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4853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集体讨论后,主备人拟写的教案

二次备课与教学反思

 1秋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书:

                        

  作业设计:

  课内:

抄写字词、组词、说话、扩词。

  课外:

抄字词,听写生字词。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

   2.过渡:

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板书课题,解题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

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秋天的天空怎么样?

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2.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

(出示小黑板:

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

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6.齐读课文

  五.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名读。

  2.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

第一句说了什么?

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

  (3)比较加了“渐渐”有什么不同。

  (4)第二句说了什么?

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过渡:

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丽的景象呢》请读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谁来读读写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觉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说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

秋天农田的景象怎么样?

  (3)比较:

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

为什么?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第一句话说了什么?

想想“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是指做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

“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开心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

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段。

  3.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

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4.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指导

  1.指名读课文。

  2.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

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3.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

教师范读。

学生试读。

  4.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5.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

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6.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7.个人练读。

  8.指名读。

  9.齐读。

  二.写字指导

  三.作业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组词。

  交(  ) 兔(  ) 家(  ) 喊(  )

  郊(  ) 晚(  ) 逐(  ) 城(  )

  3.根据提供的句式说话。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大家(    ),多开心呀!

教学反思:

2再见了,北京

教材简介

  课文生动记叙了2001年7月13日晚北京欢庆申奥成功的沸腾场面。

历史的瞬间成为永恒的欢乐,而沸腾的北京则定格为亿万中国人民激情迸发的一个最生动最亮丽的缩影。

申奥的成功使我们更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所以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过程

  一、巧用媒体,回忆激情

   1.课始,投影课文第2幅插图,并配上江总书记简短的讲话录音,要求学生看看图上站在话筒前的是谁,仔细听听他讲了什么;再看看图上各领导人的脸上怎么样,为什么那样高兴。

    通过看图谈话让学生回忆这是2001年7月13日的一个历史镜头,总书记和亿万人民一起共庆北京申奥成功!

由此引发学生对申奥成功时的激情。

   2.接着观看经过剪辑的录像片段(剪辑片段的要求:

①画面与课文的层次、内容顺序相一致。

②解说词即课文内容)。

    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去年曾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

  二、精读理解,感悟揭题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具体讲了北京的沸腾情景。

学生虽没在北京,但狂欢之夜的激动心情是一样的,全国人民的心是相通的,所以在精读这两个自然段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步骤:

   1.图文结合,投影课文第一、三幅插图,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一员投身到欢乐的人群中去,并想想当时你和家人在做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两人一组,边看图边读文,并相互说说天安门广场怎样沸腾,欢乐的海洋是怎样的景象。

   2.围绕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的五句话。

师生双边活动如下:

    ①师:

申奥成功的喜讯刚刚传到,北京就沸腾了,天安门广场早已怎么样了。

读——

     生:

(朗读回答)

     师:

这景象就是:

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其余四句均以此方式双边活动。

略)

    ②请将第二、三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以读为主的朗读回答,有效地使学生对北京的沸腾和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海洋的理解具体化了,并从一次次的朗读中感悟到了人们心中的激情和共同的心声。

    ③小朋友,人们为何如此忘情地狂欢?

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有许许多多的话,但此时此刻亿万人民心里的千言万语都变成了一句话,小朋友,那是一句什么话?

     齐声欢呼:

2008,北京!

    ④对,2008,北京!

这是我们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激动、响亮、自豪的心声!

感悟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三、练习运用,拓展深化

   1巩固复习时,让学生认读下列字词:

赢啦、申奥成功、人山人海、鲜花、飞奔、舞、敲、明亮、广场、千言万语。

然后重播录像,但有像无声,要求学生边看边列以上字词,为画面配解说词。

(即课文内容)

     滚动播放录像,让学生各自练,同桌练,前后四人小组练,自告奋勇个别讲。

   2小朋友,中国有句好客的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我们中国是东道主,那时你们是中学生了,请想像一下,到那时该怎样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呢?

从现在起你打算为北京奥运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

比如:

欢迎外国朋友语言不通怎么办?

我们要办成绿色奥运,那我们的环境该怎样,等等。

    ①分组讨论、交流。

(努力学好外语,养成文明礼貌、爱护绿化、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遵守交通规则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小朋友,你们的打算很好。

请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合作,用彩笔把“打算”画出来,在“奥运角”内展示。

     上述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并在创设的情境中内化运用;同时,通过以组为单位,展开想像,合作画画,布置“奥运角”,将课文内容拓展外延,既深化理解,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

教学反思:

3英英学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 一首 故乡 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指出:

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

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

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渡:

英英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

"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

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

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

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

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背诵。

  2、生字书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代英举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诗意

  五、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波()代()

     披()袋()

   3、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4乡下孩子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初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13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

       生字词的书写,理解。

  教学难点:

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揭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

   2、读一读,请学生领读。

   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4、学习生字词:

    请学生自形分析,并说说注意点,尤其是"曾"的笔顺。

  三、课堂巩固练习。

    在课本上描红。

  四、布置作业。

    《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五、课堂小结。

    7乡下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生字词的书写。

  教学难点:

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出停顿的要求来。

  二、细读课文。

   1、集体读第一小节,其余人思考:

    哪些词语能反映"我"还小?

    哪些词又能"我"的高兴呢?

   2、指导重读"怀里、背上、黄鹂、野菊"等词语。

   3、自由练读。

   4、请学生读。

   5、读第二小节,体会孩子嬉戏时活泼愉快的童年生活。

   6、读第三小节,读"挖、野菜、逮小鱼"等词语,体会乡下孩子的懂事与勤劳。

   7、读第四小节,强调"阳光、旷野"感受农村天地的广阔和前景光明。

   8、逐节导读。

   9、看图指导全课。

   10、齐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自己分析。

   3、思考:

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其中哪个字?

   4、口头扩词。

   5、课本上描红。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习字册》上相应的字描红、仿影、临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小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生字词。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熟练掌握。

       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朗读全文。

    其他人听他是否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二、评议小结。

  三、同桌练习,读出乡下孩子愉快的幸福感、满足感来。

  四、请学生读。

  五、指导背诵。

    回忆乡下孩子的成长过程及童年的生活。

  六、同桌互相尝试背诵。

  七、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词。

      怀(   )  灶(   )

      坏(   )  肚(   )

      扁(   )  含(   )

      编(   )  念(   )

    2、造句。

     编织——

     动听——

  八、完成《语文练习册》。

  九、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练习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

   2.认识四种标点符号及它们的用法。

   3.读句子,在一定语境中进行句式的初步训练。

   4.熟记成语。

   5.朗读背诵古诗。

   6.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7.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一幅图,并有条理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认识标点,知道它们不同用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安排:

练习2

  作业设计:

连线,读背训练、写字、说话。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齐背字母表。

  

(2).启发学生将形状基本一样的字母连起来。

  (3)引导学生将形状比较接近的字母连起来。

  (4).引导学生将形状有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5).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对着读,边读,边注意他们的形状。

  3.练习。

  

(1).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  W  Z  M  Q  D  F  B  N

    Wmgsfbnzq

  

(2).指名认读对照。

  (3).出示填充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 ) G( ) Q( ) D( ) M( )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标点符号歌》。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开火车”练习朗读。

  4.反馈,检查朗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导学习第一组句子。

  a.出示三个句子。

  b.指名读。

把句子中的“渐渐”去掉,在朗读时与原句比较,体会“渐渐”的意思。

  c.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天气是不是一下子就凉了?

高粱是不是一下子就熟了?

天色是不是猛得一下子就黑了?

进一步体会“渐渐”的含义。

  d.再读原句,让学生具体感受“渐渐”一般用来表示事物的逐渐变化,这个变化需要一定时间。

  

(2).指导学习第二组句子。

  a.出示句子,自由读。

  b.指名读第一行两个句子,思考:

这两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c.指名读第二行,思考: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d.再指名读这一句,“又”要读重音,表示强调。

  e.学生自读第三行句子,边读边思考:

这句话中的两个意思哪个更重要?

  f.指导学生用重音读出“不但……而且……”,初步体会递进句式表达的意思。

  3.练习。

  反馈练读,在读中体会三句话的含义。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理解成语发意思。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背。

  

(2)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练习。

  

(1)指名认读。

  

(2)引导学生说说书写是注意点。

  (3)指导,范写。

  (4)学生练习,师巡视。

  3.反馈。

  

(1)出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字姿势好的学生。

  

(2)指出存在的不足。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谜面,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边猜。

  

(2)揭示谜底。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由练读。

  3.练习。

  

(1)同桌互读。

  

(2)指名读。

  (3)反复练读。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

  (3)指名背。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审题

  1.揭示说话的话题:

可爱的……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要求。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观察图画的要求。

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

你最喜欢哪一种?

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要抓住小动物的特点。

  

(2)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2.指导说话。

  (!

)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

  (3)指导学生按从头至尾的顺序说说小动物的样子。

  三.练习

  1.学生同位练说。

  2.指名说。

  3.评议、补充。

  4.指名说。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