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古诗阅读鉴赏的基本方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4511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中古诗阅读鉴赏的基本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古诗阅读鉴赏的基本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古诗阅读鉴赏的基本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古诗阅读鉴赏的基本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古诗阅读鉴赏的基本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古诗阅读鉴赏的基本方法.docx

《语文教学中古诗阅读鉴赏的基本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中古诗阅读鉴赏的基本方法.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教学中古诗阅读鉴赏的基本方法.docx

语文教学中古诗阅读鉴赏的基本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阅读鉴赏的基本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近几年《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是: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其中具体的要求为:

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一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鉴于这一要求,十多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古诗的阅读鉴赏始终是大纲和考点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对古诗阅读鉴赏的基本方法的把握,在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从而,掌握恰当的阅读鉴赏古诗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主要就高考考点要求,结合我在教学中的教学经验谈一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阅读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阅读鉴赏古诗词,首先要把握古诗词的基本特征。

 要把握古诗词阅读鉴赏的恰当的方法,必须认清“诗”的本质特征。

什么是“诗”?

孔老夫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毛诗序》上写道: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可见诗是社会的“镜子”,生活的反映;是时代的感应,历史的记录;是人类心灵的发生发展史,是人类情感传达的永恒之途。

综上所述,我国古诗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首先是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诗人对客观世界、对社会生活的表现是情感式的,是通过情感来表现主题的;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人天性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

这说明抒情是诗最根本、最重要的审美特性一。

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它往往成为作者消除胸中块垒的最有力的武器。

因此,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诗,诸如写景的、咏物的、说理的、叙事的等等,都是要抒情、言志的。

在阅读鉴赏古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透过景、物、事或理的表征,把握作者所抒的情,所言的志。

  第二是具在生动的形象性。

形象是诗的生命。

诗歌往往是把思想感情浓缩到有限的生活画面之中,通过创造意境来表达思想感情,而意境是诗词中描绘生活图景和表现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因而阅读鉴赏古诗,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对诗中画面的形象进行还原,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一个“闹”字便活灵活现地点染出春色的灿烂,读者面对这个诗句,虽然头脑中浮现出的是有别于作者所捕捉到的生活画面,但是,读者已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验证了作者的用心。

  第三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我国古诗词是高度概括简练的,是最精练的艺术形式。

由于受格律的限制,它总以简练的语言来表现深厚的意蕴,对社会生活的概括较其他文学样式更为突出。

诗人往往抓住感受最深,表现力最强的一事、一物、一景甚至是一个小小的生活截面,把对生活的看法压缩在短小的篇幅里,从而表现深刻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鉴赏古诗时,要根据诗歌的概括性的特点,把握事、物、景后浓缩的思想感情。

  第四是具有鲜明的音乐性。

由于入乐须依格律,富于音乐美是我国古诗词的一个特点。

语言的音乐性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直接表现。

诗歌讲究节奏和韵律,朗读起来,节奏有快有慢,音调有高有低,音节有长有短,音韵回环往复,它们与内容传达思想感情和谐一致,故阅读鉴赏古诗词时,要仔细品味,反复吟诵,从中感受诗中抑扬顿挫的韵律,加深对诗情、诗意的领悟。

二、阅读鉴赏古诗词,要掌握诗歌的类别及其特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

诗歌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如果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今)体诗(格律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等。

鉴于历年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和我们在阅读鉴赏的教学中的实际需要,在此只根据内容的分类来谈一谈不同诗词类别的特点以及阅读鉴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山水田园诗(写景诗)。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古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予人以美的享受。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在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最终把握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它以简淡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明净开阔的画面,将一缕淡淡的乡愁融化在朦胧的烟水之中。

看似客观的描摹,实则包含深广的意蕴。

它通过捕捉烟渚、日暮、旷野、清江这些意象表现直觉的感受,含蓄而生动地写出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旅思之情”(《中国文学阅读与欣赏》)。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等也有大量的描写山水之佳作。

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六):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七绝,首句点明寻花地点,次句细描繁花朵朵,第三句写恋花彩蝶翩跹起舞,“美景尚多,风光无限”(《唐诗鉴赏辞典》),而第四句写“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于花丛的诗人唤醒”(《唐诗鉴赏辞典》)。

这一派美妙的春光,给诗人带来了莫大的欣慰和快意,这就是该诗借景来抒写饱经战乱后,开始有了安身之所的作者的心灵感受。

 第二、咏物诗。

指通过对物的描写,抓住物的某一特点来寄托思想感情的诗句。

其特点在于“托物言志”。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感情表达比较含蓄的咏物诗,更需要我们在阅读鉴赏时用心体味。

如《题竹石画》: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作的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在题目中已明确告诉了读者,即竹子。

本诗抓住了所咏之物的特点,通过对竹子的生动描写,抓住其经历了千种磨难、万般打击,始终没有动摇、放弃,依然坚硬挺拔,傲然屹立于青山破岩中的特点来抒怀,表现了作者坚定不移、刚正不阿的优良品质,赞美了积极进取、艰苦奋斗、不怕狂风恶浪袭击的精神。

这样的人生态度可见一斑。

再如明朝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较为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

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该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第三、边塞诗。

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从不同的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

它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

如盛唐时的边塞诗的主调为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岑参、高适);而宋代的边塞诗则更多地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因而鉴赏边塞诗时,应把握住时代特征,然后白推敲作品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如岑参,他曾先后两次在轮台、北庭等边塞生活六年之久,对边塞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征战生活有深入的观察和体验。

由于当时西域边境民族关系较为融洽,保持着稳定的局面,加之诗人怀着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对前途充满信心,因而他的边塞诗大部分洋溢着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

其边塞诗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诗作如黄河决堤,一气贯注,恣肆汪洋。

唐人殷璠《河岳英灵集》称他“诗奇体峻,意迹造奇。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

“参诗能作奇语,尤长于边塞。

”而范仲淹由于生活于不同盛唐时代特征的北宋,其边塞诗作的思想内容就是另一风貌。

如《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此词和作者的生活有密切联系。

北宋面临很大边患,可宋王朝一再退让。

很明显,这首词是咏叹边防战士的内心抑郁的。

但抑郁不是消沉,而是由于不曾击破敌人为国立功,驻守荒凉萧瑟的边塞,“羌管霜满地”,触景生情,思乡是在所难免的,但“燕然未勒”不还乡。

所以它的风格是悲壮的。

  第四、咏怀诗。

咏怀诗往往是作者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故其特点为即事抒怀。

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如三国魏曹植的《杂诗》(四首):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址。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该诗就字面上看,写了一个容貌俏丽的美人漂无定所的原因:

无人赏识,进而感叹时光流逝,青春难再。

联系作者身世,不难看出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以佳人自比,抒发了虽正值盛年,极富才华而不得施展的激愤不平之情。

这是一首自伤不遇之作。

再如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开头两句对眼前环境的叙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的深深怀念,这就是抒怀,而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日之孤寂,则是更进一步的抒怀。

  第五、咏史诗。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慨叹朝代的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的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含了深深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这类诗歌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鉴赏这类诗词应注意:

1、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典(对于典故,不仅要了解典故本身内容,更要明确作者用典的目的);2、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进一步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态度;3、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唐李商隐的《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阅读鉴赏本诗,首先要弄清“北湖”“南埭”曾为六朝帝王享乐之处,三国孙权立国以至陈亡这一历史时期中建都金陵的几个朝代纷纷代谢,当代的繁华之地已成陈迹,过去是笙歌迭唱,而今只剩下“水漫漫”一片汪洋。

看来“龙盘”是无处可寻的,国之兴亡,在人而不在地;如果是像六朝统治者一样,一味的荒淫无度,再坚固的“龙盘”,犹如“晓梦”一样,转瞬坍塌。

作者借古喻今,因情见景,情由景发,令人深思。

三、鉴赏古诗词,要抓住其要点,进行准确评价。

 阅读鉴赏古诗,首先要作分析,而后便是评价。

评价古诗词,不宜泛泛而谈,应根据诗作本身的情况,抓住其要点进行点评。

何为“要点”,怎样评价,这是我们在阅读鉴赏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大凡文学作品,均在如下几个方面表现出突出的特点,当然这些特点不一定是个个突出,但我们都可一一进行仔细斟酌,作出客观评价。

  第一,语言特点。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

诗歌的语言凝炼、形象、抒情、乐感强,只有准确地理解了诗歌的语言,才有可能对诗作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

而分析诗歌的语言,主要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遣词造句。

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

在历年高考试题中,考查重点往往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或句子。

唐代诗人张旭的《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第一句中的一“弄”字十分精彩,赋予万物以和谐、活泼的生机、情态和意趣,对全诗描绘美丽的景色,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起了极大的作用。

再如宋代张先词《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中的千古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破”字和“弄”字写得极其生动细致、形象传神,耐人寻味。

二是理解语句含义。

高考考题中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

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南唐李煜《相见欢》)句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

三是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诗歌的语言特色主要表现为:

1、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即为“清新明快”。

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诗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2、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手法,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不为简陋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体现作者的真功夫,即为“平淡简洁”。

如宋代李纲诗《病牛》:

“耕犁千亩实干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蠃病卧残阳”。

此诗语言通俗平淡,而意境深远,诗人以牛自喻,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下之乐而乐”的襟抱。

魏庆之《诗人玉屑·命意》所说“诗以意义为主,文词次之;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正可用于此诗。

3、意在言外。

不少诗词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即为“含蓄”。

历朝的咏史诗、怀古诗,更多地体现出这一特点。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第二、形象特点。

和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塑造形象;不同的诗歌中的形象不单是同小说、戏剧中通过叙事塑造的人物形象。

因而要结合诗歌的意境来加以分析,具体可分为如下几种:

人物形象,包括客观人物形象和主观人物形象。

客观人物形象指作者描写的人物,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人物形象指作品塑造的抒怀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也包括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动作形象可称之为事象,如《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

物象,指事物的形象。

如唐代虞世南《蝉》中的蝉、明代于谦《石灰吟》中的石灰、《咏煤炭》中的煤炭、清代郑板桥《题竹石画》中的竹子等。

景象,即景物的形象。

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沟”、“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

在进行形象分析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住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阅读鉴赏古诗的又一关键。

如宋李纲《病牛》中的病牛是作者自喻之物象,表达自己虽遭挫折,但仍为人民忧心之情。

再如柳永《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月”等景物意象表达出的是伤别的情怀等等。

总之,把握诗歌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第三,写作技巧和风格诗词的写作技巧和风格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

在诗词的阅读鉴赏中,我们一般侧重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个方面,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古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很多,主要涉及的是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等,还要注意古典诗词常常运用到的赋、比、兴、象征等手法。

如《诗经·硕鼠》中的“河水清且涟(沦)漪”句运用了“兴”的手法,由眼前水面上的波纹引起采木工人心中的不平;“硕鼠”则是用来比喻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剥削阶级;其中不乏铺陈事物的语句,即用了“赋”的手法。

第二个方面,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在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描写的方式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有虚有实(虚实结合)等不同。

如1999年选考杜甫《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诗的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第三句写白鹭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而第四句写大鱼跃出水面,发出了大的声响的“动”景,与前三句的“静”对比鲜明,更衬出夜的宁静。

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的(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句,不要任何“附着物”,直接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人士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有借景或借物抒情的(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有寓情于景的(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有情景交融的,即诗中既有情感的抒发,又有景物的描写,二者达到完美结合。

第三个方面,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其他写作技巧。

诗歌的结构常见的表现为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其他写作技巧如衬托、对比、渲染、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等。

如上是对古诗阅读鉴赏的一些关键的、基本的方法,如果我们在阅读鉴赏时能开动脑筋,仔细斟酌,那么就不难抓住一首诗歌所呈现出的各种特点,这样,阅读鉴赏古诗,就能抓住要点,进一步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当然,上述的基本方法只是阅读鉴赏诗歌的一部分,要能全面地评价诗歌,还有许多方法必须掌握,如大量诵读,反复吟诵,积累文体知识和常见的典故,知人论世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处不能对此作出一一分析,只是抓基本方法谈点粗浅认识,以期对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鉴赏古诗提出一点参考,尽一点微薄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