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宣恩县最新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293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宣恩县最新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宣恩县最新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宣恩县最新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宣恩县最新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宣恩县最新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宣恩县最新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

《湖北省宣恩县最新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宣恩县最新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宣恩县最新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

湖北省宣恩县最新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湖北省宣恩县【最新】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蜡炬成灰B.铁杵磨成针C.木已成舟D.滴水成冰

2.下列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A.

浓硫酸的稀释B.

收集CO2可验满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

过滤操作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钉,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物质,溶液变成浅绿色

B.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雾

D.硫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

4.恩施地区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B.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C.水通电在正极获得氧气D.活性炭可将自来水变为纯净水

5.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6.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0

10

10

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1

2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A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C物质的质量“待测”为3g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鲜食品可用甲醛溶液浸泡以保鲜B.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可以从蔬菜水果中获得

C.聚乙烯塑料很难自然分解D.淀粉[(C6H10O5)n]中O和H元素质量比是8∶1

8.归纳物质的性质能够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物质之间的共性(即相同的性质)或特性(即不同的性质)。

下列各组物质的共性和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物质

共性

特性

A

CO、CO2

常温下,都是气体

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B

H2、CO

都有可燃性

H2有毒,CO无毒

C

浓硫酸、浓盐酸

水溶液都显酸性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D

KMnO4、H2O2

都能够发生分解反应放出氧气

常温下KMnO4是固体、H2O2是液体

A.AB.BC.CD.D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0%

B.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配成30℃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

甲>乙

D.将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0.甲乙丁X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表示一步转化)。

下列各项中,不能满足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X

A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单质

B

氧化物

氧化物

C

氧化物

D

金属

A.AB.BC.CD.D

二、简答题

11.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试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①2个亚铁离子________;②3O2____________.

(2)用化学式填空:

①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_;②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________.

(3)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了解物质组成及变化的本质.如图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该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结合生成水.请写出一个与上述反应本质相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宏观、微观和符合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3)如图二所示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___,

②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13.下图为“领取奖杯游戏”的物质阶梯。

当阶梯上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方可向上攀登。

例如,攀登阶梯甲能领取奖杯。

(1)认识阶梯甲

①阶梯上的5种物质中,俗称纯碱的是_______。

②攀登过程中,H2SO4与Na2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搭建阶梯乙

请你从O2、Fe、Fe2O3、HCl、NaOH中选择4种物质,写在图中相应的台阶上,能领取奖杯。

_____________

(3)共享物质、重塑阶梯

阶梯乙搭建完成后,若在阶梯甲和阶梯乙中各选择一种物质进行互换,也均能领取奖杯,则这两种物质是(任写一组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流程题

14.某工厂欲从只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下:

(1)操作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流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5.“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上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

大多数厨师有个工作经验:

炒菜时,又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中的乙醇生成乙酸乙酯。

下表中是几种常见的酯,请完成下列问题:

酯的名称

甲酸甲酯

甲酸乙酯

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

化学式

C2H4O2

C3H6O2

C3H6O2

X

(1)甲酸甲酯(C2H4O2)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

(2)甲酸乙酯(C3H6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据表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6.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化学》下册77页的资料卡片“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CaCO3当遇到溶有CO2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Ca(HCO3)2(CaCO3+CO2+H2O=Ca(HCO3)2)。

联想到实验室检验CO2时,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若长时间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呢?

小组决定用小烧杯盛装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会有什么溶质?

(查阅资料)

(1)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3)碳酸氢盐都能溶于水,BaCO3难溶于水且是白色固体。

(4)Na2CO3、NaHCO3的溶液呈碱性、BaCl2呈中性

(提出猜想)

(1)溶质有NaOH、Na2CO3;

(2)溶质为Na2CO3;(3)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4)溶质全部是NaHCO3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______试液(填酸碱指示剂)

溶液变红色

该溶液显碱性

②将小烧杯中反应后剩下的溶液进行称量,然后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有_______生成

猜想(4)不成立

③取步骤②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猜想

(1)和

(2)不成立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

(1)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①是多余的。

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

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2)将实验步骤②剩下混合物进行_______(填操作名称)、洗涤、干燥、称量。

发现所得沉淀质量等于步骤②中所称量的溶液质量的十分之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约为(______)

A.4.26%B.5.38%C.3.43%D.10%

(反思应用)

验证二氧化碳性质时,如果长时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呢?

请你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蜡炬成灰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只是铁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木材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睛: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点睛】

2.C

【详解】

A、量筒是量取液体的仪器,不能作为反应或溶解容器,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不正确;

B、验满时应将带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正确;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烧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正确;

D、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3.B

【解析】A、铁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红色的铜。

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不是白色固体,错误;B、碳酸氢钠的溶液显碱性,能够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正确;C、镁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大量白雾,错误;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是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错误。

故选B。

点睛: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4.D

【详解】

A、硬水被加热后,可溶性的钙镁离子转化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钙镁离子从水中沉淀下来,从而降低了水的硬度,所以煮沸可以使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分解,而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浮渣,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的钙镁化合物,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可以使用肥皂水区分硬水或软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自来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不能除去所有的杂质,不能将自来水转化为纯净水,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5.C

【详解】

A、反应后生成了一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故A正确;

B、反应前共有三种原子,而反应后仍然是这三种原子,说明反应中原子不变,可推断得出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故B正确;

C、反应的生成物为一种单质的分子和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生成物一种为化合物一种为单质;故C不正确;

D、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各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

1,故D正确。

故选C。

6.D

【分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B的质量减少了10g-2g=8g,故B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g;同理可以确定C是生成物,生成的C的质量为21g-10g=11g;D的质量反应前后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A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11g-8g=3g。

【详解】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A和B,生成物是C,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D的质量反应前后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A和B,生成物是C,属于化合反应,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A和B,生成物是C,A物质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错正确;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10g-3g=7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A

【解析】A、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错误;B、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吃蔬菜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正确;C、聚乙烯塑料很难自然分解,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正确;D、由淀粉的化学式可知,在淀粉中,O和H元素的质量比为:

(16×5n):

(1×10n)=8:

1,正确。

故选A。

8.B

【解析】

A、碳的两种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气体,但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二氧化碳可溶于水;B、氢气、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但一氧化碳有毒是一种污染性气体而氢气无毒;C、浓硫酸、浓盐酸都是酸溶液,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故对D、高锰酸钾固体和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都能分解产生氧气,但常温下高锰酸钾是固体,过氧化氢是液体;故选B

9.D

【详解】

A、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A不正确;

B、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故B不正确;

C、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配成30℃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

甲<乙,故C不正确;

D、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将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甲、乙物质都不会析出晶体,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10.D

【解析】

A、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都属于化合物,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属于单质,在单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甲可能是四氧化三铁,乙可能是一氧化碳,丙可能是二氧化碳,丁可能铁,X可能是氧气,不符合题意;B、硫酸(酸)和氢氧化钠(碱)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氧化物),水能和三氧化硫(氧化物)反应生成硫酸(酸)。

所以甲可能是硫酸,乙可能是氢氧化钠,丙可能硫酸钠,丁可能是水,X可能是三氧化硫,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盐)能与氢氧化钙(碱)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碱),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氧化物)反应生成碳酸钠(盐)所以甲可以是碳酸钠,乙可能是氢氧化钙,丁可能是氢氧化钠,X可能是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D、某些金属和某些盐反应生成另外一种金属和另外一种盐,盐和碱反应不能生成金属,不能满足图示转化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D。

11.2Fe2+3个氧分子CH4NH3H+与OH-Ca(OH)2+H2SO4=CaSO4+2H2O

【解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1)①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

2Fe2+;②。

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O2可表示3个氧分子;

(2)①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

CH4;②氨气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其化学式为:

NH3;

(3)如图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该反应的本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H2SO4=CaSO4+2H2O等(合理皆可)。

点睛:

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12.原子分子A7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汞是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2)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正确;B、氯化氢属于纯净物,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错误;C、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错误。

故选A;

(3)①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17=2+8+x,解得x=7;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3.Na2CO3Na2CO3+H2SO4=Na2SO4+H2O+CO2↑从高到低:

NaOHHClFeO2H2SO4和HCl(或Fe和Mg)

【解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间反应,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的物质的性质以及反应规律。

(1)①阶梯上的5种物质中,俗称纯碱的是碳酸钠;②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盐酸和铁反应,铁和氧气反应,所以从高到低:

NaOHHClFeO2;

(3)如果硫酸和盐酸互换,可以实现反应,或者是镁和铁互换,也能实现反应,故填:

H2SO4和HCl(或Fe和Mg)。

14.过滤蒸发Fe+CuSO4=FeSO4+Cu,Fe+H2SO4=FeSO4+H2↑

【解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经过操作a能得到固体和液体,a操作为过滤;从液体中得到晶体可以是蒸发操作,操作b为蒸发;

(2)经过操作a得到的液体中得到硫酸亚铁,所以,在回收铜时,加入的物质是铁,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过量的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15.

(1)6:

1:

8;

(2)48.6%;(3)C4H8O2

【详解】

(1)甲酸甲酯(C2H4O2)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

(1×4):

(16×2)=6:

1:

8

(2)甲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2×3+1×6+16×2=74,甲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48.6%

(3)根据信息推测乙酸乙酯的化学式为C4H8O2

【点睛】

熟知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相关知识。

16.2NaOH+CO2=Na2CO3+H2ONa2CO3、NaHCO3酚酞白色沉淀(或白色固体)不需要。

理由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过滤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慢慢变澄清

【详解】

[查阅资料]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提供的信息可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等情况;据题中的结论可知,①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②将小烧杯中反应后剩下的溶液进行称量,然后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猜想四不成立;

[讨论交流]步骤①是多余的理由为是NaOH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都显碱性;

(2)将实验步骤②剩下混合物进行过滤,假设生成碳酸钡的质量为197g;根据化学方程式

得到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溶液的质量为1970g,故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约为106g/1970g×100%=5.38%;

[反思应用]验证二氧化碳性质时,如果长时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慢慢变澄清,因为碳酸钙会继续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