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3846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性炭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活性炭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活性炭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活性炭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活性炭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活性炭行业分析报告.docx

《活性炭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性炭行业分析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活性炭行业分析报告.docx

活性炭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活性炭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4月

 

木质活性炭以林产三剩物为生产原料,对于充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提高林农收入及促进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化石能源排放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

根据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木质活性炭行业同时符合第一类“鼓励类”第一条“农林业”第48项“次小薪材、沙生灌木及三剩物深加工与产品开发”、第54项“林产化学品深加工”以及第三十八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第23项“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的行业要求,属于我国产业目录中鼓励类的行业。

煤质活性炭以无烟煤、煤焦油为原料,在生产过程中相较于其他化工行业能耗低、污染小、附加值高,因此广泛运用于化工、食品加工、环保、冶金、国防等各个领域,在许多领域是不可替代的生产物料。

煤质活性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化石资源的利用率,符合我国加强环境保护及治理的长效机制。

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活性炭制造属于其中“7.2先进环保产业-7.2.9其他环保产品-环保材料”。

一、行业监管

1、行业主管部门与监管体制

活性炭行业是化工、食品加工、医药、环保等大类行业的交叉领域,当前国家并未有常设专门机构对本行业进行管理,行业的有序运行和发展主要通过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调控、指导及行业内企业自律两方面的保障来实现,企业的经营及业务开展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

行业受到的监管主要来自具体产品涉及上下游产业的主管部门及国民经济的宏观主管部门。

由于活性炭行业涉及上下游产业链较长,产品的生产、使用涉及较多领域,因此本行业直接或间接受到多个主管部门的监管。

其中发改委主要负责行业的宏观调控,为行业发展制定产业政策及规划;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含核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行业管理,组织制定能源行业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负责对食品添加剂实行生产许可制度,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并对食品、医药等领域的活性炭产品进行安全性审查、检测、风险评估;国家林业局对木质活性炭行业进行行业整体规划,产品结构调整等;卫计委负责对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监督管理;国家药监局负责制定制药用活性炭实行准入管理制度等。

除上述主管部门对活性炭企业进行宏观监管和调控外,日常生产经营中,主要受企业所在地工商、环保、安监等行政部门的管理,若企业有涉外业务,还须符合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及其各级行政机构的相关规定。

2、行业自律组织

煤质活性炭行业的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主要有中国兵工学会活性炭专业委员会、国煤炭工业协会统管、各省煤炭工业协会分管,其主要职责是:

制定本行业的行规、行约,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促进企业平等竞争;协调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本行业的管理工作,参与制定、修改本行业各类标准,组织行业标准的贯彻实施,推进行业质量管理等。

木质活性炭行业的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为中国林产化工协会活性炭分会,协会主要职责为:

负责制定木质活性炭行业的行规、行约,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促进企业平等竞争;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对木质活性炭行业进行管理,参与制定并推进本行业各类质量管理。

3、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1)行业法律法规

本行业为煤化工及林产化工制造业的细分行业,当前并未出台具体针对该细分行业的专门法律法规。

煤质活性炭及木质活性炭分别以无烟煤和煤焦油、林产三剩物为原材料,并主要投入食品加工、医药、水处理、环保等领域,因此活性炭行业涉及的法律法规主要为产业链上下游涉及行业相应法律法规,具体遵照的法律法规主要如下:

(2)产业鼓励政策及发展规划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低能耗、节能环保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直是近几届政府宏观产业调控及产业升级的重点方向。

活性炭由于其生产及应用特点,符合宏观产业调整方向,自2003年起各主管部门颁布了一系列产业鼓励政策和行业规划,本行业的长期发展将充分受惠于这些扶持政策,主要政策包括:

二、活性炭行业及产业链发展概况

1、活性炭介绍

活性炭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工业、民用和国防生产的功能性碳素材料,自上世纪初在英国投入产业化以来,活性炭产业已经经历了近100年的发展历程。

活性炭的主要用途包括食品加工、水处理、冶金等生产领域中用作吸附剂,化工、医药生产中作为催化、活化物载体。

近几年随着新材料、医药生物等领域的进展,活性炭有望在能源储存、天然气回收、血液净化等前沿领域拓展出新的用途。

活性炭具有高度发达的内部孔隙结构,巨大的比表面积及丰富的表面基团,具有优越的吸附性能,可以实现除臭、脱色、精制、提纯等目的,因此在许多领域成为难以替代的主流吸附剂,相较于其他种类的吸附材料,活性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吸附范围广、吸附性能佳;第二,物化性质稳定,强度较高,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第三,使用灵活、生产工序、工艺较为简单;第四,利用效率高,且可循环使用。

2、活性炭分类

活性炭产品可按照制备方法、工作环境、制造原料进行分类。

按照制备方法活性炭可以分为物理法制备活性炭和化学法制备活性炭,物理法通过将碳素物料经高温高压、炭化、活化等工序制备活性炭,而化学法则主要通过将碳素物料与磷酸等物质进行物化反应制备活性炭。

按照工作环境可将活性炭分为液相吸附和气相吸附活性炭,区别在于其工作介质的物理形态。

按照制造原料可以将活性炭分为煤质和木质两大类,煤质活性炭主要以无烟煤和煤焦油为制造原料,而木质活性炭主要以木屑、果壳及磷酸作为制造原料。

大致说来,煤质活性炭一般以物理法制备,而木质活性炭一般以化学法制备。

由于煤质活性炭和木质活性炭性能及生产工艺的差异,其适用的工作环境也各自不同。

以下为两种活性炭在液相和气相吸附领域的性能对比。

活性炭优越的应用特性及生产利用的经济性,使其成为众多产业门类中难以替代的产品。

活性炭主要应用领域涵盖了食品饮料、化工、冶金、轻纺、水处理、医药等众多产业门类,近年来随着环保节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活性炭在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凸显。

此外,随着新材料技术、医药科学等领域的技术进展,活性炭在能源储存、天然气回收、血液净化等方面应用逐步拓展,将为行业的前景注入新的活力。

活性炭在各个产业门类的具体应用如下:

3、国外活性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活性炭产业肇始于上世纪初的欧洲,1900年英国人RaphaelvonOstrejko取得粉状活性炭专利,并于1911年在维也纳投产,标志着活性炭产业的诞生。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当前活性炭已广泛运用于食品加工、冶金、环保等各大产业门类,成为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细分行业。

(1)全球市场容量及增长状况

2007年全球活性炭市场总额11.2亿美元,研究机构Freedonia预计2012年全球活性炭市场总值15.4亿美元,2007年-2012年市场增长率5.83%,若保持这一增长率,2017年全球活性炭市场容量将突破20亿美元。

根据《ActivatedCarbon-AGlobalMarketOverview》的研究结果,2015年全球活性炭市场规模估计达27亿美元,预计2016年达30亿美元,预计从2016到2022年,活性炭将以12.8%的年复合成长率增长,预计到2022年达到62亿美元规模。

活性炭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导入期(1900初-1950s)、成长期(1950s-1990s)、成熟期(1990s至今)三大阶段。

欧美发达国家主导了产业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大致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的进一步扩展,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活性炭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活性炭行业的新增长极。

美国、荷兰、日本是活性炭传统生产大国,随着中国活性炭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活性炭生产国和出口国。

当前全球活性炭的主要产能已经由发达国家转移到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

上世纪90年代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环境监管愈发严厉、人工成本的攀升、活性炭生产赖以持续的资源匮乏,活性炭传统生产大国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纷纷将能耗较高、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活性炭产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煤炭资源丰富的中国及林业资源丰富的东南亚。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国内的活性炭需求仍在稳步增加,因此仍然是全球活性炭的主要需求方。

根据Freedonia预测,2012年-2017年全球活性炭市场仍将保持约5%增长率,2012年,全球活性炭需求总量已达到115万吨,其中美国、日本及西欧活性炭的需求总量已达到49万吨,占全球市场的43%。

2013年全球活性炭消费总量达到128万吨,2014年全世界活性炭消耗量达到150万吨,预计今后年活性炭消耗量增长率会逐年递增。

(2)产业格局现状

在供给结构方面,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为高段活性炭产品的供应国,中国及东南亚国家虽然已成为主要的活性炭供应国,但产品主要为中低端活性炭,专用性差,产品单位附加值、人才、技术、企业规模等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活性炭厂商实际面对的目标市场不同,因此基本不存在直接竞争。

当前国外活性炭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的活性炭产业情况大致如下:

①美国

美国是当前全世界活性炭需求最大的国家,虽然大量产能已向外转移,但仍然是全球主要的生产国。

美国活性炭行业集中度较高,卡尔冈活性炭公司(CalgonCarbonCorporation)、诺芮特美洲公司(NoritAmericasInc)活性炭产能占美国活性炭总产量30%以上。

②日本

日本的活性炭产业主要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进口基础活性炭,然后进行加工以生产高价值的各种专用活性炭。

日本的主要活性炭厂商有可乐丽株式会社(KurarayGroup,以下简称“可乐丽”)、大阪瓦斯株式会社(OsakaGasCo.Ltd.)、三菱化学卡尔冈株式会社(CalgonMitsubishiChemicalCorporation)及二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FutamuraChemicalCo.Ltd)等大型综合企业,行业集中度较高,仅可乐丽即占全日本产能的30%。

③西欧

法国、德国、荷兰是西欧地区主要的活性炭生产国,诺芮特公司(NoritN.V.)是该地区最大的供应商,占整个地区产能的50%。

④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大部分处于亚热带或热带地区,林业资源丰富,特别是椰树等热带植物的果壳特别适合生产木质活性炭,因此本区域也是重要的活性炭产出区,主要生产国包括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

该区域规模最大的活性炭生产企业为斯里兰卡的Hayleys公司,年产能在1万吨以上。

(3)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经历20余年世界范围内活性炭产业的转移及升级,当前活性炭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国际活性炭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第一,活性炭产能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催生了多层次互补的国际活性炭市场。

发达国家主导了活性炭产业的导入期和成长期,在技术、资本和产业规模上均处于领先地位,主要生产高端活性炭产品。

发达国家需要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中低端活性炭以生产各种专用活性炭,推动了发展中国家活性炭产业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家的产能由填补了发达国家的需求缺口,这种国际产业链分工关系,造就了多层次互补的全球活性炭市场格局。

第二,市场需求结构的进一步分化。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已成为各国的共识,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成为长期趋势,这将间接影响活性炭的主要使用领域,从而影响其需求结构,在发达市场主要体现为需求层次的升级,活性炭主要需求向环保节能等领域转移。

第三,活性炭在新领域的应用将改变行业的市场容量、产业形态。

当前活性炭主要应用的新领域如下:

I、EDLC

活性炭是一种应用广泛的EDLC电极材料,具有成本低、比表面积大、制备工艺成熟等优点,随着更优性能的EDLC电极活性炭不断被研发出来,有望为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等新兴行业带来重大改变。

II、食用药用活性炭

活性炭对人体外源性毒素(农药、食物中毒等)及内源性毒素(如甘油三酯、肌酐、尿酸等)均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因此可用作清肠剂和解毒剂。

III、血液净化炭

传统血液透析膜无法透析某些分子量大的微量溶质,导致这些物质长期在体内积累,活性炭具备优良的有机物大分子吸附能力,从而有望解决这一难题。

4、国内活性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活性炭行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在90年代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经历20余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并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活性炭生产国,产能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到欧美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活性炭企业数目也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几十家快速增加到目前的300余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活性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当前国家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背景下,国内活性炭需求不断增长,产能和出口量都在持续上升。

(1)市场增长情况

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我国的活性炭生产成本较低。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我国的活性炭产业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活性炭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木质活性炭生产国。

2014年中国活性炭产量58.88万吨,占全球产量的43.20%,其中木质活性炭出口约5.4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数据来源:

ChinaActivatedCarbonIndustryReport,2014-2017)。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活性炭生产国,还是最大的出口国,2017年1-11月,我国活性炭出口量为24.18万吨,出口金额28,693.26万美元;其中木质活性炭出口量为6.64万吨,出口金额8,935.06万美元(数据来源:

wind资讯)。

21世纪以来,我国活性炭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仍处于行业的成长期。

即使活性炭在我国成长期的时间缩短,其在我国的成长期仍可持续20年左右,因此未来10年我国活性炭行业将仍处于成长期阶段。

在行业的成长期阶段,活性炭下游领域对活性炭产品的需求将逐年增加。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保守的测算,预计到2018年,国内活性炭总需求量将达到45万吨,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

(2)行业发展水平

当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活性炭生产国和出口国,产品品类千余种,应用领域也由70年代仅有的医药、食品、军工等领域遍及包括水处理、大气治理、环保、新能源等几乎所有重要国民经济门类。

由于活性炭生产较为依赖煤炭资源及林产资源,我国活性炭产业呈现出产业集群的态势,即分别以煤炭资源丰富的宁夏、山西、内蒙、新疆等北方省份集中的煤质活性炭产业群,以林业资源丰富的福建、江西等南方省份集中的木质活性炭产业群。

在上述产业集群中已经出现产品门类齐全、规模巨大、技术领先的行业龙头。

虽然我国的活性炭产业规模已成为世界第一,但总体来说,我国活性炭行业发展水平仍然落后于欧洲、北美和日本等成熟市场。

首先,我国目前在基础研究、生产技术、产品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和成熟市场内仍有较大差距。

由于我国活性炭产业起步较晚,就活性炭的生产环境来说大部分企业没有标准化的生产设备,仅能利用简单的活化等工序生产基础活性炭。

因此我国的活性炭产品单位附加值较低,产品结构相对单一。

其次,我国活性炭行业集中度较低,大部分企业技术落后、人才匮乏,产能低下。

这些企业生产能耗高、污染较重,产品毛利率低,并且部分导致了行业的无序竞争。

随着环保监管的日趋严格、人力成本的高企、行业竞争的加剧,大部分落后产能可能面临整合或被淘汰的局面。

(3)行业竞争格局

上世纪90年代,在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活性炭产能的背景下,国外高端活性炭企业开始在中国投资设厂,其中煤质合资厂商主要有大同卡尔本炭素有限公司、卡尔冈炭素(天津)有限公司、可乐丽化学(宁夏)环境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

由于外资企业具备先进的技术及雄厚的资金实力,而内资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当时的活性炭市场由外资厂商主导,但合资企业主要向中高端市场供应作为精制活性炭原料的半成品活性炭或基础活性炭,且国内市场尚未饱和,内外资企业主要业务并不重合,外资和内资企业并不处于直接竞争状态。

国内活性炭企业凭借廉价的人工成本、充足的原材料及政策扶持,迅速抢占市场,涌现出行业龙头及区域龙头。

当前,国内主要煤质活性炭企业有宁夏华辉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新华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华青活性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主要木质活性炭企业有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福建芝星炭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从整个市场来看,我国活性炭行业格局的第一个特点是行业整体集中度不高,市场分化。

当前我国从事活性炭生产及销售等相关业务的企业达300余家,但产能达到1万吨的仅为少数,大部分企业仅能生产中低端活性炭,使得市场分化为中低端市场和高端市场。

高端市场参与者为少数十几家企业,包含行业龙头如元力股份(木质活性炭龙头企业)、神华集团(煤质活性炭龙头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高端市场的参与者产品差异化明显,市场参与者要么具备先进的技术、要么具有广阔的渠道或掌握上游资源,且具备一定程度的议价或定价权,因此能够维持较高的毛利率。

中低端市场参与者众多,行业碎片化,产品同质化严重,存在较为严重的无序竞争,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拉低了整个行业的毛利率。

整体行业集中度不高,市场两极分化的格局导致活性炭产能逐渐过剩,上游煤炭、能源产业的去产能化导致2011年前后我国活性炭也经历了一个去产能的过程。

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能耗高、污染重,无法满足环保标准,并且受上游原材料供给冲击,退出竞争,行业企业数目由2011年的600余家缩减到当前的300余家。

本轮去产能导致领先企业毛利率受到暂时冲击,由30%~40%下降到20%左右,但随着国家去产能化的推进,尤其是2017年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一方面市场对活性炭产品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大多数不规范的中小生产企业因为环保问题被勒令关停,从而导致活性炭产能大幅缩水,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近年来随着行业整合的加速,随着元力股份登陆创业板,宁夏华辉、华青股份、芝星炭业等在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行业龙头或区域龙头有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快内生外延扩展的步伐,不断整合资源,提高行业集中度,实现行业的有序竞争和稳定发展。

我国活性炭行业格局的第二个特点是随着上下游企业布局扩充了行业维度。

就上游来说,活性炭行业和上游煤炭采掘、煤化工等行业的体量无法相提并论,此外上游行业面临着较严的政府管制,因此活性炭企业进入上游的门槛较高,但反过来说,上游企业可以凭借规模及资源优势进入活性炭行业,比如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活性炭行业去产能的完成及下游需求的回暖,将吸引更多上游企业涉足活性炭领域,成为重要的行业竞争者。

就行业下游来说,由于活性炭应用的不断专业化、细分化,活性炭重要企业对专业应用领域的涉足不断加深,业务跨界融合的特征也愈发明显,导致业务形态逐步出现转向,即由生产企业转化为专业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服务企业,比如主营业务为水处理活性炭的生产企业逐步转化为水处理解决方案的服务企业。

不仅是业务形态开始出现变化,部分企业开始向下游产业布局,实践纵向一体化战略。

因此,上游企业的进入及业内企业向下游布局不仅使行业的竞争格局多元化、复杂化,更拓展了行业发展的维度。

(4)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国内活性炭行业的发展有以下几个主要趋势:

①行业整合加速,推动我国活性炭行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随着我国环保监管日益严格,大部分能耗高、污染重、生产率低下的中小活性炭生产企业将被淘汰,领先企业有望借助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行业集中度,推动行业有序竞争。

当前行业龙头及区域龙头已经涌现,这些企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能力及新产品投放能力,将逐步提升我国活性炭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②应用领域不断深化扩展,带来更为广阔多维的行业空间

一方面,活性炭主要在传统应用领域不断深化,催生了更多的细分市场。

食品饮料、水处理、工业应用是活性炭最主要的三大应用领域。

活性炭根据具体应用领域的不同,不断投入研发适应不同工作环境、具备不同吸附功能的活性炭,催生了专业化的细分市场。

以气体净化为例,大气治理和家居气体净化两种应用场景中,活性炭的规格、形态、使用方式等均不相同,大气治理可能涉及工程机械的使用,而家居气体净化可能涉及面罩、除臭剂等具体产品,因此分化为不同的细分市场。

活性炭企业对于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化从微观上延伸了行业的增长趋势,拓展了行业的维度。

另一方面,活性炭在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应用,有望突破行业当前的市场增长瓶颈,带来巨大的行业增长空间。

活性炭在EDLC、天然气吸附、血液净化等前沿领域的进展,有望推动行业与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跨界融合,改变当前行业的增长逻辑,带来更为广阔的行业前景。

③业务不断升级,产业链延伸成为趋势

活性炭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市场的分化日趋明显,业务模式的升级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过去单纯的活性炭研发、生产、销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下游客户日益多元及专业化的需求,这促使活性炭的业务形态向集研产销、技术解决方案、具体工程应用、后端服务等业务链为一体的综合业务转型升级。

在这种背景下,服务成为与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同等重要的竞争要素,导致品牌成为不能忽视的重要资源,逐渐取代关系营销,成为获取客户渠道的关键要素。

此外,随着活性炭企业在专业领域业务开展的深入,相应的专业技术不断积累,可能促使业务跨界融合的发生,促使企业的定位也发生转变,比如长期为污水处理厂供应活性炭的生产企业在积累足够的资源后开展综合的污水处理解决方案,从而成为一家专业的净水节能环保企业。

跨界融合可能导致企业的外部定位与认同、业务与产品形态均出现重要的变化,从而影响其企业价值。

近年来随着活性炭行业龙头或区域龙头纷纷登录创业板或新三板,这些企业开始借力资本市场推动业务多元化战略,寻求业务在产业链的延伸,大致包括纵向一体化、横向多元化及涉足产业链相关业务。

因此,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活性炭企业将登陆资本市场,面对当前市场容量有限的活性炭市场及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借助资本寻求产业延伸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三、产业链上下游对行业的影响

1、行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关系

活性炭产品既包括以无烟煤、煤焦油为主要原材料的煤质活性炭,也包括木屑、果壳等林产三剩物、磷酸和氯化锌等活化剂为主要原料的木质活性炭。

行业与上下游产业链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上游行业主要包括煤炭采掘及煤化工、林业及林产加工业、活化剂生产业、机械制造业及电力能源行业。

其中,煤炭采掘及煤化工业为煤质活性炭生产企业提供生产必要的无烟煤和煤焦油,林产及活化剂生产业为木质活性炭生产企业提供生产必要的林产三剩物、磷酸或氯化锌;机械制造业为活性炭的生产供应通用或专用设备,电力能源行业则供应生产必要的电力、热能。

活性炭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因此行业下游涉及食品饮料、化工、冶金、生物医药、水处理、大气治理等众多的行业门类。

根据具体应用领域的不同,衍生出众多的专业细分领域。

2、行业上游对行业的影响

不论煤质活性炭还是木质活性炭产业均具有资源密集性行业的特点,活性炭的生产有赖于无烟煤及林产三剩物等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并且电力、热能也是活性炭生产的重要要素,占据活性炭生产成本较大比例。

上游行业原材料及能源的产能或价格变动,可能对活性炭行业产生实质影响。

(1)煤炭开采业对行业的影响

煤炭开采业是我国能源及制造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能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煤炭资源富集的地域主要为华北、西北,包括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宁夏、甘肃、新疆等省份和自治区。

根据《2015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