与实词的组合,实词与虚词的组合

1.主谓短语;

2.动宾短语;

3.偏正短语:

定中短语、状中短语

4.中补短语:

动补短语、形补短语

5.联合短语;

以上五种为基本类型,以下为特殊类型:

6.同位短语;

7.连谓短语;

8.兼语短语;

9.量词短语:

物量短语、动量短语、指量短语

10.方位短语

11.介词短语

12.“的”字短语

13.比况短语

14.“所”字短语

三、短语的功能类型:

名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

1.名词性短语

2.谓词性短语:

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

四、歧义短语及其分析

五、复杂短语的结构分析

直接成分分析法:

一分为二,即二分法;合二而一法,即组合法。

(均为框式图解法)

层次切分三原则:

结构上、功能上、意义上

六、短语分析小结

注意两种析句法的理解: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与《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的异同比较。

第五节句子成分

一、主语与谓语:

主语与谓语的构成,主语与谓语的意义类型

二、动语与宾语:

动语与宾语的构成,宾语的意义类型

三、定语:

定语的构成,限制性与修饰性定语,定语和“的”,多层定语

四、状语:

状语的构成,状语和助词“地”,多层状语

五、补语:

补语的构成,补语的类型,补语和助词“得”,多层补语、补语与宾语的辨认、补语与宾语的顺序,补语的语义类别:

结果、程度、情态、趋向、数量、时地、可能补语

六、中心语:

定语和状语后的中心语,补语前的中心语

七、独立语:

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

八、句子成分小结及例释

第六节单句

一、句型:

根据结构分析出来的类型。

1.主谓句:

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2.非主谓句:

名词性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叹词句、拟声词句

二、几种常用句式:

“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存现句

三、变式句

四、句子的变换

五、句类:

根据用途和语气分析出来的类型,即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第七节常见的句法错误

一、搭配不当:

主谓不当、动宾不当、定状补与中心语不当

二、残缺与多余:

主语、谓语、宾语残缺或多余

三、语序不当:

中心语与修饰成分语序颠倒

四、句式杂糅:

两种说法混杂、前后牵连

五、歧义

第八节复句

一、复句概说:

单句与复句的区分,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分句主语的隐现

二、复句的意义类型:

1.联合复句:

并列复句,顺承复句,解说复句,递进复句

2.偏正复句:

条件复句,假设复句,因果复句,目的复句,转折复句

三、复句的结构类型

1.多重复句

2.紧缩复句

四、常见的复句错误

第九节标点符号

一、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种类

1.点号:

7种,语句的各种停顿及语气

2.标号:

9种,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

二、标点符号的用法

三、用法的灵活性

四、标点符号的位置

课程的重点、难点:

词类划分的标准,实词与虚词的语法特征,短语的结构类型与功能类型,复杂短语和歧义短语的分析,句子成分的分析,独立成分,句类与句型的分析,特殊句式,主谓谓语句,单句与短语的区别,复句和单句的区别,多重复句的层次分析。

动词、连词与介词的区别;形容词与区别词的区别;结构助词“的”与语气词“的”区别;词的兼类与活用的区别;短语的结构类型与功能类型;补语和宾语的辨别;直接成分分析法与中心词分析法;句型的识别;兼语句与连谓句的区别;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的区别;省略句与非主谓句的区别;单句与复句的区别。

课程教学要求:

本章学习现代汉语组词造句的规律和有关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如各类词的用法,短语和句子的结构类型,使学生掌握辨识词性、分析句子和辨析句子正误的能力,正确规范地使用现代汉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类词的用法、短语和句子的结构与类型,掌握语法分析的方法及分析句子语法错误的规律。

思考题:

1.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

2.举例说明句法成分是如何配对的?

3.划分汉语实词、虚词的标准是什么?

4.简述名词、动词、形容词各自的主要语法特征。

5.如何正确区分名词、动词、形容词?

6.什么是区别词?

区别词与形容词怎么区分?

7.简述副词的意义和种类及其语法特征。

8.你怎么看待当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很男人、特现代、很雷锋”这种语法现象?

9.“和、与、跟、同”既是介词,又是连词,如何去分辨?

10.有人认为结构助词“的、地、得”可以随便使用,你同意吗?

为什么?

11.试述短语在语法中的重要地位。

12.短语有哪些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13.试述形成短语歧义的原因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14.运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对句子进行图式分解时,应该满足哪三个切分条件?

15.简述复杂短语的层次分析方法和步骤。

16.阐述主语和话题的差异。

17.宾语的语义有哪些类型?

18.补语的语义有哪些类型?

19.“把”字句有什么特点?

20.如何区分连谓句与兼语句?

21.哪些因素不影响对句型的分析?

22.语法研究的新理论包括三个层面:

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

请举例简要说明三个分析法各自的特点。

23.常见的语法错误有哪些?

指出其出现错误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24.试述单句与复句的区分方法。

25.多重复句层次分析有哪些步骤?

26.简述句末点号同语气的关系。

第五章修辞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修辞概说

一、修辞

1.修辞三义

2.修辞的基本原则:

切合题旨,适合语境

二、修辞与语境(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

三、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1.修辞与语音的关系

2.修辞与词汇的关系

3.修辞与语法的关系

第二节词语的锤炼

一、词语意义的锤炼

1.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恰当措辞,形象生动

2.力求准确妥帖,不能含混

3.褒贬分明,注意文体风格

二、词语声音的锤炼

1.音节匀称

2.平仄相调

3.韵脚和谐

4.叠音自然

第三节句式的选择

一、长句和短句的各自特点与修辞风格

二、整句和散句的各自特点与修辞风格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各自特点与修辞风格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各自特点与修辞风格

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各自特点与修辞风格

第四节常用的修辞格

一、修辞效果生动形象的几种辞格

1.比喻:

明喻,暗喻,借喻,必须注意的五个问题

2.比拟:

拟人,拟物,注意与比喻的区分

3.借代:

特征、标志、专名、具体、部分、结果、作者、产地代替;注意与借喻的区分

4.夸张:

扩大、缩小、超前夸张;注意不要夸大其词,做到夸而有节,是艺术的真实

二、修辞效果鲜明突出的几种辞格

1.对偶:

正对、反对、流水对。

严对与宽对

2.对比:

不同的两事物之间或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的比较。

3.衬托:

也叫映衬,正衬,反衬

4.排比:

句子排比,句法成分排比

5.层递:

递升,递降

6.反复:

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7.设问和反问: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问而不答

三、修辞效果含蓄幽默的几种辞格

1.双关:

谐音、语义双关。

注意字里两层意思都能说得通,做到字面言在此而意在彼。

2.反语:

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3.拈连:

注意“拈”得自然,“连”得贴切

4.仿词:

音仿,义仿

5.顶真:

句子头尾蝉联

6.回环。

7.婉曲:

“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包括婉言和曲语

8.引用:

明引,暗引

四、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1.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兼用

3.连用、兼用的交错使用(辞格的混用)

第五节修辞的综合运用

一、辞格的连用

1.同类辞格的连用

2.异类辞格的连用

二、辞格的兼用

三、辞格的套用

第六节语体

一、公文语体

1.公文语体的性质:

明确性,简要性,规格性

2.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①公文语体使用的词语

②公文语体使用的句式

③公文语体的修辞方式

二、科技语体

1.科技语体的定义和性质

2.科技语体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①专门科技语体使用的词语

②专门科技语体使用的句式

③专门科技语体的修辞运用特点

三、政论语体

1.政论语体的定义和性质

2.政论语体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①政论语体使用的词语

②政论语体使用的句式

③政论语体使用的修辞方式

四、文艺语体

1.文艺语体的语言特征:

①形象性

②情感性

2.文艺语体的类别

课程的重点、难点:

修辞与语境;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比喻,借代,夸张双关,仿词,婉曲,拈连,对偶,排比,映衬;语体

课程教学要求:

修辞部分讲解选词炼句和常用修辞格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今后在运用语言文字时注意选词炼句,恰当地运用修辞格,改进文风,提高说话和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ME水平;逐步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简练地传递社会信息。

思考题:

1.为什么要学习修辞?

2.有人说:

“修辞就是咬文嚼字,修辞就是雕琢词句、卖弄文字技巧。

”这种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3.修辞同语言三要素各有什么关系?

明确它们的关系对学习研究修辞有什么好处?

4.词语锤炼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为什么?

5.句式选择的原则依据是什么?

6.比喻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运用比喻要注意哪些问题?

7.请比较比拟和比喻的异同。

8.简述夸张的目的及要注意的问题。

9.简述婉曲的作用及要注意事项。

10.简述对偶的作用、分类及其要注意的问题。

11.简述对比与对偶的异同。

12.简述排比的作用及其要注意的问题。

13.排比与层递有哪些区别?

14.简述映衬的作用及其要注意的问题。

15.比较顶真和回环的修辞作用的异同。

16.辞格的综合运用有什么修辞效果?

运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7.什么是语体?

18.公文语体有哪些特点?

19.政论语体有哪些特点?

20.文艺语体有几种类型?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节

教学时数

讲课

实验

上机

实践活动

其他

第一章绪论

2

讲授

讨论

第二章文字

一、汉字概述

2

讲授

二、汉字形体

2

讲授

三、汉字结构

6

讲授

作业

四、汉字规范

2

讲授

讨论

第三章词汇

一、词的结构

4

讲授

二、词义性质

2

讲授

三、义项和义素

2

讲授

四、语义场

6

讲授

作业

五、词汇构成

4

讲授

六、熟语

6

讲授

七、词汇规范

2

讲授

讨论

第四章语法

一、概述

2

讲授

二、实词

4

讲授

三、虚词

2

讲授

讨论

四、短语

6

讲授

作业

五、句子成分

6

讲授

六、单句

4

讲授

七、复句

4

讲授

作业

八、常见的病句

4

讲授

九、标点符号

2

讲授

讨论

第五章修辞

一、概述

2

讲授

二、词语锤炼

2

讲授

讨论

三、句式选择

2

讲授

四、常用修辞格

12

讲授

作业

五、修辞的综合运用

2

讲授

六、语体

2

讲授

讨论

合计

96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绪论、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五部分内容的教学,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水平。

本课程开课两个学期,分别安排考查、考试各一次。

第一学期结束考查一次,形式:

开卷;全年结束考试一次,内容为全年所学,形式:

闭卷。

主要考查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测评学生的理解、判断、分析、综合阅读等能力。

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为:

考查(开卷)成绩评定方法:

   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考试(闭卷或开卷)成绩评定方法:

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参考书目:

1.《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修订版。

2.《汉语言文化研究》,胡明扬,广西师大出版社1996年版。

3.《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4.《当前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吕冀平、戴昭铭,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汉语汉字汉文化》,胡双宝,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6.《汉字文化综论》,刘志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中国文字与儒学思想》,臧克和,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8.《汉字哲学初探》,李敏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版。

9.《汉字启示录》系列:

《从人字说起》、《汉字通易经》、《信仰字中求》,萧启宏,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

10.《解开汉字之谜》,安子介,香港瑞祥公司出版1990年版。

11.《汉字文化大观》,何九盈、胡双宝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12.《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