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县金城镇中正国民小学99学年度第一学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4680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3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门县金城镇中正国民小学99学年度第一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金门县金城镇中正国民小学99学年度第一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金门县金城镇中正国民小学99学年度第一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金门县金城镇中正国民小学99学年度第一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金门县金城镇中正国民小学99学年度第一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门县金城镇中正国民小学99学年度第一学期.docx

《金门县金城镇中正国民小学99学年度第一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门县金城镇中正国民小学99学年度第一学期.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门县金城镇中正国民小学99学年度第一学期.docx

金门县金城镇中正国民小学99学年度第一学期

金門縣金城鎮中正國民小學99學年度第一學期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學計畫表設計者:

何佳穎

一.教材來源:

康軒出版第七冊

二.學習領域教學節數:

每週3節,學期總節數:

62節。

三.本學期學習目標

(一)了解個人和團體的關係和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而明白不同的社會規範的重要性及其影響。

(二)了解我國國民的權利與義務並認識我們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之組織與運作。

(三)了解個人參與經濟活動,包括工作、報酬、消費、儲蓄、投資等,並進一步了解工作意義、報酬運用、正確的消費、儲蓄觀念及投資

的原則,期能引導學童建立正確之價值觀,並能落實在生活中。

四.本學期課程內涵:

 

教學期程

能力指標

對應能力指標之單元名稱

節數

評量方式

備註

日期

0829

0904

5-3-3了解各種角色的特

徵、變遷及角色間的互

動關係。

5-3-4舉例說明影響自己角

色扮演的因素。

4-3-4反省自己所珍視的各

種德性與道德信念。

第一單元:

團體與生活

第一課個人與團體

【活動一】一盤不平凡的青菜

1.引起動機:

教師請學童發表平日食用的青菜,從無到有的過程中,需要哪些人的付出。

引導學童了解一盤平凡無奇的青菜,需要許多人辛苦的付出。

2.發表與歸納:

教師指導學童閱讀課本第6頁圖片,並請學童發表圖片內容,進而歸納出人們的日常所需,均須依賴他人的協助。

3.分組討論:

教師指導學童閱讀課本第7頁課文及圖片,並將學童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1)什麼叫「團體」?

(例:

團體通常是指經常互動的一群人,他們遵守共同的行為規範,並逐漸產生相同的理念或價值觀。

(2)舉出學校中存在的團體。

(例:

學校裡的班級、合唱團、弦樂團、游泳隊、田徑隊、桌球社、書法社等,都是團體。

4.統整課文重點。

(1)人類是群居的動物,我們必須仰賴社會上其他人的協助。

(2)在團體中,人們遵守共同的行為規範,並有相同的理念或價值觀。

【活動二】角色與責任

1.引起動機:

教師請學童拿出課前準備的照片,討論從小至今的成長歷程,教師並導

引到家庭對自己的照顧。

2.閱讀與發表:

教師指導學童閱讀課本第8、9頁課文及圖片,並請學童發表圖片內容,進而歸納出人們的日常所需,均須依賴他人的協助。

3.分組討論:

教師將學童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1)舉例說明家庭對我們的重要性。

(例:

衣、食、住、行等物質需求;我能與家人分享心事;家人能給我鼓勵與安慰;家庭是我的避風港。

(2)說出我們在團體中所扮演的角色,並條列我們所必須盡的義務(教師宜先指定各組討論之團體名稱)。

(例:

在班級中,我們所扮演的角色是學生,必須準時上學、遵守秩序、快樂玩耍;在合唱團中,我們所扮演的角色是團員,必須遵守團練的時間、認真練習、服從指揮;在棒球隊中,我們所扮演的角色是隊員,必須遵守練習時間、認真練習、服從教練指導。

4.配合動動腦:

說一說,你認為在團體生活中,要以什麼態度才能和他人融洽的相處?

(請參見動動腦參考解答。

5.習作指導:

教師指導學童回家完成【習作一】團體大搜查。

6統整:

(1)家庭能滿足我們精神及物質的需求。

(2)不論在哪一個團體,我們都應盡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3

1.口頭評量

2.觀察評量

0830正式上課

0905

0911

5-3-1說明個體的發展與成

長,會受到社區與社會

等重大的影響。

5-3-3了解各種角色的特

徵、變遷及角色間的互

動關係。

5-3-4舉例說明影響自己角

色扮演的因素。

【家政教育】

3-3-4認識並能運用社區資

源。

4-2-6藉由參與家庭活動,增

加家庭凝聚力。

 

第一單元:

團體與生活

第二課多元的團體

【活動一】我們都是一家人

1.引起動機:

教師說明「魯賓遜漂流記」的故事,並請學童發表下列問題。

(1)魯賓遜獨自在荒島上生活,可能會遇上什麼困難?

(例:

生病了,沒有其他人在旁邊照顧。

(2)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可能自己一個人生活,不與其他人接觸?

(例:

不可能,因為人是群居的動物,所以必須與其他人接觸,才能滿足生理及心理的需求。

2.閱讀與觀察:

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10、11頁課文及圖片,並回答問題。

3.家族成員調查:

教師請學童在家裡經家長協助,完成簡單的家族成員調查。

4.表演:

教師先和學童討論祭祀時應該遵守的規矩,再請學童依照討論內容表演。

(教師可補充說明各種規範的意義及應遵守的原因,讓學童了解傳統倫理。

5.統整:

人一出生,就離不開團體生活。

尤其是以血緣關係組成的團體,對個人的影響也最深遠。

在家族中我們透過各種祭拜活動與聚會,學習家庭倫理與規範並產生互相依賴、認同家族的情感。

【活動二】守望相助

1.引起動機:

教師說明「守望相助」、「遠親不如近鄰」等意思,讓學童了解住家附近的鄰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的人。

2.觀察與討論:

請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12頁課文及圖片,並回答問題。

3.社區圖像:

(1)教師依問題的討論結果,指導學童將印象最深刻的活動畫出來。

(2)以此活動讓學童了解凝聚村里社區居民情感的活動,並培養愛護社區的情懷。

4.統整:

無論是農村或是都市,居民都會基於共同的需要,而組織不同形式的地緣關係團體,以解決問題或爭取權益。

【活動三】團結力量大

1.引起動機:

教師以金門縣農會成立產銷班與產銷中心為例,說明相同行業的人聯合起來成為團體的意義,並了解團體成員共同合作比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更大。

2.觀察與討論:

請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13頁課文及圖片,並回答問題。

3.訪問活動:

請班上有參加同業團體的家長到校說明團體的組織、功能、規範等,由學童扮演小記者訪問。

4.統整:

從事相同行業的人,為了爭取共同利益會組成團體。

除了爭取權益、解決紛爭外,也提供交流進修的機會。

3

1.口頭評量

2.資料調查

3.觀察評量

4.習作練習

0912

0918

4-3-4反省自己所珍視的各

種德性與道德信念。

5-3-3了解各種角色的特

徵、變遷及角色間的互

動關係。

【家政教育】

3-3-4認識並能運用社區資

源。

【環境教育】

5-2-1能具有參與調查與解

決生活周遭環境問題的

經驗。

【人權教育】

1-3-2理解規則之制定並實

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第一單元:

團體與生活

第二課多元的團體

【活動四】當我們同在一起

1.引起動機:

教師請學童發表家人參與的同好團體來引起動機。

2.觀察與討論:

課本第14頁課文圖片。

3.分組活動:

請學童分組擬定想發起的休閒或公益團體並發表請其他同學依性興趣參與,藉以說明團體的形成。

4.統整:

現代生活中,基於相同興趣、嗜好及理念形成的團體最為普遍,參加這些團體可以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讓生活豐富有變化,社會和諧安定。

【活動五】參與團體事務

1.引起動機:

教師利用班級公約的思考與討論來引起動機。

2.觀察與討論:

課本第15頁課文圖片。

3.情境模擬:

請學童分組討論後表演團體中遇到不同狀況時該如何解決。

4.配合動動腦:

想一想,在你參與的團體中,你認為哪些規範最重要?

為什麼?

(請參見動動腦參考解答。

5.統整:

我們每個人在團體中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與應盡的義務與責任,才能維持團體的運作與發展,創造和諧有序的社會。

第二單元:

社會規範

第一課認識規範

【活動一】禮儀大觀園

1.引起動機:

教師以毛利人「碰鼻禮」的打招呼方式為主題,說明各國在禮儀上表示友善的方式。

2觀察與討論:

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18、19頁的課文及圖片,並回答下列問題。

(1)什麼叫做社會規範?

(例:

人與人互動的過程中,一套可以共同依循的規則。

(2)哪些行為是合乎社會規範的準則?

(例:

依順序上下車、遵守交通規則、不買盜版的書籍或CD等。

)(3)你覺得遵守規範有什麼好處呢?

(例:

能避免許多衝突、維護社會團體的秩序。

)(4)我們應該採取何種態度來面對不同的社會規範呢?

(例:

尊重、包容、入境隨俗的態度。

)(5)想想看,班上的「班級生活公約」,你覺得哪一項最重要?

為什麼?

(請學童自由回答。

3.故事聆賞:

教師可以播放教學光碟,利用情境故事引導學童。

4.統整:

日常生活中人們因為生活的共同需要而接觸頻繁,為避免發生衝突,必須制定規範準則,約束大家的行為,維持社會團體的秩序。

3

1.口頭評量

2.資料查詢

3.觀察評量

4.習作練習

0919

0925

4-3-4反省自己所珍視的各

種德性與道德信念。

5-3-1說明個體的發展與成

長,會受到社區與社會

等重大的影響。

【人權教育】

1-3-2理解規則之制定並實

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第二單元:

社會規範

【活動二】婚禮大不同

1.引起動機:

教師播放教學VCD,介紹各國婚禮進行的方式與不同的習俗。

2.各國習俗調查與發表:

學童分組,以一個國家作研究對象,查詢各個國家的特殊風俗。

請各組將資料製作成海報。

3.觀察與討論:

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18、19頁的課文及圖片,並回答問題。

4.統整:

社會規範的形式是多樣化的,但大致而言,分為非強制性的風俗習慣、倫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具有強制力的法律等四大範疇,而風俗習慣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人們觀念的改變,而與時俱進。

【活動三】心靈雞湯

1.引起動機:

教師可請同學分享參加金城地區浯島城隍祭的經驗與感想,進而引導說明這就是我們地區宗教信仰所衍伸的地區文化。

2.再以先前台灣雇主迫使回教勞工食用豬肉的新聞事件為例,讓學生分組討論你的看法,教師歸納統整進一步說明面對不同的宗教,我們都應該與以尊重,並發揮宗教行善助人的精神,使社會更安定祥和。

3.請學童分組選一個感興趣的宗教,利用中秋假期進行資料蒐集整理成一份報告小書。

進行同組分享並上臺發表。

3

1.口頭評量

2.資料查詢

3.觀察評量

0922中秋節放假一天

0926

1002

4-3-4反省自己所珍視的各

種德性與道德信念。

5-3-1說明個體的發展與成

長,會受到社區與社會

等重大的影響。

【人權教育】

1-3-2理解規則之制定並實

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第二單元:

社會規範

第一課認識規範

【活動三】心靈雞湯

4.觀察與討論:

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20、21頁的課文及圖片,並回答問題。

(1)傳統和現代社會對於倫理觀念有什麼不同呢?

(例:

大致相同,都強調父慈子孝、濟弱扶貧的觀念。

(2)如果不遵守倫理道德有什麼後果?

(例:

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或別人異樣的眼光,甚至會受到法律的處罰。

)(3)你認為社會上需不需要宗教信仰的存在?

為什麼?

(例:

需要,因為當我遇到不如意的事時,我需要一個心靈的寄託。

5.統整:

倫理道德可以培養出一個人好的品格,受到社會肯定,而沒有倫理道德的觀念,會使人墮落。

宗教信仰也有約束的作用,宗教大多勸人為善。

規範對於安定社會秩序具有極大的力量。

【活動四】「德」先生與「法」小姐

1.故事聆賞:

教師利用教學媒體的情境來引起動機。

2.賓果遊戲:

讓學童根據不同的規範於課中進行賓果遊戲。

3.配合動動腦:

穿越馬路時,就算左右方都沒有來車,我們還是要等綠燈亮時才能通行嗎?

為什麼?

(請參見動動腦參考解答。

4.思考並討論社會規範的功能和性質。

5.配合動動腦:

說說看,你在生活中會遵守哪些社會規範?

為什麼?

(請參見動動腦參考解答。

6.習作配合:

教師指導學童回家完成【習作一】社會規範面面觀。

7.統整:

個人不能只顧自己喜惡,不論是在哪個社會團體,都要遵守各種社會規範,社會秩序才能維持,社會才能健全的發展。

所以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一同創造和諧有序的社會。

3

1.口頭評量

2.資料查詢

3.觀察評量

4.習作練習

1003

1009

6-3-3具備生活中所需的基

本法律知識。

第二單元:

社會規範

第二課法律與生活

【活動一】法律與兒童

1.比手畫腳:

教師指定的學童上臺,請他自行用肢體動作表演違法行為讓臺下學童猜,猜對後教師可繼續請學童發表該行為對兒童及少年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以及處罰方式。

2.閱讀與討論:

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24、25頁課文及圖片,並討論下列問題。

(1)國小學童購買哪些物品,必須得到父母親或監護人的同意?

(例:

電腦、相機、腳踏車等。

(2)為什麼未滿二十歲的未成年人法律行為,要得到父母親或監護人的同意才有效?

(例:

因為未成年人可能經驗不足、較缺乏判斷力,易為人所騙。

)(3)對於家境困苦的兒童或少年,政府可以提供哪些協助?

(例:

減免學雜費、提供醫療補助、免費營養午餐、提供獎學金等。

)(4)法律禁止兒童及少年哪些行為?

(例:

吸菸、喝酒、嚼檳榔、吸毒、性交等。

)(5)配合動動腦:

想一想還有哪些兒童和少年的權益需要立法保護?

為什麼?

(請參見動動腦參考解答。

3.腦力激盪:

分組競賽,寫出「法律是什麼」及「法律為了保障國小學童,禁止他們從事哪些行為」的答案。

(1)教師將學童分組並排序,各組發給一張白紙。

(2)限定每位學童作答時間,如30秒或60秒,時限一到必須將作答紙傳給下一位學童。

(3)依學童人數,設定總作答時間,如5分鐘。

時間終止時,想出最多答案的組別,由教師給予適當的獎勵。

4統整:

(1)滿七歲、未滿二十歲的未成年人,由於心智尚未成熟,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必須得到父母親或監護人的同意,才能購買昂貴物品。

(2)政府制定法律提供兒童及少年協助,但是也禁止他們從事某些活動,目的是在保護他們。

3

1.口頭評量

2.觀察評量

3.實作評量

1010

1016

6-3-3具備生活中所需的基

本法律知識。

【人權教育】

1-3-1表達個人的基本權利,

並了解人權與社會責任

的關係。

第二單元:

社會規範

第一課法律與生活

【活動二】大家來守法

1.引起動機:

教師指導學童將課本附件製作成法律小常識口袋書,配合動動腦及日常生活上的應用。

2.觀察與發表:

教師指導學童閱讀課本第26、27頁課文及圖片,並討論下列問題。

(1)哪些行為屬於犯罪行為,如果觸犯的話,會受到處罰?

(例:

偷竊、傷害、販毒、吸毒、縱火、賭博等。

(2)哪些行為雖未構成犯罪,但會影響他人,觸犯的話,會遭到罰款?

(例:

隨意傾倒垃圾、沒戴安全帽違反交通規則、製造噪音等。

)(3)如果沒有法律的話,可能會發生什麼樣的惡果?

(例:

可能強盜橫行、人們靠力量大小解決事端、交通秩序大亂。

)(4)為什麼要遵守法律?

(例:

人人遵守法律,生命財產才能獲得保障,社會秩序才能維持。

3.討論與發表:

(1)教師將「小執法說故事」發給學童閱讀,並共同討論故事內容中的犯罪行為。

(2)教師依時間長短,選擇「偷竊他人物品」、「打傷他人」、「違反交通規則」等主題,讓學童分組討論(可參考補充資料之「個案實例」或「大野狼逞凶記」。

)(3)學童討論後,針對該行為可能發生的原因、後果、將受到的處罰、預防方式等主題進行發表。

(4)近年來網路詐騙盛行,請分享你聽過的案例。

(例:

遭人盜用信用卡號進行交易、網路交友卻被騙取金錢等。

4.習作配合:

教師指導學童完成【習作二】從我做起。

5.統整:

觸犯偷竊、傷害等犯罪行為,必須接受處罰;違反交通法規等,則會遭到罰款。

這些法律規範,主要在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讓社會更有秩序。

第三單元:

權利與義務

第一課基本權利

【活動一】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1.引起動機:

教師就班歸議題讓學童體驗國家制定憲法的重要性。

2.觀察與討論:

教師指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30、31頁課文及圖片,並出示教具中「憲法人民之權利義務條文」的掛圖,引導學童認識憲法中人民之權利義務,加以分類,並回答問題。

3.討論與發表:

(1)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請問這句話的意思?

代表意義?

(例:

這句話代表法律之前,不管財富、身分、地位,只要犯法都必須依法辦理。

(2)憲法規定人民有通訊的自由,那麼為什麼學校要規定學生上課時不能使用手機呢?

(例:

因為上課時若用手機通話,影響了其他人上課的權益。

4.統整:

我們除了享受憲法的保障外,也須具備生活中的基本法律知識。

而憲法上所規定的平等權,強調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但有時也會因為特殊的情形,予以調整,以達到真正的平等。

3

1.口頭評量

2.觀察評量

3.實作評量

4.習作練習

1010國慶日

1017

1023

6-3-4列舉我國人民受到憲

法所規範的權利與義

務,並解釋其內涵。

【人權教育】

1-3-2理解規則之制定並實

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2-3-1了解人身自由權並具

有自我保護的知能。

2-3-5認識教育權、工作權與

個人生涯發展的關係。

第三單元:

權利與義務

第一課基本權利

【活動二】自由的真諦(40´)

1.引起動機:

請學童說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享受到的自由或受到的保障有哪些?

(例:

可以自由的搬家等。

2.補充說明:

教師可以講述「自由女神的由來」,引起學童對自由權的興趣,請參見補充資料。

3.觀察與討論:

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32、33頁課文及圖片,並回答問題。

4.配合動動腦:

你認為警察可以任意進入民宅搜索嗎?

為什麼?

(請參見動動腦參考解答。

5.發表與討論:

教師針對電視上的公開發言者、集會遊行、現行犯和隱私問題讓學童發表自己的想法。

6.統整:

在維護個人的自由與權益的同時,也要尊重別人的自由和權益,不要過度享受權利,觸犯法律或影響他人生活,才能維持社會的和諧和秩序。

【活動三】搶答大作戰

1.觀察與討論:

教師指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34、35頁課文及圖片,並回答下列問題。

(1)什麼叫受益權?

(例:

人民為享有特定的利益,積極的向國家請求享受利益的權利叫受益權。

(2)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政府的哪些建設或行為是保障人民受益權的表現?

(例:

廣設學校以滿足人民受教育的需求。

)(3)國家賦予人民參政權,最主要的原因有哪些?

(例:

因為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善用投票的權利,選出值得信賴的民意代表。

2.討論與發表:

(1)你或親戚、家人,目前享受的權利,哪些是屬於受益權所規範的範圍?

(例:

我可以去學校上課;舅舅去年失業,參加職業訓練,學得一技之長,找到一份工作。

(2)人民有投票及參選的權利,是屬於憲法中所賦予的什麼權利?

(例:

參政權。

)(3)人民享有憲法上所保障的各種基本權利,但有些情形因當事者提出不同權利解釋,而導致各種權利行使的衝突,請舉一個例子討論,如果遇到這種情形時如何解決?

(例:

A同學在教室吵鬧,老師為保護其他同學的學習權而要求A離開,但他堅持也擁有學習權而拒絕。

應以不侵犯他人的權益為原則,故A同學必須安靜,才可以行使他的學習權。

3

1.口頭評量

2.觀察評量

1024

1030

6-3-3具備生活中所需的基

本法律知識。

6-3-4列舉我國人民受到憲

法所規範的權利與義

務,並解釋其內涵。

【人權教育】

1-3-2理解規則之制定並實

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2-3-1了解人身自由權並具

有自我保護的知能。

2-3-5認識教育權、工作權與

個人生涯發展的關係。

第三單元:

權利與義務

第一課基本權利

【活動三】搶答大作戰

3.搶答大作戰:

教師利用基本權利字卡,讓學童輪流上臺抽題目回答。

4.習作配合:

教師指導學童回家完成【習作一】權利人人享。

5.統整:

憲法規定人民有權利,可以向國家請求保障其在教育、經濟、行政、司法上的利益,及參與政治的權利。

享受權利的同時,要建立正確的態度與觀念,以建立良好的國家秩序。

第二課國民義務

【活動一】稅務高手

1.引起動機:

請學童【習作二】第二大題,上臺發表家中繳稅的種類。

教師可利用稅別種類統計表掛圖,讓學童了解稅別的名稱。

2.觀察與討論:

教師指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36、37頁課文及圖片,並回答下列問題。

(1)憲法上規定,人民應盡的義務有哪些?

(例:

納稅、服兵役、接受國民教育等。

(2)為什麼國家必須要求人民履行義務?

(例:

為了維持國家公共事務的安全及正常運作,則人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也必須履行義務。

)(3)政府的稅收大多用在哪些地方?

(例:

辦理國防、外交、交通、教育、經濟、衛生保健等事務。

)(4)如果人民不願意納稅,國家會怎麼樣?

(例:

政府因財力不足,無法從事各種有利於民的公共建設等。

3.討論與發表:

(1)你認為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比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更好嗎?

為什麼?

(請學童自由回答。

(2)有些人想盡辦法逃漏稅,你認為這種心態對嗎?

為什麼?

(例:

不對。

逃漏稅的行為不但錯誤也是違法。

如果人民都逃漏稅,國家就沒有足夠

經費從事建設,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

4.習作配合:

教師指導學童回家完成【習作二】盡義務,人人有責。

5.統整:

權利與義務是一體兩面,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也必須履行各項的義務,才能

使國家正常運作。

而政府為了推動現代化建設,需要人民納稅來提供建設經費。

此,政府有了稅收,才能推動建設,改善環境品質,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3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3.觀察評量

4.習作練習

1031

1106

6-3-3具備生活中所需的基

本法律知識。

6-3-4列舉我國人民受到憲

法所規範的權利與義

務,並解釋其內涵。

【人權教育】

1-3-2理解規則之制定並實

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2-3-5認識教育權、工作權與

個人生涯發展的關係。

第三單元:

權利與義務

第二課國民義務

【活動二】付出與享受

1發表:

請學童上臺發表【習作二】中,所訪問到的家中成員,哪些有服兵役及接受國民義務教育的經驗和全班分享。

(1)家人或親友中,有哪些人曾經服過兵役?

(請學童自由發表。

(2)家人或親友服兵役時,接受訓練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例:

鍛鍊體能、保衛國家安全。

)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現在兵役訓練已經不只限於保衛國家安全,更有須多社會服務的替代役種,例如我們學校就有學校替代役,各個機關如:

縣政府、文化局、警察局、消防機構等等都可以看到替代役為社會服務的身影(3)家人或親友中,有哪些人接受過國民義務教育?

(請學童自由發表。

)(4)你覺得接受國民義務教育有什麼好處?

(例:

可以學到許多知識、增廣見聞。

2.觀察與討論:

教師指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38、39頁課文及圖片,並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人民不願意服兵役,對國家會有什麼影響?

(例:

遇到敵人侵略時,若沒有軍隊保衛國土,國民的生存及安全就沒有保障。

(2)如果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因為不願殺生與參戰而拒絕服兵役,你覺得這樣做對嗎?

或是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決嗎?

(例:

我覺得服兵役和不殺生、不參戰都沒有錯,所以他可以試著申請服替代役來折衷。

)(3)父母如果不履行國家所規定的義務,送小孩到學校就讀,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嗎?

(例:

會。

政府可以依強迫入學條例,強迫兒童入學,並對父母處以罰鍰的制裁。

請參見補充資料。

)(4)社會上常見哪些不遵守法律的行為,又會受到怎樣的處罰呢?

(例:

無故毀壞別人的東西,會受到民事責任處罰條款;在校園中恐嚇別人,則會觸犯刑法。

3.統整:

除了憲法上規定的納稅、服兵役和接受國民教育的義務外,人民還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

履行義務,是身為一個國民光榮的行為,對國家和社會有很大的貢獻,而遵守法律更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具體作法。

第一次定期考查

2

 

1

1.口頭評量

2.觀察評量

 

紙筆評量

評量週

配合縣運會,彈性調整課程內容與進度

十一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