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论文——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doc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248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辨证法论文——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然辨证法论文——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然辨证法论文——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自然辨证法论文——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自然辨证法论文——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辨证法论文——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doc

《自然辨证法论文——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辨证法论文——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辨证法论文——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doc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如今我国已经到了一个继往开来的新时代,科学技术进步与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就必须一方面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特别是高科学技术人才。

而发展科学技术,兴办教育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根本手段和途径。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教育也是生产力。

科教兴国就是要使科学技术与教育的生产力属性得到极大的发挥。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科学技术与教育的投入都在不断加大。

要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要学会自我创新。

创新就是要一靠发展科学技术,二靠教育培养人才。

有了科学技术,有了人才,一切都好办。

中国要想崛起也必须走科教兴国之路。

我们要全面发展科学技术,既要发展基础科学技术又要发展应用科学技术,同时还要积极地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活动,大力推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使其从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探讨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真正实现把国民经济建设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第二次战略转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技与经济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是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基本机制。

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对它的现实需求程度,以及它对社会经济的满足程度。

社会经济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因为社会需求对科学技术具有导向作用和选择作用,为科学技术探索提供大量的课题,从而将科学家的创造动机吸引到社会需求的轨道上来,而且按其满足就幼动勺程度,对科学技术进行选择,选择那些最能满足需求的科学技术给予支持,从而保证其优先发展。

反过来,科学技术一旦成功地应用于经济领域,便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经济的发展又为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条件。

这就是科技与经济相互作用的非线性特征。

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缩合性,是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继承了中国古代就已形成的整体性、综合性科学思维传统。

这一传统与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点和趋势相汇流,使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如鱼得水,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交叉和综合领域,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对已有方法、概念、理论、学科的综合,是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途径,并已成为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

科技协作的社会性,是当代中国科学技术重大项目研究与开发的基本形式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性特点和趋势,使单个研究者独立从事研究,或单个研究机构同一学科研究者的集体攻关,取得重大科技突破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甚至不可能了。

这就需要实行跨学科、跨单位、跨地域的让会名大协作。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几乎无不凝聚着多单位、多学科科技人员合作的结晶。

诚然,当代中国科技领域的这种社会化的协作关系,是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将对毫无条件的、全国一盘棋的、行政化的社会化大协作产生强烈的冲击。

然而,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体化潮流势不可挡。

它驱使着研究者、科研机构按照自组织原则自发地形成跨学科、跨单位、跨地域的科研协作组织。

这种社会化的科研协作组织,将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更适合现代科

学技术的整体化特点和趋势,只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科技力量部署的集中性,是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保证。

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体化和社会化趋势,导致了大科学体制的形成。

这是历史的必然。

所谓大科学体制,是指大规模社会建制化的科学体制,即在国家的直接规划、控制和领导下,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依靠协同作战,发展规模巨大、目标巨大、经费巨大、经济及社会效益巨大和战略意义巨大的科学。

对于科学技术严重地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科技力量和财力十分有限的新兴共和国来讲,这种科技力量部署的集中性,卓有成效。

科技工作者的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力量源泉。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当代中国科技工作者以祖国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科技和经济的重大成就为骄傲和自豪,在祖国的科技、经济暂时落后的情况下,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绝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唤起了当代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自豪,使中国人确信不该落后,自尊,使中国人不甘落后。

当不该落后和不甘落后与事实上的落后形成强烈的反差时,就会激起科学家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

新中国的建立,出现了中国科学技术的曙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受到社会经济需求的推动,而且受到科学技术研究主体满足社会经济需求的责任和愿望的直接推动。

只有当社会经济需求与科技工作者满足需求的社会责任感和愿望相整合时,社会需求的推动作用才能变成现实。

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无私无畏、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坚定信念,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基本的力量源泉。

总而言之,科学技术是一项社会事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业,它是在社会文化,在价值和伦理的约束和影响下发展的。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又按照自身的逻辑不停的发展,这一发展影响和改变着社会。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家、一个世界来说,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出现了大量交叉、边缘、横向、综合科学技术。

因此,我们对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必须要有一种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思维、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想。

也就是对于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我们不仅要关注显科学技术状况,而且还要关注潜科学技术状况;不仅要研究常规科学技术的增长,而且还要研究非常规科学技术的增长;不仅要研究科学技术稳定发展时期的增长过程,而且还要研究科学技术革命变革时期的增长过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认识科学技术和改造科学技术并最终驾驭科学技术,使其朝着有利于人类及其社会的方向进化发展。

而这一切目标的实现都将有赖于科学技术研究事业的发展,都将有赖于科学技术研究理论模式的转换和科学技术研究规范结构体系的重建。

科学技术研究事业是大家的事业,是要靠大家共同协力打造,所以,科学技术学事业的创建与发展需要更多的人士参与。

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创立和发展科学技术研究事业而努力奋斗!

参考资料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赵玉林第11卷第4卷

《科技进步与对策》赵玉林1994年第5期

甘肃科技纵横2004年(第33卷)第6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