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中学届高三学情摸底语文试题Word版含详细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067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征中学届高三学情摸底语文试题Word版含详细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仪征中学届高三学情摸底语文试题Word版含详细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仪征中学届高三学情摸底语文试题Word版含详细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仪征中学届高三学情摸底语文试题Word版含详细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仪征中学届高三学情摸底语文试题Word版含详细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仪征中学届高三学情摸底语文试题Word版含详细详细答案.docx

《仪征中学届高三学情摸底语文试题Word版含详细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征中学届高三学情摸底语文试题Word版含详细详细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仪征中学届高三学情摸底语文试题Word版含详细详细答案.docx

仪征中学届高三学情摸底语文试题Word版含详细详细答案

江苏省仪征中学2019届高三学情摸底语文试卷

Ⅰ卷

(Ⅰ卷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铬元素咯血恪尽职守

B.乌拉草船坞呜呼哀哉

C.作用力愧怍门衰祚薄

D.温度计乳媪面有愠色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重重设陷阱,弹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网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

B.意大利的产品设计特别讲究实用与艺术的结合,必须做到既实用耐用,又具有艺术气息,因而很受广大买家追捧,值得中国产品设计师借鉴。

C.奢华晚会被叫停,某些长期依靠公款消费支撑的文艺团体叫苦不迭,但那些已经面向市场、具有现代管理能力的团体,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D.记者从河南省教育厅获悉,河南今年将取消体育特长生等5项加分,同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考生等2个项目进行调整。

3.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一死生为虚妄,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B.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

C.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D.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请原谅我没依照您的看法斧正文章,就算是敝帚自珍吧。

B.他们用酒水和音乐恭候我们的光临,一起见证上海新“东方之珠”在外滩的诞生。

C.作品获奖那天,面对朋友们送来的礼物,王磊感动地说:

“既然大家这么真诚,那我只有笑纳了。

D.贤弟太客气了,愚兄只不过陪你走了一段远路,尽了些绵薄之力罢了,这点小事,又何足挂齿。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

②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

③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

④这时我会受到无比的感动。

⑤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

⑥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A.③⑤①②④⑥B.③①②⑤④⑥

C.①②③⑤⑥④D.①②③⑤④⑥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

少好学,博览众书。

弱冠察孝廉,不就。

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

(赵)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汉末大乱,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

“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

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权既称尊号,昭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

更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食邑万户。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

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

“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

”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

昭坐定,仰曰:

“臣思尽臣节,以报厚恩,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

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

若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

”权辞谢焉。

权以公孙渊称藩,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渊为燕王,昭谏曰:

“渊背魏惧讨,远来求援,非本志也。

若渊改图,欲自明于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于天下乎?

”权与相反复,昭意弥切。

权不能堪,案刀而怒曰:

“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

”昭熟视权曰:

“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于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

”因涕泣横流。

权掷刀致地,与昭对泣。

然卒遣弥、晏往。

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

权恨之,土塞其门,昭又于内以土封之。

渊果杀弥、晏。

权数慰谢昭,昭固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

权烧其门,欲以恐之,昭更闭户。

权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子共扶昭起,权载以还宫,深自克责。

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谥曰文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肆匹夫之情哉肆:

尽情抒发

B.而群臣莫拒拒:

屈服

C.权辞谢焉谢:

感谢

D.案刀而怒曰案:

握着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

指男子20岁。

在我国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视事:

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多指政事言。

如《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C.孝廉:

孝,指孝悌者;廉,指清廉之士。

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如李密《陈情表》中“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D.谥:

指谥号,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权既称尊号,昭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

(4分)

译文:

(2)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

(4分)

译文:

9.根据文中张昭的所为,概括其特点。

(限答4点,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0~11题。

闻定海城陷① 

  姚燮 

  蜃雨濡军帻,狞飙拉将旗。

 

  饮泥怜久饿,摩壁誓同危。

 

  路绝晨嘶马,云昏夕堕鸱。

 

 衔恩持死力,力尽死何辞!

[注]①1841年9月底,英军再次进犯浙江定海。

驻定海的葛云飞等三总兵率兵浴血奋战。

因连日阴雨,军士们奔波泥淖中,又因粮食筹措不及,常常要忍饥作战,坚持了6天,最后失败,三总兵壮烈殉国。

10.本诗写定海城陷之悲,请概括诗中写了哪些悲。

(6分)

11.有人说“饮泥怜久饿”中的“怜”字直击人心,请赏析其妙处。

(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李密《陈情表》)

(2)▲,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长亭送别》)

(3)《诗》三百篇,▲。

(司马迁《报任安书》)

(4)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朝菌不知晦朔,▲。

(庄子《逍遥游》)

(6)▲,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7)世间行乐亦如此,▲。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武皇开边意未已。

(杜甫《兵车行》)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我不是个好儿子

贾平凹

①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飞机只望见过天上的影子。

她并不清楚我在远远的城里干什么,惟一晓得的是我能写字,她说我写字的时候眼睛在不停地眨,就操心我的苦,“世上的字能写完?

”一次一次地阻止我。

②前些年,母亲每次到城里小住,总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嫌吃油太多,来人太多,客厅的灯不灭,东西一旧就扔,说:

“日子没乡下整端。

”最不能忍受我打骂孩子,孩子不哭,她却哭,和我闹一场后就生气回乡下去。

母亲每一次都高高兴兴来,每一次都生了气回去,回去了,我并未思念过她,甚至一年一年的夜里不曾梦着过她。

③母亲姓周,这是从舅舅那里知道的,十二岁那年,一次与同村的孩子骂仗——乡下骂仗以高声大叫对方父母名字为最解气的——她父亲叫鱼,我骂她鱼,鱼,河里的鱼!

她骂我:

蛾,蛾,小小的蛾!

我清楚了母亲叫周小娥的。

大人物之所以大人物,是名字被千万人呼喊,母亲的名字我至今没有叫过,似乎也很少听老家村子里的人叫过。

④七年前,父亲做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

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

,我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

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

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

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

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

“我要那么多钱干啥?

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

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就喝着凉水!

⑤母亲在晚年是寂寞的,我们兄妹就商议了,主张她给大妹看管孩子,有孩子占心,累是累些,日月总是好打发的吧。

小外甥就成了她的尾巴,走到哪儿带到哪儿,一次婆孙到城里来,见我书屋里挂有父亲的遗像,她眼睛就潮了,说:

“人一死就有了日子了,不觉是四个年头了!

”我忙劝她,越劝她越流下泪来。

外甥偏过来对着照片要爷爷,我以为母亲更要伤心的,母亲却说:

“爷爷埋在土里了。

”孩子说:

“土里埋下什么都长哩,爷爷埋在土里怎么不再长个爷爷?

”母亲竟没有恼,倒破涕而笑了。

⑥父亲去世后,我原本立即接她来城里住,她不来,说父亲三年没过,没过三年的亡人会有阴灵常常回来的,她得在家顿顿往灵牌前供献饭菜。

每年的院里的梅李熟了,她总摘一些留给我,托人往城里带,没人进城,她一直给我留着,“平爱吃酸果子”,她这话要唠叨好长时间,梅李就留到彻底腐烂了才肯倒去。

她在妹妹家学练了气功,我去看她,未说几句话就叫我到小房去,一定要让我喝一个瓶子里的凉水,不喝不行,问这是怎么啦,她才说是气功师给她的信息水,治百病的,“你要喝的,你一喝肝病或许就好了!

我成不成为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

一部《废都》,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未说过一句话,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泪,她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她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了,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却哭着说:

“我娃这是什么命啊?

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

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

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

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

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我回到病房,眼泪默默地流下来。

13.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要写母亲进城后与我争吵以致离去?

试作简要分析。

(4分)

1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④段中“不安”的含义。

(4分)

15.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性格特点。

(6分)

16.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科举”可以说是统一王朝的中央政府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向全国各地的“士”阶层中选拔人才,纳入整体的行政系统,担任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职务。

为什么“士”成为治国人才的主要来源呢?

这是根据中国传统政治理论中一个基本假定:

“士”是精神修养和经典教育的产品,只有他们才能提供政治秩序所必需的道德操守和知识技能。

如果想了解科举为什么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便已在中国萌芽,而且先后延续了两千年之久,我们不能不从“士”的起源和流变说起。

在西周的“封建”制下,“士”是古代贵族中最低的一级,但从春秋时期起,“封建”制逐渐解体。

一方面,上层贵族有下降为“士”的,另一方面,下层的“庶民”也有上升为“士”的,于是“士”的数量开始激增。

与此同时,“士”的性质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从古代文武不分的“士”转变为研究“诗、书、礼、乐”的“文士”,相当于社会学家所谓“文化事务的专家”。

这一社会变动至战国时期完成,“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正式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最先兴起的儒、墨两大学派便代表了“士”的原型。

儒、墨两家在思想上虽有分歧,但却同以政治秩序的建立与维持为“士”阶层的最重要的任务。

孔子“士志于道”的名言已对于“士”的社会功能作了明确的规定:

他们必须担当起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的重任。

墨子处身于战国初期,“士”在政治上已远比春秋时代活跃,所以他更进一步要求各国国君“尚贤”和“亲士”。

在积极方面,他强调“贤良之士”是“国家之珍,社稷之佐”,因为他们“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君主必须对他们“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在消极方面,他更发出警告:

“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社会结构的转变和儒、墨的倡导终于引出了一个相当普遍的国君“礼贤”运动。

从公元前5、4世纪之交起已有魏文侯受“经艺”于子夏和鲁缪公敬礼子思的记载

公元前4世纪中叶齐宣王重建稷下学宫,网罗“学士且数百千人”,则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一个“礼贤”机构。

自此以后各国为了变法图强,无不以“招贤纳士”为当务之急,而政治舞台也完全操纵在“士”的手中。

但当时的“士”都是所谓“游士”,不

受“国”界的限制,他们人数十分庞大,又经常流动于各“国”之间,形成了一股举足轻重的“国际”性的势力。

正因如此,当时衡量一“国”或一个政治集团的实力,“士”的高下与多寡竟成为一项最重要的指标。

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6分)

18.春秋战国时期,“士”比前代有了哪几个方面的较大变化?

(6分)

19.为什么说“士”的高下多寡成为衡量一国或一个政治集团实力的重要指标?

结合全文分析。

(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一名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毕业成绩优异,但在德国求职时却屡屡被很多大公司所拒绝,选了一家小公司,没想到仍然遭到了拒绝。

这位留学生很纳闷。

一个德国公司的老板给他看了一份记录,原来这位中国留学生在乘坐公共汽车时曾经被抓住过3次逃票。

江苏省仪征中学2019届高三学情摸底语文试卷

Ⅱ卷

(Ⅱ卷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

(10分)

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

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

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

《文心雕龙·风骨之二十八》

21.用斜线“/”给材料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

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

22.《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他的“风骨”论得到了初唐诗人

的继承和发展,他的代表作被赞誉“孤篇压全唐”。

(2分)

23.作者认为如果写作没有“风骨”会怎么样?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老人与海》中有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老人”是“硬汉精神”的象征;“大马林鱼”是人类美好理想和追求的象征;“鲨鱼”是邪恶力量的象征;“狮子”是勇敢、自信、男性力量的象征。

B.《边城》中,船总的两个儿子都喜欢翠翠,他们相约采用“走车路”的方式,让翠翠选择,结果,天保在竞争中落败,心灰意冷的他驾船外出闯滩,意外身亡。

C.曹禺的《雷雨》最终结局是:

鲁侍萍抖出各人错综复杂的关系,周萍和四风知铸成大错,周萍吞枪自杀,四凤触电自杀,周冲为救四凤同样触电身亡。

D.《红楼梦》中史湘云要开社作东,薛宝钗怕她花费大引起家人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

对于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家境贫寒的邢岫烟,甚至是人见人厌的赵姨娘,她都能予以关照。

E.松二爷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

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

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

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25.简答题(10分)

(1)《三国演义》中许多战略战术的运用都十分精彩绝当,而其中最为精妙的战术就是“火攻”了,请列举五次著名的“火攻”战例。

(5分)

(2)《红楼梦》第34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该回目的含意。

(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以漫画初刊与子恺书

俞平伯

听说您的漫画要结集起来和世人相见,这是可欢喜的事。

嘱我作序,惭愧我是门外汉,真是无从说起。

只以短笺奉复,像篇序,像篇跋,谁知道?

我不曾见过您,但可以说是认识您的,我早已有缘拜识您那微妙的心灵了。

子恺君,您的轮廓于我是朦胧的,而您的心影我是厮熟的。

从您的画稿中,曾清清切切反映出您自己的影儿,我如何不见呢?

将心比心,则《漫画》刊行以后,它会介绍无量数新朋友给您,一面又会把您介绍给普天下的有情眷属。

“乐莫乐兮新相知。

”我由不得

替您乐了。

除此以外,我能说什么呢?

但是,你既在戎马仓皇的时节老远地寄信来,似乎要钩引我的外行话,我又何能坚拒?

中国的画与诗通,在西洋似不尽然。

自元以来,重士大夫画,其蔽不浅,无可讳言。

惟从另一方面看,元明的画确在宋院画以外别开生面。

其特长便是融诗入画。

画中有诗是否画的正轨,我不得知;在我,确喜欢这个。

它们更能使我邈然意远,悠然神往。

您是学西洋画的,然画格旁通于诗。

所谦“漫画”,其妙正在随意挥洒,譬如青天行白云,卷舒自如,不求工巧,而工巧自在。

看!

只是疏朗朗的几笔,然物类神态毕入彀中了。

这决非我一人的私见,您尽可以信得过。

一片的落花都有人间味,那便是我看了《子恺漫画》所感。

——“看”画是杀风景的,当曰“读”画。

您的画本就是您的诗。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一日,北京。

26.“‘乐莫乐兮新相知。

’我由不得替您乐了”。

这句话包含那几层意思?

(5分)

27.谈丰子恺漫画,为何提及元明士大夫画?

(5分)

28.作者认为丰子恺漫画有哪些特点?

(5分)

江苏省仪征中学2019届高三学情摸底语文试卷

Ⅰ卷

(Ⅰ卷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铬元素咯血恪尽职守

B.乌拉草船坞呜呼哀哉

C.作用力愧怍门衰祚薄

D.温度计

乳媪面有愠色

1.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重重设陷阱,弹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网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

B.意大利的产品设计特别讲究实用与艺术的结合,必须做到既实用耐用,又具有艺术气息,因而很受广大买家追捧,值得中国产品设计师借鉴。

C.奢华晚会被叫停,某些长期依靠公款消费支撑的文艺团体叫苦不迭,但那些已经面向市场、具有现代管理能力的团体,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D.记者从河南省教育厅获悉,河南今年将取消体育特长生等5项加分,同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考生等2个项目进行调整。

2.C

3.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一死生为虚妄,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B.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

C.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D.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C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请原谅我没依照您的看法斧正文章,就算是敝帚自珍吧。

B.他们用酒水和音乐恭候我们的光临,一起见证上海新“东方之珠”在外滩的诞生。

C.作品获奖那天,面对朋友们送来的礼物,王磊感动地说:

“既然大家这么真诚,那我只有笑纳了。

D.贤弟太客气了,愚兄只不过陪你走了一段远路,尽了些绵薄之力罢

了,这点小事,又何足挂齿。

4.D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

②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

③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

④这时我会受到无比的感动。

⑤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

烘的。

⑥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A.③⑤①②④⑥B.③①②⑤④⑥

C.①②③⑤⑥④D.①②③⑤④⑥

5.A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

少好学,博览众书。

弱冠察孝廉,不就。

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

(赵)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汉末大乱,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

“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

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权既称尊号,昭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

更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食邑万户。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

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

“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

”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

昭坐定,仰曰:

“臣思尽臣节,以报厚恩,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

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

若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

”权辞谢焉。

权以公孙渊称藩,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渊为燕王,昭谏曰:

“渊背魏惧讨,远来求援,非本志也。

若渊改图,欲自明于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于天下乎?

”权与相反复,昭意弥切。

权不能堪,案刀而怒曰:

“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

”昭熟视权曰:

“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于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

”因涕泣横流。

权掷刀致地,与昭对泣。

然卒遣弥、晏往。

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

权恨之,土塞其门,昭又于内以土封之。

渊果杀弥、晏。

权数慰谢昭,昭固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

权烧其门,欲以恐之,昭更闭户。

权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子共扶昭起,权载以还宫,深自克责。

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谥曰文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肆匹夫之情哉肆:

尽情抒发

B.而群臣莫拒拒:

屈服

C.权辞谢焉谢:

感谢

D.案刀而怒曰案:

握着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

指男子20岁。

在我国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视事:

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多指政事言。

如《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C.孝廉:

孝,指孝悌者;廉,指清廉之士。

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如李密《陈情表》中“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D.谥:

指谥号,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权既称尊号,昭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

(4分)

译文:

(2)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

(4分)

译文:

9.根据文中张昭的所为,概括其特点。

(限答4点,4分)

6.C(道歉)

7.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8.

(1)孙权称帝后,张昭因老病,上表归还官位和统领的职责。

(“以”“上”“还”各1分,句意1分)

(2)张昭每次上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