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资格证导游词台儿庄古城.docx
《导游资格证导游词台儿庄古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游资格证导游词台儿庄古城.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游资格证导游词台儿庄古城
【导游词】台儿庄古城
导游词
台儿庄古城
【欢迎词】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中华古水城”——英雄台儿庄参观游览,我是大家的讲解员,希望在我的讲解之下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运河文化、民族文化。
首先,请允许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台儿庄的基本概况。
【台儿庄概况】
台儿庄形成于汉代,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时期,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秀美古城。
台儿庄因河而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京杭运河泇河段开通,使之成为漕运枢纽、水旱码头。
据《清·峄县志》记载,漕运的兴起带来了南北、中西文化的交融,孕育了台儿庄古城多元建筑风格、宗教文化和民俗风情。
台儿庄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
1938年,台儿庄大捷,战后的台儿庄成为一片废墟。
2008年,枣庄市委、市政府郑重宣布:
重建台儿庄古城,通过还原历史风貌和民俗风情,将其打造成为集“运河文化”和“大战文化”为一城,融“齐鲁豪情”和“江南韵致”于一域,极具人文魅力的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
2009年,台儿庄被国台办确定为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1年荣膺“十大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
2012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台儿庄古城按照“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时尚生活”的形象定位,遵循“留古、复古、扬古、用古”的理念,打造中国民居建筑博物馆。
重建后的台儿庄古朴典雅,天人合一,“院院有水景、院院有展馆、院院有主题文化”,可以说是运河文化的活化石,体现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价值。
概括起来总结为四个方面:
一是“看世界二战遗址最多的城市要到台儿庄古城来”。
台儿庄古城保留了53处二战遗址,是世界上经过二战炮火洗礼后遗存最多的城市,是中国唯一一座二战纪念城市;
二是“看运河文化的活化石、中国民居建筑的博物馆要到台儿庄古城来”。
台儿庄地处南北过渡带,素有“水旱码头”之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涌动和交汇,带来了文化的融合,使台儿庄古城成为集八大建筑风格于一体、七十二庙宇汇于一城的运河标志城。
八大建筑风格分别为北方大院、徽派建筑、鲁南民居、水乡建筑、闽南建筑、岭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而七十二座庙宇包括世界主要的几大宗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及中国主要民间信仰道教、儒教和关帝信仰的各类庙宇,如文昌阁、关帝庙、泰山娘娘庙、妈祖庙等;
三是“看京杭运河最后一段活着的古运河要到台儿庄古城来”。
台儿庄保留了最后3千米的京杭运河古河道和明清时期的古驳岸、古码头,古船闸、古村落,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
四是“看中国唯一可以摇桨逛全城的东方古水城要到台儿庄古城来”。
台儿庄15千米的水街水巷和威尼斯几乎相当,古城重建后已成为国内水网最密集的水城,乘船可以游遍古城的任何一处景点。
同时这里还是国台办批准的大陆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海峡两岸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西城门】
各位朋友,台儿庄古城是山东旅游六张名片之一“运河在这里重现”的主体景区,台儿庄古城城垣坐落于枣庄的京杭大运河畔,始建于清顺治四年,咸丰年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
大家看,我们面前这座雄伟的城门楼上,赫然悬挂着两块金字牌匾,最上面的“天下第一庄”是由清代的乾隆皇帝题写,下面的“中华古水城”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
穿过西城门我们就走进台儿庄古城了。
【参将署】
各位朋友,现在咱们所处的这条贯穿古城东西,全长1000多米的街就是大衙门街了。
左手边的这座官式建筑是清代的参将署,俗称大衙门,这条街也因此得名。
参将署始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是清朝正三品参将行署,负责管辖运河河道的工程防护和漕运治安的所在。
清代的参将是副总兵,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副司令员。
这曾有个典故:
据史书中的记载,顺治皇帝继位后,命令江南织造赶制了一套龙袍。
在运送回京的途中,经过台儿庄,龙袍被号称“九山王”的土匪抢劫了。
这一案件震动了朝廷,从此,朝廷对这一带的河道安全非常重视,并设立了专门机构,委派专人进行防守。
现在我们看到的参将署,是1937年1月的时候,国民政府在此设立山东峄县警察局台儿庄分局。
1938年初,第3集团军副司令沈鸿烈在此设军火库,在台儿庄大战中,这批军火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8年春爆发的台儿庄大战,使这里成为一片废墟。
2010年进行重建,现为海峡两岸汉字艺术馆。
大家看门前这两根旗杆,上面有个方形容器刻有“太平”二字,这里面装的是五谷杂粮,主要功能是为一方百姓祈求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在参将署门前的这块照壁上有一只长着龙头、麒麟身子、狮子的尾巴、牛脚的怪兽,叫做“犭贪”。
相传它是天上的一只神兽,非常贪心,不吃五谷杂粮专吃金银财宝,连八仙的宝贝都被它霸占了,却还不满足,想要吃掉天上的太阳,结果还没靠近太阳就被晒死了,最后掉进了大海。
照壁刻上这种怪兽,意在告诫官员不要贪赃枉法。
【扶风堂(京杭大运河漕运度量衡博物馆)】
明清时期运河漕运的发展,给台儿庄带来了得天独厚的繁荣机遇,各路商贾在此落户安家,繁衍生息。
在康乾盛世时成就了“燕、尤、赵、万”四大家。
万老爷是山西郎中出身,后期改以漕运为主,鼎盛时期存有官银四十万两,在历史上有“咸丰钱,四十万”的说法,万老爷就用这笔钱在这里建起了咱们眼前的这座晋派风格建筑——万家大院。
大家看,大院外围的屋顶,这种形式叫做“半边翘”,俗话说“陕西八大怪,屋顶半边盖”,说的是房顶向一边倾斜,而不是大家经常看到的人字形分开的形状。
因台儿庄的降水量大于山西,这种独特的结构可以防寒保暖,下雨的时候,雨水基本上流入了自家院内,可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其次是“房子半边盖”。
一是关中人比较讲究风水,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即使下雨也要把雨水流到自家院里;二是为了采光的方便;三是由于关中地方农民闲时比较爱“串门子”(即邻居常走动),为了不至于邻居看到自己的物品而盖才成这样;四是家家户户的厕所在屋子的最后面,以前没有化粪池,基本是人工把粪便积攒起来用“架子车”拉到地里上肥方面,也为了更好的通风。
大家看正门上的匾额,写着“扶风堂”三个字,万家的先人是一位郎中,扶风便是郎中之意,所以万家大院又叫做扶风堂。
匾额上方雕刻着琴、棋、书、画,下层是老人和儿童欢愉的场景,展现了万家福瑞吉祥、幸福美满的景象。
门前左右两侧各有一个一米多高抱鼓石一样的石桩,叫做门当,它最初是起到固定大门的作用,后演变成身份、地位、家境的标榜。
与门当对应,上面两个木质的凸起称为户对。
在古代,门当的大小和户对的多少决定着主人的身份、地位,古时候一到五品官员可以设6个户对,六到七品可设4个,七品以下的大户人家可设2个。
万家大院是二进院落,进入大门,我们面前的门厅两侧的木雕是很精美的,雕有松鼠和乘船的葡萄,寓意是“送子”“多子多福”;门前的垂带石是南瓜的造型,寓意着万家子嗣延绵,男丁兴旺。
进入二进院落,我们正前方是一颗有400多年历史的银杏树,又叫做公孙树,体现了“爷爷种树,子孙受益”的说法。
院中原来有两棵树,其中一棵毁于战火,仅留下了我们眼前的这一棵。
我们再看古银杏树下的基面,它比古城平均基面高出了1米多,这个高出的部分就是台儿庄的“台”,台儿庄地势低洼,且这里又降水丰富,老百姓通常是筑台而居。
这种独特的居住方式使得这个地方被称为台儿庄。
这个院落是整个古城的缩影,“院院有水景,院院有展馆,院院有主题文化”的院落特色得到很好的展现。
大家看北面门上书写着“孝悌节让”四个字,孝是孝敬父母,悌是敬爱兄长,引申为晚辈对长辈要尽孝道。
周围的砖雕是“二十四孝”的故事,弘扬了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我们身后,也就是南面门上写有“祚(音,zuò)胤永锡”四个字,意思是“永远的赐给后代福分”,引申为小众富贵永相传。
砖雕下面的岁寒三友——松竹梅采用木质雕刻,反映出主人高雅的生活品味。
【谢裕大茶行】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谢裕大茶行。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门口的“天下第一壶”,壶水从壶嘴的位置能够划出7米的弧线,然后直接喷到对面的茶杯当中,这壮观的景象就是茶行的招牌。
茶壶后面的这座苏式木雕茶楼叫做苏杭茶楼。
最早于雍正十年(1732)由浙江茶商沈绮建造,沈绮有茶园百亩,到这里销售茶叶,兼开茶馆;咸丰七年(1857),徽州茶商谢正安收购了苏杭茶楼,改其名为谢裕大茶行。
谢裕大茶行曾位居徽州六大茶庄之首。
“谢裕大”是其商号,百余年的风云变幻中,它记载了一代徽商的传奇历程。
原建筑毁于1938年的战火,因为是全木质结构,大火三天不灭。
现在原址上复建,为茶艺文化展示区。
【翠屏学馆】
现在看到的这座庙堂式建筑名为翠屏学馆,是文庙的建制,由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和两侧的庑房组成。
首先我们看翠屏学馆的第一道门坊棂星门,相传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个掌管文化的星叫“棂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所以本门坊取名为棂星门。
大家看门坊上面刻有“明道”二字,是“开明得道”的意思。
翠屏学馆是古城的一所私塾学校、清雍正十三年(1735),峄县知县杨文熹在此创办台庄义学,是一所官立地方学校,经费由官府拨款。
咸丰年间,台儿庄战乱频繁,官府难以维持,便转让给祖籍峄县高下社翠屏山下的贺家,成为私塾,因其隔着古运河与翠屏山遥遥相对,故取名“翠屏学馆”。
大门前这副楹联“跬步休轻可酬胸内摩云志;寸阴莫误请听门前流水声”是一幅劝学的楹联。
意思是:
学子循序渐进的脚步,是实现凌云壮志的基础;在学习的道路上,不要耽误一寸光明,因为时间像流水一样,匆匆逝去,永不回头。
后一句也让我们想起孔老夫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教诲。
东侧庑房主要为私塾文化及古本图书展区,展示了历史上各种教具、文具、课本、试卷等,同时用图片展示了清末私塾的学习场景,用雕塑展示了鲁南地区传统的儿童游戏;前面小的展厅展示的是民国时期到“文革”时期的毕业证、毕业照和奖状,这些都是时代印记的反映。
大成殿供奉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孔子塑像上方悬挂的“万世师表”匾额是康熙皇帝题写的。
西侧庑房复原了私塾教室,是私塾文化展示区,现作为国学教育讲堂使用。
中国原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原部长贺敬之老先生当年就曾在这里读书。
1945年,他与丁毅先生执笔的歌剧《白毛女》开启了中国歌剧史上的里程碑。
【船形街】
至尊桥,取“九五至尊”之意。
站在桥上,前面的就是船形街了,船形街长110米,中间宽60米,四周环水,形似扬帆起航的巨船,寓意“大河行舟,一帆风顺”。
据史书记载,运河开通之后,每年经过台儿庄的船只,有万艘之多。
正是因为如此多的船只从台儿庄经过,才使得台儿庄成为“天下第一庄”。
这条船形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销街区,主要产品有东阳木雕、潍坊风筝、泸州油纸伞、山东面塑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园内所展示的,既有大运河沿岸所特有的非物质文化展示,也有其他地区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大运河的包容胸怀。
船形街不仅整体像一艘巨船,而且里里外外还塑造和绘制了许多小船,一共有468艘,是台儿庄人对过往船只的祝福。
中间这艘船,是乾隆皇帝的龙舟形貌。
这尊石雕作品是镇水兽,保证河水波澜不兴,航行安全。
船型街中心位置的戏台为“后乐亭”,取自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戏台上演出的戏曲是柳琴戏。
柳琴戏俗称拉魂腔,因主弦月琴形若柳叶,故称柳琴戏。
起源于鲁南地区,流传于台儿庄运河两岸的鲁南苏北一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后乐亭顶部的五彩雕塑为灰塑。
这处灰塑是由恢复了陈家祠堂的陈老先生用了一年的时间制作而成的,是陈师傅88岁高龄的封山之作。
灰塑是广东传统建筑特有的室外装饰艺术,现今的使用与制作并不多见。
它以石灰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纸,经反复锤炼,制成草根灰、纸根灰,并以瓦筒、铜线为支撑物,在施工现场塑造,待干后再涂上矿物颜料而成。
台儿庄因运而兴,在晚明和整个清代,一直是运河重镇,漕运枢纽。
台儿庄繁盛的原因,是船只带来的人流和物流,所有的商业、服务业,都建立在航运之上。
船是船民的家园,也是为台儿庄带来财富的载体。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