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之路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代谢与生命历程阶段考查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002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状元之路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代谢与生命历程阶段考查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状元之路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代谢与生命历程阶段考查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状元之路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代谢与生命历程阶段考查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状元之路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代谢与生命历程阶段考查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状元之路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代谢与生命历程阶段考查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状元之路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代谢与生命历程阶段考查 新人教版.docx

《状元之路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代谢与生命历程阶段考查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状元之路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代谢与生命历程阶段考查 新人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状元之路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代谢与生命历程阶段考查 新人教版.docx

状元之路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代谢与生命历程阶段考查新人教版

阶段考查二 细胞代谢与生命历程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把混有反应物的液体,加到捣碎的土豆汁液中(酶液),在37℃下观察到某些反应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甲设计的对照实验是用蒸馏水代替反应物,加入酶液中,也可观察到该反应现象;学生乙设计的对照实验是用蒸馏水代替酶液,加入反应物中,则观察不到该反应现象。

下面是对此问题的解释,其中可能性最大的一项是(  )

A.酶催化的反应即使完全没有反应物,也可缓慢进行

B.酶由于被蒸馏水溶解出来,因而能进行反应

C.由于该酶液中混有与反应物相同的物质

D.由于该酶液中混有催化同一反应的多种酶

解析:

甲用蒸馏水代替反应物,加入酶液也可观察到该反应现象,可以说明该酶液中混有与反应物相同的物质;乙的实验说明,蒸馏水不能起催化作用。

答案:

C

2.[2012·济南外国语学校质检]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分子中的“A”指腺嘌呤

B.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C.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

D.ATP转化为ADP时要消耗水

解析:

ATP分子中的“A”指腺苷,A项错误。

答案:

A

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

B.小肠绒毛细胞膜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载体蛋白

C.线粒体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有利于附着更多的有氧呼吸酶

D.叶绿体类囊体结构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附着更多的光合色素

解析:

神经细胞轴突为突触前膜,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而没有受体蛋白,神经细胞树突或胞体有受体蛋白,则A错。

答案:

A

4.某些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细胞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

此时的花序细胞(  )

A.主要通过无氧呼吸生成ATP

B.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

C.线粒体基质不参与有氧呼吸

D.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解析:

植物在开花时,消耗大量的能量,故耗氧量较高,但释放的能量却以热能形式散失了大部分,生成的ATP较少,B对;且植物开花生长进行的是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

答案:

B

5.[2012·开封一模]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

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 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④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A.0项      B.1项

C.2项D.3项

解析:

ATP作为直接的供能物质,在所有的活细胞中均能合成;Na+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TP中的“A”是指腺苷,而DNA、RNA中的碱基“A”是指腺嘌呤,不是同一物质;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答案:

A

6.如图是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概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3过程发生在整个生命历程中,造成不同细胞间蛋白质种类的不同

B.4过程会使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导致物质运输功能提高

C.5过程形成的细胞周期变短,形成的子细胞核增大,染色较深

D.能进行1、2、6过程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并且经历的时间相同

解析:

3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该过程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蛋白质的种类不同;衰老过程中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核增大,染色较深是衰老细胞的特征;不同细胞由于各自生存环境的差异,细胞周期一般是不同的。

答案:

A

7.[2011·琼海模拟]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时,胡萝卜素位于滤纸最上方,原因是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低

B.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多种指标表示,如植物体干重增加量、O2释放量、CO2吸收量

C.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在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2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解析:

溶解度最高的扩散速度最快,A项错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时,应在有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的条件下进行实验,C项错误;暗反应过程中CO2分子和C5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D项错误。

答案:

B

8.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解析:

图中所示的是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的能量和[H],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同时产生大量的[H]和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的[H]与O2结合形成水,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其中葡萄糖中的氧全部到了产物二氧化碳中。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答案:

A

9.[2012·衡水中学月考]下面的三个图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一图二

图三

A.图一、二、三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种类、H2O2浓度、pH

B.图一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

C.图二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

D.图三可以得出pH越小或越大酶活性越高

解析:

图三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的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强;超过一定值,随着pH的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逐渐降低,所以D项错误。

答案:

D

10.若测定A、B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对照实验是在30℃时进行的。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

每一项温度处理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以与30℃时的数据比较所得的百分率表达

A.当温度超过50℃后,植物A的呼吸作用就会受抑制

B.最可能原产于热带地区的植物是植物B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气温由40℃升至45℃的过程中,植物B的叶绿体中ATP的合成速率上升

D.导致植物A受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57℃,图中给出的理由是呼吸作用速率降到0,表明细胞死亡

解析:

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论与坐标曲线图的解读相综合,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和图文转化能力。

根据坐标图分析可以看出,当温度超过50℃后,植物B的呼吸作用就会受抑制,而植物A在55℃后,呼吸作用才下降。

由于植物A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开始下降的温度比植物B高,因此最可能原产于热带地区的是植物A。

气温由40℃升至45℃的过程中,植物B温度升高导致光合作用下降,因此植物B的叶绿体中ATP的合成速率下降。

植物A受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57℃,因为在此温度下呼吸作用速率降到0,表明细胞死亡。

答案:

D

11.[2012·曲阜师大附中质检]请据图回答,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D.A、B两处都不变

解析:

动物有氧呼吸吸入O2与呼出CO2的分子数相等,瓶内气体体积理应不变,但左瓶内足量的NaOH溶液将CO2吸收,使瓶内气体密度变小,压强减小,因此B处液面上升,A处液面下降。

答案:

C

12.[2012·黄冈中学月考]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过程,下面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

A.经①产生的氢转移到葡萄糖的过程中,首先传递给三碳化合物,并将其还原

B.氢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氧气参与

C.能形成ATP的过程有①②④⑤⑥⑦

D.长在向阳坡上的小麦比背阳坡上的小麦①过程程度大

解析:

①为水的光解,②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③为单糖的脱水缩合,④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⑤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⑥为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⑦为多糖水解。

其中②③④⑦过程中无ATP分子的产生。

答案:

C

13.[2011·徐州调研]大棚中种植的植物其光合作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下面的曲线图中,有M、N、O、P、Q五个点,对它们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M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②若适当降低大棚温度,则N点将会向右移动 ③O点时,限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 ④P点时,若想提高作物产量可以适当补充光照,绿光灯效果最好 ⑤Q点光照强度时,适当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解析:

M点时合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由于不清楚图中曲线是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做出的,因此无法判断温度改变后N点的移动方向;O点时,限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光合作用色素几乎不吸收绿光。

答案:

A

14.培养某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测量其细胞周期为G1期(DNA合成准备期)10h、S期(DNA复制期)8h、G2期(纺锤丝形成准备期)4h,分裂期2h。

一个细胞DNA相对含量和细胞数的关系如图所示。

若在培养液中加入DNA聚合酶抑制剂培养30h,再更换到不含DNA聚合酶抑制剂的培养液中培养4h。

结果一个细胞的DNA相对含量和细胞数的关系最符合(  )

A  B

CD

解析:

细胞周期=G1期+S期+G2期+分裂期=24h。

由图可知,DNA含量为2n的细胞数最多,处于4n(已复制完成)的细胞数相对少,介于2n~4n(正在复制)的细胞数也较少。

DNA聚合酶抑制剂可抑制DNA复制,由于处理时间(30h)大于细胞周期,因此绝大多数细胞停留在S期的开始,再换到不含DNA聚合酶抑制剂的培养液中,DNA开始复制,但由于培养时间4h小于S期持续时间8h,故大多数细胞的DNA含量应介于2n和4n之间。

答案:

C

15.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甲、乙两组实验,如图所示。

经35℃水浴保温一段时间后,1、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3、4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实验甲

  

实验乙

A.实验甲

B.实验乙

C.实验甲、实验乙都能

D.实验甲、实验乙都不能

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分析,中等题。

实验甲中由于蛋白酶本身也属于蛋白质,即使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能将蛋白液分解了,但是在双缩脲的检测下,溶液中还是有蛋白质,这样结果不准确,而实验乙是通过观察组织块的消失速度来做出判断,B对。

答案:

B

16.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RNA聚合酶催化的底物是RNA

B.蔗糖酶能使蔗糖水解为两分子的葡萄糖,水解产物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C.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可以产生ATP,并用于物质的运输、细胞的分裂等各种生命活动

D.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

解析:

RNA聚合酶催化转录过程,产物是RNA,原料(或叫底物)是四种核糖核苷酸,一分子蔗糖水解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

答案:

D

17.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知识。

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丙酮酸和[H]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中间代谢产物,但最终都又被消耗,故选项A、C错误。

有氧呼吸过程中[H]是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气结合产生水,选项B错误。

由于脂肪中的C、H比例高,因此,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答案:

D

18.[2012·杭州高中月考]下列是有关生物实验的四幅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②

③④

A.图①由甲转换到乙后,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将更多

B.图②所示的视野中,和细胞A处于同一时期的细胞所占比例最高

C.图③中的植物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D.图④可以表示以发黄的菠菜叶片为材料,提取、分离色素后的结果

解析:

图①甲为低倍物镜,乙为高倍物镜,甲转换到乙后,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图②中A为分裂前期,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图③中的植物细胞可能在发生质壁分离,也可能在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或达到了内外平衡的状态。

答案:

D

19.[2012·上海市高三年级联考]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则进行无氧呼吸。

将酵母菌放在含有培养液的密闭锥形瓶中,测得CO2的释放量是O2的吸收量的5倍,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值为(  )

A.1/12B.1/6 

C.1/3D.1/2

解析:

由题意知,无氧呼吸释放的CO2是有氧呼吸的4倍,而由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知分解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的CO2是无氧呼吸的3倍。

答案:

A

20.[2013·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三月考]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装置一

  

装置二

A.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假设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

C.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

装置一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不消耗O2,即不进行有氧呼吸;装置二不移动,说明酵母菌不进行无氧呼吸;二者同时发生,说明酵母菌已死亡。

答案:

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1.(11分)如图甲是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甲A、B分别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过程;图乙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期。

(2)图甲中b、c、d、e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

(3)若图甲中e能合成血红蛋白,则b、c、d都______(不能或能)合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甲中a为植物细胞,而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则说明d具有__________性。

(5)若图甲中a、b、c、d、e这五个细胞相比,哪一个细胞的全能性是最大的?

____________。

(6)图乙中细胞有染色体____________条,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经过分裂间期____________形成的。

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____________形成有关。

解析:

图甲A、B分别是细胞数目增多和形态改变,说明其分别是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

图乙由于着丝点分裂,所以是有丝分裂的后期。

图甲中b、c、d、e细胞都是由a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所以遗传物质相同。

植物细胞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图乙中染色体有8条,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间期经复制形成的,细胞壁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答案:

(1)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 后

(2)遗传物质(或染色体数)

(3)不能 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遗传信息处于关闭状态

(4)全能 (5)a (6)8 复制 细胞壁

22.下图中曲线A表示某人在短时间内剧烈运动及其前后的实际耗氧量,曲线B是根据其运动量的大小计算出的耗氧量理论值,请据图回答:

(1)在2~3min时,曲线A大大低于曲线B,这是因为人体此时能量的供应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体内储存的高能物质的分解等生理过程。

(2)在3~10min时,曲线A大大高于曲线B,表明肌肉疲劳的恢复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运动中在血糖浓度下降的同时,血液中脂肪酸浓度也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动中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可使骨骼肌细胞及时获得__________,加快代谢废物的运输;同时皮肤的血流量也增加,这样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

(5)运动中骨骼肌细胞产生的大量乳酸,绝大部分随血液进入肝脏,在肝细胞中转变成其他物质,其意义是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曲线是实际耗氧量,B曲线是耗氧理论值。

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所需能量来自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及高能物质的分解,所以B曲线的数值明显大于A曲线(B曲线是假定所需能量全部来自有氧呼吸所计算出的数值)。

运动后恢复过程中仍需要氧气,说明肌肉恢复过程中也需要氧气。

在运动过程中,血糖浓度下降的同时,脂肪酸浓度也下降,说明脂肪酸在运动过程中也会氧化分解供能。

血液循环具有运输物质的作用,包括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和其他能源物质。

皮肤血流量增大,使皮肤温度升高,加快了散热过程,防止体温过高。

乳酸是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物,其中还含有较多能量,可以转化成其他物质,使营养物质得到充分的利用。

答案:

(1)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2)氧气(或有氧呼吸提供能量)

(3)脂肪酸氧化分解供能

(4)氧气和营养物质 皮肤散热

(5)物质的充分利用

23.下图1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图1

  

图2

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

如果以缺镁的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4)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

(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5)当光照强度为g时,比较植物A、B的有机物积累速率M1、M2的大小和有机物合成速率N1、N2的大小,结果应分别为M1______M2、N1______N2。

(6)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光合效率的原因是(答出两项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

(1)A植物正常生长需要光照强度比B植物强,故连续阴雨天气对A植物影响大。

(2)“a”表示光照强度为零时,植物的呼吸速率。

植株缺镁,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少,故b点右移。

(3)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

(4)e点的光照强度大于d点,e点时叶肉细胞中C3含量低;e点CO2浓度大于f点,e点的叶肉细胞中C3含量高。

(5)有机物积累量相等;由于A植物呼吸速率大于B植物,故有机物合成速率N1>N2。

(6)农家肥为植物提供CO2和矿质元素,从而提高光合效率。

答案:

(1)A 

(2)植物的呼吸速率 向右 (3)叶绿体基质 类囊体薄膜 (4)低 高 (5)= > (6)农家肥被微生物分解后为农作物提供CO2;提供矿质元素;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的通气性,促进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答出任意两项即可)

24.呼吸商(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

下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

图2为测定消过毒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商的实验装置。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催化过程①②的酶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物质E表示__________。

(2)图2所示实验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移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过程;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过程。

图1

图2

解析:

(1)由图1知,①过程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糖酵解),产物为丙酮酸(A)和还原态氢(C),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④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物为CO2(B)和还原态氢(C),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还原态氢(C)与O2(D)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②过程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物为CO2(B)和酒精(E),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因此,催化过程①②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物质E为酒精。

(2)图2所示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大KOH溶液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方便吸收CO2。

(3)如果甲装置中墨滴不动,装置内没有气体的净生成与净消耗,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乙装置中墨滴左移,说明此时段内小麦种子只进行了有氧呼吸,即发生了图1中的①③④过程。

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说明装置内有气体的净生成,可能进行了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乙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装置内没有气体的净消耗,应该没有进行有氧呼吸,即图1中的①②过程。

答案:

(1)细胞质基质 酒精

(2)增大吸收CO2的面积

(3)①③④ ①②

25.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2的生成速率(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

率)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率。

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要求写出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

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3.5%FeCl3溶液、0.01%的过氧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1)实验步骤:

①取3支试管,各加入等量且适量的H2O2溶液,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

②分别向上述3支试管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蒸馏水、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溶液;

③观察各管中释放气泡的快慢。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率从快到慢依次是:

__________。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O2释放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要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需将有无过氧化氢酶设置为单一变量进行对照实验。

而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则需要将催化剂的种类(即:

催化剂为过氧化氢酶或Fe3+)设置为单一变量进行对照实验。

(2)与Fe3+相比,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