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3762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 2.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 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 2.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12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语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体会并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教学难点

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课前准备

让学生查阅有关钱塘江大潮的文字、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会认7个生字。

2.整体感知全文,导学第1-2自然段。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导入语: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留下了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当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时,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吧!

2.板书课题

(二)预习要求

1.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教师预设:

①钱塘江什么时候涨潮?

涨潮时有什么样的壮观美景?

②课文的题目是观潮,只写了作者所看到的美景吗?

③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景象的?

4.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测学情

1.认读生字与写字

“称为”中的“称”读chēnɡ;“沸腾”中的“沸”读fèi;“薄雾”中的“薄”读báo。

一些字结构较复杂,容易出错,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

如“蒙”字中的短横不能丢,“昂”字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2.体会部分词语的含义。

3.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齐读课文,并讨论明确:

作者是按时间和空间顺序来描写的。

时间顺序:

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

空间顺序:

由远及近。

(2)按照文章的描写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几段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

写潮来之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

写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

写潮退去时的景象。

4.归纳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全文通过对钱塘江大潮来之前、来时、去时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大潮的奇特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5.品读第2自然段,探究潮来之前的景观。

(1)指名学生朗读后,说说潮来前江面有什么特点?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江面很平静,宽阔的钱塘江……薄雾。

师:

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成了一幅平静美丽的山水画。

要想把这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声音应该——(轻点儿),速度应该是——(慢点儿)。

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这几句。

(学生齐读,教师评点指导)

(2)品读重点句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这两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人山人海”说明人多,正由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有了这么多人来。

“昂首东望”说明潮从东边来,人们心情急切。

“等着,盼着”也说明了人们心情急切。

(3)教师小结:

这一段写潮来前的景象,人们等着,盼着江潮的到来。

(五)课堂训练

读一读,写一写描写潮来时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导读第3-5自然段,了解潮来时,潮去时的奇观。

2.总结归纳写作特点。

二、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薄雾、宽阔、笼罩、屹立、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潮来之前的美丽景色。

接下来,我们继续随作者去看看潮来和潮去时的景象。

(二)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课文第3-5自然段。

2.用———画出潮来时、潮去时“我们”看到的景象,用———画出“我们”听到的声音,同桌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

(三)检测学情

1.潮来时的景象。

上节课,同学们已明白第3、4自然段描写的是潮来时的景象,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这两段。

(教师范读)

(1)江潮是什么时候来的?

明确:

午后一点左右。

教师指导:

人们知道大潮到来的时间,但还是一大早就来到海塘大堤上,更表明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第3、4自然段各写了江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

第3自然段写远处;第4自然段写近处。

[板书:

远近]

(3)第3自然段是写大潮在远处的情景,可以分为两层,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思考如何分层。

明确:

第1-3句为第一层,第4句为第二层,是按大潮到来的时间顺序或地点变化来分的。

(4)大潮在远处时人们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①听到了隆隆的响声,像什么?

说明了什么?

明确:

像闷雷滚动,说明潮的声音很大,离我们很远。

②这时江面有什么变化吗?

[板书:

风平浪静]

③当人们听到这声音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讨论并明确:

人群非常喧闹,像锅里的开水一样,这就叫——人声鼎沸。

④过了一会儿又怎样?

明确:

听到响声越来越大,看到一条白线。

[板书:

一条白线]

⑤思考:

白线指什么?

在什么地方?

如何理解?

明确:

白线指潮水,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说明潮离我们越来越近。

(5)江潮逼近,这时人群又怎样了?

明确:

人群沸腾起来。

[板书:

人群沸腾]

教师小结:

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大潮在远处的情景,作者由远及近的顺序把江潮发出的声音、形状和人们的情绪变化写得清清楚楚。

[板书:

声、形、情]

下面我们就按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

学生默读思考。

(6)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人们看到了什么?

明确:

看到了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①两丈多高的水墙写出了什么?

明确:

写出了浪潮潮头的高。

②为什么先看到的是一条白线,现在是两丈多高的水墙?

明确:

因为距离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

(7)“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是怎样的景象?

从课文中找个词来形容。

明确:

浩浩荡荡

①“浩浩荡荡”写出了什么?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明确:

写出了江潮的气势之大。

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

②这里实际上是指什么浩浩荡荡?

(潮水)

③浪潮越来越近,此时的声音是怎样的?

[板书:

山崩地裂]

师:

同学们,当我们读到这儿的时候,一定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齐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大潮越来越近的那种气势。

(齐读)

(8)小结3、4自然段。

这两自然段写潮来时的情景,先写潮在远处的情景,再写潮在近处的情景,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

2.潮去时的景象。

(1)潮来时的景象是壮观的,那么潮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明确:

恢复了平静。

(2)这时江面恢复的平静与潮来前的平静相同吗?

明确:

不同,这时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3)是很长时间涨了两丈来高吗?

从哪儿可以得知?

明确:

不是,从“霎时”可以得知。

(4)小结:

这一段写潮去后江面又恢复了平静。

(四)感悟写法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讨论交流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2.学生交流后,师生总结写作特点。

(1)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

如: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作者对大潮到来时、大潮过后江面上的情况采用了直接描写的方法。

这期间人们的反应则是间接描写,以此来衬托出大潮的雄伟气势。

如: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如“江潮还没有来”“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再近些”……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大潮过后”的时间顺序,非常清楚地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气势。

在写作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五)课堂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薄雾  (   )的人群

(   )的潮水(   )的钱塘江大潮

(   )的声音(   )的战马

2.句式变换。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

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地好像都被江潮震得颤动起来。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潮迅速地向西面涌来。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观潮

教学反思:

我以“天下观奇”为线索,并围绕它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以读为本,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

教学中紧扣一个“读”字,让学生置身于文本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对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使得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我还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在进行分段训练的同时,也复习了分层的知识,使旧知识与新知识较好地进行衔接。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我们以“潮来前”为例,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宽阔的钱塘江静静地横卧着,江面上笼罩着一层雾气,江边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在晨光中屹立着,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这样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

我想,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潮来时”“潮头过后”的壮观景象一定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读后不禁令人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心里的爱国情怀也会油然而生。

习题3.如“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一句中,“横卧”一词用得形象生动,准确地描写了钱塘江的姿态。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一句,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过程,形象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尤其是“横贯”一词用得十分贴切。

1.多音字。

    笼

2.近义词

屹立——矗立人声鼎沸——沸沸扬扬

依旧——依然风平浪静——平安无事

霎时——刹那浩浩荡荡——汹涌澎湃

3.反义词

宽阔——狭窄人山人海——人迹罕至

平静——喧闹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风平浪静——惊涛骇浪

浩浩荡荡——无声无息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

总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

具体写潮来之前的情景。

第三段(第3、4自然段):

写潮来时的情景。

第四段(第5自然段):

写潮去后的情景。

5.课文中心

课文记叙了作者耳闻目睹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达出作者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由衷赞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

课型

新授

课题

1、观潮

学科

语文

备课人

授课班级

四年级甲班

授课时间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4字词12个和3句优美句。

二、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

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

三、理解课题

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

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呢?

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

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

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

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

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四、检查自学情况,小组合作展示。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④理清叙述顺序。

五、自主、合作、探究

1.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来什么印象?

2、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

我们能根据这一点来给课文划分段落。

六、归纳整理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六、完成自测训练

附:

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

(……)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

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板书:

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2).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3).反馈交流

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

远近)

2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

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

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五).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六)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板书:

1、观潮

潮来前笼罩白雾风平浪静

潮来时远声如闷雷远处白线

近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潮过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