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346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铜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铜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铜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铜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铜行业分析报告.docx

《铜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行业分析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铜行业分析报告.docx

铜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铜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7月

新能源领域需求成为铜消费重要变量。

2021年正值中国开启“碳达峰、碳中和”征程的元年,欧盟减排目标逐渐提升,美国新能源基建投入3000亿美元。

风能及光伏为主的低碳发电设施建设将进入高速增长期,同时能源使用端燃油汽车向电动车转变将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汽车电动化发展,将推动铜金属大量应用。

预计2021-2023年,新能源领域带来全球铜消费每年分别为92.7、124.8、157.6万吨,3年CAGR为25.9%。

海外引领传统需求复苏。

海外发达地区经济复苏将保持当前趋势,在松货币和宽财政的大背景下,持续对房地产市场形成利好效应。

而汽车市场,美欧经历“V”型反弹,景气度回暖。

地产及汽车行业支撑,海外引领精炼铜需求复苏。

国内方面,电力和家电行业将保持较高增速,而交运和建筑仅仅维持弱复苏。

叠加新能源领域需求拉动,预计2021-2023年,国内铜需求每年分别增长-111.3万吨(-7.69%),+43.8万吨(+3.28%),+30.9万吨(2.24%)。

而全球精铜消费2021年1.68%小幅增速,2022-2023年分别保持3.96%和2.55%的增速。

每年需求分别为2482.1、2580.3、2646.2万吨,3年CAGR为2.73%。

(注:

2020年国家收储和库存累积导致表观需求大幅增长,2021年国内需求剔除收储和库存影响,因此呈现大幅下滑。

铜矿松而冶炼紧,供应呈现小幅增长。

资源供应:

铜矿+废铜同期恢复。

复产、扩产及新投产共振,矿端供应进入景气期。

疫情期间欧美国家的出口以及东南亚如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废铜拆解活动有所受限,2021年疫情好转,废铜使用将重回正增长轨道。

预计2021-2023年铜矿+废铜合计供应分别为2155万吨、2253万吨、2346万吨。

国内冶炼产量增长仍是全球产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冶炼产能投产高峰已过,2022年开始冶炼进入扩产缓慢期,预计后期精炼铜产量整体保持弱增长。

全球2021-2023年精炼铜产量分别为2504、2541、2579万吨,3年CAGR为1.8%。

精炼铜供需两旺,铜价中枢上移。

2021、2022、2023年全球精炼铜平衡分别为21.9、-39.3、-67.2万吨。

叠加疫情后期,经济复苏,宽松货币政策延续,对铜价形成的支撑效应。

预计后续3年国内铜价中枢将上移至67000-78000元/吨左右,含自有矿的铜企业将充分受益。

一、新能源领域成为铜消费增长重要变量

全球低碳发电设备和新能源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大势已起,作为导电介质的铜在能源设施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据我们测算,全球风电光伏装机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在2021-2025年过程中带来的铜消费每年分别为92.7、124.8、157.6、197.1、250.9万吨。

主要经济体政策驱动,新能源发展大势已起。

2021年正值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开启“碳达峰、碳中和”征程的元年,相关政策部署将密集出台。

欧美方面,欧盟减排目标逐渐提升,2020年9月《2030年气候目标计划》中指出可再生资源占终端能源消费量比重在2030年前达到38%-40%。

而美国因为拜登当选新任总统,也大力主张新能源基建建设,预计会有3000亿美元投入到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基金中来。

风能及光伏为主等低碳发电设施建设将进入高速增长期,同时能源使用端燃油汽车向电动车转变将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

1、低碳发电的铜需求

(1)政策护航,清洁能源发展潜力大

国内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也提上日程,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也获得政策的大力支持。

2020年12月15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表示,“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

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欧洲美国齐发力。

欧盟提出可再生资源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前达到38%-40%。

而拜登当选美国总统之后,一改美国不重视新能源发展的传统,宣布将投入3000亿美元到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基金中来。

(2)成本降低,低碳发电与传统发电竞争力提升

过去十几年光伏产业链企业主要依靠政策补贴维持运营,但是光伏经历了材料成本大幅下降之后,度电成本也随之大降。

2021年大概率开启平价上网时代,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以及投资成本的持续下降,将是短期可见可为的事情。

从彭博能源财经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光伏度电成本经历了大幅的下降,2010年度电成本为2.94元,而到了2020年降至了0.72元,10年之间降幅为76%。

光伏发电成本大幅降低,主要是得益于光伏装机组件成本的降低。

而在光伏组件中,硅片是主要占据主要成本,占比为50-70%。

而在过去十年中,光伏产业链经历了技术变革,西门子冷凝法提取硅料的工艺大规模市场化应用,以及金刚线切片技术的进步,硅片成本大幅下降,使得光伏组件平价上网成为可能。

全球156毫米单晶硅片平均成本从2010年的3.71美元/片,降至2020年的0.32美元/片,10年之间的降幅达到了91%。

装机成本下降为光伏产业平价上网提供了强有力的竞争力。

(3)发电成本下降与政策扶持等因素叠加,光伏和风电装机量迎来高速增长期

风电领域中,主要是电缆、变压器和变电站等需要用到铜,而光伏用铜主要集中在变压器、逆变器和电缆等部件。

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增风电和光伏装机量将达到413GW,5年内年化复合增速为15.5%。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资料,光伏和路上风电装机单位耗铜分别为0.288万吨/GW和0.29万吨/GW。

2021-2025年,全球光伏+风电装机带来的铜消费分别为68.1、87.9、102.2、114.0和126.2万吨。

2、电动车带来的新增铜需求

(1)全球电动车发展进入高景气周期

全球主要国家设定了电动化目标,中国在提出2025年电动化率达到20%;德国提出2030年电动化率100%;法国提出2040年无使用化石燃料的汽车;英国提出2035年电动化率达100%。

顶层设计护航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将达20%。

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到2025年,要求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2020年新能源车销售133万辆,仅占同期国内汽车总销量2014万辆的6.6%,未来市场空间较大。

(2)欧洲政策持续加码带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

欧洲地区出台了史上最严格的碳排放法规,对碳排放超标的燃油汽车惩罚加重。

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于2020年生效了新一轮燃油车排放标准,到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不超过95g/km,在2021年的基础上,到2025年降15%至81g/km,到2030年降37.5%至59g/km。

届时不达标的车辆将面临每超过1g/km,95欧元的罚款。

同时欧洲国家着力提升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力度,2020年开始德国对纯电动补贴增加了1000-2000欧元,而法国的补贴则是将补贴预算从每年2.6亿欧元提升至每年4亿欧元。

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增长,全球份额占比大幅提升。

随着奖惩并举的政策逐步施行,欧洲2020年新能源车销量达到136.8万辆,同比增长152%,且未来增长十分可期。

美国方面,拜登政府上台,改变了特朗普政府坚持发展传统能源的道路,积极拥抱新能源。

短期内动作可以看到,拜登上任便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并决定使用联邦政府的采购系统(每年花费5000亿美元)来实现能源100%的清洁和车辆零排放。

此外还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燃油排放新标准,确保100%新销售的轻型/中型车辆实现电动化。

中长期来看,拜登政府计划投资4000亿美元用于未来十年的能源、气候的创新研究,并将加大清洁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电动车的推广,在2030年底之前部署超过50万个新的公共充电网点,同时恢复全额电动汽车税收抵免。

可以预计,新能源汽车有望入驻美国这个最有潜力的市场,并且大有可为。

电动车相比燃油车而言,有更多的铜消费场景,主要在于电池、变频器、电动机等部件。

根据国际铜研究小组资料(ICSG)资料,纯电动车铜消费为83kg/辆,比传统燃油车高出60kg/辆。

而插电混动车铜消费为60kg/辆,比传统燃油车高出37kg/辆。

2021-2025年,全球电动车相比传统燃油车带来的额外铜消费分别为24.6、36.9、55.4、83.1和124.7万吨。

二、传统铜需求强复苏

1、消费增长引擎:

中国需求进入缓速期

铜下游应用非常广泛。

精炼铜通常由半成品制造商进行第一道加工,这些初加工厂包括铸锭制造商、母合金厂、线材厂、黄铜厂、合金线厂、铸造厂和箔厂等。

随后用到电网,家电,电子等各个细分终端的消费中去。

铜消费跟各个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因此铜的需求跟全球经济(特别是大型发展中国家经济)密切相关。

从2000年开始,中国成为全球铜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从2000年的193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1280万吨,年化增速10.5%。

国内铜消费保持高增速,主要是因为国内经济保持高增长,建筑及电网等基建投资类需求和家电等消费类需求均保持高速增长。

当前中国用铜高峰期已经过去。

2015年之后,国内铜消费跟随GDP回归低增长模式,年均增速降至2.5%的低位。

从单位GDP耗铜来看,中国,阿联酋和越南等国家较高,分别为90、109、135吨/亿美元。

阿联酋和越南等国单位GDP耗铜较高,但是经济体量较小,对全球铜消费拉动有限,因此全球铜消费进入低增长时代。

2、境外地产及汽车需求恢复强劲

2020年疫情期间,美欧日等地工业生产受影响较强,铜消费被拖累,据ICSG统计,中国以外地区精炼铜消费下滑10%。

其中日本下滑15%,欧盟下滑11%,美国则下滑5%。

在美国采取大规模财政刺激的背景下,多数失业居民可获得高额失业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有所保证,因此居民消费修复较快,已经恢复至较高的水平。

生产方面,由于疫情控制不力,社区隔离和工厂停工时间较长,工业生产的修复进度慢于消费端的复苏。

美国经济仍处于生产加速追赶需求,供需缺口逐步收窄的阶段。

结构上来看,美国及欧元区地产和汽车市场呈现景气度“V”型反转,且保持回升态势。

美欧地产行业疫情后持续保持强劲态势,美国因为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超预期,货币宽松致买房利率大幅下降,房地产市场进入猛烈扩张周期。

2021年5月新开工私人住宅同比达到50%。

而欧洲住宅营建产出同比数据经历了近一年的下滑,目前回到正增长阶段,2021年4月已经升至32%的高位。

在海外发达地区,新投放基建项目和宽财政的大背景下,经济复苏将保持当前趋势,货币政策大概率延续宽松,这将持续对房地产市场形成利好效应。

而汽车市场,美欧原本在疫情前已进入衰退区间,增长乏力。

在出现疫情之后,美欧汽车销售更是遭到重创,同比降幅最大于去年二季度达到-47%。

在耐用品订单同比恢复的带动下,美国汽车销售降幅收窄至当前的-3%。

在整体消费需求回暖和汽车电动化转换的情况下,汽车行业有望快速回到正增长区间。

在境外经济活动恢复正常之际,预计2021年铜消费回到正增长轨道、2022年高增速持续,2023年增速小幅回落。

预计2021-2023年,全球不含中国大陆铜消费增长分别为+119万吨(+12%)、+55万吨(+5%)和+34万吨(+3%)。

3、国内传统用铜需求稳健

境内传统铜消费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投资类铜消费,主要包括建筑、电网、铁路交通、工业四大类。

由于这部分消费主要由投资驱动,受政策影响较大。

另一部分为消费类铜消费,主要包括汽车、家电和电子轻工。

我们的分类中,电力铜消费占到49%,其次是家电,交通运输,电子和建筑,占比分别为17%,9%,7%和8%。

根据相关测算,预计电力和家电行业将保持较高增速,而交运和建筑仅能维持弱复苏的趋势。

叠加新能源领域需求拉动,预计2021-2023年,国内铜需求每年分别增长-111.3万吨(-7.69%),+43.8万吨(+3.28%),+30.9万吨(2.24%)。

(注:

2020年国家收储和库存累积导致表观需求大幅增长,2021年国内需求剔除收储和库存影响,因此呈现大幅下滑。

建筑行业来看,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全年房屋竣工面积9.1亿平米,同比降4.9%。

受2020年低基数影响,2021年房屋竣工面积将呈现高增速。

而2022-2023年来看,土地购置费用同比领先竣工同比大概2-3年,在18-19年土地购置费开始呈现增速下降趋势,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地产景气程度维持疫情后修复的谨慎乐观判断。

预计2021年在低基数效益下呈现高增长,2022年开始景气度降至较低水平。

2021-2023年分别拉动铜需求为+5.1万吨(+5%),+1.1万吨(+1%)和+0万吨(+0%)。

电网投资将迎来小高峰。

截止到5月,年内电网投资额累计额达到1225亿元,同比8%。

2021是“十四五”开端之年,而历史上来看,五年计划前两年相对增速较高,且当前恰逢特高压电网开始上网,因此预计电网投资将迎来一波小高峰。

预计2021-2023年,每年对铜需求拉动分别为+31.4万吨(+5%),+19.8万吨(+3%)和+6.8万吨(+1%)。

交通运输行业主要关注汽车产销。

自2018年汽车累计销量首次转负以后,汽车行业整体表现较为疲软。

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汽车销售几乎停滞。

下半年在各级政府出台汽车补贴及牌照放宽等政策之后,汽车销量月同比数据大幅走高,全年销量同比降幅收窄至1.7%。

从长周期来看,汽车行业主动补库期接近尾声,后续几年汽车行业仅能维持弱复苏。

预计2021-2023年,交通运输每年对铜需求拉动为+2.3万吨(+2%),+1.2万吨(+1%)和+0万吨(+0%)。

家电行业仍有增长空间。

2020年受疫情影响,居民收入受到冲击,叠加疫情期间无法上门安装的情况,空调销量受到了较大影响。

全年家用空调销量为1.415亿台,同比-6%。

产量也收到拖累,2020年全年空调产量2.106亿台,同比-3.7%。

但是大周期来看,国大陆居民人均空调保有量与生活习惯相近的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仍有差距,空调产量仍处于行业发展期,且目前空调行业进入补库周期,2021年将开始恢复正增长趋势。

预计2021-2023年,以空调为主的家电行业对铜需求拉动分别为+13.1万吨(+6%),+9.2万吨(+4%)和+9.6万吨(+4%)。

三、铜矿供应:

增量可观

1、南美铜矿产出回到正轨

2020年上半年主要海外铜矿供应国受疫情影响,多国进入紧急状态,矿山生产及运输遭受巨大干扰。

智利和秘鲁作为全球重要的铜矿产出国,两国铜矿总产量占据全区铜矿总产量的40%左右。

而在2020年疫情期间,两国产量受到较大影响。

秘鲁产出受影响较大,2020年全年产出215万金属吨铜矿,同比下滑了12%。

从时间线上来看,二季度产量降幅最大达到21%,随后降幅逐步收窄,主要也是因为疫情逐步转好,铜矿项目产出随之修复。

智利方面铜矿产出受疫情相对较小,全年铜矿产量573万金属吨,同比约-1%。

智利和秘鲁在疫情期间遭受负面的铜矿主要有智利的Escondida和Chuquicamata矿山以及秘鲁的Antamina,CerroVerde和LasBambas铜矿山。

而进入2021年以后,智利仍遭受疫情的困扰,产量仍保持一定降幅,1-4月累计产量183.4万金属吨,累计同比-2%。

后期随着疫苗接种率提升,疫情控制见到成效以后,南美铜矿主产国产量存在修复预期。

2、扩产及新项目集中,铜矿供应进入景气期

(1)后疫情时代,新建产能齐爬升

复产、扩产及新投产共振,矿端供应进入景气期:

2021-2023铜矿供应将进入景气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增量。

第一,疫情导致2020年多数矿山采取隔离措施而被动减产,2021年这部分产出损失将会随着疫情转好而修复。

第二,2020年疫情期间,原本要在2020年投入运营的扩产项目延期到2021年之后。

第三,由于当前铜价处于相对高位,矿山利润空间较大,因此新项目投产进度加快。

2021-2023年全球铜矿供应预计增量每年分别为160万吨、75万吨和75万吨。

第一部分是从疫情中复产的增量。

主要提现在2021年,2020年全球多数铜矿企业受疫情影响,全年产出下滑。

疫情对铜矿开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南美智利和秘鲁两国的矿山。

同时,美国和墨西哥也有少数矿山收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智利境内受到疫情影响而导致产出下滑的铜矿包括智利国家铜业旗下的Chuquicamata,英美资源旗下的LosBronces。

而秘鲁境内受疫情影响的铜矿山则主要是Antamina,CerroVerde,和LasBambas矿山。

此外,也有墨西哥的Buenavista矿山受疫情影响出现了产出下滑的情况。

预计这些因疫情而出现产量下滑的企业,在2021年将总共修复产出达到30万吨。

第二部分是扩产项目推后,引发的增量。

第一量子旗下位于巴拿马的Cobrepanama项目于2019年投产,而疫情对该项目爬产产生了直接负面影响,该矿山从2020年4月7日开始进行保护和安全维护,直到2020年8月8日成功恢复运营,中间停产达到4个月。

CobrePanama,目前该铜矿已经回归正常,2021年将继续进行爬产,预计2021年铜矿产量达到31万吨,2023年将进一步爬产至36万吨。

另外,一些原有项目的扩产,后续几年也将持续贡献明显增量,其中包括自由港在印尼的Grasberg项目、力拓位于蒙古的OyuTolgoi还有智利国家铜业旗下的Chuquicamata项目为主。

这部分供应增量2021-2023年分别为62万吨、23万吨和25万吨。

第三部分是新建项目的投产,2021年落地的新建项目较多,主要集中在非洲和南美,以艾芬豪位于刚果金的Kamoa-Kakula项目、英美资源位于秘鲁的Quellaveco项目和泰克资源位于智利的QuebradaBlanca

(2)项目为主。

投产项目将于2021年落地,并进入爬产期。

这部分供应增量2021-2023年分别为22万吨、53万吨和50万吨。

必和必拓:

2020年全年铜矿权益产量达到65.4万吨。

位于智利的Spence铜矿2期扩产项目,已经于2020年底投产,目前处于爬坡阶段,预计到2021年底达到满产的20万吨铜矿。

位于澳大利亚的Olympicdam项目于2021年进行燃油起重机的物理更换和调试,影响产量损失3万吨左右,2022年开始产量将恢复至每年22万吨。

自由港:

2020年全年铜矿权益产量达到97.9万吨,2021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

旗下的PTFreeportIndonesia(简称PT-FI)将会有较大的产量增量,主要是Grasberg矿从地上转为地下开采之后的爬产带来的增量。

PT-FI在Grasberg地下矿山开发项目上的年度资本支出预计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达到年均9亿美元的水平。

Grasberg矿山在2021年铜矿产量将达到63.5万吨,同比2020年接近翻倍,到2023年预计达到80万吨。

嘉能可:

由于疫情影响,而导致计划维护工作延迟,2020年产出受到一定影响。

2020年大部分时间将以单线运营。

2020年3月份因为Covid-19,其中一台熔炉正在进行定期维护,将其重启推迟到10月。

第二座熔炉于2021年1月被拆除以进行维护,预计将于2021年4月重新启动。

第一量子:

第一量子公司在2020年期间权益铜矿产量达到67万吨,同比增加10%。

主要是得益于Cobrepanama和Sentinel矿山的产量增长。

其中Cobrepanama在2019年投产以后,产能逐年爬升,2020年该矿山疫情控制较好,产出20.8万吨铜矿,同比增加160%,后续产能将进一步爬坡,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36万吨。

而Sentinel矿山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得益于在选矿阶段,碳和黄铁矿含量的降低,从而增加了铜矿的品位,后续几年仅能保持小幅增长。

英美资源:

2020年权益铜矿产量为62万吨。

当前加紧建设位于秘鲁境内的Quellaveco矿,英美资源持有该矿60%股权,预计2022年正式投产,满产后将达到年产30万吨铜矿。

力拓:

2020年权益铜矿产量为52.8万吨,预计后续将呈现较快增量,主要得益于Oyutolgoi矿的扩产。

位于蒙古的Oyutolgoi矿,地下项目总投资将达到67.5亿美元,将于2022年10月投产。

到2030年,整个Oyutolgoi项目将达到48万吨的年产量,成为世界第四大矿山。

泰克资源:

2020年铜矿权益产量26万吨,公司于2021年6月宣布将在2023年产量实现翻倍,主要得益于新项目QuebradaBlancaPhase2的投产。

该项目在2020年完成了40%的建设,预计2021年下半年投产。

预计QuebradaBlancaPhase2项目到2023年达到29万吨。

智利南方铜业:

2020年铜矿权益产量91万吨。

Pilares项目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开始生产。

年生产能力为35,000吨铜精矿。

中国五矿:

2020年旗下位于秘鲁的LasBambas铜矿因为员工感染病毒,只生产了31万吨铜矿,同比2019年下滑了19%。

LasBambas铜矿从2021年开始进入修复期,预计2022年开始将达到40万吨的产量。

五矿2020年权益铜矿产量为31万吨,预计到2021年开始恢复至38万吨,并且随着LasBambas铜矿产量进一步增长而增长。

紫金矿业:

2020年权益铜矿产量为33万吨。

2021年开始,新项目投产较为集中,主要是位于刚果金的Kamoa-Kakula项目,位于塞尔维亚的Timok项目以及位于国内西藏地区的区龙铜矿。

三个主要项目也将进入集中的爬产期,其中产能最大的为刚果金的Kamoa-Kakula项目,预计到2023年达到年产30万吨铜矿,到2025年将进一步提升至40万吨铜矿。

(2)投产小高峰缘于上一轮景气周期的高资本开支

长周期来看,铜价和铜矿资本开支有一定联系,而且主要是正相关的关系。

铜价上涨,将会带来矿企收入,一方面使得矿企投资本钱更充足,另一方面高利润也会刺激矿企进行更多项目的勘探和开采。

铜价与铜矿企业资本开支的走势紧密联系,基本拐点先后差距保持在一年之内。

2016-2017年,铜价处于上一轮周期的低谷,也导致矿企资本支出处于收缩期。

而在2017年以后,铜价逐步回暖,也带动铜矿资本开支逐步走高。

铜矿开发的周期普遍较长,一般在3-5年。

原本在2020年若没有疫情影响,铜矿新建及扩产项目也将开始进入产能释放期。

受限于疫情影响,这些项目普遍延后,因此2021-2023年是全球铜矿产能增速的小高峰期。

(3)后疫情时代,废铜供应将恢复

政策限废进口,叠加疫情影响,国内废铜使用回落。

全球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废铜使用量逐年上升。

可以预期未来全球废铜供应整体将持续呈现上升趋势,上升的增量主要来自欧盟和美国两大经济体。

中国是废铜使用大国,常年占据全球废铜使用量的20-30%。

国内废铜较为依赖进口,而国内废铜进口采用配额制度。

进入2020年,国内进口批文对于废铜的品质要求大幅提升,叠加海外疫情影响,整体进口呈现下降趋势。

预计后续随着疫情影响消退,以及马来西亚作为海外废铜流入国内中转地作用加强,国内废铜进口和使用将进一步提升。

全球范围内来看,工业生产活动无疑将大幅复苏,带动废铜供应的提升。

随着疫苗在发达经济体的大规模应用,工业活动复苏将进入常态化,废铜使用量将会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并将进入正常爬坡阶段。

预计后续几年全球废铜使用进入正常修复期。

(4)铜资源供应小高潮

铜矿产区将逐渐摆脱疫情困扰,2020年损失的产量将在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