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qwps水文地质类型划分b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131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vqwps水文地质类型划分b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pvqwps水文地质类型划分b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pvqwps水文地质类型划分b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pvqwps水文地质类型划分b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pvqwps水文地质类型划分b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vqwps水文地质类型划分b1.docx

《pvqwps水文地质类型划分b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vqwps水文地质类型划分b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vqwps水文地质类型划分b1.docx

pvqwps水文地质类型划分b1

、|

!

_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目录

第一章矿井及井田概况1

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1

二、位置与交通3

三、地形地貌3

四、气象与水系3

五、地震5

六、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6

第二章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6

一、普查、勘探阶段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6

二、物探工作评述8

三、扩建时期的水文地质补充资料9

第三章地质概况11

一、地层11

二、煤层与煤质12

三、构造13

四、岩浆岩15

第四章区域水文地质15

一、区域含(隔水层)15

二、区域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16

三、区域水文地质特征16

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16

一.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16

二.含水层17

三.隔水层17

四.矿井充水条件18

五.井田周边地质老窑水分布状况19

六.矿井充水状况19

第六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20

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20

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20

二.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22

第七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23

一、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23

二.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26

第八章附图

1.矿井水文地质图图2010-10-11︰5000

2.矿井综合水文柱状图图2010-10-21︰1000

3.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图2010-10-31︰2000

4.矿井充水性图图2010-10-41︰5000

5.矿井涌水量相关曲线图图2010-10-5

6.大小井关系图图2010-10-11︰5000

第一章矿井及井田概况

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萍乡市国营鸡冠山垦殖场南源煤矿属国有企业,隶属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管辖,2010年8月由国电上栗煤业有限公司控股、经营煤炭开采及销售,持有合法有效的地下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安全资格证、矿长资格证和企业营业执照等五证一照。

萍乡市国营鸡冠山垦殖场南源煤矿于1985年建井,1986年投产,采用平硐开拓方式,原设计生产能力30kt/a,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30kt/a。

由于采掘工程布置不合理,长期影响正常效益的发挥。

依据2007年赣煤行管字【2007】156号文件精神,该矿扩建为90kt/a的矿井;2010年8月依据省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关于萍乡市国营鸡冠山垦殖场南源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赣煤行字管[2010]88号)、江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赣西南分局《关于萍乡市国营鸡冠山垦殖场南源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设计专篇审查的批复》(赣西南煤监字[2010]41号)、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通知》(发改能源[2010]709号)及萍煤字[2010]117号、萍煤字[2010]129号、萍煤字[2010]145号、栗煤字[2010]28号等文件精神及相关规定,该矿开始施工“三改九”的扩建工程,预计到2012年完成扩建的一期工程,开始首采区首采工作面的回采。

采矿许可证划定井田面积2.4144km2,开采标高+660m~+230m。

现有两个平硐:

主平硐+280m,风井+320m(平硐)。

矿井采用中央边界的通风方式和抽出式的通风方法;采用主运输巷采用架线电机车运输(1tU型矿车)方式;采用走向长壁和短壁巷柱式采煤方法和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图1-2-1萍乡市国营鸡冠山垦殖场南源煤矿交通位置图

二、位置与交通

南源煤矿位于萍乡市北面上栗县境内上栗镇王家湾。

最近的公路319国道新线从井口东,侧50m道过一北距上栗县约6km,南距萍乡市层25km,距浙赣线萍乡火车站和白源火车站约为28kw。

见(图1-2-1)

三、地形地貌

南源煤矿矿区范围属低山丘陵地貌,西南高东北低,井田内最高点为+816.3m,最低点为+235m,最大相对高差581.3m,地形复杂,山势较陡,地形坡度可达30-60°。

井田范围内植被茂盛,地表为山地。

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表土层。

矿井主平硐标高+280.00m、风井(平硐)井口标高+317.15m、工业场地内煤场标高+237.50m、煤场前南源小溪河底标高+235.00m。

四、气象与水系

气象:

属亚热带季风温湿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等特点,据萍乡市1956-2000年资料:

年平均气温17.2℃,气温极限8.6-40.1℃,年平均降水量1591.3mm,且集中在4-6月,占全年的60%,最大降水量2286.0mm(1997年),最小降水量1063.0mm(1978年),平均年降水日182天,且最大降水量177.5mm(1986年6月23日),每蒸发量约120mm。

(见表1-4-1、表1-4-2)

水系:

南源煤矿井田属湘江水系,井田内无地表水体,井田内发育有多条冲蚀沟流,大气降水基本上由冲蚀沟流流入南源小溪,南源小溪从井田东侧40m处流经鸡冠山往西进入湖南。

南源小溪最小流量约92.34m3/h,平均流量498.51m3/h,地面最高洪水水位标高为+237.00m。

表1-4-12008年萍乡气象资料

月份

降水(mm)

蒸发(mm)

雷电天数

1月

72.0

27.9

2月

73.1

55.1

3月

255.8

94.1

4

4月

135.4

113.7

6

5月

231.3

168.0

6

6月

250.8

147.2

6

7月

154.9

220.9

15

8月

99.0

193.3

4

9月

9.6

153.9

3

10月

31.6

129.5

1

11月

171.8

75.8

12月

20.8

63.9

年合计

1506.1

1443.7

45

表1-4-22009年萍乡气象资料

月份

降水(mm)

蒸发(mm)

雷电天数

1月

37.7

51.8

0

2月

64.4

54.4

1

3月

210.2

67.7

6

4月

225.9

120.7

4

5月

137.8

150.5

0

6月

201.1

165.8

9

7月

451.0

198.2

8

8月

104.4

181.3

15

9月

47.0

152.1

4

10月

21.7

150.2

0

11月

119.2

60.9

1

12月

90.5

41.7

0

年合计

1710.9

1395.3

48

五、地震

萍乡地质地震较少,据记载从公元372年-1979年共发生了三次地震,仅公元1631年及1632年发生过6.5级地震,其它地震烈度均在5级以下,影响甚微。

根据2003年江西省建设厅,地震局颁发的《江西省地震动参数原划分工作图》评估原地域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区域稳定性较好。

六、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目前矿井为平硐开拓,采用重力自流方式排放,矿井正常涌水量18m3/h,最大涌水量25m3/h,水质中性。

完成扩建工程后,根据《储量地质报告》预计+280m水平最大涌水量51m3/h;正常涌水量31m3/h。

排水沟坡度与巷道平硐及采区运输大巷坡度一致在30‰-5‰之间,+280m水平运输大巷及+280m主平硐水沟断面400(宽)×500(高)mm2。

井下水沟最大排水能力150m3/h。

由于矿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可以满足流水降压的要求,具有抗灾能力。

表1-6-1排水设备情况

水平

水泵型号

数量

功率

(kw)

流程

(m3/h)

扬程(m)

排水管路规格

管排能

力m3/h

201绞车道(+249m)

D12-25*5

2

15

12

125

¢50/2趟塑管

25

202绞车道(+249m)

D12-25*5

2

15

12

125

¢50/2趟塑管

25

第二章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一、普查、勘探阶段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1、1959年,江西省煤田普查大队曾在黄冲一大岭矿区进行普查工作。

2、1967年,萍乡矿务局勘探队在本区投入钻探工作,但中途撤退未提总结资料。

3、1969-1970年,由萍乡矿务局“五七”干校、223地质队、226地质队在本区会战,于1970年底提交了《黄冲井田地质报告》和《大岭矿区地质调查报告》各一份。

这两个报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本区基本构造和煤层赋存条件,但由于受当时政治形势的影响,没有按照正常的勘探程序施工,工程质量差,所提报告不能达到相应勘探阶段的要求,缺少水文地质分析的钻探资料。

4、1972年1月-1973年8月,226地质队对黄冲一大岭勘探的进行补充勘探,并于1973年8月提交了《江西省萍乡市上栗煤田黄冲一大岭勘探的普查(最终)补充勘探地质报告》,至此黄冲一大岭勘探区的地质工作方告一段落,以上几次工作累计施工钻孔58个,总进尺24730.44米,1:

5000地质测量20.28km2。

此次编制的补充报告是南源煤矿地质工作的依据。

5、1988年8月,226地质队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煤田黄冲一大岭勘探的普查(最终)补充勘探地质报告》基础上对生产矿井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提交了《江西省萍乡市南源煤矿(井田)地质勘探报告(普终)》。

是南源煤矿地质工作的重要依据。

6、2005年元月,226地质队在《江西省萍乡市南源煤矿(井田)地质勘探报告(普终)》的基础充分利用南源煤矿及皇太岭、田嘴窝等小井的生产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编制了《萍乡市国营鸡冠山垦殖场南源煤矿(扩大)储量地质报告》。

南源煤矿矿区范围内共施工钻孔16个、1972年补勘施工的5个,钻孔都按规定进行封闭,在主要煤层上下各5米处下木塞,用水泥砂浆封闭,无煤层部分用水泥浆封闭,井田10米用水泥砂浆封闭。

1972年补勘工作中做了一部分水文地质工作,布置了部分水文地质观测点,做了部分水样分析,抽水试验一层次,补勘施工的钻孔均做了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计算了中部砾岩涌水量,提出井田的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

二、物探工作评述

2009年12月,江西省工程物探新技术公司对南源煤矿(矿区)范围进行了电法探测含水体工作,查照矿方指定范围内标高在+15m以上的含水体分布范围以及埋深,编制的《萍乡市南源煤矿电法探测含水体文字说明》。

勘探范围如表2-2-1和含水体平面投影图所示。

此次测线长度100m,物理点的密度0.081个/m2。

在界定范围进行了电法探测,发现含水体九块,可以通过含水体平面投影图和探测含水体分布情况表(表2-2-2)看出。

表2-2-1物探范围坐标拐点

拐点

X

Y

1-1

3079375.00

38482935.00

1-9

307938.00

38483049.72

9-9

3079653.00

38482885.88

9-1

3079489.72

38482771.17

 

表2-2-2探测含水体分布情况

含水体编号

深度(m)

探测线分布情况

1

+408.1~+452.8

1、2线

2

+364.1~+425.5

1~9线

3

+341.2~+410.0

1~9线

4

+310.5~+376.1

1~9线

5

+237.5~+302.1

1~9线

6

+228.8~+275.5

1~9线

7

+285.3~+370.5,+296.2~+324.0

2~6、8、9线

8

+407.0~+444.1

4~6线

9

+403.1~+416.6

7、8线

三、扩建时期的水文地质补充资料

1、矿区范围内小井等调查情况

2008年、2009年2010年煤矿先后四次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矿区范围内老窑诸如皇太岭、田嘴窝等11对小井和一处下降泉进行了开采情况和水文地质调查,获得一些珍贵的一性水文地质资料。

表述如下:

表2-3-1南源煤矿矿区范围内小井等调查情况表

编号

井口

坐标

开采

时间

开采深度

范围

水文情况

1

X:

38482470

Y:

3077830

Z:

+582

2005年以前停产

+550以上方位290°

平硐开采,水由平硐重力自流而出

2

X:

38482570

Y:

3077816

Z:

+535

2005年以前停产

+530以上方位290°

平硐开采,水由平硐重力自流而出

3

X:

38482640

Y:

3078070

Z:

+575

2005年以前停产

+580以上方位290°

平硐开采,水由平硐重力自流而出

4

X:

38482380

Y:

3078290

Z:

+640

2005年以前停产

+640以上方位280°

平硐开采,水由平硐重力自流而出

5

X:

38482520

Y:

3078610

Z:

+665

2005年以前停产

+660以上方位270°

平硐开采,水由平硐重力自流而出

6

X:

38482500

Y:

3078720

Z:

+558

2005年以前停产

+560以上方位270°

平硐开采,水由平硐重力自流而出

7

X:

38482535

Y:

3078300

Z:

+540

2005年以前停产

+540以上方位270°

平硐开采,水由平硐重力自流而出

8

X:

38483100

Y:

3078920

Z:

+470

2005年以前停产

+470以上方位310°

平硐开采,水由平硐重力自流而出

9

X:

38482800

Y:

3079130

Z:

+510

2005年以前停产

+510以上方位310°

平硐开采,水由平硐重力自流而出

10

X:

38482870

Y:

3078920

Z:

+498

下降泉Q=0.1288m3/h

11

X:

38483350

Y:

3079250

Z:

+350

2005年以前停产

+320以上方位300°

皇大岭矿,有物探资料

12

X:

38483180

Y:

3078960

Z:

+375

2005年以前停产

+320以上方位285°

田嘴窝矿,有物探资料

2、南源煤矿采空区的积水分析

南源煤矿自1958年建井,1959年投产,主要开采在+280m水平及其以上二、四、六煤煤层,大部分采空区在现井田边界的北端,根据煤层发育情况和井田开采设计,南源煤矿原来开采范围与现在设计开采煤层范围之间已留有足够的隔水煤柱。

所以,南源煤矿的采空区积水除101采区北段+249m水平以上开采有影响外,其余采区区域均无影响。

第三章地质概况

一、地层

南源煤矿井田内共出露地层有第四系(Q)、三叠系上统安源组紫家冲段(T3A2)、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

现从新至老叙述如下:

(一)、第四系(Q):

分布于冲沟,坡麓等处,由浅黄色、褐色含硅质亚粘土及残坡积场、冲积物组成,厚0-20m。

~~~~~~~~~不整合~~~~~~~~~

(二)、三叠系上统安源组紫家冲段(T3A2)

上亚段(T3A32)主要为灰色至深灰色砂砾岩,砂岩夹松砂岩,含不可采煤层或煤线3-4层,地层厚约95m。

中亚段(T3A22)中部含1-2层砾岩,底部含一层3-15m砾岩称为中部砾岩,为井田含煤层紫家冲段(T3A2)的重要对比标志层。

中上部以泥质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细砂岩,靠上部为一层厚度45m左右的粉砂质泥岩,具水平面或平行层理,风化后薄层状,又称板状泥岩,比较稳定,是岩煤对比的主要标志层之一。

下部为粉砂岩夹薄层砂岩,含煤四层,为五、六、七、八煤,其中六煤层局部可采,转多植物化石,地层厚度220-450m。

下亚段(T3A12)主要由具砂质条带的粉砂岩和薄层状含菱铁质的细砂岩组成,岩性变化较大,含煤三层,为一、二、四煤层,其中四煤层大部可采,二煤层局部可采。

产植物化石,地层厚度35-130米,一般为85m。

~~~~~~~~~不整合~~~~~~~~~

(三)、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

上部为灰黄至灰绿色钙质泥岩,粉砂岩夹薄层灰岩。

下部为青灰色中厚层状至薄层状石灰岩,泥灰岩或钙质粉砂岩。

厚度300m。

-------------------假整合-------------------

(四)、二叠系上统长兴组(T1c)

上部为灰色一深灰色结晶灰岩,燧石结核或条带,下部为深灰色硅质灰岩,夹薄层燧石层。

厚度约200m。

二、煤层与煤质

南源煤矿井田含煤地层为三叠系上统紫家冲段(F3A2),其中下亚段含煤三层,为一、二、四煤,中亚段含煤四层,为五、六、七、八煤。

其中二、四、六、七煤相对较好。

1、二煤:

位于紫家冲段下亚段中部,井田10线发育相对较好,11线的两煤层变薄,煤质变差,煤层灰分产率明显增高,大多超过40%,煤层结构复杂。

2、四煤:

位于紫家冲段下亚段上部,上距中部砾岩1-25m,局部中部砾岩为四煤的直接顶板,煤点煤厚0.38-1.67m,平均0.89m。

煤层结构复杂,不稳定。

3、六煤:

位于紫家冲段中亚段的中下部,下距中部砾岩34-76m,一般为50m左右,见煤点煤厚0.35-1.09m,平均0.79m,煤层结构复杂、不稳定。

煤质和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且无明显规律可寻。

4、七煤:

位于紫家冲中亚段的上部,下距六煤9-45m,一般30米。

见煤点煤厚0.91-1.97m,平均1.33m,煤层结构比较简单,煤质变化较大。

各煤层灰份含量在30%左右,可燃基挥发分含量在4-6%之间,全硫含量除个别外均低于1%,磷含量在0.008-0.145%之间,平均0.045%左右。

因此,井田煤层富灰,低至特低硫、低磷,中等发热量无烟煤,主要用于民用。

表3-2-1南源煤矿保有资源储量表(千吨)

煤层

+600-+300

+300-+230

合计

C+D

C+D

C+D

270.4

78

348.4

1022.3

333.6

1355.9

187.6

32.8

220.4

总计

1292.7

444.4

1924.7

三、构造

黄冲一大岭勘探区的基本构造形态为被一组走向断层破坏了的黄冲一大岭下对称向斜构造,向斜两翼地层差异较大,南源煤矿井田为一倾角30°-50°的单斜地层,发育有次一级褶曲,属中等构造的第3种情况。

1、褶曲

南源煤矿井田范围内黄冲一大岭勘探区之大岭向斜的南东翼,井田范围为一单斜构造,单斜构造中发育有次一级褶曲起伏,单斜构造走向为N30°-40°E,倾向NW,倾角30°-60°。

2、断层

①、F1走向逆断层:

位于井田南西侧,走向N30°-40°E,倾向SE,倾角65°-70°,上盘(南东盘)上升,下盘(北西盘)下降,使得上盘出露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地层,地层断距90-100m。

②、F2走向正断层,纵贯全井田,走向N30°-40°E,倾向SE,倾角65°-75°。

局部沿断层破裂带有岩浆岩侵入。

F2断层的地层断距100~200m,由西经东地层断距逐渐加大。

表3-3-1断层发育一览表

序号

断层

编号

断层性质

断层落差

断层走向

断层

倾向

断层倾角

1

F1

走向逆断层

90-100m

N30°-40°E

SE

65°-70°

2

F2

走向正断层

100-200m

N30°-40°E

SE

65°-75°

构造纲要图

 

四、岩浆岩

井田内沿F2走向正断层破碎带有燕山期脉状煌斑岩体侵入煤系地层,岩石为深色色调,具斑状结构,斑晶为暗色矿物角闪石和辉石,基质为浅色矿物,主要为长石,局部有侵入煤层的现象,但对煤层破坏程度不大。

第四章区域水文地质

一、区域含(隔)水层

1、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

灰一杂色坡积物、残积物,由砾石、砂土、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厚0-20m,含水微弱至中等,主要为孔隙自由水,局部具承压性质,有泉水出露,但旱季多干涸。

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较大。

2、三叠系上统安源组(T3A)裂隙含(隔)水层

由泥岩、粉砂岩、砂岩、砾岩及煤层构成,厚1210m,在浅部风化带,在浅部风化带,深部裂隙带含自由裂隙水成层间泵压水,但安源组中部三家冲段(T3A21)地层的灰黑色粉砂质泥岩为主,裂隙极少,岩性致密,是良好隔水层。

3、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隔水层

由灰黄、一灰绿色板状泥岩、泥灰岩、钙质粉砂岩组成,厚约300m,不含水、不透水,为良好隔水层。

4、三叠系上统长兴组(P2C)岩溶裂隙含水层

上部浅灰色厚层状结晶灰岩,下部灰色薄层状硅质灰岩,厚30-260m,上部结晶灰岩岩溶裂隙发育,河水丰富,泉水流量一般大于15L/S;下部硅质灰岩较差,泉水流量0.15-0.8L/S,水质为HCO3-Ca.Mg型水,矿化度﹤0.3g/L、PH值为7.5-8。

二、区域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区域属水文地质褶皱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以渗滤方式补给地下水区域中部大岭(+816.3m)、燕窝岭(+803.4m)地势高,为直接受水区,两侧地势低,海拔标高+250m以下,形成河谷排泄区。

泉为主要的地下水排泄方式。

三、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1、区域主要含煤地层三叠系上统安源组(T3A)沉积于区域重要隔水层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之上,而三叠系上统安源组(T3A2)含煤地层内及其上部无重要含水层。

2、区域主要含水层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与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2)灰岩均在主要隔水层之下,对主要含煤地层无影响。

3、区域主要含煤地层虽然构造比较复杂、断层较多,但未与重要含水层建立水力关系。

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

一.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

根据《采矿许可证》(360000************5760号)井田范围位于黄冲一大岭勘探区南翼9-15线,井田范围由7个探点圈定:

点号XY

13080070003848377000

23079915003848392000

33079395003848363000

43077155003848225000

53077535003848160000

63079825003848277000

73079550003848323000

井田面积2.4144k㎡,开采深度+660m-+320m标高

南源煤矿含煤地层沉积于地域重要隔水层三叠分下统大二台组(T1d)地层之上,核准的井田最大开采深度为+320m,在当地侵冲基准面+200m之上,井田内无河流及强含水层,矿井充水的大气降水为主。

二.含水层

1.第四系含水层:

由褐色一黄色含砾石亚沙土、亚粘土组成,厚度0-20m,含水微弱,由于厚度小,含水性弱,一般对矿井生产无影响。

2.中部砾岩含水层:

厚度3-20m,沿表面分布较稳定,沿倾向岩性变化较大,厚度经深部变薄,含水性差,根据水1孔抽水试验获得Q=0.00605L/m·s,水质为HCO3-Ca.Mg型水,PH值7.7,矿化度0.3577g/L。

三.隔水层

1.板水泥岩隔水层:

岩性以灰-深灰色板状,粉砂质泥岩为主,具较明显的水平或平行层理,岩性致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