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534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

《浙江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

浙江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浙江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一、总体概况

1.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对未来创新工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探索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提高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学校工程类专业的工程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学校工程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工程领域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2.总体思路

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人才的要求,借鉴吸收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和经验,以及我校百年工程教育实践所积累的经验,以我校若干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为依托,坚持“夯实基础、重视综合、突出设计、强化实践、国际视野”的教学改革思路,紧扣工程链(产业链),强化产学结合,拓展国际化工程教育合作,实施工程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试点,探索适于区域与行业发展、特色鲜明的工程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和研发型工程师。

3.目标定位

各试点专业通过开展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调查,与共建单位开展教学科研合作等途径,加强对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的研究。

以国际和国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并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制订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有利于创新工程人才成长的培养方案。

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宽广,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设计开发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4.参与专业

自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以来,我校积极开展“卓越计划”的研究与建设工作,并在“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轻化工程”、“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5个专业进行“卓越计划”试点工作,努力探索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20XX年我校被确定为第二批“卓越计划”高校,20XX年我校“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轻化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计划”学科专业,我校与宁波雅戈尔西服有限公司、浙江正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两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教育部批准。

5.培养层次

目前我校只在本科层次开展培养卓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

6.学生情况

目前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生在读情况见下表:

序号

本科专业名称

参与试点人数

参与计划总人数

20XX级

20XX级

20XX级

20XX级

20XX级

1

纺织工程

-

-

-

20

-

20

2

轻化工程

-

-

-

22

-

22

3

服装设计与工程

-

-

-

20

17

37

4

工业设计

25

20

21

-

-

66

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5

-

-

-

-

15

合计

40

20

21

62

17

160

以上各专业均制定了实施方案、培养计划及实施细则。

二、组织管理

1.组织架构

为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等相关组织管理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教务处。

相关学院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工作小组,成员组成原则:

学院实施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由学院主要负责人和分管教学院长担任,成员由企业资深工程师、专业负责人、有工程背景的学科带头人及教授、专家组成。

2.保障体系

我校卓越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本科教学的副校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教务处、研究生部、人事处、学生处、招就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科技处、财务处和相关学院的负责人组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提供组织、管理、师资队伍、经费、实践条件建设、考核机制等方面的保障。

3.教学运行和管理体系

完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校外学习阶段实现校内校外联动保障。

加强校外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及时获取行业发展状况、人才需求动向、对毕业生知识及各方面素质的要求、对我校学生的评价、对我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建议等信息。

完善以校内质量监控体系、社会评价体系、企业和联合培养单位质量反馈体系为内容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

对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配套制度与机制、保障措施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并组织协调其实施。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教务处。

办公室负责研究起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方案,研究相关配套制度与机制以及保障措施,组织和协调各试点专业开展工作,以及组织实施本科阶段培养方案。

专家指导委员会主要由相关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和相关行业专家组成,工作职责主要包括:

审议各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与培养计划,指导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和产学研结合,推进国际合作培养,研究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和措施。

相关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工作小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

学院实施工作小组负责制定本学院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及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实施、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合作培养等具体工作。

三、政策措施

1.学校层面

为推进“卓越计划”的实施,我校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方案》、《校外教育教学基地建设管理办法》、《企业师资聘用和管理办法》、《教师工程实践锻炼办法》等,内容涉及经费保障、学生遴选、学籍管理、校企合作、教师评聘与考核等,具体内容见附件1-4。

2.学院层面

服装学院在业绩考核中向“卓越计划”教学队伍倾斜;鼓励、支持教授和副教授特别是教学名师等高水平教师参与“卓越计划”教学;积极做好青年教师和工程实践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使“卓越计划”教学队伍保持稳定;积极鼓励并资助骨干教师完成“卓越计划”的教材与教案的撰写工作。

材料与纺织学院成立了学院卓越计划领导小组以及聘请专业建设咨询与指导专家。

轻化工程专业成立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小组,采取的一些措施包括:

1)组织试点班参加国际(或国内)纺织染整行业高水平展会、先进技术交流会以及兄弟院校的互动交流;2)优先进入优秀生培养计划,优先获得各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和资助;3)优先推荐保送本专业研究生、出国留学、工厂实习及就业机会;4)鼓励试点班学生利用寒、暑假期参加多种形式的工程实践活动,材纺学院及轻化工程系将基于对实践活动内容以及成效的评价,给予实践者一定的经费补助。

实践活动成绩纳入学分管理以及年终评优。

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制定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班的实施细则”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班企业实施规划”(详见附件5-6)。

四、培养模式

1.学校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

在“关注社会需求、凝聚学科优势、提升产业结构、培养创新人才”总体原则下,以我省“转型发展”、“双创战略”对创新工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着力提高工程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宽广,综合素质高,具有深厚的工程素养、创新的工程意识、较强的工程能力的设计开发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主要采用本科“校内三年、企业一年”的“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工厂学校交替,视不同专业工程师培养需要,实现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最佳结合。

倡导本科、硕士贯通培养,进行“卓越计划”的改革和实践。

1.校内培养阶段:

学生在校内学习三年,主要以课程教学为主,完成工程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同时结合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项目教学以及科技竞赛,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企业培养阶段:

保证学生累计一年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在企业的培养方案由校企共同制定,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及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能力。

以学校总体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为指导,各参与专业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确立了本专业的培养标准及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详述如下:

纺织工程:

采用循序渐进,由点及面的方式,采用“工程与艺术结合”,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的“双结合”模式及“2+2”优选退出机制,培养具有扎实纺织工程技术理论、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纺织技术创新和纺织产品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应用人才。

服装设计与工程:

坚持“加强基础、重视综合、突出设计、强化实践、国际视野”的教学改革思路,紧扣工程链,强化产学研结合、国际化工程教育合作,培养既熟悉服装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又在服装设计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领域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服装类应用复合型人才。

轻化工程:

面向现代纺织染整产业,培养掌握染整工程、纺织化学品及纺织贸易与检测的基本原理、工程技术和应用能力,获得工程师良好训练,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性和系统性思维,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一定领导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卓越人才。

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参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或行业标准(或行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定位、优势与特色、服务面向等,将培养标准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制订出培养标准实现矩阵,从而将培养标准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上。

同时,根据实现矩阵制订了试点专业的培养方案(包括企业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见附件7-10。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1)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卓越计划参与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如:

新建校企业开放性课程,开展校企业项目化合作教育,落实校企业联合设计任务,毕业设计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等等,在强化工程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多角度开展与企业的教育教学合作,使学生尽早接触产业实际,树立良好的工程产业意识。

(2)拓展国际化工程教育合作,引入国际化标准体系。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从2000年起就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合作办学,20XX年起开设了全英文授课专业,20XX年起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班级全部采用英文授课;20XX年起,轻化工程专业纺织品检测与贸易方向开设了全英文授课试点班。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鼓励学生尽早进入课题,开展研究,参加各类高水平讲座、会议,发表高水平论文,学校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

同时,结合专业教师的科研活动,以讲座、工作坊等形式提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学环境与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会议,拓宽学生视野。

引入国际标准体系,如:

轻化工程在制订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时,除以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化工程专业规范》为基础外,还参考了英国“印染工作者学会(SDC)”工程师标准,设置相应课程,使人才培养适应工程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3)整合课程资源,完善工程教育体系。

对各知识单元与系列课程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整合和强化,形成了不同课程群、课程模块,新建了一系列新的课程。

设置优选课程,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实践知识体系。

课程设置强化人文意识、探索用户需求,培养学生以社会学的研究拓展创新思维的深度;加强工程类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衔接,结合实践与应用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工程课程,创立了“工程创新、技术应用、认识实践”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部分课程教学大纲见附件11。

3.教学方法改革。

(1)开展4D项目化教学实践改革

借鉴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改革传统的R&D(Research&Development)的模式,开展4D(4D-Define,Design,Develop,Deliver)项目化教学实践方案。

积极探索实施“以思带行、校企合作、内外整合、多层细化”的4D实践教学方法。

在充分进行设计思考与项目定义(Define)前提下,以我校前期良好的创新实践硬件平台建设为基础,依托我校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在设计和创作(Design)阶段丰富设计手段;以三维数模擢建实验室的设备为基础,加强以数字原型建构基础提高设计发展阶段的效率(Develop),并以感性工学实验加强对实物原型评估并修正;同时以综合性的产品整合创新实践基地以及服装与产品创新设计平台提高学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最后,通过本专业良好的外部平台基础,进一步加强校企项目化教学合作、海内外联合项目化实践教学项目等,积极推进设计转化(Deliver)。

(2)推广项目化教学模式,以项目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在实践教学中的比重,结合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部分实践课程由实验室移至企业,以多学科交叉整合、跨文化交流合作、支撑与引领产业发展的优质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围绕实践教学,多方整合资源,促进卓越工程师人才整合创新能力、适应与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国际化视野与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认清并弥补自身之不足,巩固知识结构,使其步入社会后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实际的工作要求。

(3)改革考核方式,完善实践评价系统。

在传统课程考核方式的基础上,为适应卓越工程师创新工程能力培养的需要,各参与专业积极探索考核方式,增加了记录、报告、设计评估等多种形式,鼓励多学科综合、创造性、创新性,通过自评、互评、校内外导师项目评审等形式,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评价系统。

五、师资队伍

1.校内参与卓越计划的专职师资队伍建设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学校高度重视“卓越计划”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制订了《浙江理工大学教师工程实践锻炼办法》,建立了较为全面的保障体系,例如:

规定45周岁及以下的工程型专任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符合以下两种情况的列为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重点培养对象,要求全脱产或半脱产参加实践锻炼6个月以上:

近五年在企业工作时间累计不足6个月的教师;近两年内新引进或新转入教学岗位的教师。

引进人才时优先考虑具有工程技术背景、企业实践经验的人员,合理调整师资团队的专业背景结构。

2.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学校制定了《企业师资聘用和管理办法》,对从企业聘用的担任专业课的教师和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在聘任原则、聘任条件、聘任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为选聘校外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时,明确权责:

由企业指定资深设计师主导部分项目设计和短期项目设计课程,企业享有课程设计成果知识产权的优先受让权,而企业的指导教师则需要遵守学校的基本教学条例,与任课教师共同拟定课程的指导计划,完成课程的指导日志。

六、校企合作

1.综述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卓越计划的总体情况。

我校卓越计划参与专业充分利用学校长期以来与纺织服装等企业形成的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本着自愿、双赢的原则,集中精选优质知名企业资源,确定一批高水平企业作为我校联合培养单位,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建立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专门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培养工作,把企业作为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到现场参与工程实践项目,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工程综合素质。

同时聘请资深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设计师等作为兼职/客座教授进行特色教学活动,利用他们丰富的工程、工艺实践案例,组织课程与实践教学,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接近工程实际。

优选合作企业,合作企业多为服装、纺织、印染、设计等行业内实力强,行业认可度高的企业,如:

宁波雅戈尔服装有限公司、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等。

除与合作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与意向,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外,还联合制订了相应的企业培养方案。

此外,相关专业还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技术人员为定岗实习指导老师,聘请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为专业教研室兼职老师,同时不定期地聘请企业技术专家、高级管理人员担任讲座教授,逐步提高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由企业工作经历教师主讲的比例。

目前,我校结合试点专业各自特点,实施卓越工程师专门的培养方案,与行业优秀企业合作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联合执教,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及综合工程能力。

现有校企合作已覆盖五个试点班,部分学生已进入企业学习,并配备了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导师(表1),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在企业培养阶段的学习与实践,并由双方导师共同为学生确定毕业设计课题(表2),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

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综合所学的各类专业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

 

表1企业学习基地与企业导师一览表(部分)

企业学习基地

企业导师

企业导师职称

浙江小精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徐岳平

高工

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

魏顺勇

高工

海宁纺织机械厂

沈加海

高工

史陶比尔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王朋

高工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

潘晓东

高工

泰瑞机器制造(中国)有限公司

岳钦杨

邵甜成

高工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楼向明

高嵘岗

高工

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江支柱

高工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程小波

张荣荣

高工

表2毕业设计项目

序号

姓名

毕业设计题目

1

俞潇梁

一种基于双臂机器人的自动加工系统设计

2

吴文军

纺纱机筒管转向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3

陆林杰

纺纱机卷绕筒子架设计

4

陈鹏

剑杆织机电子绞边装置分析与设置

5

徐乐辉

步行式插秧机宽窄行分插机构的分析与设计

6

侯卡杭

水稻钵苗栽植机送秧装置设计

7

叶丽丽

MF583型纱线烧毛机导丝机构设计-槽筒沟槽转向曲线设计

8

汪建勇

ZL60装载机驱动桥壳力学分析

9

谢翼

纱线烧毛机断线自停装置的设计

10

欧阳涛

槽筒轴传动与断线自停装置传动机构设计及研究

11

张伟冰

纱线烧毛机燃烧器部件设计

12

翁洁琼

纱线烧毛机的张力装置设计

13

汪黎明

烧毛机燃气系统设计

14

钱毅

纺纱机空管输送机构设计

15

吕桦栋

高速插秧机变速器设计

16

杜立恒

水稻钵苗栽植机传动系统设计及研究

2.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基地)建设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已新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基地)32个,包括浙江嘉欣丝绸集团、浙江巴贝领带服饰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宁波雅戈尔西服有限公司、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正特集团有限公司、杭州瑞德设计有限公司等,并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其中我校与宁波雅戈尔西服有限公司、浙江正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与杭州瑞德设计有限公司的教育合作中,受到来自行业的高度评价,并在由中国大陆、台湾几十所高校参与的GoldenFrogAward评选中,获得全场唯一的20XX年度“最佳培养基地奖”。

3.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针对企业培养,明确了各个阶段的实践内容及要求,实践的具体时间安排,各阶段的考核方式等,以下以我校服装与设计工程专业为例: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共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服装生产实习(3周)、社会实践(2周),在三年级前完成;第二阶段包括专业方向实习(3周)与专业能力实践(12周);第三阶段毕业设计(16周)。

其中第二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实习内容及目标:

第二阶段实习为专业方向实习(3周)与专业能力实践阶段(12周),主要到企业相关部门进行。

专业方向实习目标是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参与到相关的专业方向中,分别为服装技术与管理方向、服装对外外贸方向、服装市场营销方向,对应的实习为服装厂设计实践、服装外贸与跟单模拟实践、服装市场营销实践;专业能力实践阶段为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实践和运用能力,并利于就业签约及毕业设计选题。

企业确定后,企业必须为实习学生确定企业指导教师,并与学校指导教师共同确定实习内容和实习进程,负责在企业的考勤和工作业绩考核。

第二阶段实习各环节的实践内容、时间及考核方式参考如表3所示。

 

表3企业第二阶段的培养计划表

培养环节

实践内容和要求

时间

考核方式

专业方向实习

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参与到相关的专业方向中,分别为服装技术与管理方向、服装对外外贸方向、服装市场营销方向,对应的实习为服装厂设计实践、服装外贸与跟单模拟实践、服装市场营销实践

3周

企业考核占50%(包括出勤和纪律20%,工作业绩30%,由企业指导教师确定);学校考核占50%(包括实习总结30%,答辩20%)

参与技术工作

1)应参与该企业的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如在车间现场独立或配合技术人员处理生产过程的技术问题,或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任务,或参与企业工艺改革和工装设计,或参与企业产品设计,或参与企业产品试制;

2)学会在企业工作中积累经验、巩固、补充、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锻炼自己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团队协作能力。

11周

实习总结

1)总结实习企业的总体情况;

2)总结参与的技术工作:

包括与该工作相关的技术发展情况、市场、用户需求情况,采用的技术方案、技术内容和技术资料(包括设计图纸、文档等)

3)通过实习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及总结提高。

1周

此外,我校还尝试引入辛辛那提大学co-op合作教育模式,改革、优化现有实践环节,细化校企信息对接,双向选择平台、实践表现评定与学分评定、实习薪资安排等,并形成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使企业培养方案获得制度上的保障。

七、国际化

我校与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法国缅因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韩国水原女子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美国麻省大学、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等国外高校以及宝洁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邀请国外行业专家来校举办各类讲座,聘请国外校关专业教师开设课程,如: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ChristopherHurren、英国英国曼彻斯特大学ChrisCarr在我校开设的“纤维改性及功能化”、“新型染整技术原理”等课程。

重视相关专业国际间的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开拓视野。

此外,不断扩展合作办学领域,除进行项目合作,选派青年骨干教师、优秀学生赴国(境)外学习交流、聘请外国专家任教外,还与部分国外高校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培养协议,使联合办学更为常态化。

八、其他

我校作为一所以工为主,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理、工、文、经、管、法、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工科专业占了我校专业数近40%。

我校一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业界具有良好的声誉。

卓越计划的开展,进一步带动了我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推动相关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在与企业的合作接触中,使产学研从产、研逐步向“学”渗透,人才培养更为契合产业发展的需要。

为探索工科专业与企业对接,改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从实践能力的培养到学生工程能力、工程素养、工程意识的培养,极大地缩短了学生走上社会,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时间,节省了企业再培训的成本,也提升了应届毕业生的竞争力。

此外,我校艺术类专业办学也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辐射下,进一步明确了艺工结合的特色方向,使我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不仅具备良好的文化艺术底蕴,极强的创新设计能力,而且熟悉相关产业链,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

九、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

1.自卓越计划实施以来,我校相关职能部门、专业进行了广泛地调研、学习,除参加教育部相关培训、研讨会外,积极与相关行业企业联系,开展系统研究,分析相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