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4693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4篇

2019年国家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在儿童手指上涂上辣或咸的东西,以矫正儿童喜欢咬手指的习惯,只要儿童咬手指得不到愉快的体验,那么该行为就可以纠正过来。

这属于行为治疗中的()理论运用。

A、刺激-反应学习

B、操作学习

C、社会学习

D、发现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辣或咸的东西是厌恶刺激,导致不良行为的减少,题干案例应用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惩罚,因此属于操作学习。

2.形成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发现问题

B、分班、分组

C、调控教学

D、阶段性总结分析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教学评价。

它的根本目的是根据检查所反馈的结果修正后续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也就是说,形成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3.“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贝尔一兰喀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是由英国人贝尔和兰喀斯特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创立的。

4.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这说明教学应该遵循()。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量力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5.善于沟通的教师是()的教师。

A、在学生面前总能滔滔不绝.有时候风趣幽默

B、常常能预计到自己的话语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

C、常常耐心地聆听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在课堂讨论时.某个学生说个不停也不加以制止

D、学识渊博.常常对学生说一些术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6.按呈现状态,可将课程分为()。

A、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按组织方式,可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按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按呈现状态,可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一般没有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分类。

7.“咬定青山不放松”主要反映的意志品质是()。

A、坚韧性

B、果断性

C、自控性

D、自觉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意志的坚韧性指一个人在实现预期目的的行动过程中,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品质。

意志的坚韧性在于既能坚持原则,抵制各种内外干扰.又能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达到预定目的。

“咬定青山不放松”反映的就是这一意志品质。

8.1904年颁布并实施的“癸卯学制”是以()的学制为蓝本的。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英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

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近代学制。

9.个体通过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和性质而突然察觉到问题解决的办法,这种学习是()。

A、试误

B、顿悟

C、发现

D、强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题干强调是突然察觉到问题解决的办法,所以是强调学习过程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10.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已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指的是()

A、原型操作

B、原型定向

C、原型强化

D、原型内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原型操作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已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获得完备的动觉映像的过程。

11.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提出“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

这体现了教学的()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的意思是:

没有学会或者懂得前面的内容,就不能进行后面的内容。

这体现的是循序渐进原则。

12.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并创新,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这属于加涅目标分类理论中的()。

A、动作技能

B、情感技能

C、语言技能

D、智力技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加涅的目标分类理论把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即智力技能(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

智力技能层次由低到高分为辨别、概念(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问题解决)。

高级规则就是指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内化,并产生新的学习,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13.芳芳在考试的时候,一般都是把难题放一边,先把容易的做完,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计划策略

B、监控策略

C、调节策略

D、求助策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学习策略包含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其中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

(1)计划策略,如设置目标、浏览、设疑等;

(2)监视策略,如自我测查、集中注意、监视领会等;(3)调节策略,如调整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查、使用应试策略等。

题干中“把难题放一边,先把容易的做完”的策略调整了做题顺序,属于调节策略。

14.李阳这次考试成绩非常差,老师找他谈话时。

他分析原因是因为近期喜欢上班里一个女生,上课开小差。

所以学习不够努力。

这种原因归因属于()。

A、不稳定不可控制的外归因

B、不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

C、稳定可控制内归因

D、稳定不可控制内归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李阳把考试成绩差的原因归为没有努力,而努力这个是因素是不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

15.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好孩子定向”阶段属于()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前运算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习俗水平包含两个阶段:

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16.关于情绪和情感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情感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B、情感依赖于情绪,具有稳定性、深刻性

C、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D、情绪具有外显性、冲动性,而情感具有内隐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注意】本题选择的是错误的,A选项是情感,应改为情绪,情感与情绪是不同的。

故A错误。

17.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

A、明末

B、清初

C、清末

D、建国初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

其中的师范院即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

18.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活动的方式是()。

A、操作技能

B、智力技能

C、一般技能

D、特殊技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智力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实现的认知活动方式。

19.下列哪项不是教师申诉制度的环节?

()

A、提出

B、受理

C、审理

D、处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教师申诉制度由申诉提出、受理和处理三个环节组成,并依次序进行。

20.下列表现不符合心理防御机制中“文饰”的是()

A、容貌平凡的女子特别爱说“自古红颜多薄命”

B、考试不及格,则说考试试题太难,超出大纲要求

C、把失恋带来的痛苦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

D、体育能力差的学生说,只有四肢发达的人才喜欢体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通过无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

合理化有两种表现:

(1)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

(2)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

C项符合升华的表现。

21.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除了“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外,运用得较多的是()的领导方式。

A、“集体中心”

B、“学生中心”

C、“德育中心”

D、“教师中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即“教学中心”和“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22.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要求

B、途径

C、条件

D、结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要想培养主动发展的学生,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所以学生主体性的实现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23.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主张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特点、技能、思想方法等,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24.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

A、学校

B、学生

C、学习

D、教材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现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势之一即是从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

25.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也有人认为,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26.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它不包括()

A、学习的兴趣

B、爱好

C、努力

D、学习的信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27.教师要做到“不讽刺、挖苦、歧视、体罚学生”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要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8.某学校通过组织学生演课本剧,引发学生的内心价值思考,发展学生的同情心和移情能力。

该学校所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角色扮演法

D、品德评价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让学生扮演处境特别的求助者或其他有异于自己的社会角色,使扮演者暂时置身于他人的位置,按照他人的处境或角色来行事、处世,以求在体验别人的态度、方式中,增进扮演者对他人及其社会角色的理解和认同。

题干中的描述体现了对该方法的运用。

29.教育法律法规是以()保证实施的行为准则。

A、社会规范

B、国家强制力

C、党的领导

D、社会主义价值观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法律的实施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前提的。

30.看到大街上流行某种样式的衣服,自己也会买来穿。

这属于()

A、依从

B、模仿

C、从众

D、服从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模仿是指个体有意无意仿效他人的言行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

模仿是由非强制性刺激引起的,使个人再现某一榜样行为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31.课程文本一般表现为()。

A、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C、课程主题、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课程任务、课程主题、课程标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是课程文本的三种表现形式。

32.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地位,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A、基础

B、中心

C、主要

D、重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33.小贝通过设置学习目标、自我控制、复查等方式来促进学习。

他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组织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认知策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34.班主任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做到的是()

A、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

B、帮助后进生搞好学习

C、帮助后进生改正错误

D、做好家访,争取家长配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后进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自尊心不适度,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35.教师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当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法律、法规规定超过此时限的除外。

A、15

B、20

C、30

D、60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36.在教育理论研究过程中,第一个基本步骤是()

A、收集资料

B、选择方法

C、确定选题

D、分析文献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确定选题是教育研究中的第一个基本步骤。

3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教学的()。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孔子的这句话,就是要从人的行为中认识他。

“视其所以”是考察行为的动机;“观其所由”是考察行为的途径:

“察其所安”则是观察其平时的所作所为。

这三步,一步一步地可以对人进行全面和完整的考察.反映了教学的因材施教的原则。

3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

A、缴费入学

B、考核入学

C、注册入学

D、免试入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39.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适当进行“小干部”轮换,按民主程序选择班级干部的做法,目的是为了()。

A、把班集体作为教师权威和意志的再现

B、确保班级教与学不受干扰

C、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D、确保教师对班级预先期望能达到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班级管理制度中的民主管理的目的。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实质上就是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40.维持课堂纪律对保障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下列维持课堂纪律的方法中,不适宜的是()

A、由教师建立严格的课堂规则,并强制实施

B、做好课堂监控,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

C、保持紧凑的教学节奏,合理布置学业任务

D、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有以下特点:

(1)由教师和学生充分讨论,共同制定;

(2)尽量少而精,内容表述多以正面引导为主。

二、多选题

1.班会的主要特点有()

A、集体性

B、教育性

C、自主性

D、针对性

E、强制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

【解析】:

班会的特征是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

2.课程计划具体规定的内容有()

A、教学科目的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E、学周安排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E

【解析】:

略。

3.集体教育模式是德育模式中的一种,它包括的内容有()。

A、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B、“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

C、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

D、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和前景教育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集体教育模式是由苏联早期的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马卡连柯创立的。

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①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②“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③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和前景教育原则;④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4.现在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有()等弊端。

A、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B、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C、评价方式单调,过于重视笔试测验,强调量化成绩

D、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

E、对其他考查方式和定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E

【解析】:

5.“慢养孩子,静待花开。

”从学生观来看,这体现了()

A、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C、学生是完善的人

D、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E、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身上或许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所以学生不是完善的人,C项说法错误。

E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6.问题解决中常用的启发策略有()

A、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B、逆推法

C、算法

D、一一检验法

E、爬山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E

【解析】:

问题解决的策略有算法和启发法。

其中常用的启发法策略有:

(1)手段—目的分析法;

(2)爬山法;(3)逆推法。

7.下列能体现情绪情感在对立的两极之间相互转化的是()。

A、乐极生悲

B、喜忧参半

C、爱屋及乌

D、破涕为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D

【解析】: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每一种情绪和情感都能找到与之对立的情绪和情感。

在快感度、紧张度、激动度和强度上。

情绪和情感都表现出互相对立的两极。

在快感度方面,两极为“愉快—不愉快”。

在紧张度方面,两极为“紧张—轻松”。

在激动水平方面,两极为“激动—平静”。

在强度方面,两极为“强—弱”。

两极也可相互转化,如“乐极生悲”“破涕为笑”“喜极而泣”等成语,都反映了这种变化。

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智力与思想品德

D、技能与情感

E、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E

【解析】: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9.提出学校德育中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的依据是()。

A、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

B、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要求

C、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要求

D、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要求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10.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组织教师进修时,应以业余、自学和短期为主。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B、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C、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

D、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E、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E

【解析】: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12.教育目的具有层次性.其结构包括()。

A、国家教育目的

B、学校培养目标

C、教师教学目标

D、课程教学目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但它不能代替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还有各自的具体工作方针,这便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①国家的教育目的;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③教师的教学目标。

13.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的作用有()

A、规范

B、管理

C、控制

D、教育

E、奖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D

【解析】:

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的作用。

14.教学相长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共同的相互关系。

以下哪些是对“教学相长”的正确理解?

()

A、相互制衡

B、相互促进

C、相互学习

D、相互发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D

【解析】:

“教学相长”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选项中的相互制衡不是对教学相长的正确理解。

15.与心智技能相比,操作技能的特点为()。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执行具有外显性

C、结构具有展开性

D、对象具有观念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操作技能的特点:

对象具有客观性、执行具有外显性、结构具有展开性:

心智技能的特点:

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