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青岛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4334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青岛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青岛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青岛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青岛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青岛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青岛版.docx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青岛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青岛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青岛版.docx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青岛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课题:

统计

  课型:

新授

  --------统计

  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

  统计

  课时数

  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景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能力目标:

  使学生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教育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分析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具体课时安排

  平均数

  课时

  走进生活

  

  课时

  我学会了吗

  课时

  单元检测安排

  本单元结束时安排单元检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75—80页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

  3、在探索求平均数方法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

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

你们都了解关于篮球比赛的什么知识?

其实在解决篮球比赛中的一些问题要用到很多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借助学生最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本课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

  二、探索新知

  、(展示课本信息窗中的情景图。

  谈话:

看,蓝队和红队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突然,蓝队的5号队员腿抽筋了,跑不动了,他还是本队的主力得分队员,怎么办?

  篮队还有7号和8号两名替补队员,换谁上场呢?

根据什么?

  学生会说出很多理由。

  谈话:

同学们考虑的这些因素,都很有道理。

但是5号队员是主力得分队员,替换他的队员的主要任务是得分,所以我们应该主要从得分能力方面来考虑,对吗?

  以下是这两名替补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

  (大屏幕展示得分统计表)

  2、谈话:

根据这些得分情况,请你动脑想办法比较出谁的得分能力高?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再在小组中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有:

  (1)换8号队员上场,因为8号队员在小组赛中一共得了40分,7号队员在小组赛中才得了33分,8号队员得分多,所以应该换8号队员上场。

  (2)因为两名队员上场次数不一样,用总分不公平应该比较平均得分。

  师生共同辩论各种方法的优劣。

  引导学生体会到算平均得分是最合理的一种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比总分不合理——怎么办——比平均得分”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

  3、谈话:

怎样算他们的平均得分?

  谈话:

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到台前展示一下?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1)把两人得分制成条形统计图,在统计图上进行移多补少。

  (2)把两人在小组赛中的得分合起来,再用参加的场次去除。

  引导学生理解在统计图上移多补少法和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把解决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

师生共同总结提升。

  4、讨论:

10分是8号队员哪场比赛的得分?

11分是7号队员哪场比赛的得分?

  引导学生融解平均数的意义。

使学生明白10分和11分不是8号队员和7号队员在哪一场比赛中的得分而是反映他们在所有比赛中的整体得分情况。

  谈话:

现在你们认为应该换谁上场?

  三、拓展应用

  、课本77页自主练习第1题:

移一移,使它们同样高。

  2、课本78页自主练习第3题:

哪个小组成绩好一些?

  3、小明身高125厘米,如果他跌进一个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水塘里会有危险吗?

请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来分析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数学即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理解意义

  、谈话: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了如何求平均数,请大家先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数这个知识的?

(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理解,也可以举例说明,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2、谈话:

同学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有关平均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请大家轻声地把问题读一读,思考之后,可以和同座交流自己的看法。

  

(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强身高1.2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池肯定安全。

  )

  

(2)城南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

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3)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学校排球队队员,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厘米。

  )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

  )

  3、师生共同解决自主练习的1和2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不但可以尽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尊重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达到复习理解平均数意义的目的。

  二、掌握方法

  、创设情境,探讨策略。

  

(1)准备盛着水的4个同样带有刻度的杯子,每个杯子里分别装有6厘米、2厘米、5厘米、3厘米刻度的水,还有一个大杯子。

  

(2)如果把四个杯子中的水倒得同样多你有哪些方法?

  2、小组合作,研究方法。

(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尝试解决。

  

(1)移多补少。

从6厘米高的水杯中倒2厘米到2厘米高的水杯中,从5厘米高的水杯中倒1厘米到3厘米高的水杯中,这样每个杯子就有4厘米高的水了。

  

(2)把四个杯子中的水倒在大杯子中,再平均倒在四个杯子里。

  (3)列算式解答:

(6+3+2+5)÷4

  4、归纳小结,优化方法。

  教师: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一般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平均数的问题。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问:

根据这个公式,你还能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大,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拓展变通

  、选择题。

(选出答案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商店第一天卖出自行车54辆,第二天上午卖出自行车25辆,下午卖出35辆。

平均每天卖出自行车多少辆?

  A、(54+25+35)÷2

  B、(54+25+35)÷3

  

(2)三年级同学做好事,第一天做了22件,第二天和第三天一共做了38件。

平均每天做好事多少件?

  A(22+38)÷2

  B、(22+38)÷3

  2、师生共同解决自主练习的3、4、5题。

  3、想一想,填一填

  三年级同学植树情况如下表,已知平均每班植树23课,三

(2)植树多少课?

  班级

  三

(1)

  三

(2)

  三(3)

  平

  均

  棵数

  23

  ?

  21

  23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实践运用

  、合情推测

  四

(2)班第一小组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学号

  2

  3

  4

  5

  6

  身高(厘米)

  31

  36

  38

  40

  41

  42

  师问:

  A、明明算了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43厘米,不计算,你能不能知道他算得对不对?

  (让学生明白:

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这里最大的数就是142,平均数不可能超过142,所以平均身高143厘米是错误的。

  B、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求他们的平均数呢?

  c、指名列式,老师告诉答案为138厘米。

由此,你能不能猜测一下,四

(2)班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

  D、你想了解我国四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吗?

  出示:

根据健康网的报道,全国四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身高约是139厘米。

看到全国四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身高,结合自己的身高,你有什么想法?

  2、师生共同解决自主练习的6、7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道题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弄明白平均数是一个怎样的数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谈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反思:

  第三课时

  我都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我都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能综合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能利用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能利用年、月、日和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合作和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逛商场吗?

今天我们一块到商场去看看。

  二、解决问题

  、解决课本92页第一题:

列综合算式解答下列各题。

  这是一个关于购物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提供的各种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理解“相当于”的含义,弄清数量关系,然后独立解答。

组织学生交流时,要注重让学生说清解题思路。

  除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5个学生包比1个女士包贵

  多少钱”等两步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此题结束后,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己编一道类似的题目,全班学生独

  立解答并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说清解题思路,使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编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把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

  2、解决课本92页第二题

  此题主要检测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练习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拼一拼,根据自己所拼长方形的长与宽,计算出周长和面积,要注意拼法的多样化。

引导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边指自己所拼图形边说计算的周长和面积,把表格填完整。

最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

从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通过图形的长和宽的变化,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从中发现各种不同的拼法,再发现规律,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3、解决课本92页第三题

  此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找到数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4、解决课本93页第四题

  这道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情况,可放手由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情境图,了解信息,独立解决。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最后一幅图,通过:

为什么只过了3个生日?

启发学生自然的想到:

每4年过一个生日,肯定是在闰年,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拓展延伸

  、一共有476名同学参观恐龙馆,平均分成4批参观。

先估一估,再算一算,每批有多少人?

  2、学校计划买18个排球,每个9元。

如果从买排球的钱中拿出45元买跳绳,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个排球?

  此题要注重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3、一头奶牛的体重是540千克,它相当于3匹马的体重,一匹马的体重是一只小侯的4倍。

  

(1)一只小猴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一匹马和2只小侯一共多少千克?

  (3)6只小猴比一匹马重多少千克?

  (4)你能自己提个问题并解答吗?

  4、用24米长的篱笆在一堵墙边围起一块长方形菜地,这块菜地的面积最大可以是多少平方米?

  5、用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折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框架。

框架所围的面积分别是24平方厘米和25平方厘米。

求这根铁丝的长和折成的长方形、正方形框架各边的长。

  6、在一次语文考试中,王明考了88分,李丽考了94分,张林考了86分,而王明、李丽、张林、刘红4人的平均成绩是90分。

刘红的成绩在平均分之上还是在平均分之下?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反思:

  实践活动——饮水情况的调查

  教材简析:

  虽然饮水是每个孩子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情,但孩子们大都是渴了才喝水,对每天喝多少水比较合适、喝水与人体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并不关注。

“饮水情况调查”实践活动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在学生学习了统计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

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整理数据的能力;同时,通过调查了解水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教学目标:

  、巩固和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发展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借助统计结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水对身体的影响,养成适量饮水的习惯。

  3、在统计的调查活动中,初步获得用统计方法研究问题的经验,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拓宽视野。

  课前布置作业:

  、调查同学们每天的饮水情况,并填好统计表。

  饮水杯数

  ——2杯

  3——4杯

  5——6杯

  7——8杯

  9杯及9杯以上

  人数

  引导:

怎样调查省时省力?

  小组合作,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组长做好分工,合作完成上表。

  2、调查:

(1)人一天喝几杯水合适?

  

(2)水对人身体有什么影响?

  提示:

可以网上搜索,查阅书刊,询问家长等。

  并把调查结果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本环节放手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调查,既能功固和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又能发展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下一环节的交流作了充分的铺垫。

  二、课中交流,共同收获。

  、出示信息窗主题图。

  谈话: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2、展示调查的饮水情况。

  谈话:

课前同学们也调查了咱班同学的饮水情况。

哪个组想把你们调查后填好的统计表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指名一组展示,并简介调查情况)

  哪个组还有不同意见?

(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

  通过调查、整理,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某段人数是多少;哪段人数多;哪段人数少等问题。

  3、谈话:

那么人一天喝几杯水合适?

水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影响?

  把你调查的结果,先在小组里相互交流。

看哪个小组的收获多?

并选出代表,准备交流。

  (小组内交流时,教师参与到几个小组内了解情况。

  4、谈话:

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组的收获介绍给全班同学?

(指名小组代表回答)

  并追问:

你们是怎么想的?

你们组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其他组还有不同的收获吗?

谁还有补充?

(尽情让学生介绍)

  5、谈话:

同学们,通过大家课前调查和刚才的交流,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和感想吧!

  谁想谈谈你的收获与感想?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指名回答。

  6、教师小结。

  谈话: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真不小,老师也从你们的交流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其实每个人每天都需补充一定的水分。

不仅喝水能补充水分,吃水果、喝稀饭、喝饮料等都能补充水分。

我们要养成适量饮水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时间与空间,让其畅所欲言,使学生体会到实践活动的乐趣。

通过交流信息、分析统计表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调查的意义和必要性,从而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引发情感,付诸行动。

  、谈话:

同学们,针对调查情况和交流后的收获,你对饮水问题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指名回答。

  2、组内交流。

  谈话:

你想用什么形式向同学们和家长进行宣传?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3、组建交流。

  谈话:

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的宣传办法告诉全班同学?

(指名小组回答)

  4、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非常愿意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

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方法,向全校同学和家长进行“良好饮水习惯”的宣传活动。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对饮水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宣传形式,再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选用不同形式进行宣传活动,加强了情感教育的渗透,引发学生自觉行为,并进一步感知数学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反思:

  总复习

  第一课时

  整理与复习

(1)

  教学目标:

  、复习本学期的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2、复习轴对称、统计、平移和旋转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整体整理:

  本学期我们一共学了11个单元,对照目录,说说有哪11个单元。

  (我们前面每一次单元测试之后,我都会要求学生把本单元测试的分数写在目录上。

  可参考自己的测试分数,把这11个内容分成3类:

我学得好的内容、我最感兴趣的内容、我觉得学习有困难的内容,把它们一一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老师简单摸底,了解学生的情况。

  听听大家的意见,说说你喜欢老师怎样的安排复习?

  二、分块复习:

  

(一)计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

□□□÷□

  问: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也可能是几位数?

  什么时候尚是三位数?

什么时候两位数?

  如果除数是6,要得到三位数的商,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哪几个数?

其中最小的是多少?

如果要得到的是两位数的商,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哪几个数?

其中最大的是多少?

  什么时候商中间会出现“0”?

  (①百位整除②十位上不够商1)

  还是以除数是6为例,要使商中间是0,它的百位上只能填几?

十位上可能填几?

  一起来计算914÷4

  注意有三个步骤:

计算、验算、横式上写得数

  算得结果是228……2

  如果没有余数,那被除数应该是多少?

(912)

  把算式改成912÷4=228

  问:

要使商,减少1,被除数应该怎么改?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要使商多5,被除数又应该怎么改呢?

为什么?

  2、板书:

□□×□□,接下来我们要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几位数,也可能是几位数?

  你是怎么想到的?

  (可以分别举例:

10×10和99×99)

  这类乘法中有一个特殊情况,就上乘数末尾有0

  板书:

40×50,请判断:

  

(1)这个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

  

(2)这个积的末尾只能有2个0

  问:

哪句话是对的?

为什么?

  估算:

48×52说说像这样的题目,你可以怎么估算一下它的结果?

  笔算该题,并验算,注意书写的规范。

  算一算:

(1)848÷4

  283÷4

  408÷4

  32×30

  40×27

  40×30

  

(2)900÷3

  545÷5

  23×20

  50×80

  25×24

  660÷6

  复习一下25×24的口算方法。

  

(二)看第4题,请你说说这题复习的是哪一块的内容?

  板书:

轴对称图形

  怎么样的图形可以称为“轴对称图形”?

  注意:

不仅有形状的要求,还要有颜色方法的要求

  判断书上的这几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不是的,要说出理由。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每一个图形所表示的意义,那就请他来介绍一下。

  第2小题是什么方面的知识呢?

  板书:

统计

  请学生按照书上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教师巡视,注意是否每个学生都能过关。

  一边涂色,一边要求学生估计它的平均数可能是多少?

说说估计理由。

  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三)平移和旋转:

  分别用动作来表示平移、表示旋转

  判断书上第5题,这4样运动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呢?

  第6题:

这也是平移的内容

  在做这类题的时候要注意看清楚移动的方向和格数。

  学生数一数,完成书上的练习。

交流。

  课后记:

移动的方向,可以通过箭头来判断。

而移动的格数要通过对应点之间的格数来判断,注意在数的时候,开始的那个点不要数进去。

  反思:

  第二课时

  整理与复习

(2)

  教学目标:

  、整理复习千米与吨的知识,了解这是两个比较大的单位。

  2、整理与复习分数的一些知识,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3、整理与复习年月日的知识,掌握其中较多的知识点及计算。

  教学过程:

  一、千米和吨:

  这学期我们认识了两个单位:

千米和吨,谁来说说与它们相关的知识?

  (比如:

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还有米、分米、厘米、毫米;

  其他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千米很长,几千米的长度基本就是一种望不到边的感觉

  虽然摩天大楼很高很高,但还不至于望不到头,所以它只能用米做单位而不能用千米做单位

  用千米做单位的都是一些很长的,如河流、道路等

  ……

  吨是一个很大的重量单位,其他的重量单位还有千克和克

  相邻的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

  辆小轿车差不多重1吨

  一些很大的东西才会用吨做单位,比如集装箱等等

  ……)

  练习:

3千米=(

  )米

  XX千克=(

  )吨

  注意读的时候再次感受进率1000

  二、分数复习:

  、12根小棒,每次分别拿出它的、、、、,每次各拿出多少根?

  让学生分别说说每次的几分之几是怎么算的。

  2、右边正方形中有16个相同的方格,请给方格总数的涂上颜色

  问:

方格总数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涂色。

老师巡视。

  3、一杯饮料300毫升,小明喝了一杯饮料的方格总数的,小军喝了一杯饮料的,他们两人各喝了多少毫升?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看了图之后,你觉得你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三、复习年、月、日

  板书年、月、日

  这三个是时间单位,请说出关于它们的知识

  (一年有12个月

  按天数来分,31天的为大月,分别是:

1、3、5、7、8、10、12月

  7、8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之前是单数月是大月,8月以后是双数月是大月。

  一年有7个大月

  30天的月为小月,可以对照大月,找它们剩下的月份。

除了2月,还有4、6、9、11月。

一年有4个小月。

  剩下的2月最特殊。

  7个大月+4个小月+特殊的二月=12个月)

  平年、闰年:

  通常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年是闰年,但遇到整百的年份就应该是400的倍数

  板书:

××××年份都是四位数,为了计算的简便,我们只要用后面两位除以4就可以了,但遇到整百的年份,如××00,就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为了计算的简便,我们可以把前两位除以4来判断

  所以说: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这一年一定是闰年。

这句话是错误的。

  季度:

一年分4个季度,三个月一季度

  、2、3月为第一季度,4、5、6月为第二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