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与最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整合管理手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3722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SO9001与最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整合管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ISO9001与最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整合管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ISO9001与最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整合管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ISO9001与最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整合管理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ISO9001与最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整合管理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SO9001与最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整合管理手册.docx

《ISO9001与最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整合管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SO9001与最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整合管理手册.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SO9001与最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整合管理手册.docx

ISO9001与最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整合管理手册

XXXX公司

质量环境手册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

持有者:

分发号:

2017年xx月xx日发布2017年xx月xx日实施

编制:

XXX审核:

XXX批准:

XXX

日期:

日期:

日期:

目录

1.第0.1章QE管理手册实施令

2.第0.2章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3.第0.3章公司概况

4.第0.4章组织机构图

5.第0.5章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6.第0.6章QE方针

7.第0.7章QE目标、指标

8.第1章总则

9.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10.第3章术语和定义

11.第4章公司所处的环境

12.第4.1章理解公司及其所处的环境

13.第4.2章理解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14.第4.3章确定QE管理体系范围(1.2应用)

15.第4.4章QE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第4.1章总要求)

16.第5章领导作用(第5章管理职责)

17.第5.1章领导作用和承诺(第5.1章 管理承诺第5.2章 关注焦点)

18.第5.2章QE方针(第5.3章 QE方针)

19.第5.3章岗位、职责和权限(第5.5.1章职责和权限第5.5.2章管理者代表)

20.第6章策划

21.第6.1章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第5.4.2章 QE体系策划)

22.第6.2章环境因素(第5.4.3章 环境因素)

23.第6.3章合规性义务(第5.4.5章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24.第6.4章QE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第5.4.1章 QE目标、指标;第5.4.4章 环境管理方案)

25.第6.5章变更的策划(第5.4.2章 QE体系策划)

26.第7章支持

27.第7.1章资源

28.第7.1.1章总则(第6.1章资源提供)

29.第7.1.2章人员(第6.2章人力资源总则)

30.第7.1.3章基础设施(第6.3章基础设施)

31.第7.1.4章过程运行的环境(第6.4章工作环境)

32.第7.1.5章监视和策略资源(第7.6章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33.第7.1.6章组织的知识

34.第7.2章能力(第6.2章人力资源)

35.第7.3章意识(第6.2章人力资源)

36.第7.4章信息沟通和交流(第5.5.3章沟通和交流)

37.第7.5章文件化信息

38.第7.5.1章总则(第4.2章文件要求)

39.第7.5.2章文件化信息的创建、更新和控制(第4.2.3章文件控制第4.2.4章记录控制)

40.第8章运行

41.第8.1章质量体系运行的策划和控制(第7.1章产品实现的策划)

42.第8.2章产品和服务的要求(第7.2章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43.第8.3章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开发(第7.3章设计与开发)

44.第8.4章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第7.4章采购)

45.第8.5章生产和服务提供

46.第8.5.1章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第7.5.1章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第7.5.2章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47.第8.5.2章标志和可追溯性(第7.5.3章标识和可追溯性)

48.第8.5.3章顾客或外部提供的财产(第7.5.4章顾客财产)

49.第8.5.4章防护(第7.5.5章产品防护)

50.第8.5.5章交付后活动(第7.5.1章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51.第8.5.6章变更控制

52.第8.6章产品和服务的放行(第8.2.4章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53.第8.7章不合格输出的控制(第8.3.1章不合格品控制)

54.第8.8章环境体系运行的策划和控制(第7.7章运行控制)

55.第8.9章应急准备和响应(第7.8章应急准备和响应)

56.第9章绩效评价

57.第9.1章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58.第9.1.1章总则(第8.1章总则)

59.第9.1.2章顾客满意(第8.2.1章顾客满意)

60.第9.1.3章环境的监视和测量(第8.2.5章环境的监视和测量)

61.第9.1.4章合规性评价(第8.2.5章环境的监视和测量)

62.第9.1.5章分析与评价(第8.4章数据分析)

63.第9.2章内部审核(第8.2.2章内部审核)

64.第9.3章管理评审(第5.6章管理评审)

65.第10章改进

66.第10.1章总则

67.第10.2章不符合与纠正措施(第8.5.2章纠正措施;第8.3.1章不合格品控制;第8.3.2章不符合控制)

68.第10.3章持续改进(第8.5.1章持续改进)

附件一职责描述

附件二 程序文件目录

附件三 《QE管理手册》与标准对照

附件四主要产品或服务的流程图

附件五主要污染物的处理流程图

附件六管理体系目标(示例)

 

QE管理手册说明

1编制

本《QE管理手册》由XXX牵头组织,XXXXX等部门分工负责,共同编写,本《QE管理手册》中所引用的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其最新有效版本适用于本《QE管理手册》。

2会签、审核、批准

《QE管理手册》由XXX负责组织会签,管理者代表、分管经理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

3分发

《QE管理手册》分为“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分发至需要使用的人员和认证机构,确保管理指引持有者可以及时获得修订信息,保持有效性。

“纸质版”由XXXX负责分发,“电子版”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发放,具体管理见《文件控制程序》。

4更改

当内部或外部环境、相关方要求、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资源、产品或服务提供、组织机构等过程发生变化时,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对《QE管理手册》的适用性、充分性进行评审、更改或换版。

5使用与保管

本厂内部必须使用《QE管理手册》的有效版本,《QE管理手册》只在必要时对外提供,XX,任何人不得对外提供电子版《QE管理手册》。

纸质版QE管理手册持有者应妥善保管,不得涂改,不准翻印,不准对外传播,调离本岗位或调离本厂时应及时向XXXX交回。

 

第0.1章QE手册实施令

QE手册实施令

公司依据GB/T19001-2016/ISO9001:

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16/ISO14001:

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本手册。

该手册适用于公司经营管理范围内的xxxxxxx的设计、开发、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的质量和环境所涉及的管理要求。

本手册是公司QE管理的纲领性和法规性文件,并有程序文件、工艺规程、管理制度等作为支持性文件。

本手册由xxxx组织起草,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于2017年XX月XX日起实施。

全司员工必须以本手册和相关支持性文件来规范和协调公司的QE管理活动,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确保公司QE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确保QE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公司其他文件要与之保持相容,不能相抵触。

本手册可作为对外提供QE声明和第三方审核使用。

                   

 

    

 

总经理:

xx

2017年xx月xx日

 

第0.2章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任命书

为确保公司QE环境管理体系能持续、有效地运行,兹任命xx同志为管理者代表,全面负责公司的QE管理体系工作。

其职责及权限如下:

1、负责按公司QE方针和GB/T19001-2016、GB/T24001-2016标准规定,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QE环境管理体系。

2、组织采取各种方式确保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推动以顾客、相关方为关注焦点,持续提升相关方满意水平,推动全员参与QE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全员的质量和环保意识。

3、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

4、推进全生命周期内关注环境影响。

5、定期向最高管理者汇报公司QE管理体系的绩效和任何改进的机会。

6、确保在策划和实施QE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总经理:

xx

2017-XX-XX

第0.3章公司概况

公司概况

 

第0.4章QE管理组织机构图

 

第1.5章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QE管理体系

对应

条款

名称

总经理

管理者代表

A

B

4

组织所处的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组织所处的环境

4.2

理解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确定QE管理体系范围

4.4

QE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方针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1.1

总则

7.1.2

人员

7.1.3

基础设施

7.1.4

过程运行的环境

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

7.1.6

组织的知识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文件化信息

7.5.1

总则

7.5.2

创建和更新

7.5.3

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开发

8.4

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

生产和服务提供

8.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8.5.2

标志和可追溯性

8.5.3

顾客或外部提供的财产

8.5.4

防护

8.5.5

交付后活动

8.5.6

变更控制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8.7

不符合输出的控制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

总则

9.1.2

顾客满意

9.1.3

分析与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改进

10.1

总则

10.2

不符合与纠正措施

10.3

持续改进

 

第1.5章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环境管理体系

对应

条款

名称

总经理

管理者代表

 

A生产车间

B生产车间

4

组织所处的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组织所处的环境

4.2

理解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确定环境管理体系范围

4.4

环境管理体系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环境方针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意识

7.4

沟通

7.5

文件化信息

7.5.1

总则

7.5.2

创建和更新

7.5.3

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

总则

9.1.2

合规性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改进

10.1

总则

10.2

不符合与纠正措施

10.3

持续改进

注:

主管领导:

■配合领导:

□主管部门:

▲配合部门:

 

第0.6章 QE方针

管理方针(示例)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创新求发展

全生命周期关注环境,发展绿色产品

推动全员参与管理,持续提升绩效水平

 

其内涵:

l、公司承诺持续增强客户满意,关注相关方要求,以质量为基础,降低环境影响,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形成持续改进机制,创新管理,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引领产业发展;

3、全生命周期关注环境影响,不断降低环境污染,努力发展绿色产品;

4、建设全员参与质量和环境管理机制,持续提升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绩效水平。

 

总经理:

xx

2017-xx-xx

 

第1.6章QE目标、指标

QE目标、指标

方针是制定和评审目标的框架,公司的目标应按公司级、部门、岗位、关键过程确定相关的目标,确保公司战略实现。

每年年度总结之后,绩效考核部门在进行绩效分解考核时,应考虑公司质量、环境管理的涉及的主要绩效,可以与责任制、经营计划、生产计划等结合。

质量管理体系目标涉及稳定提供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涉及顾客满意等;

环境涉及污染物管理绩效、能源资源使用。

针对每一个目标要形成措施并明确以下内容:

目标

责任

部门

措施

资金

完成

时限

考核

办法

考核

频次

考核

部门

公司应在每次管理评审、年度总结后,由绩效管理部门对目标进行修订,形成年度目标体系,每个年初另行发布。

具体目标见附件四。

 

l.总则

公司QE管理体系能证实公司有能力持续性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服务;致力于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的环境表现。

通过QE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过程的有效应用,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及相关方的满意。

2引用标准

GB/T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3.术语和定义

本手册采用的术语和定义除了GB/T19000-2016、GB/T24001-2016给出的术语和

定义外,另补充如下:

3.1QE:

质量环境的简称。

3.2法规性文件:

由全国人大制定和发布的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及地方性法规,

特别行政区法规和国务院各部委等制定和发布的规章。

3.3政策性文件;由各级政府部门、行业综合办门、上级主管部门等下发的有关政

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文件(包括通知、指令等)

3.4内部文件:

指公司制定的QE手册、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公文、通知等。

3.5外来文件:

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设备随机资料与QE管理有关的各类行文等。

3.6工作环境:

指人员作业时所处的一组条件(包括物质的、社会的、心理的和环

境的影响等)。

第4章公司所处的环境

4.1理解公司及其环境

公司应依据内外环境变化,由管理者代表负责,XXX部门协助组织相关部门对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XXX部门确定影响组织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外部环境要考虑来自于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等环境因素,内部环境要考虑与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有关的因素。

由相关部门负责对这些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监视和评审,对于收集的相关信息及时上报XXX主管部门汇总并上报高层。

由高层领导利用有效的分析工具,针对这些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其对实现公司宗旨、战略方向、QE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影响及所带来的风险,并由责任部门依据影响程度,制定相关措施,并跟踪措施的有效性。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识别并确定,与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如顾客、供方、政府、主管部门、投资者、员工、竞争对手、研发机构等),明确责任部门定期对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进行监视和评审。

对识别出的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由高层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分析,确定这些需求和期望对组织的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影响,并由责任部门依据影响程度,制定相关措施,并跟踪措施的有效性。

4.3确定QE管理体系的范围

4.3.1结合内部和外部因素、有关相关方的要求以及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公司的QE管理体系范围:

边界:

位于X市XX工业区XX街道XX号内

产品:

xx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服务。

4.3.2公司已按GB/T19001《QE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标准要求建立并保持QE管理体系;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全部适用。

质量管理体系如果有不适用条款,请按不适用条款描述不适用的条款及理由。

例:

我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不适用GB/T19001标准中条款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原因是:

公司产品完全依据按国家及行业设计要求生产,不能进行任何更改和修订,不承担因设计和开发所产生的法律法规责任,故不适用。

4.4QE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4.4.1公司按GB/T19001、GB/T24001标准建立QE管理体系,将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

4.4.2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且应:

a)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

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包括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和主要风险;

c)确定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和控制有效;

d)配置必要的可用的资源和获得必要的信息,支持过程的运行和监视;

e)分派这些过程的职责和权限;

f)应对公司战略分析过程所确定的风险和机遇;

g)评价这些过程,实施所需的变更,以确保实现这些过程的预期结果,包括改进环境表现(行为);

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