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6人口城市与交通.docx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6人口城市与交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6人口城市与交通.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6人口城市与交通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
全国卷5年考情导向
考点
考题
考情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考点一人口变动的特点及影响
-
-
全国卷Ⅰ·T10、11
全国卷Ⅰ·T7、8
全国卷Ⅱ·T1、2
-
全国卷5年考点考次统计
命题预测
(1)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2)结合城市分布及图文材料,考查城市区位及功能分区、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3)以某一交通工程为切入点,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区位因素的分析。
考点二 城市区位与城市功能分区
全国乙卷T4~6
-
全国卷Ⅰ·T4
-
-
考点三城市化及其影响
-
全国卷Ⅰ·T3
全国卷Ⅱ·T1
全国卷Ⅱ·T1、2
-
-
考点四 交通布局及其影响
全国丙卷·T36
(2)
全国卷Ⅰ·T4、5、T37
(2)(3)全国卷Ⅱ·T37
全国卷Ⅰ·T5、6、T36(3)(4)
全国卷Ⅰ·T2
-
考点1|人口变动的特点及影响 难度:
中档题、高档题题型:
选择题五年3考
1.(2014·全国卷Ⅰ·T10~1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
(1)~
(2)题。
(1)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 B.②
C.③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1)A
(2)C [第
(1)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19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9300万,193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25亿,195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4亿,197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亿,199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5亿,20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3.08亿。
该国人口在持续增加,与图①曲线的特征相吻合,故选A。
第
(2)题,结合上题,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
1910~193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3100万;1930~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2000万;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6000万;1970~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4000万。
比较可知,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选C。
]
2.(2013·全国卷Ⅰ·T7~8)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
据此完成
(1)~
(2)题。
【导学号:
01252053】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B.日本
C.俄罗斯D.德国
(1)D
(2)A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懂示意图,然后由不同的人口年变化率推知该城市的人口变动情况。
第
(1)题,比较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人口变化率,可推知该城市总人口增长速度变慢,但总人口增长率仍大于零,故总人口数仍然在增加,因此排除A、B两项;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80年代略有增加,C错误;与80年代相比,该城市90年代国际、国内净迁移率都在下降,说明迁入该城市的人口减少,D正确。
第
(2)题,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且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80年代有所增加。
此外,该城市国际净迁移率也较高,说明对国外移民有较大的吸引力,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美国,故选A;俄罗斯、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是负增长,故排除C、D两项;日本是个人口密集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国际净迁移率都较低,故排除B项。
]
3.(2013·全国卷Ⅱ·T1~2)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1)~
(2)题。
(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1)C
(2)B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能从图中准确地把握迁出和迁入人口比重的数值。
第
(1)题,根据题意,迁出(入)人口=迁出(入)比重×人口总数。
据图,贵州的迁出人口比重虽然略高于四川,但四川人口数量远多于贵州,所以四川的迁出人口数多于贵州,A错误;上海虽然迁入人口比重高于广东,但人口总数远少于广东,故上海迁入的人口数少于广东,B错误;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就自然增长率而言,浙江和江苏都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二者的自然增长率差别不大,从图上可以看出,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样,故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正确;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故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应低于安徽,D错误。
第
(2)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欠发达地区迁入相对发达地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从省级行政区域人口迁移看,皖、赣、黔三省属于欠发达省份,人口以迁出为主,且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所以当地老龄化进程加快,沪、京、津属于相对发达的直辖市,人口以迁入为主,且迁入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延缓了当地老龄化进程,故B正确。
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无论是人口迁出地区,还是人口迁入地区,城市化水平都会有所提高。
]
1.高考考查特点
(1)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及变化。
(2)以某城市不同时间人口的增长柱状图为背景,考查人口的增长状况及不同国家人口的增长特征。
(3)以我国不同省市的人口迁出比重和迁入比重统计图为背景,考查不同省市的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2.解题3个提醒
(1)人口增长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的机械增长。
(2)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实行了全面二孩政策,但计划生育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我国目前人口迁移主要是从农村迁往城市,因此无论对迁入区还是迁出区,城市化水平都会提高。
1.人口增长模式及影响
2.主要人口问题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2016·武汉4月调研)2015年11月我国宣布放开“全面二孩”政策。
图甲示意201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乙示意1980~2012年我国人口出生数,据此完成
(1)~(3)题。
图甲
图乙
(1)如果我国仍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推测2012年之后我国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为( )
A.缓慢持续增加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D.快速减少
(2)目前,我国城市人口的生育率低于农村,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
2013年后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
A.生育政策 B.城市化
C.育龄人口D.资源状况
(3)针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政府今后可能不会采取的措施是( )
A.健全社会养老制度B.适度延缓退休年龄
C.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D.大量接纳外来移民
(1)C
(2)B (3)D [第
(1)题,201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中,20~24岁人口比重大于24岁以上和20岁以下年龄段,而一般生育年龄人口主要集中在24~30岁,故2012年以后,开始几年由于20~24岁人口增多而生育率有所升高,故出生人口先增加,但由于20岁以下人口较少,故再往后出生人口又会减少,则2012年以后我国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
也可依据1980~2012年人口出生数图来分析。
第
(2)题,由题中信息可知,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快速上升、但城市人口生育率较低,导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则今后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化。
第(3)题,针对生育率下降问题,可发展机器人产业,以及适度延缓退休年龄,来缓解劳动力不足带来的问题,同时健全社会养老制度。
]
图表解读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所占人口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差异。
(2)定类型。
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口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图甲);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是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图乙);老年型(缩减型)——年轻人口比重小,中年以上人口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间宽(图丙)。
图甲 图乙 图丙
(3)析变化。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上述三种人口金字塔基本形态都比较稳定。
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人口生育和死亡水平的变化以及人口迁移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口金字塔存在着一些变形和过渡形态,如纺锤形、葫芦形、圣诞树形等。
通过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人口百余年来的发展历史和未来数十年的发展趋势。
2.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通常指每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为我国近30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和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
(1)~
(2)题。
【导学号:
01252054】
(1)不属于近30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持续上升趋势的原因的是
( )
A.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
C.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D.人口迁移
(2)从长远来看,受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影响最大的是( )
A.教育 B.社会稳定
C.就业D.国防
(1)D
(2)B [第
(1)题,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且呈持续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但人口迁移与此关系较小。
第
(2)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未来会出现较多男性找不到对象的现象,影响社会稳定;国防兵源以男性为主,教育和就业受人口性别比影响较小。
]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3.(2016·唐山二模)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
下图为2008~2015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及月均收入变化,据此完成
(1)~(3)题。
(1)图中显示2015年我国农民工( )
A.总人数已超过了3亿
B.本地务工人数超过外地务工人数
C.外出务工人数约占61%
D.月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
(2)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内地( )
A.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
B.产业升级迅速,人力资源需求量大
C.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放宽二胎
D.各类城市发展,就业创业机会增多
(3)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市场供需B.能源价格的波动
C.劳动力年龄结构D.产业结构的调整
(1)C
(2)D (3)A [第
(1)题,据图判断2015年我国农民工总人数为27500万人并未达到3亿,A错误;本地务工人数约为11000万人少于外地务工人数16500万人,B错误;外出务工人数约占16500万/27500万×100%=60%,C正确;月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不到4000元,D错误。
第
(2)题,根据“务工潮倒吸现象”定义可以判断我国内地中小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发展较快,农民工的收入提高,不愿选择到远方大城市务工,D正确;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及其周边地区收入提高,与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产业升级迅速、人力资源需求量大关系不大,A、B、C错误。
第(3)题,农民工收入水平高低取决于劳动力数量的供求关系和素质高低,当供大于求,农民工收入水平低;反之,当供小于求农民工收入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收入也高。
]
4.(2016·成都三校考前集训)下图为2000~2010年我国农村净转出人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
(1)~(3)题。
(1)造成农村人口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政府政策 B.就业机会
C.宗教信仰D.家庭与亲情
(2)农村人口外迁对农村的主要影响是( )
A.使生态环境恶化B.使粮食商品率降低
C.使出生率提高D.使老龄化进程加快
(3)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对城镇的主要影响是( )
A.提高环境承载力B.减轻就业压力
C.繁荣劳动力市场D.使技术人才外流
(1)B
(2)D (3)C [第
(1)题,根据农村净转出人口主要为15~29岁年龄段的人口,可以判断造成农村人口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就业机会。
第
(2)题,人口外迁会缓解农村的人地矛盾,使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改善;人口外迁导致农村人口减少,粮食在满足自给的情况下会进入市场流通,从而提高粮食的商品率;由图可知,农村青壮年男女转出的比例较高,会使农村人口出生率降低;农村青壮年人口减少,相当于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会加速农村老龄化进程。
第(3)题,由图可知,农村向城镇转移的人口以青壮年男女为主,从而可保证城镇一些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人员供给,繁荣劳动力市场。
]
规律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
时间
差异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
地域
差异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年龄
差异
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性别
差异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为主
文化
差异
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入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考点2|城市区位与城市功能分区 难度:
中档题题型:
选择题五年2考
1.(2016·全国乙卷·T4~6)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
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
(1)~(3)题。
【导学号:
01252055】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
(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
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
(3)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1)A
(2)B (3)D [第
(1)题,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使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说明各核心城市的服务职能和服务种类各不相同,即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
服务等级、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是难以通过空间规划限制的。
第
(2)题,各城市服务职能和服务种类分工明确,必然会促进同类产业活动在同一城市的空间集聚,以获取规模效益。
第(3)题,该区的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乡村地带)的周围,且城镇之间设置的绿地不可侵占,既有利于城市群的发展,又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充分说明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优化了城乡用地结构。
]
(2014·全国卷Ⅰ·T6)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题。
2.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B [图示区域为天山南侧,总体上属于气候干旱区,人口、城镇、农业活动受水源分布影响明显,城镇主要分布在水源相对充足的绿洲附近。
]
1.高考考查特点
(1)以典型地区区域图和理想区域模式图为切入点,考查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空间规划原则。
通过文字材料信息,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的能力。
(2)以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为切入点,考查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2.解题的2个提醒
(1)第1题,关键是从文字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第
(1)题,由文字信息中的“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可知并进而推知这些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受到了限制。
第
(2)题,关键把握好该地区空间规划的实施带来的影响是分工明确,而明确的分工会导致同类产业在空间上集聚。
(2)第2题,考生易错选C项,我国西北地区水源主要来自天山冰雪融水,河流分布很少,由于本区干旱,绿洲地区水源主要是地下径流。
1.城市区位因素
2.城市功能分区
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
城市区位分析
1.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
(1)~
(2)题。
(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
(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
(1)D
(2)A [第
(1)题,读图可知,当时的东京城有河流(汴河)流经,大小船只穿梭于河流中,水运便利,加之陆路交通发达,形成商业繁荣发达的东京城。
第
(2)题,东京作为当时的北宋都城,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行政功能。
]
2.(2016·大庆二模)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
(1)~
(2)题。
【导学号:
01252056】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
(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
(1)D
(2)D [第
(1)题,读图可知,甲地的铁路、公路交通便利,是重要的港口,便于海陆联运,因此港口是甲地发展成为城市的主导因素。
第
(2)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该城市是该国主要的港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成为该国的经济中心,是发展成为首都的优势条件。
位于沿海,位置比较偏,故A错误;该国资源不丰富,B错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条件差,C错误。
]
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3.(2016·河南中原名校4月联考)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
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
下图为“TOD开发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
(1)~
(2)题。
(1)图中A、B、C三类城市功能区分别为( )
A.居住区、核心商业区、办公区
B.居住区、办公区、核心商业区
C.核心商业区、办公区、居住区
D.办公区、核心商业区、居住区
(2)TOD开发模式可以( )
A.降低土地利用密度
B.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
C.降低区域人口密度
D.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
(1)A
(2)D [第
(1)题,读图可知,A区面积大,且距车站较远,可判定地价较低,因此为居住区;B区靠近车站,交通便利,地价高,可能为核心商业区;C区位于商业区和居住区之间,可以判定为办公区。
第
(2)题,TOD开发模式相当于多核心城市模式,每个核心相对独立且核心之间交通便捷。
]
4.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1982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圈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表。
读表,回答
(1)~(3)题。
【导学号:
01252057】
各圈范围
面积(km2)
人口密度(人/km2)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内圈(0~6km)
113
21764
21206
19554
20416
第二圈(6~15km)
593
2606
3361
4960
7277
第三圈(15~24km)
1102
1338
1820
2804
4305
第四圈(24~33km)
1611
621
785
1083
1765
郊区(33km~ )
-
-
-
-
-
(1)2010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是( )
A.内圈B.第二圈
C.第三圈D.第四圈
(2)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
A.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B.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
C.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D.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3)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 )
A.农业发展B.服务业发展
C.工业发展D.旅游业发展
(1)C
(2)A (3)C [第
(1)题,本题通过公式计算:
人口数量=人口密度×面积,可知第三圈人口最多。
第
(2)题,城市内圈地租最高,一般主要分布的是商业和金融业。
所以,内圈人口密度变化可能影响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第(3)题,第四圈距离市中心远,地租较低,对外交通较便利,主要布局的是工业。
]
规律方法
城市功能区的判断方法
面积
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距市中心远近
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形态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人口变化
商业区昼夜人口数量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夜晚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人口数量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数量昼夜差别最小
建筑物密度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分布趋势
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在市中心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所占比例大
城市等级体系
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导学号:
01252058】
5.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B.⑤③⑥
C.③②④D.①④⑤
B [根据城市等级体系原理,可以推导出服务范围和经济发展水平,辐射范围有相关性,博物馆的服务范围最大,且可以不受行政区界线的限制,因此⑤是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有明显的服务边界,所以③是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为周围乡村提供服务,且可以突破行政区界线,因此④、⑥都可能是集贸市场,故B正确。
]
考点3|城市化及其影响 难度:
中档题题型:
选择题五年3考
1.(2015·全国卷Ⅰ·T3)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