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4403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老院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养老院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养老院事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养老院事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养老院事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老院事迹材料.docx

《养老院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老院事迹材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老院事迹材料.docx

养老院事迹材料

养老院事迹材料

篇一:

养老院院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养老院院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他曾是一名军人,在茫茫的西北大漠与戈壁历练了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他是一名艺术家,从风发少年到耄耋岁月对声乐艺术刻苦钻研、孜孜以求;他还是老人们的知心人,用自己全部的精力为老人们营造了一个祥和美满的晚年生活。

他就是院长。

的人生之路厚重而丰满、熠熠生辉。

他先后在新疆大学中文系、天津运输学院、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等多所高校进行深造。

他从军23年,把人生最美的时光都献给了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实现了好男儿志在四方、报效祖国的人生目标。

他从部队转业后,先后任锡山市文化局副局长,惠山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接待办公室主任,现任惠山区民政局副局长、五保老人颐养院院长。

作为惠山区机关一名普通公务员,于7月、10月代表惠山区两次参加全国第五届全国行业歌手大赛并获民族组二等奖、评委会特别奖、金号原创男歌手奖,这在惠山区尚属首例。

转业后的他,时刻不忘生他养他的故乡,以实力打造成功,用自己无尽的力量和责任为家乡无锡市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美丽的无锡市,歌曲《江南一枝花》人人耳熟能详、音乐委婉回旋,风生水起、波澜跌宕的美妙音乐也让无锡市的特产水蜜桃名扬天下,这与董鸣华个人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

董鸣华同志在少年时期就非常迷恋声乐艺术,在绿色的军营里就是文艺积极份子,并多次参加文艺演出活动。

后来参加工作,虽然每天的工作都很繁忙,但是董鸣华同志坚持每天练声两个小时,几十年来如一日,至今仍在坚持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个人的辛勤努力下,董鸣华的艺术人生之路也充满着掌声与鲜花,7月获“第五届全国行业歌手电视大赛”民族组二等奖,组委会特别奖,10月获“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最佳男歌手”奖(金号奖)。

董鸣华凭借自己在中国声乐艺术界的造诣和影响,通过个人努力并多方协调、沟通、牵线搭桥,积极主动邀请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作曲、词作家廖勇作词、王宏伟赵季平、廖勇、王宏伟等到阳山采风,他们义务为为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量身打造的地方名曲《江南一枝花》隆重诞生。

他参加全国金号奖,也以《江南一枝花》报名参赛,为宣传无锡、宣传阳山、为阳山水蜜桃在全国打响品牌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无锡市水蜜桃美名远播、为惠山区农业产业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行政职务上来讲,作为惠山区民政局副局长是一位领导,但是,在惠山区五保老人颐养院老人的眼中,他是这个养老院的“老人王”——院长,亲切、温和而朴实。

董鸣华自从担任颐养院院长后,把自己的爱好和事业有机结合,只要是区里有什么文艺活动,他总是积极参加,慈善募捐晚会上,他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登台献歌,博得惠山区众多企业家、爱心人士的热烈欢迎。

他将自己浓浓的爱全部都融化在了五保老人之中,多少个寒暑日夜与老人同吃同住,在他的身上传承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美德,替天下儿女尽孝,为政府分忧,促进家庭和睦。

他积极用自己特有的艺术特质和人生魅力积极构建养老院独特的养老文化,让欢歌笑语时刻洋溢在养老院的角角落落,让更多的老年人“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他积极推动惠山区养老文化品牌发展,联系上海爱乐团等知名乐队来院义演,组织老人和工作人员编排各类节目,丰富老人生活;从颐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邀请廖勇、王宏伟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最终创作而成颐养院院歌《关怀》,让老人们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歌曲,许多老人唱到动情之时都会感动不已、潸然泪下,并以颐养院里发生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创作了电影剧本“颐园”。

另外,董鸣华还多次开展养老院卡拉ok大赛、书法绘画比赛、绕口令比赛、讲故事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的同时,无形中构建了养老院独具特色的养老文化,让老人们在文化的氛围中尽享晚年的安详与快乐。

坚毅、风趣、朴实、创新,这是惠山区老人和群众提起董鸣华时使用频率最高的四个词语,也许大家不曾知道他是一名军人,也不曾知道他是一名领导,甚至更加不知道他是养老院的院长,但是大家都曾深深的记得,在我们的身边,有个人就像隔壁的邻居,亦或是公园里晨练的老大爷,他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与风格,为我们无锡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资料来源:

篇二:

敬老院事迹材料

为了那抹夕阳红

兰西县中心敬老院事迹材料

按照国家“老有所养”的总体要求,在省市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兰西县于20XX年开始了中心敬老院标准化建设。

三年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敬老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环境优美,管理一流,院内绿草如荫,室内窗明几净,院民幸福快乐,怡养天年,成为蜚声同业、声名远播的一面旗帜。

多次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前来考察学习的兄弟市县络绎不绝,周边县(市)要求入驻的院民接二连三。

相继获得“绥化市敬老院建设一等奖”、“绥化市敬老院基地建设先进单位”、“绥化市文明单位标兵”、“黑龙江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

1、走多元化投入之路,推进标准化建设。

资金投入是敬老院生存之本、发展之基。

县财政虽然经济困难,但在敬老院建设上却十分大方。

县委、县政府提出,敬老院是民生工程,要干就干高标准,要建就建高水平。

为了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是积极争取政策扶持。

20XX年,争取省市民政部门支持,投资90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的的县中心敬老院作为全优工程投入使用;20XX年,又争取资金900万元,开始第二敬老院建设,目前即将投入使用。

二是主动纳入财政预算。

县委出

台了《关于中心敬老院建设优惠政策》,把人员培训、生活补贴、办公经费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给予资金支持。

三年来,县财政向敬老院注入生活补贴、办公经费600多万元。

三是汇集社会帮扶力量。

坚持内引外联两条腿走路,引导县直部门、义工组织、龙头企业等社会各个层面,献爱心、给支持、出资金、送捐助,资金累计近百万。

目前,中心敬老院食堂、餐厅、医务室、办公室、洗漱室、卫生间、健身室、活动室、娱乐室及寝室一应俱全。

每层楼都设有娱乐室,老人们可以收看几十个频道的有线电视节目。

每层楼设有活动室,老人们读书看报下棋打牌就近就便。

楼内设有健身房,备有跑步机、按摩椅等,设有太阳能浴室,供老人们定期洗浴。

每个房间都配有室内广播及烟感器、紧急呼叫器,院内及每个楼层都配有摄像监控系统。

可以说,各种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安全防范等设备设施品类齐全,功能完备,档次高雅,整栋大楼建筑宏伟,装饰豪华。

用副省长孙永波的话说,“全省敬老院我看过不少,像兰西县这样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2、走亲情化服务之路,用真爱树形象。

敬老院有一支25人组成的“孝心服务队”,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性格特点、情趣差异和需求层次,提供人性化、保姆式服务。

在人文关怀服务上,为每个老人建立个人档案,包括生日、民族、习俗、亲友关系及联系方式等。

每位老人过生日时,除了做蛋糕外,还要做长寿面、打荷包蛋。

三人以上过生日就来个

小型寿宴。

对智障不知道生日的老人,就选择“七一、八一、十一”等特殊节日,为他们集体作寿。

在敬老院,老人的房间分为双人间和四人间,床头有紧急呼叫器连接每层楼的护理室。

公共场所实现摄像头全覆盖,值班人员24小时监控,对发生意外的老人及时施救。

在日常护理服务上,做到了“三好”。

一是吃好,每周食谱院长亲自拟定,一日三餐不重样,三天小改善,一周大改善,菜库里猪肉成垛、鹅蛋成缸、蔬菜成堆、水果成箱;同时,每人每月补助10元生活零用钱,逢重大节日还送“红包”。

二是住好,在走廊安装了扶手、地面铺设了防滑地砖,对楼梯、厕所、浴室、活动室进行了无障碍、人性化改造,保证老人行走安全。

三是护理好,两周为老人换洗一次被褥、一周换洗一次内外衣,经常组织老人们到健身房、娱乐室、活动室进行健身和娱乐。

对常年卧床、行动不便、自理困难的老人,工作人员亲自到床前给洗脸、喂饭、剪指甲、换洗衣服、接大小便,视老人如亲人。

在医疗保健服务上,设立了专门医务室,选聘了医术精湛的专职医生和护士,配备了常用医疗器械和药品,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做到小病不出院,生活有保健。

对患病老人由服务员亲自看护、料理起居,并单独做病号饭,送到老人床头。

老复员军人李春森患重度静脉曲张,常年卧床,服务员像伺候亲人一样轮流精心护理,定时翻身,虽经高温酷暑,但老人从未得过褥疮。

陈树贵老人自幼两手患佝偻病,吃饭不能握筷,服务员一日三餐一口一口地喂饭。

重患老人,在县人民医院特设了“五保”老人门诊,建立了医疗档案,院民看病实行100%报销,工作人员24小时陪护。

三年来,为135位患病院民核销住院费360万元,平时免费提供慢性病药物80万元。

在精神文化生活服务上,成立了“院民议事委员会”,老人们可以随时向管理部、生活部传心声、提建议,让服务人员及时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

设立了文体部,成立了“二人转”剧组,组建了秧歌队,购置了服装、乐器等必备文娱用品。

每当重大节日,工作人员同院民同台演出,共享“文化养老”的成果。

真情服务换来了真心相报。

今年春节院民自发制作14面锦旗悬挂在各个楼层,有位院民把“不是女儿,胜似女儿”的锦旗挂在院长办公室。

汶川地震老人们捐款2500元,玉树地震捐款达到4945元。

3、走规范化管理之路,以质量求发展。

办好敬老院,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有一支精细化的服务队伍,用制度管人管事,用规范确定方圆。

一是升级队伍素质。

20XX年5月,肩负着县委、县政府的重托,汪亚琴远离了相对轻松的工作岗位,忘记了50岁的年龄,放下了对患病女儿的照顾,毅然扛上行李卷来到了刚刚落成的中心敬老院担任院长一职。

三年来,她舍小家顾大家,舍家人为老人,不图名,不图利,说的少,做的多,讲经营,重管理,带班子,带队伍,多次受到省市表彰。

在她的带动下,一批热爱敬老事业、熟悉护理常识的服务人员竞聘上岗,一支爱岗敬业、素质优良、各司其职的工作团队茁壮成长。

二是管用的规章制度。

院长带头制定了十五项职责、二十四项制度,拟定了《工作人员守则》,出台了《工作人员文明礼貌用语》,公布了《院民文明行为十不准》,这些规章制度在全省、全市得到推广交流,成为敬老院正规化建设的范本。

三是严肃兑现奖罚。

对院民满怀深情,对员工严格管理,是工作原则;要干就干出样,要不就不干,是工作准则。

500多人的大家庭,要想达到整齐化一,始终如一,必须形成规范。

敬老院采取评选干净楼层、整洁房间、先进老人、优秀职工的办法,好的奖,错的罚,差的抓,保证了厨房一尘不染、房间整洁干净、被褥整齐划一、物品摆放规整。

四是强化安全教育。

把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并常抓不懈。

对院民广泛宣传防火、防汛、防盗、食品卫生等安全知识。

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加强节假日和夜间的巡查力度,及时掌握安全动态。

定期对院民和工作人员进行健康卫生检查,严防流行病和传染病发生。

三年来,敬老院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4、走以副养院之路,改善生活条件。

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对院民每人每年仅有2400元投入,敬老院面临着资金紧张、吃不饱的问题。

为了补充敬老院经费不足,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水平,争取县委、县政府的同意,敬老院征用2公顷土地,创办占地2.7万㎡的敬老院副食品生产基地,创建了2处养殖场、1个鱼池和1栋蔬菜棚室,60头育肥猪、1400只蛋鸡、700只大鹅、4000尾鲫(鲤)鱼,都是老人们的盘中餐。

如今的敬老院不仅实现了蔬菜、肉蛋等副食品自

篇三:

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有这样一所敬老院,犹如镶嵌在赣鄱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每年吸引着全国各地一百多批次的参观考察团来参观、学习、考察、办班;有这样一位敬老院长,犹如一块磁铁,吸引着五保老人们争相投奔。

这里就是江西省丰城市梅林敬老院—福星苑,这位院长就是全国模范敬老院长、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xxxx同志。

率先垂范,苦,并快乐着

20XX年,组织上忍痛安排即将接任村支书的xxxx同志到敬老院担任院长。

xxxx二话没说,打起背包,不顾母亲、妻儿反对来到离家十几公里远的集镇走马上任。

原以为敬老院哪有村委会的事多,可以享享清福了。

但没想到上任头一个月,头痛的难题就出现了。

第一批进院的三十几个老人孤僻、邋遢、顽固等陋习根深蒂固,不服管理、当废为宝、随地便溺的坏习惯、坏毛病屡说不改,看着新建成的美丽的敬老院到处出现不和谐的音符,老人们画地为牢,互不相信、互不往来,房间里成了垃圾收藏间,飘散着一股刺鼻难闻的异味,预留的菜地杂草丛生,xxxx揪心的难过,并暗暗地下决心:

我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扭转这种局面。

于是,xxxx横下心来,吃住在院里,家里的6亩田地,租给别家耕种;他苦心经营的50亩果园,全落在妻子柔弱的肩上。

从那一天起,每天清晨5点就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一个一个找老人谈心,了解他们的过去、习惯和要求,组建支部,成立院务委员会,会同工作人员制定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制度、方案,调动老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作用,让老人参与到管理中来。

xxxx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院里的割草、剪枝,换灯、换锁,清淤、清理等等琐事,他从不请工代劳,都是自己带头,带领工作人员干。

这些年,他没有节假日,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年春节的年三十,他才会抽出中午的一点时间和家人团年,下午五点中准时出现在院里,十年来的每个传统节日里,他都是在院内陪着老人们度过的,面对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xxxx腼腆地说:

“苦点、委屈点没有关系,看到老人们渐渐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看着我们干到主动跟着干,院里的环境、秩序一天天的变化,老人们渐渐开心、快乐了,心里很有成就感”。

在他的感召下,许多老人开始慢慢认同这个“儿子”,慢慢认同这个家。

82岁的黄凤祥,既是五保老人,又是共产党员,他虽然瘸着腿,依然拄着拐杖到他负责的蔬菜园地拔草;75岁的饶细清老人是一名老党员,能力强、素质高,在院里主动把日常的院务工作抓起来。

笔者在采访中,询问老人对院长的评价,无不挑指称赞。

经过三年的努力,福星苑彻底改变了模样,环境优美、空气宜人、生活舒适、其乐融融。

20XX年12月,xxxx迎来了他人生的又一个春天,全国五保供养工作现场会在丰城召开,福星苑作为先进集体得到全国同行的高度评价,梅林敬老院被评为全国五星级敬老院,xxxx被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长。

随之,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宜春市党代表等荣誉接踵而来,要求入院的老人也越来越多,到20XX年,全院的集中供养老人增至118位。

少华同志没有被成绩和荣誉所迷失,仍然一如既往,十年如一日,总是福星苑里起的最早的、休息的最晚的一个。

母燕筑巢,累,并温馨着

“我就是老人们的儿子”,这是xxxx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把敬老院建成一个“家”,让老人们有家的归属。

是他的追求。

入院的老人,绝大多数都是无儿无女,在心里对家有强烈的渴望,但又缺乏经营家的经验,xxxx看准了这一点,他把家的理念渗入到每项工作中去,致力于提升老人们的幸福指数。

他将118名老人的照片按生辰顺序排列,为每一位老人准备寿宴;成立膳食委员会,让老人自己管理自己,吃什么,吃几样菜,由老人们说了算;他充分发挥老人余热,调动老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老人们或种蔬菜、种果树、或养鸡、养猪,各显其能,不但自给自足,种出的绿色蔬果,养壮的土鸡生猪等,还卖到附近的工业园、镇政府,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收益。

院办经济收入逐年增长,由最初的零增长到20XX年的15万元,确保了老人们生活质量;老人们每月的零花钱也由20元提升到50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xxxx的带领下,院里无论是党员、服务人员还是老人都把自己看成是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中的一员。

在院里,老人们有尊严,有地位。

院务、财务、膳食、生产、文体等事务,都由老人自治自理。

经老人们共同

制定的规章制度,谁违反了,老人们主动揭发,责其改正。

在制度的约束下,老人们的一些“陋习”得到有效矫正。

有的老人起床后不叠被子,其他老人马上指出;有的老人大热天不洗澡,工作人员主动提水,督促老人洗浴;有的老人爱打赤脚、卷裤腿,管“闲事”的院民马上背出相关

制度条文来。

管中显情,严中有爱。

渐渐地,老人们自觉了,习惯了,身心舒畅了。

对生病的老人,xxxx全程陪护,对思想有疙瘩的老人,xxxx促膝交心。

他就像一只母燕,精心筑巢,让温馨成为这个“家庭”的主基调、大气候,他让民主成为这个“家庭”的主旋律、好氛围。

爱在延续,贫,并富裕着

xxxx既有男人的气魄与担当,又具备女性的细致与柔情,卧室的床铺,他根据老人的身高调节,或高或低,相适相宜;有的老人腿脚不便,他将蹲便池换成坐便桶,安装防滑型地板,提醒老人别乱扔果皮,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清扫积水;他将年岁大的与年岁小的、体质弱的与体质强的,分配在同一间房里,结成帮扶对子;面对脾气暴躁的老人,他安插一个善解人意的老人相陪;有的老人体质差,怕冷怕热,他就在院内设立集中供暖室和恒温室,热水24小时供应,衣物鞋帽准时发放;老人们牙不好,嚼不烂,吃饭菜容易噎着,他叮嘱厨师做软饭,炖肉片,去鱼刺,交代老人慢进食;有的老人失眠,他放点舒缓的音乐,夜喘,他替老人垫高枕头,拍胸捶背;有的老人怕蚊子叮咬,又不习惯点蚊香,他买来蚊帐?

?

三千多个日夜,一路走来,满满是爱。

xxxx不仅在物质上满足老人的需求,而且在精神上让老人充实、快活。

院里成立了老年人之家,看电视、唱歌、下棋,想玩就玩;保健操、腰鼓、花叉锣鼓,想乐就乐。

细心的xxxx发现,老年人因为爱好相投,彼此相处时间一久,也像相好的小孩子一样,形影不离。

俗话说得好,少年夫妻老来伴。

老年人图个彼此照顾,图个聊天解闷。

在xxxx这个“红娘”的撮合下,院里有6对老人成了“新伴侣”,在敬老院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构筑了甜美、幸福的“爱巢”。

他的爱点点滴滴洒满整个“福星苑”,他是生病老人身边的“好儿子”。

他是情绪老人身边的“开心果”,他是这个大家庭的“主

心骨”。

他的事迹被老人们传诵到社会,得到大家的称赞,全国各地来参观、取经的络绎不绝,许多人自发地来到这里担当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服务。

北京一家老年公寓的老总,在参观完后,主动找到老熊,以50万元的年薪请xxxx“跳槽”去北京帮其管理,但他婉言谢绝了。

老总很好奇的问:

为什么?

xxxx很果然地说:

我已过知天命的年龄,我对物质生活已没有过多的追求,更最重要的是,我舍不得这里的老人,丢不下这个“家”。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采访结束时,夕阳照在这片满是绿色、温馨的幸福家园,看着簇拥在xxxx身边给我们送行的老人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幸福,这不就是我们所期盼的大同世界的生活吗!

我们好不羡慕起这些老人来。

挥手中,一个“黝黑、朴实、不善言语”的矮个男子汉形象在我们眼中渐渐高大起来。

资料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