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3961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

A.蕴藉(jiè)舂粮(chōng)数数然(shuò)深恶痛绝(è)灼灼其华(zhuó)

B.棨戟(qǐ)招徕(lǎn)岑寂(cěn)茅塞顿开(sè)翩翩起舞(piān)

C.媲美(pì)告馨(qìng)憎恐(zēng)亡矢遗镞(zú)除臣洗马(xiǎn)

D.狡黠(xiá)衣袂(què)文绉绉(zhōu)自怨自艾(yì)数见不鲜(xiān)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正确的一组是

A.尺椟鲁莽眉眼颦蹙锱铢必较焚膏继晷轻鸢剪掠

B.怒容赝品敷衍塞责酩酊大醉得鱼忘筌佳言懿行

C.流弊干燥柳岸灞桥无路请璎殒身不恤毁誉参半

D.付梓征戍拔木转石自鸣得意一蹴而至秋风袅袅

3.下列句中对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听臣微志(成全)②逮奉圣朝(到)③彩彻区明(天空)

B.①而征一国(取信)②穷且益坚(贫困)③控蛮荆而引瓯越(连接)

C.①今兹捧袂(结伴)②路出名区(过)③时矫首而遐观(抬)

D.①恭疏短引(撰写)②庶刘侥幸(饶恕)③所赖君子见机(征兆)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夙愿得偿②夙遭闵凶③夙兴夜寐

B.①慈父见背②见陵之耻③君既若见录

C.①绝云气②而绝江河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①各具情态②具以表闻③具告以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彼其于世②其正色耶③其广数千里

B.①复驾言兮焉求②置杯焉则胶③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①毕礼而归之②泉涓涓而始流③酌贪泉而觉爽

D.①臣以奉养无主②家叔以余贫苦③臣以险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全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①九岁不行②悦亲戚之情话③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①臣之辛苦②阮籍猖狂③则告诉不许

C.①至于成立②孟学士之词宗③孟尝高洁

D.①千里逢迎②庶刘侥幸③腹犹果然

7.下列对加点词的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雄州雾列②谨拜表以闻③襟三江而带五湖④徐孺下陈蕃之福⑤宾主尽东南之美⑥愿陛下矜悯愚诚⑦屈贾谊长沙⑧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⑨吾从而师之⑩萍水相逢⑪谁悲失路之人⑫且臣少仕伪朝

A.①⑧⑩/②④⑦/③⑨/⑤⑥/⑪/⑫B.①④⑧/②⑦/③⑨/⑤/⑥⑫/⑩/⑪

C.①④⑧⑩/②⑦/③⑨/⑤⑥/⑪/⑫D.①⑧⑩/②④⑦/③⑨/⑤/⑥⑫/⑪

8.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目吴会于云间②童子何知③为众所服④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⑤臣亡国贱俘⑥急于星火⑦而刘夙晏疾病⑧既自以心为形役⑨彼且奚适也⑩而莫之夭阙者⑪宁许以负秦曲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A.①⑥⑦/②⑨⑪/④⑩/⑤⑫/③⑧B.①⑥/②⑨/④⑪/⑤⑦⑩⑫/③⑧

C.①⑥/②⑨⑩/④⑪/⑤⑫/③⑦⑧D.①⑥/②⑨⑩/④⑤/③⑦⑧⑪/⑫

9.下列有关《滕王阁序》中所用的典故,解说有误的一项是分)

A.“奉宜室以何年”,化用贾谊之典,表达王勃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

汉文帝时,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文帝把他征回长安,召见于宣室问事。

B.“气凌彭泽之樽”,以“彭泽”代指陶渊明,意是说参加此次盛会的文人雅士豪爽畅饮的气概。

陶渊明“性嗜酒”,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C.“邺水朱华”,以曾在《公宴诗》中写到“朱华冒绿池”的曹植比拟参加宴会的文人具有很高文才,邺下是曹魏兴起之地,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诗。

D.“梓泽丘墟”,以梁孝王所建的昔日繁华的金谷园已成为荒丘废墟,来说名胜之地终难兔于荒芜。

梓泽是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别墅——金谷园的别称。

陶瓷艺术是一种具有标志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作为全世界的一种艺术语言,似乎总是以优雅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制作瓷器需要极度的细心和耐心,否则,不可能制造出的瓷器。

中国陶瓷上有“中国故事”,在表达人物故事或戏曲故事时,工匠们惯于使用“减法”,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

而()通过这种以图代文的方式,实现理念与思想的教化和普及。

随着瓷器的大量出口,中国传统故事画也传到了异国他乡。

中国瓷器所蕴藏的“中国风”,令西方人,但因为文化传统的隔阂,国外文博学界在解读中国瓷器故事画时经常。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各方力量应该携手,把陶瓷上的中国故事讲得精准、透彻、动听。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耳熟能详美轮美奂拍案叫绝张冠李戴

B.有目共睹精美绝伦拍案叫绝南辕北辙

C.耳熟能详精美绝伦赞不绝口张冠李戴

D.有目共睹美轮美奂赞不绝口南辕北辙

1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故事内容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

B.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容易被理解的话本小说,当时很流行。

C.这些故事内容通常取材于容易被理解的话本小说,当时很流行。

D.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

1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B.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C.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D.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语言表达

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排序是

“木叶”的形象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却,因此也就:

而且,也显然是。

①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②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③变得太黄了④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⑤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⑥缺少那飘零之意

A.②①④⑥⑤③B.②①⑥④⑤③C.②①④⑥③⑤D.②①⑥④③⑤

评卷人

得分

三、情景默写

14.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以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即将死亡或事物即将没落的成语是______。

(2)《陈情表》中李密连用“_______,_______”两个成语,形容自己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3)在庄子看来,只有______,______。

才能做到“无待”,才能达到逍遥游。

(4)深秋初冬,去湿地看鸟看日落,或许仍可感受“_______,______。

”的胜景。

(5)“不要为错过太阳哭泣,天空依然有闪烁的群星”,和这句话类似的诗句,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的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6)《庄子·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其他

15.课内句子翻译。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评卷人

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中国建筑的特征》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②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

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

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③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

关于这方面深入一步的学习,我介绍同志们参旁《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宋李明仲的《营造法式》。

关于前书,中国营造学社出版的《清式营造则例》可作为一部参考用书。

关于后书,我们也可以从营造学社一些研究成果中得到参考的图版。

16.第①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作比较B.打比方C.举例子D.分类别

17.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

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

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

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18.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在饱受旧社会、旧制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1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2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

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奴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戏痴

梅寒

临城面山向水,地处水陆交通要塞,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小城虽然不大,城中有钱有闲人家却不少。

临城的戏园茶馆也就格外多,南来的北往的戏班子,来临城,没有一家不赚个钵满盆满满载而归的。

在临城,余家是响当当的大户,余家老太太一口气连生五子,五个儿子中有四位子承父业开染坊做买卖,只有年纪最小的余五让父母大失所望。

余五也生得人高马大气宇轩昂,却天生不喜欢做生意,倒是对游山玩水逛街下馆子挺在行。

老爷子看不习惯,软硬兼施,企图把这个最小的儿子拉入商海正途,无奈余五是那扶不起的阿斗,心思全然不在那里。

老爷子也只好放手,由了他去。

余五自此越发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活得没了章法。

余五爱听戏,临城凡是搭台唱戏的地方,没有一处少得了余五的身影。

余五彼时年纪正轻,家世又好,每每出行,华服香车,仆从前呼后拥。

所过之处,街里街坊斜睨皱眉,心下慨叹老余家出了这等败家之子。

到得戏园茶馆,余五所受待遇却完全是另一幅景象,老板笑脸相迎,台上扮戏的演员更是恭恭敬敬地称余五“五爷”。

这一声“五爷”也不是白白叫得的,别看余五没有经商的天赋,对戏,对台上的戏子们而言,余五可谓知己。

当然,余五也不可能成为所有戏子们的知己,他爱戏,捧角儿,只捧自己欣赏中意的人儿。

不入他戏眼的,他连正眼都不瞧一下。

也怪,但凡入了余五的戏眼,被他着意去捧的戏子,无论花旦还是老生,最终无一不红,无一不火。

也正为此,五爷这个名字在梨园界越叫越响,前来奉承巴结五爷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入了这一行,吃了这碗饭,谁个不想成角儿?

五爷却有五爷的标准,不肯轻易出手,他也决不轻易放弃。

他不看好的戏子,哪怕将相王侯携了金玉满堂来找他也不肯叫一声“好儿”,他看好的,哪怕两手空空,他也场场都会准时前去捧场叫好儿。

有时,城东城西,两边的戏班子摆开擂台,同时开唱,刚好两个戏班子里都有五爷要捧的角儿。

这下可就忙坏了五爷和他手下的那些人,东城听一半,赶紧勒马上车,急匆匆往西城赶,西城听过紧要处,再匆匆忙忙往东城赶。

因为对台上的戏了然于胸,哪里出彩儿,哪里该叫好儿,五爷把握得恰到火候,一个晚上在城东城西间穿来穿去,竟然也不耽误五爷为两边要捧的角儿叫好儿。

这也是一种本事。

那年,邻省有一个戏班来临城搭台唱戏,其中有一个唱花旦的少年,十四五岁,生得儒雅俊秀,唱腔深情婉转。

五爷坐在台下,搭眼一望,侧耳一听就觉得他是一块唱戏的料。

自此后,每有少年的戏,五爷一场不落。

等那戏班在临城唱到第二十五天的时候,五爷同往常一样前去听戏,却发现台上的少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位陌生脸孔。

五爷急了,匆忙去后台打探,方知唱戏的少年嗓子出了问题,那会儿正神情落寞地在给班主烧水沏茶呢。

看到五爷前来,少年的眼圈儿一下子就红了。

五爷去找班主,让少年继续出台唱戏。

班主面露为难之色:

孩子的嗓子坏了,怕是祖师爷没赏他这碗饭吃啊……五爷不知怎么的,就认定这少年日后必成大器。

那晚与班主商议不成,五爷竟然做出一个平生以来最疯狂也最大胆的决定。

他花了几百两银子将少年从戏班里赎出来,又花几百两银子带着少年去求名师:

孩子,只要找对师傅,别看你嗓子坏了,你仍然能成名成角儿。

五爷的这一举动差点把家里的老爷子气得吐血。

少年对五爷的举动,却是感激涕零,在五爷面前长跪不起,要认五爷为义父。

五爷没应承,扶起少年就俯身去掸少年膝盖上的土:

演戏有三境,一要演“准”,二要演“美”,三要演出“味儿”,这就好比“三级跳”,一跳要比一跳难啊,难能可贵,你小小年纪,就已悟得演戏的第三境了。

好好唱吧。

自此,五爷与少年以朋友相称。

少年仍旧称五爷为五爷。

五爷大半辈子只爱戏、捧角儿,无心商海仕途,无心娶妻生子,家中所有积蓄几乎全部被挥霍在这上面,父母在时还好,等到父母归西,家里四分五裂,五爷自己的生活都变得困难。

五爷仍旧痴迷于戏,那份痴迷却仅仅局限于自己家里那台老旧的唱机。

唱机滋滋拉拉,当年他捧红的那些角儿,在咿咿呀呀地唱。

年迈的五爷眯着眼睛,摇着纸扇半躺在院中的摇椅上,听到至情处,手上的纸扇“啪”的一合,“好!

”那一声,气息不减当年。

却再也没有如潮的“好——”来附和了,只有院角的一树洋槐叶子在“唰啦啦”地响……

五爷病危,想念自己昔日捧红的那些角儿,老生,花旦,小生……

却无一个前来。

除了那个他曾为他赎身的少年——彼时,那少年已是红透大江南北的名伶。

看到五爷老态龙钟病体恹恹,身边唱机里依然在放着师兄师妹们的唱片,名伶的眼眶儿就湿了:

五爷,这些年,为这,可苦了你哇……

不苦,不苦,苦因是迷,乐因是悟,五爷好的就是这一口儿哇……

五爷长叹一声,欣然闭目……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2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余五在梨园影响巨大,只要是被他捧过的戏子,无论个人条件如何,最终没有哪一个不红火的,唱花旦的那位少年便是典型的例证。

B.余五为了赎出已经被戏班子淘汰的少年,竟然花出几百两银子,这把其父气得吐血。

这一细节暗示了余五父亲是被气死的。

C.烘托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色。

余五父亲以及街坊的眼光和态度等侧面描写的文字虽然不多,但是它们对突出余五对戏的痴迷作用明显。

D.余五年轻时未能继承家业,每每出行,华服香车,仆从前呼后拥,这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余五晚年悲剧命运出现的必然性。

22.小说中的余五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23.有人认为小说中的余五是个缺乏责任感的人,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评卷人

得分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

父侭,邠州知州。

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

束言:

“尚文为将,忠义自许。

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

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

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

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

”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

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

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

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

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

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

逾年,俺答②薄都城。

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

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

徐阶劝,得免。

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

“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

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

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

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

岁月积深,凄楚万状。

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

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

辗转思维,进退无策。

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

”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

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

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

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

“岂有喜及罪人耶?

”卒以奏,帝心动。

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丧除,召为都给事中。

旋擢南京右通政。

复辞疾。

布衣蔬食,终老于家。

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注)①谏垣:

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

②俺答:

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2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恤典”,是指朝廷对去世官吏分别给予辍朝示哀、赐祭、配飨、追封、赠谥、树碑、立坊、建祠、恤赏、恤荫等的典例。

B.“除”和“擢”都属于中国古代官职任免制度。

“除”是免除犯了错的官员的职务,“擢”是在原官职上提拔提升。

C.“杖”,是中国古代用大竹板、大荆条等拷打犯人脊背、臀或腿部的刑罚,与笞、徒、流、死一起被定为“五刑”。

D.“刑部”,是中国古代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

明清两代,刑部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束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B.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

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

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最终在家去世,没有子嗣。

2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

(2)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

评卷人

得分

七、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别舍弟宗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