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安徽省A10联盟届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及答案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4800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2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安徽省A10联盟届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及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精编安徽省A10联盟届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及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精编安徽省A10联盟届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及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精编安徽省A10联盟届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及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精编安徽省A10联盟届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及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安徽省A10联盟届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及答案doc.docx

《精编安徽省A10联盟届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及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安徽省A10联盟届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及答案doc.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安徽省A10联盟届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及答案doc.docx

精编安徽省A10联盟届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及答案doc

(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11月联考试卷-生物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小1.5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T2噬菌体和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和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T2噬菌体和细菌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C.T2噬菌体和细菌都可以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

D.T2噬菌体和细菌都属于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

【答案】A

【解析】T2噬菌体是病毒,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其遗传物质是DNA。

A、T2噬菌体和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

B、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器,B错误;

C、T2噬菌体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需要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C错误;

D、T2噬菌体是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中层次,D错误。

考点:

病毒和细胞结构区别

点睛:

病毒一般只有核酸和蛋白质成分,没有细胞结构,不含各种细胞器;凡是具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

2.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中重要的大分子物质。

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含有核酸的细胞器一定含有蛋白质

B.真核细胞的部分核酸和全部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

C.蛋白质的多样性取决于DNA的多样性

D.某些蛋白质和核酸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答案】D

【解析】A、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都是含有核酸的细胞器,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蛋白质,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故含有核酸的细胞器一定含有蛋白质,A正确;

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可以合成部分核酸,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的核糖体,故真核细胞的部分核酸和全部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B正确;

C、导致蛋白质的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的多样性,C正确;

D、某些蛋白质如DNA聚合酶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但核酸不可以从细胞质进入到细胞核,D错误。

考点:

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点睛: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物质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3.下列甲、乙、丙、丁四图是细胞或细胞结构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都具有双层膜,且扩大膜面积的方式相同

B.葡萄糖在乙中合成,可在甲中氧化分解成C02和H20

C.丁与神经元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无丙结构,后者有丙结构

D.丁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壁,且成分都是纤维素和果胶

【答案】C

【解析】甲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乙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丙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丁为细菌,属于原核细胞。

A、甲(线粒体)、乙(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但扩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扩大膜面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增加膜面积,A错误;

B、葡萄糖在乙(叶绿体)中合成,但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成丙酮酸,进而在甲(线粒体)中氧化分解成CO2和H2O,B错误;

C、丁(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神经元是真核细胞,有细胞核,故丁与神经元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无丙(细胞核)结构,C正确;

D、丁(细菌)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壁,但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不是纤维素和果胶,D错误。

考点: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结构区别

点睛:

线粒体与叶绿体的相同点:

一、都含有遗传物质DNA和RNA,均称为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二、都是双层膜结构;

三、都能产生ATP;

四、都是能量转换器;

五、都有增大其膜面积的结构;

六、都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4.下列关于细胞膜上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需要消耗ATP的运输方式一定需要载体的协助

B.—种物质进出同一个细胞的方式不一定相同

C.人体中02只能进入细胞而不能运出细胞

D.细胞膜内外物质种类不同可体现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答案】B

【解析】A、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过程都需要消耗ATP,胞吞胞吐过程不需要载体的协助,A错误;

....................................

C、人体中O2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可以进入细胞也可以运出细胞,C错误;

D、细胞膜内外物质种类不同可体现出细胞膜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D错误。

考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与实例

5.下列关于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某种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pH条件应为该酶的最适pH

B.验证温度可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使用H202酶效果较为理想

C.探究某种酶的最适pH的实验中,第一步应将酶与底物进行混合

D.实验室中为了延长酶的保质时间,保存温度应设为酶的最适温度

【答案】A

【解析】A、探究某种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pH条件是无关变量,应保证为实验的最佳状态,故PH应为该酶的最适pH,A正确;

B、H2O2的分解受温度的影响,故验证温度可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不用H2O2酶,B错误;

C、探究某种酶的最适pH的实验中,第一步应将酶放入设定的PH的条件下作用,然后再与底物混合,C错误;

D、在低温条件下,酶的结构更稳定,故实验室中为了延长酶的保质时间,在低温下保存酶,D错误。

考点:

有关探究酶的特性的相关实验

点睛:

1、在探究酶的适宜温度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因为过氧化氢在常温常压时就能分解,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2、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时,宜保证酶的最适温度(排除温度干扰),且将酶溶液的pH调至实验要求的pH后再让反应物与底物接触,不宜在未达到预设pH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

6.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同时含有ATP、核酸和磷脂的细胞器为线粒体和叶绿体

B.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产生的ATP都能释放到细胞质基质

C.人在运动状态和休息状态下,ATP和ADP相互转化的速率不同

D.叶肉细胞在光下产生ATP的场所可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B

【解析】A、线粒体和叶绿体可同时含有ATP、核酸(包括DNA和RNA)和膜结构(含磷脂),A正确;

B、正常情况下,线粒体产生的ATP能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但叶绿体中产生的ATP在叶绿体基质中就被利用,不能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

C、ATP和ADP相互转化机制维持了ATP和ADP在细胞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人在运动状态需要的能量供应多,故ATP和ADP相互转化的速率比休息状态下ATP和ADP相互转化的速率快,C正确;

D、叶肉细胞在光下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D正确。

考点:

ATP的结构和功能

7.溶酶体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下图表示溶酶体的形成过程和“消化”功能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b结构内无核酸水解酶

B.溶酶体的形成与细胞膜、内质网膜有关

C.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在高尔基体上合成的

D.结构f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答案】D

【解析】分析图可知:

a是高尔基体,b是溶酶体,c是内质网,d是被膜包裹的细菌,e是损伤的线粒体被内质网膜包裹。

A、图中b结构为溶酶体,含有核酸水解酶,A错误;

B、由图可知,溶酶体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错误;

C、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C错误;

D、结构f的形成涉及到溶酶体膜和内质网膜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

考点:

溶酶体的功能及其形成过程

点睛:

图示为溶酶体的形成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解题需分析图示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8.科研人员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和最适温度条件下,利用苹果树、梨树幼苗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实验,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单位省略)。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C02浓度和温度均可影响光合速率

B.当光照强度为A时,苹果树幼苗和梨树幼苗的实际光合速率相差2个单位

C.当光照强度为B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和温度

D.在A点,苹果树根尖细胞与梨树叶肉细胞内都能合成某些大分子物质

【答案】D

【解析】A、由题意结合曲线分析可知,实验结果是在不同光照、一定二氧化碳浓度和最适温度的条件下得到的,故实验结果只能表明光照强度可影响光合速率,A错误;

B、当光照强度为A时,苹果树幼苗和梨树幼苗的净光合速率相差2个单位,B错误;

C、该实验是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和最适温度的条件下进行的,当光照强度为B时,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故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C错误;

D、在A点,苹果树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进行分裂,可以合成一些蛋白质,而梨树叶肉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能合成淀粉,D正确。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

点睛:

分析曲线图可知,表示不同光照强度对苹果树和梨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光照强度为0时,苹果树和梨树只进行呼吸作用。

当光照强度小于A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大于B时,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说明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9.如图所示为天竺葵叶肉细咆内发生的部分生理反应过程,其中X物质和Y物质是两种含有3个碳原子的有机物。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过程产生的[H]可以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B.图中③过程有ATP合成,涉及的酶在动物细胞内也有分布

C.若图中④过程无ATP合成,则该过程Y物质并未被彻底氧化分解

D.图中②和⑤过程在蓝藻细胞内也能进行,其中②过程消耗ATP

【答案】A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

①过程为水的光解,②过程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③为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Y物质为丙酮酸,④为丙酮酸分解为CO2,⑤为CO2的的固定,X物质为C3。

A、图中①过程为水的光解,其产生的[H]与呼吸作用产生的[H]不是同种物质,故不能与氧气结合生成水,A错误;

B、图中③过程为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有ATP合成,涉及的酶为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在动物细胞内也有分布,B正确;

C、若图中④过程无ATP合成,则该过程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则Y物质并未被彻底氧化分解,C正确;

D、图中②过程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⑤为CO2的的固定,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故在蓝藻细胞内也能进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需要消耗ATP,D正确。

考点: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物质方面的联系

点睛:

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在物质方面的联系

10.如图甲为某生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毎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MA的数量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

1

B.图乙中D→E的变化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

C.图丙所处时期与甲图细胞相同

D.图乙中B→C过程会有染色单体的形成

【答案】C

【解析】A、图甲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

1,A正确;

B、图乙中D→E的变化为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的过程,故其发生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B正确;

C、图丙中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1:

2:

2,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而甲图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

D、图乙中B→C过程为DNA复制即染色体复制,故会有染色单体的形成,D正确。

考点:

有丝分裂过程中图形判断和各物质变化规律分析

点睛:

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时期

项目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着丝点

2n

2n

2n

4n

2n

染色体

2n

2n

2n

4n

4n→2n

染色单体

0→4n

4n

4n

0

0

核DNA

2n→4n

4n

4n

4n

4n→2n

11.已知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为25℃,某兴趣小组利用该植物的叶绿体进行了图1、图2和图3的相关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装置中叶绿体消耗的C02可来自碳酸氢钠的分解和细胞呼吸

B.在C02浓度等适宜的条件下,图2中温度改为20℃更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C.若图3装置中的叶绿体依然能合成少量葡萄糖,说明叶绿体内有ATP和[H]

D.在光照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图1装置中离体的叶绿体也不能持续合成有机物

【答案】A

【解析】A、图1装置中不是完整的细胞,只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故叶绿体消耗的CO2来自碳酸氢钠的分解,A错误;

B、由题意可知,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为25℃,故在CO2浓度等适宜的条件下,图2中温度由10℃改为20℃更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B正确;

C、叶绿体合成葡萄糖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若图3装置中处于黑暗中,其叶绿体依然能合成少量葡萄糖,可说明叶绿体内有ATP和[H],C正确;

D、在光照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离体的叶绿体缺少其他营养物质来源,不能维持长时间的活性,故不能持续合成有机物,D正确。

考点:

光合作用的过程

1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癌变后,遗传信息并沒有发生改变

B.细胞癌变后,物质交换速率会变快

C.正常人体内癌变的细胞不会出现衰老和凋亡

D.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一般延长

【答案】B

【解析】A、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故癌变细胞遗传信息发生改变,A错误;

B、细胞癌变后,细胞代谢加快,物质交换速率会变快,B正确;

C、正常人体内癌变的细胞可能被免疫系统识别,被效应T细胞攻击,发生凋亡,C错误;

D、细胞癌变后,细胞增殖速度加快,细胞周期一般缩短,D错误。

考点:

细胞癌变的原因以及癌变细胞的特点

13.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不同功能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B.蛙红细胞衰老后,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体积增大

C.健康人体中衰老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的范畴

D.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

【答案】C

【解析】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故细胞分化会导致不同功能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不同,A正确;

B、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体积增大是细胞衰老的特征,B正确;

C、健康人体中衰老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的范畴,C错误;

D、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如Rous肉瘤病毒,D正确。

考点:

细胞的生命历程

14.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相同,但检测的物质和使用方法不同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不宜选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

D.提取绿叶中色素实验中,色带变窄的原因是研磨绿叶对没有加入SiO2

【答案】D

【解析】A、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相同都有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斐林试剂用于检测还原性糖,且两种试剂是现配现用,混合使用;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但使用时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再加硫酸铜溶液,故A正确;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不宜选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有叶绿体,会有颜色干扰,B正确;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细胞在解离时已经死亡,故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C正确;

D、提取绿叶中色素实验中,色带变窄说明色素含量减少,若研磨绿叶时没有加入SiO2,会使色素提取不充分,含量减少,

考点:

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和糖类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提取绿叶中色素实验

点睛: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比较:

比较项目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成分

甲液

乙液

A液

B液

0.1g/mLNaOH溶液

0.05g/mLCuSO4溶液

0.1g/mLNaOH溶液

0.01g/mLCuSO4溶液

反应

原理

含醛基的可溶性还原糖将Cu(OH)2还原为Cu2O沉淀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反应生成络合物

添加顺序

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

先加入A液1mL摇匀,再加4滴B液摇匀

反应条件

50~65℃水浴加热

不需加热

反应现象

样液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样液变紫色

15.南瓜果实的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株黄果南瓜和—株白果南瓜杂交得到F1中有黄果和白果,而F1中黄果植株自交所得F2均为黄果,白果植株自交所得F2既有黄果也有白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亲代、F1和F2中白果植株的基因型都是Aa

B.南瓜的白果和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白果为显性

C.F1中白果的后代中白果:

黄果≈3:

1

D.可采用测交的方法检测白果植株的基因型

【答案】A

【解析】A、B:

由题意可知,F1中白果自交后代既有白果,又有黄果,表明白果为显性性状,黄果为隐性性状,B正确;故黄果的基因型为aa;亲本中白果的基因型是AA,F1中白果的基因型为Aa,F2中白果的基因型为Aa或AA,A错误;

C、F1中白果基因型为Aa,故其后代中白果:

黄果≈3:

1,C正确;

D、要检测白果植株的基因型可以用测交的方法,D正确。

考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

点睛: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分析该遗传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然后再根据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进行判断和分析。

16.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若用35S标记T2噬菌体,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B.离心后上清液中放射性较低

C.子代T2噬菌体可以检测到放射性

D.该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A、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故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A正确;

B、由于蛋白质的外壳没有进入到细菌体内,经搅拌后蛋白质外壳会存在于上清液中,故离心后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B错误;

C、由于蛋白质的外壳没有进入到细菌体内,故子代T2噬菌体不可以检测到放射性,C错误;

D、用35S标记T2噬菌体实验中,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更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考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点睛:

实验易混点:

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17.家鼠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黄色对灰色为显性,含AA的胚胎致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无需测交实验,只看毛色即可知道个体的基因型

B.黄色鼠自由交配的后代中黄色鼠:

灰色鼠=2:

1

C.黄色鼠与灰色鼠杂交能获得最大比例的黄色鼠

D.黄鼠与黄鼠交配得到F1,F1自由交配—次得到F2,F2中黄鼠的比例是1/2

【答案】C

【解析】A、由题意可知:

黄色对灰色为显性,含AA的胚胎致死,故家鼠中只有Aa(黄色)和aa(灰色)的个体,故无需测交实验,只看毛色即可知道个体的基因型,A正确;

B、黄色鼠基因型均为Aa,故自由交配的后代中黄色鼠:

灰色鼠=2:

1,B正确;

C、黄色鼠(Aa)与灰色鼠(aa)杂交中黄色鼠占1/2,而黄色鼠(Aa)与黄色鼠(Aa)杂交中黄色鼠占2/3,C错误;

D、黄鼠(Aa)与黄鼠(Aa)交配得到F1,F1中Aa:

aa=2:

1,若F1自由交配得到F2,F2中黄鼠的比例是1/2,D正确。

考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

18.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B.小麦根尖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含有四种碱基、一种五碳糖

C.真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的遗传都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D.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改变后,生物的性状也一定改变

【答案】B

【解析】A、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没有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A错误;

B、小麦根尖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为DNA,DNA中含有A、T、C、G四种碱基、和脱氧核糖糖,B正确;

C、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的遗传物质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C错误;

D、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改变后,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D错误。

考点:

有关遗传物质的综合考查

19.下列有关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的生物的基因并不在染色体上

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C.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一定存在着等位基因

D.Y染色体上有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不一定有

【答案】C

【解析】A、有的生物的基因并不在染色体上,如细菌中质粒也有基因,A正确;

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B正确;

C、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可以存在等位基因也可以存在相同基因,C错误;

D、Y染色体上有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不一定有,D正确。

考点: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20.苯丙酮尿症是人类的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原理是患者体细胞中缺少一种酶,使体内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变成酪氨酸,而是转变为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

下列有关此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致病基因表达的产物是酶

B.酪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该氨基酸与苯丙氨酸的R基不同

C.引起该病的报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为隐性致病基因

D.该病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A

【解析】A、由题意“苯丙酮尿症是人类的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原理是患者体细胞中缺少一种酶”可知:

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致病基因不能表达其相应的产物,A错误;

B、酪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该氨基酸与苯丙氨酸的R基不同,B正确;

C、引起该病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为隐性致病基因,C正确;

D、由题意“其致病原理是患者体细胞中缺少一种酶,使体内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变成酪氨酸,而是转变为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可知:

该病可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

考点:

遗传病患病原因分析、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氨基酸的种类

点睛:

该题的关键信息是“苯丙酮尿症是人类的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原理是患者体细胞中缺少一种酶”,认真分析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选项是解题关键。

2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成正常的父母不会生出染色体异常的子女

B.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C.调査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及遗传方式均在想病家系中进行

D.人类遗传病都与基因突变引起的致病基因有关

【答案】B

【解析】A、21三体综合症患者的双亲染色体组成可以是正常的,故染色体组成正常的父母可能会生出染色体异常的子女,A错误;

B、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B正确;

C、调査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在群体中进行,调查遗传方式在患病家系中进行,C错误;

D、人类遗传病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基因突变引起的致病基因有关,也可以与染色体结构和数目改变有关,D错误。

考点:

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种类、遗传病的相关调查

点睛:

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