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六 环境保护.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2488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0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六 环境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选修六 环境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选修六 环境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选修六 环境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选修六 环境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修六 环境保护.docx

《选修六 环境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六 环境保护.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修六 环境保护.docx

选修六环境保护

选修部份选修6环境保护

[最新考纲]1.环境与环境问题:

①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②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①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②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①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②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①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②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

①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②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考纲解读]1.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主要特点。

2.运用资料,考查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措施。

3.结合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报告或者PM2.5最新数据,分析大气污染物类型、污染物来源、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根据具体事例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4.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最新信息,考查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及原因。

5.结合近期石油价格波动,考查能源问题及应对措施。

6.结合我国实施的环境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考查环境管理的目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微专题一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特点

疑难剖析

1.环境问题的表现

表现

成因

资源短缺

人口总量和人均资源需求量的增长,形成了一种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而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供应的矛盾,使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

环境污染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坏、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

全球环境变化

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近50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各个角落。

人类的某些行动,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人类的生存

2.环境问题的成因

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而以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突:

矛盾冲突

表现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地球自然资源的总量有限,并且分布不均。

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需求的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不断的增长,构成了人口和资源之间永恒的矛盾,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人口压力

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但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不少地区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置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于不顾,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采取只顾自身利益而以邻为壑的态度,对污染物不先行治理即转移给邻近地区。

结果使污染物向更大范围转移,扩大污染的危害

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个人的行为也会影响整体环境。

个人行为的不负责,最终会影响大众的利益

3.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特点

表现

举例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

DDT被实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作用,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过程的不可逆性

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

原始森林被砍伐后,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却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

规模的全球性

有些环境问题不止影响某一国家或地区,而且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全流域受到影响

题组演练

1.(2013·江苏地理)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

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

(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

(3)AC

(4)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

解析第

(1)题,a地位于南疆,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故其沙尘更强。

(2)题,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等方面。

第(3)题,在干旱地区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是不现实的,硬化地面抵抗风蚀是临时性的措施,会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

第(4)题,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参与的活动只要合理即可。

2.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形成①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

(2)说出②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

(3)③区域出现的具有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什么?

答案

(1)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2)水土流失。

植被的破坏(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3)酸雨。

解析结合经纬度信息正确判断题目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区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①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荒漠化问题严重,干旱的气候、多风的天气是该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②位于黄土高原,其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及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

③是我国南方地区,酸雨问题严重。

微专题二环境污染及防治

主题1水污染及其防治

疑难剖析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污染过程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来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

陆地水体:

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海洋水体:

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危害

①水体中植物死亡;②鱼类死亡;③湖泊演变为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身体健康

①石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的毛、皮丧失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②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阻碍海藻光合作用;③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④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

防治措施

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题组演练

3.(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答案危害:

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

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解析泉水污染会对人们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造成不良影响。

从泉水更新速度、净化周期、涉及范围及区域协调难度等方面说明难以治理的原因。

4.(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所要表达的问题,掌握一些保护环境的措施。

(1)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用水量加大,同时工农业的发展使水污染加重,水质越来越差,水源地不得不往上游水质更好的地方迁移。

(2)题,保护水源地是保证水质的重要举措,必须从立法的角度加大保护力度,同时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监督,杜绝企业等生产活动随意排污行为,有效控制污染源。

主题2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疑难剖析

1.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垃圾中的细微颗粒,随风飘浮,污染大气。

堆放垃圾,分解释放有害气体;填埋垃圾,逸出沼气;焚烧垃圾,产生二次污染。

(2)对水环境的影响:

直接倾倒,污染水体、危害生物、缩减水域面积,降低排洪能力;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

(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垃圾中的有毒液体渗入土壤,杀害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和土壤结构;有害废弃物成分残留在土壤中,并在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2.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其主要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方法

优势

分类收集,

密封运输

有利于废品回收与资源利用,可大幅度减少垃圾处理量

破碎、压

缩、焚烧

体积缩小,消除某些有害物质

卫生填埋

占地面积小,土地利用率高;土地可重新利用;不会对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

资源化

可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促进物质循环,创造经济价值

3.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必须从源头入手,实行全过程控制。

(1)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2)改变粗放型的资源利用方式。

(3)商品包装要尽量使用可分解、可降解或可回收利用的材料。

(4)大力改善城市居民的燃料结构。

题组演练

5.(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危害:

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

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解析尾矿矿渣属于松散物,尾矿矿渣库位于山坡处,为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