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命题猜想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006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6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命题猜想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命题猜想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命题猜想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命题猜想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命题猜想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命题猜想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docx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命题猜想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命题猜想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命题猜想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docx

专题04地壳运动规律命题猜想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

专题04地壳运动规律

【高考命题考向解读】

1.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4.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命题热点突破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新老岩层的判读

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解读

(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找准岩浆是判断该类图的基础。

(2)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沉积岩和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必为岩浆。

(3)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才可能含有化石,它保存了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而岩浆岩、变质岩中则不可能含有化石。

2.如何根据地质剖面图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地质剖面图中往往呈现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我们可以根据岩层的相邻关系来判断它们的新老关系,判断依据如下:

(1)沉积岩是经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此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的产生时间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

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岩浆喷出通道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被侵入的岩层。

(3)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例1、【2017天津卷】读图3,回答第3题。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答案】B

【变式探究】(2016•北京卷)图3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图,回答第4题。

4.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答案】D

【解析】仔细读图,此山地是岩浆喷发而形成的火山,随岩石圈下降,山地顶部没入水下,受外力作用而慢慢形成平顶火山。

答案选D。

【变式探究】[2015·天津卷]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图41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

(1)~

(2)题。

图41 某古火山及附近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2)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A.变陡了B.变缓了

C.无变化D.无法判断

【变式探究】河南郭亮村位于太行山绝壁之巅。

这里海拔1700米,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岩石以砂岩为主。

图4为郭亮村绝壁景观图。

读图,完成1~2题。

图4

1.郭亮村绝壁岩层(  )

A.具有层理构造

B.含有丰富的化石

C.由变质岩构成

D.由岩浆冷凝而成

2.郭亮村绝壁景观形成的过程大致为(  )

A.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固结成岩

B.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

C.外力侵蚀、流水沉积、断裂抬升、固结成岩

D.流水沉积、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

1.【答案】A 【解析】砂岩属于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但不是一定含有化石;沉积岩是外力所形成的。

2.【答案】D 【解析】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了沉积物,沉积物在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砂岩),然后该地发生地壳断裂抬升作用形成山地,最后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该景观。

【命题热点突破二】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宏观地貌是板块运动的结果。

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点进行复习:

①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

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

②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③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a.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b.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加勒比海诸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c.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

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d.科迪勒拉山系:

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④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等。

(2)微观地貌主要表现为构造地貌

①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a.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b.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为背斜,未侵蚀前形成山岭;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为向斜,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c.看岩层的新老关系: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为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

d.看岩层是否受力被破坏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②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图45

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湖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

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河流上游

地势陡、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

 峡谷、瀑布等流水侵蚀地貌

河流中下游

 地势平坦、流速减慢,以堆积作用为主

河漫滩、三角洲等流水堆积地貌

②冰川作用:

高山上冰川侵蚀形成角峰、冰斗、“U”形谷,山下堆积形成冰碛湖。

③风力作用

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风的源地附近

 风力强,以侵蚀作用为主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

离风源较远地区

 风力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

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风力堆积地貌

(3)堆积地貌的差异

风力、流水堆积都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颗粒大、比重大的先堆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堆积;而冰川的堆积没有分选性,大、小颗粒混杂在一起。

例2、【2017江苏地理卷】 图3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6.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答案】5.B6.B

【解析】

【变式探究】读某区域地质构造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段地质构造为背斜

B.b段构造地貌为向斜谷

C.③④岩层分布处的最大高差约200米

D.图中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4.从地形和岩层新老关系看,下列四图中与④岩层分布处最接近的是(  )

 A.中国陕西红砂岩大峡谷 B.中国狼牙山石灰岩峰林

C.新西兰峡湾国家公园 D.新西兰瑙鲁赫伊火山

4.【答案】D 【解析】从等高线看④岩层分布处应为山地,且岩层最新,应为内力作用所形成的,D项正确。

其他三个都为外力作用所形成的。

【变式探究】丹霞地貌演化阶段可分为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它们所对应的侵蚀量分别是小于40%、40%~70%和大于70%。

读丹霞地貌不同演化阶段的景观图(图48),完成5~6题。

图48

图49

5.不同时期的侵蚀和保存量图(图49)与景观图相对应的组合,正确的是(  )

A.a①、b②、c③、d④B.a②、b③、c④、d①

C.a①、b③、c②、d④D.a④、b③、c②、d①

6.下列与丹霞地貌成因相似的是(  )

A.尼罗河三角洲B.桂林山水

C.黄土高原D.鸣沙山沙丘

【命题热点突破三】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3、【2017全国卷Ⅱ】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答案】9.C 10.B 11.B

【解析】

【变式探究】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410所示。

读图,完成

(1)~(3)题。

    图410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

(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变式探究】读厄瓜多尔示意图,回答7~8题。

7.厄瓜多尔约一半人口居住在中部,其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地势低平B.降水丰富

C.气候凉爽D.河网稠密

8.影响厄瓜多尔铁路线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资源B.气候

C.经济D.河流

【命题热点突破四】地形、地质剖面图

例4、[2015·北京卷]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2)图示地区(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答案】

(1)C 

(2)D

【方法技巧】

1.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1)仔细阅读图例、水平距离、垂直高度、剖面线的方向和经纬线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

(2)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对应坐标轴上的数据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分布、地势起伏等特点。

(3)根据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判断与该剖面图密切相关的各种地理事象,通过读图观察、空间想象,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是指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球内部结构剖面图、火山构造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

判读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的不同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垒和地堑的形态特征、火山的构造等,或分析并判断某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判读地质剖面图要把握以下要领:

(1)观察地层分布

看图例,通过图例了解图示地区的地层组成和地层的新老关系。

①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的地质年代里,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

②若地层出现弯曲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

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岩层弯曲形成褶曲,褶曲的基本形态是向斜、背斜。

③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

a.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b.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c.当时一开始有沉积作用,当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完全侵蚀。

(2)观察断层分布

观察图中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断层两侧的岩层运动方向如何。

【变式探究】读亚欧大陆东岸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地理事象,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②①③D.③②①

(2)关于图中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区针叶林的破坏,会导致P地流水侵蚀严重

B.夏季河流搬运能力弱,会导致Q地面积减小

C.图中断层可能是受挤压作用形成的

D.若M为石灰岩,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形成花岗岩

【答案】

(1)B 

(2)C

【高考真题解读】

【2017全国卷Ⅱ】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答案】9.C 10.B 11.B

【解析】

11.从题干材料中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中,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故以砾石为主的冲积扇土层浅薄,耕地条件差,耕地较少。

故选B。

【2017天津卷】读图3,回答第3题。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答案】B

【2017江苏地理卷】 图3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6.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答案】5.B6.B

【解析】

5.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可知乙为断层,该断层形成后,发生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丙,之后才形成甲沉积岩。

6.图中有多个侵蚀面,当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不是平行关系时,说明岩层发生完全变形,形成褶皱构造,图中有两处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所以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2。

 

(2016•海南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19~20题。

19.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

20.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19.D   20.C

【解析】

【考点】风化作用。

(2016•江苏卷)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图1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

读图回答1-2题。

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A.①B.②C.③D.⑤

2.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答案】1.D  2.C

【解析】

【考点】我国主要地形区,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成的关系。

(2016•上海卷)(五)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9.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

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10.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黑色玄武岩B.灰色石灰岩C.褐色沉积砂岩D.肉红色花岗岩

【答案】9、A10、A

【解析】

9.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大西洋中脊的火山、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及东非大裂谷的火山都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A正确。

10.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石灰岩、砂岩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

A正确。

【考点】考查地壳运动及地壳物质组成。

(2016•江苏卷)图10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2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答案】21.AD  22.AC

【解析】

【考点】物质循环和能源转换

(2016•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4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1.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斜

2.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

【答案】1.C2.A

【解析】

【考点】海岸线变化、降水和气温的成因。

(2016•北京卷)图3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图,回答第4题。

4.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答案】D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

(2016•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第5、6题。

5.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

6.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5.C6.B

【考点】地质构造判断,地表形态成因分析,外力作用表现。

(2016•新课标Ⅰ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7.C8.B9.D

【解析】7.该题从静态角度考查同一条贝壳堤形成时期海岸线的位置变化。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都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只有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贝壳堤。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海岸,不断堆积,从而使得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变大。

根据上题结论,海岸线位置稳定才能形成贝壳堤,所以A项错了;河口三角洲是由河流搬运的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形成的;河流改道是在内陆地区发生的,不会发生在海岸线位置。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

【考点】堆积地貌形成条件和过程。

(2015·天津文综,3~4)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2.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A.变陡了B.变缓了C.无变化D.无法判断

【答案】1.C 2.A

(2015·浙江文综,5~6)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4.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大理岩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灰岩D.安山岩 玄武岩

【答案】3.C 4.A

(2015·新课标Ⅰ,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下图,完成5~6题。

5.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

6.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解析】第5题,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大。

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小。

图中两者距离1975~1978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

故D正确。

第6题,1992~1997年期间两者距离缩小,说明泥沙沉积作用减弱,黄河入海泥沙减少,只有B项所述能出现这一现象。

故B正确。

【答案】5.D 6.B

(2015·安徽文综,28)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完成第7题。

7.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答案】C

(2015·福建文综,9~10)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