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科学技术主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4837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7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科学技术主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科学技术主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科学技术主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科学技术主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科学技术主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科学技术主题.docx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科学技术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科学技术主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科学技术主题.docx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科学技术主题

科学技术主题

1.(2015·天津滨海新区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33)(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1)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思想、科技、政治制度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4分)

材料二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期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2)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各有何特点。

(4分)

材料三公民社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力量。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当今美国的软实力主要依靠的是公民社会而不是政府,中国则倾向于依靠政府政策和公共外交手段来影响中国软实力。

——约瑟夫·奈著《权力的未来》

(3)有人认为,美国开国元勋奠定了美国发展软实力的基础,请从价值观念和体制构建两个方面说明这一观点。

(4分)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6分)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启蒙运动;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近代科学技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主题

【解析】

(1)思想方面从宋代程朱理学角度回答;科技从四大发明成型角度思考;政治结合唐朝政治制度以及考试制度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的表格从“领先到落后”的角度概括的答案;第二小问结合16—19世纪中西科技成就中国发方面从“经验、实用、综合”,西方从“实验、理论和分析”的角度比较作答。

_

(3)价值观念结合美国从启蒙运动思想接受的思想从“社会契约、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的角度组织答案;“体制构建”从美国共和制的特点从“三权分立,共和制、总统制、联邦制”的角度概括回答。

(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中图片从“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育”的角度提取信息;第二小问结合新时期我国对待教育措施从“社会经济发展、教育立法、社会力量办学以及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的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

(1)表现:

思想:

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理学;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中华文化圈形成;科技:

四大发明的发展传播。

政治制度:

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分)

(2)变化:

由领先世界到落后。

(2分)

特点:

①中国重经验,西方重实验②中国重实用,西方重理论(规律)③中国重综合,西方重分析。

(任意两点4分)

(3)价值观念:

社会契约、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

体制构建:

三权分立,共和制、总统制、联邦制。

(4分)

(4)成就: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育;(2分)

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国家重视;教育立法;社会力量办学(希望工程);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

(4分)

2.(2015·山东德州一模·38)(24分)出版印刷事业被誉为“文明之母”,反映着社会的变迁,促进了人类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

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

(6分)

材料二谷登堡的印刷术一经发明,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20年间就传遍了欧洲。

l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印刷种类也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1474年,距(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仅30年,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活字印刷版就发行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他生前就有了活字印刷版,他是抚摸着他的著作的印刷本去世的……印刷机的出现,使“危险思想”的传播变得对统治阶级更加危险了。

在欧洲的封建统治者看来,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思想是异端邪说,必须禁止其发表。

——饶立华《谷登堡的印刷术与大众传播》

(2)与材料一相比,欧洲印刷业的发展有何特点?

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10分)

材料三作为第三次外来文化大输入重要渠道的近代译书,开始于鸦片战争前后,战前为少量译书,战后为大量译书。

近代译书的发展,大体上分别由教会、官方、民间三方面力量相互交替进行,其主次地位,在不同时期依次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前后的译书,基本上是教会出版机构的天下;19世纪60年代以后,为教会出版机构与官方出版机构并峙,但以官方译书机构为主;19世纪末开始,民间商办出版机构空前兴盛,私人译书成为主体。

——陈志勇《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变化,并谈谈你对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认识。

(8分)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近代科学技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科学技术主题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得出印刷事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重视;根据“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说明在宋朝刻印儒、道、佛书籍是因为三教合一促进宋明理学的形成;根据“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说明教育的发展和科举考试的影响推动了印刷事业的发展;联系所学,在宋朝印刷术取得技术性突破——活字印刷术出现,这也推动了印刷事业的发展。

_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20年间就传遍了欧洲”说明欧洲印刷术普及的速度快,根据“印刷种类也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说明与中国相比欧洲的印刷术更加重视自然科学;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说明印刷术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产生,根据“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活字印刷版就发行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他生前就有了活字印刷版”说明印刷术的普及传播了基督教神学以外的思想,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思想解放,根据“印刷机的出现,使“危险思想”的传播变得对统治阶级更加危险了”,说明印刷术的普及也对西欧封建统治形成冲击。

(3)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三“战前为少量译书,战后为大量译书”说明译书数量大大增加,根据“鸦片战争前后的译书,基本上是教会出版机构的天下;19世纪60年代以后……以官方译书机构为主;19世纪末开始……私人译书成为主体”说明译书的主体从教会发展到官方再到民间;第二小问认识,之所以在鸦片战争后译书数量大大增加,译书主体在“鸦片战争前后、19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变化是因为受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在面对民族危机时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到制度),寻求强国御辱之道,译书就反映了中国人向西发学习的过程,同时大量翻译西方书籍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答案】

(1)因素:

政府的重视;印刷术的发展(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三教合一潮流发展,理学兴起;教育的发展及科举考试的影响。

(6分。

任答其中三点,即得6分。

(2)特点:

普及速度快;更重视自然科学。

(4分)

影响:

促进了文化的普及,有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思想解放;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统治。

(6分)

(3)变化:

鸦片战争后,译书数量大大增加;译书的主体从教会发展到官方再到民间。

(2分)

认识:

中国近代译书活动是民族危机加深和西方文化传播交织作用的结果(或“这一变化是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中国官方和民间译书活动以救亡图存、富国强民为主旨;译书活动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6分)

3.(2015·广东中山高考模拟·38)(2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约瑟认为:

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费正清认为:

“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时期

代表人物

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鸦片战争时期

魏源

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改进军队武器装备。

洋务运动时期

李鸿章

中国技不如人,学西洋“为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源”的“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等”。

新文化运动时期

陈独秀

?

“科学之功用,非仅在富国强兵及物质上幸福之增进而已”,应求真致用并重,要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

——据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等编制

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

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1)列举宋代获得发展完善并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

(2分)根据材料一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论证。

(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19世纪中期有何显著不同?

(4分)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时期、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色。

(3分)

【考点】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新思想的萌发;中体西用思想;新文化运动;现代信息技术;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主题

【解析】

(1)第一小问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即可,比如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等;第二小问论证,首先,从材料一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

理学对宋代科技具有促进作用,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然后结合史实分析论证即可。

_

(2)第一小问不同,由材料二中“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改进军队武器装备”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强调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由材料二中“应求真致用并重,要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从技术层面深入到文化(思想观念)层面,强调以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启迪民众,思考人生,改造社会。

第二小问原因,结合甲午战争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历史背景进行逻辑分析即可:

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新文化运动弘扬科学思想批判愚昧、迷信,促进思想解放。

(3)结合所学知识从1978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背景分析即可:

经济上,改革开放的实行,综合国力的增强;政治上,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重视,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技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行。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不同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特色的特色,如宋元时期文明传承与自主创新,近代前期引进西学与模仿探索,现代中国自主创新与开放交流。

【答案】

(1)成就:

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2分)

看法一:

理学对宋代科技具有促进作用。

论证:

认为理比气更根本;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升华抽象思辨,主张格物致知,理性分析自然。

(4分,任意两点)

看法二:

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论证:

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的经典;压抑人的自然欲求;知识分子埋首经书,脱离社会实际。

(4分,任意两点)(提炼看法,2分,论证,6分)

(2)不同:

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强调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仍停留在器物层面;认为科学技术是实现富国强兵的手段。

(2分)新文化运动时期,从技术层面深入到文化(思想观念)层面;强调以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启迪民众,思考人生,改造社会。

(2分,答案应比较对科学的“内涵”及“功用”的认识。

只答出“前者重视科学的实用功能,后者强调科学的社会功能”只给2分)

原因:

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旧思想文化阻碍着民主政治的真正实现;需要弘扬科学思想批判愚昧、迷信,促进思想解放。

(每点2分,仼答3点,6分)

(3)原因:

改革开放的实行;综合国力的增强;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重视(如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行。

(4分)

(4)特色:

宋元时期,文明传承与自主创新;近代前期,引进西学与模仿探索;现代中国,自主创新与开放交流。

(3分)

4.(2015·江苏苏州高三期末·23)(13分)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

年代

科技发明

(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

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

——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

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析指出其变化的根本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德国发展科技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昔景。

(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4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科学技术主题

【解析】

(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资料统计的件数和百分比,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古代科技世界地位逐步衰落;第二小问,结合中国古代科技落后原因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可直接提取信息;第二小问,结合19世纪70年代德国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回答。

(3)该问结合新时期时代背景,从经济、科技等方面回答即可。

_

【答案】

(1)变化:

从世界领先到落后于世界(或从世界领先到逐步衰落)。

(2分)

原因:

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

(2分)

(2)措施:

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2分)

背景:

德国完成统一;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3分)

(3)原因: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科教兴国战略;第三次科技革命。

(4分)

5.(2015·河南高考适应性模拟练习·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8年,在与后金交战不利的情况下,明廷接受徐光启建议,购买西洋新型大炮,并聘请西洋铸炮师参与火炮铸造。

清朝康熙年间命传教士南怀仁监制的神威大炮质量颇佳,在平定三藩和雅克萨战役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全国平定后,刀枪入库,造炮高潮戛然而止,自南怀仁去世后就没有再招外国人协助发展中国的火器制造业。

同时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朝对火器控制极严,1715年康熙帝严斥奏请自造子母炮的山西总兵:

“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

”清廷满足于中国火器对周边国家或某些民族的暂时优势地位,乾隆年间将英国使团炫耀实力的礼品——八门野战炮当作摆设束之高阁,未加以研究和仿造。

徐光启的遗篇长期被当作经典研读,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大约通过阿拉伯人再通过十字军东征带回欧洲,此后,频仍的战争和军事征服成为欧洲新文明的发动机和助产婆。

罗宾斯的《新的射击学原理》和马勒的《火炮论》对火炮的后坐力、射程和炮弹的飞行速度作了详尽分析和修正,这是近代力学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这些理论,锥形炮弹取代了球形炮弹,……大炮镗床技术后来被用于蒸汽机制造,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气密性和效率。

而枪弹要求高度的可换性又开辟了近代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之先河。

欧洲火炮的进步被运用到舰船上,配置成坚船利炮体系,有实力闯进任何它想征服的海域。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指出中西火炮技术进步的共同因素以及清代中国火炮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

(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火炮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0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近代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主题

【解析】

(1)第一小问“因素”,依据材料一中“在与后金交战不利的情况下,明廷接受徐光启建议,购买西洋新型大炮,并聘请西洋铸炮师参与火炮铸造。

清朝康熙年间命传教士南怀仁监制的神威大炮质量颇佳,徐光启的遗篇长期被当作经典研读”可以总结出中国方面的因素,战争的推动;文明间的交流;政府的重视;科学家的贡献。

依据材料二中“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大约通过阿拉伯人再通过十字军东征带回欧洲,频仍的战争和军事征服成为欧洲新文明的发动机和助产婆;罗宾斯的《新的射击学原理》和马勒的《火炮论》对火炮的后坐力、射程和炮弹的飞行速度作了详尽分析和修正,这是近代力学的基础性工作。

”可以归纳欧洲方面的因素,由此可见中西火炮技术进步的共同因素。

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中“但全国平定后,刀枪入库,造炮高潮戛然而止,自南怀仁去世后就没有再招外国人协助发展中国的火器制造业。

同时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朝对火器控制极严,1715年康熙帝严斥奏请自造子母炮的山西总兵:

“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

”清廷满足于中国火器对周边国家或某些民族的暂时优势地位,乾隆年间将英国使团炫耀实力的礼品——八门野战炮当作摆设束之高阁,未加以研究和仿造。

”可以总结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战事减少,需求降低;维护满洲贵族在军事上的优势;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当时中国的外交是闭关锁国即可总结原因。

_

(2)依据材料二中“这是近代力学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这些理论,锥形炮弹取代了球形炮弹,……大炮镗床技术后来被用于蒸汽机制造,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气密性和效率。

而枪弹要求高度的可换性又开辟了近代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之先河。

欧洲火炮的进步被运用到舰船上,配置成坚船利炮体系,有实力闯进任何它想征服的海域。

”可以总结影响如下,促进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革新和进步,进而刺激了工业革命的进展,创造了新的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军事力量,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和殖民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总之,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并确立欧洲在近代世界的中心地位。

【答案】

(1)因素:

战争的推动;文明间的交流;政府的重视;科学家的贡献。

原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战事减少,需求降低;维护满洲贵族在军事上的优势;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心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科技文化交流。

(15分)

(2)影响:

促进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革新和进步,进而刺激了工业革命的进展,创造了新的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军事力量,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和殖民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总之,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并确立欧洲在近代世界的中心地位。

(10分)

6.(2015·山东滨州二模·39)(22分)思想和科学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当代,随着对中世纪文献的挖掘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已改变把中世纪看作是“黑暗的世纪”、“无所作为的世纪”的观点……在西欧,从10世纪晚期开始,先是教会学校注重传授和研究科学问题的兴起,然后是对古代科学著作的兴趣所带来的翻译,再次是大学的兴起和围绕自然科学所展开的争论,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和人文的发展。

——摘编自王荣江《西方科学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历史关系及其启示》

(1)有人说“中世纪是一个在黑暗中孕育着希望的时代”。

据材料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材料二路德的宗教改革使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

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

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材料三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

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比较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关于人文主义的不同内涵。

(8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的关系”为主题进行论证。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