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氨酸与TCBQ荧光性质的测定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3692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氨酸与TCBQ荧光性质的测定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色氨酸与TCBQ荧光性质的测定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色氨酸与TCBQ荧光性质的测定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色氨酸与TCBQ荧光性质的测定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色氨酸与TCBQ荧光性质的测定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色氨酸与TCBQ荧光性质的测定2.docx

《色氨酸与TCBQ荧光性质的测定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氨酸与TCBQ荧光性质的测定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色氨酸与TCBQ荧光性质的测定2.docx

色氨酸与TCBQ荧光性质的测定2

L-色氨酸与四氯苯醌(TCBQ)

荷移荧光光谱法的研究

 

摘要本文使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L-色氨酸与四氯苯醌(TCBQ)的荷移反应。

通过实验可得知,L-色氨酸与TCBQ在水中,以pH=10.9溶液,活性剂为代十六烷基吡啶溶液,在20℃的室温下加热10min以后,可生成稳定的荷移络合物。

此荷移络合物的最大激发波长λmax=284,最大发射波长λmax=364,△F=0.32857+25.48571c(µg/mL)(R=0.99902),浓度在0~2.0μg/mL的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回收率在98.59~103.4%之内,相对标准偏差在0.96%以内,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037µg/mL。

关键词荧光猝灭法L-色氨酸四氯苯醌(TCBQ)荷移反应

1引言

L-色氨酸(L-trytophan)是人类和动物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之一,化学名称为L-氨基吲哚基丙酸,别名L-胰化蛋白氨基酸、L-β-(3-吲哚基)-α-丙氨酸,它是含有吲哚基的芳香族氨基酸,呈白色或略带黄色的叶片状结晶或粉末,无臭有甜味,溶于热吡啶,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乙醚,在稀酸或稀碱中溶解。

L-色氨酸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修补组织细胞的作用;有为肌体提供营养的作用;对肌体内各种酶、激素的分泌起调节的作用;提高肌体的免疫抵抗能力的作用;运输其它营养物质和解毒的作用。

L-色氨酸系氨基酸类药物,对抑郁症、失眠症、高血压、及止痛等有良效,在欧美一些国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

目前定量测定L-色氨酸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2-4]、电位滴定法[5]、原子吸收光谱法[6]、荧光光谱法[7,8]、分光光度法[9-11]、毛细管电泳分析法[12]、阻抑速差催化光度法[13]、线扫伏安法[14]、化学发光法[15-17]等。

利用与四氯苯醌(TCBQ)发生荷移反应测定L-色氨酸含量的方法还未见报道。

本文选用TCBQ为电子接受体,研究了L-色氨酸与TCBQ形成荷移络合物的条件,探讨了反应机理,并对药物样品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2实验部分

2.1主要仪器与试剂

仪器LS55发光分光光度计(美国PE公司);WGY-1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天津市港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HH-6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科伟永鑫实验仪器厂);92M-202A-DR电子天平(普利赛斯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211型酸度计(意大利Hanna),XYJ-802离心沉淀机(江苏医疗仪器厂)。

试剂L-色氨酸(天津市大茂化学仪器供应站),TCBQ(sigma-Aldrich),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

所用试剂中溴代十六烷基吡啶为化学纯,其余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超纯水。

2.2溶液的配制方法

L-色氨酸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0.25000gL-色氨酸,用水溶解,转移到250mL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配成1g/L的溶液。

准确量取1ml1g/L的L-色氨酸,用水溶解,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配成0.01g/L的溶液。

pH=10.9的三酸缓冲溶液:

分别取2.70mL磷酸、2.29mL冰醋酸、2.47g硼酸于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在酸度计下,用0.2mol/L的氢氧化钠调节至pH=10.9。

TCBQ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0.25000gTCBQ,用少量的乙醇溶解,转移到250mL的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配成1g/L的溶液。

硼砂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38.14g四硼酸钠,用水溶解,转移到1000mL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配成0.1mol/L的溶液。

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溶液的配制:

准确量取5mL的溴代十六烷基吡啶于烧杯中,用500mL水溶解,配成0.1mol/L的溶液,摇匀后,置于试剂瓶中备用。

样品的制备:

血清1.0mL于10mL离心试管中,加3.0mL乙醇除蛋白,静置5min4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夜于比色管中。

2.3实验方法

准确移取适量0.01g/L的L-色氨酸溶液分别于两支10mL比色管中,其中一支依次加入表面活性剂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溶液0.7mL,用pH=10.9的三酸缓冲溶液稀释至刻度,另一支依次加入TCBQ乙醇溶液0.3mL、表面活性剂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溶液0.7mL,并用pH=10.9的三酸缓冲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在室温下反应10min后,在负高压140,出射狭缝4nm,扫描间隔2min的条件下,用1cm石英比色皿,在284nm激发波长处,测定364nm处的发射荧光强度F1和F2,并计算荧光猝灭量△F=F1-F2。

3结果与讨论

3.1实验条件的选择

3.1.1吸收光谱

按照实验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水,TCBQ的乙醇溶液,色氨酸溶液,色氨酸-TCBQ溶液进行激发和发射光谱扫描,负高压为140,光谱通带均为4nm。

在220nm~800nm之间扫描。

结果(图1、2)表明,水中TCBQ的激发值和荧光值都很低,对测定无干扰,色氨酸溶液的激发峰和发射峰分别为284nm和364nm;加入TCBQ,峰高明显下降,而峰形和峰位都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实验选择的激发波长为284nm,发射波长为364nm。

 

图1不同浓度下的发射光谱谱图

注释:

从上至下谱线1~10分别如下:

1–色氨酸(2.0mL),2–色氨酸(1.0mL),3–色氨酸(2.0mL)–TCBQ,4–色氨酸(1.0mL)–TCBQ,

5–色氨酸(0.5mL),6–色氨酸(0.2mL),7–色氨酸(0.5mL)–TCBQ,

8–色氨酸(0.2mL)–TCBQ,9–色氨酸(0.1mL),10–色氨酸(0.1mL)–TCBQ

图2不同浓度下的激发光谱谱图

注释:

从上至下谱线1~10分别如下:

1–色氨酸(2.0mL),2–色氨酸(1.0mL),3–色氨酸(2.0mL)–TCBQ,4–色氨酸(1.0mL)–TCBQ,

5–色氨酸(0.5mL),6–色氨酸(0.2mL),7–色氨酸(0.5mL)–TCBQ,

8–色氨酸(0.2mL)–TCBQ,9–色氨酸(0.1mL),10–色氨酸(0.1mL)–TCBQ

3.1.2溶剂的影响

选用不同的溶剂按实验方法配制溶液,测定相应络合物的激发强度和发射强度并计算其猝灭量,结果(表1)表明,在乙醚、乙醇、乙腈、丙酮、二甲亚砜中试剂均有沉淀或分层现象,结果(表2)表明,溶剂用水和甲醇所得的结果差不多,但因考虑到甲醇有毒成本较贵,则本实验采用水为溶剂。

表1溶剂的影响

溶剂

乙醚

乙醇

乙腈

甲醇

丙酮

二甲亚砜

现象

分层

淡粉沉淀

乳黄沉淀

溶液

溶液

白色沉淀

乳黄沉淀

表2溶剂的影响

溶剂

L-色氨酸发射

L-色氨酸与TCBQ发射

△F

甲醇

44.9

25.7

19.2

33.1

18.9

14.2

3.1.3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按实验方法进行,测定不同温度下不同反应时间的猝灭量及发射峰位,结果(表3、4、5)表明,从表3、4、5中可看出,选取在室温,反应时间10min的条件下,发射的强度大且猝灭量较大且稳定。

表3温度(19.8℃)和时间的影响

时间(min)

1(nm)

2

3(nm)

4

△F

0

358.0

33.2

360.0

23.7

9.5

5

360.0

33.3

358.0

23.6

9.7

10

358.0

33.1

358.0

23.2

9.9

15

358.0

32.8

358.0

23.0

9.8

20

358.0

32.7

358.0

23.0

9.7

25

358.0

32.3

360.0

22.6

9.7

30

358.0

31.9

360.0

22.4

9.5

35

358.0

32.1

358.0

22.2

9.9

40

358.0

32.5

358.0

21.6

10.9

45

360.0

32.2

358.0

21.8

10.4

50

360.0

32.8

358/0

21.6

11.2

55

358.0

32.9

360.0

21.7

11.2

60

360.0

33.0

360.0

21.7

11.3

70

358.0

33.2

360.0

21.5

11.7

80

358.0

33.5

358.0

21.5

12.0

90

358.0

32.9

358.0

21.1

11.8

100

358.0

32.2

358.0

21.1

11.1

注释:

1—L-色氨酸的发射峰位;2—L-色氨酸的荧光强度;

3—L-色氨酸与TCBQ发射峰位;4—L-色氨酸与TCBQ荧光强度;

表4温度(30℃)和时间的影响

时间(min)

1(nm)

2

3(nm)

4

△F

0

358.0

29.9

358.0

25.4

4.5

5

360.0

27.4

358.0

22.0

5.4

10

360.0

25.8

360.0

20.3

5.5

15

358.0

25.8

360.0

19.8

6.0

20

360.0

26.0

360.0

19.3

6.7

25

358.0

26.3

360.0

18.7

7.6

30

360.0

25.8

360.0

19.0

6.8

35

360.0

25.9

360.0

18.1

7.8

40

360.0

25.6

360.0

18.0

7.6

45

360.0

25.8

360.0

17.7

8.1

50

358.0

25.2

358.0

17.6

7.6

55

358.0

25.7

360.0

17.6

8.1

60

358.0

25.9

358.0

17.4

8.5

70

360.0

25.8

358.0

17.5

8.3

80

358.0

25.6

360.0

16.8

8.8

90

358.0

25.6

360.0

16.0

9.6

100

360.0

25.1

360.0

16.2

8.9

 

注释:

1—L-色氨酸的发射峰位;2—L-色氨酸的荧光强度;

3—L-色氨酸与TCBQ发射峰位;4—L-色氨酸与TCBQ荧光强度;

表5温度(40℃)和时间的影响

时间(min)

1(nm)

2

3(nm)

4

△F

0

360.0

33.1

358.0

24.8

8.3

5

360.0

26.3

360.0

21.0

5.3

10

360.0

24.4

360.0

19.4

5.0

15

358.0

24.0

360.0

19.1

4.9

20

358.0

24.8

360.0

19.3

5.5

25

360.0

25.1

360.0

19.5

5.6

30

358.0

25.3

360.0

18.8

6.5

35

360.0

24.6

358.0

18.7

5.9

40

358.0

24.8

360.0

19.1

5.7

45

358.0

24.8

360.0

18.6

6.2

50

358.0

24.6

360.0

18.5

6.1

55

360.0

25.0

360.0

18.1

6.9

60

358.0

24.7

360.0

18.1

6.6

70

360.0

25.3

360.0

17.5

7.8

80

362.0

24.4

360.0

17.2

7.2

90

358.0

24.2

362.0

17.0

7.2

100

360.0

24.1

360.0

16.9

7.2

注释:

1—L-色氨酸的发射峰位;2—L-色氨酸的发射强度;

3—L-色氨酸与TCBQ发射峰位;4—L-色氨酸与TCBQ发射强度;

3.1.4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按照实验方法配制溶液,分别加入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均为0.1mol/L,用量均为1mL,测定L-色氨酸的发射强度及其猝灭量,结果(表6)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曲拉通X-100、溴代十六烷基吡啶猝灭量较大,但由于(表7)表明,曲拉通X-100本身就有强的荧光,而溴代十六烷基吡啶的猝灭量相对于十二烷基硫酸钠较大,所以本实验采用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溶液作为表面活性试剂。

表6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十二烷基磺酸钠

不加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

溴代十六烷基吡啶

曲拉通X-100

吐温20

吐温80

1(nm)

366.0

364.0

364.0

312.0

364.0

﹥100

366.0

364.0

2

44.1

44.9

44.1

67.8

35.5

41.2

43.8

3(nm)

364.0

364.0

364.0

360.0

370.0

﹥100

366.0

364.0

4

25.9

31.9

286

39.4

9.0

32.9

28.9

△F

18.2

13.0

15.5

28.4

26.5

8.3

14.9

 

注释:

1—L-色氨酸的发射峰位;2—L-色氨酸的发射强度;

3—L-色氨酸与TCBQ发射峰位;4—L-色氨酸与TCBQ发射强度;

表7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

曲拉通X-100

曲拉通X-100本身

溴代十六烷基吡啶

1(nm)

358.0

306.0

308.0

364.0

2

62.0

82.2

72.3

38.5

3(nm)

358.0

308.0

304.0

366.0

4

44.2

32.6

82.2

9.3

△F

17.8

49.6

29.2

 

注释:

1—L-色氨酸的发射峰位;2—L-色氨酸的发射强度;

3—L-色氨酸与TCBQ发射峰位;4—L-色氨酸与TCBQ发射强度;

3.1.5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影响

按实验方法改变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溶液的用量,结果(表8)表明。

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溶液的用量为0.7mL时,猝灭量较大,本实验采用用量为0.7mL。

表8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影响

用量(mL)

0

0.5

0.7

0.9

1.0

1.1

1.3

1.5

2.0

1(nm)

364.0

360.0

362.0

362.0

360.0

364.0

364.0

364.0

357.0

2

44.7

40.0

36.8

33.9

33.1

30.4

28.5

26.0

24.1

3(nm)

360.0

368.0

362.0

364.0

362.0

366.0

366.0

366.0

359.0

4

36.5

14.8

10.9

8.6

9.5

12.8

11.8

10.6

11.0

△F

8.2

25.2

25.9

25.3

23.6

17.6

16.7

15.4

13.1

 

注释:

1—L-色氨酸的发射峰位;2—L-色氨酸的发射强度;

3—L-色氨酸与TCBQ发射峰位;4—L-色氨酸与TCBQ发射强度;

3.1.6试剂TCBQ用量的影响

按照实验方法改变试剂TCBQ溶液的用量,结果(表9)表明,TCBQ的用量为0.30mL时,猝灭量最大。

但当TCBQ用量大于0.40ml时,试剂完全猝灭,没有定量关系,所以本实验采用TCBQ用量为0.30ml

表9试剂TCBQ用量的影响

用量(nm)

0

0.01

0.02

0.06

0.1

0.15

0.20

0.30

△F

2.6

5.6

16.8

19.1

24.5

29.3

30.8

 

 

图3试剂用量的选择

3.1.7酸度的影响

分别以0.1mol/L硼砂溶液和pH值不同的三酸溶液为缓冲溶液,按照实验方法测定其发射强度并计算其猝灭量,结果见表10、11、12、。

由表10可知,在pH=10—11L-色氨酸的发射强度最大并且猝灭量最大;表11表明,在pH=10.5—11.5L-色氨酸的发射强度最大并且猝灭量最大;表12表明,在pH=10.9猝灭量最大,则本实验选用pH=10.9为缓冲溶液。

表10酸度的影响

PH

1(nm)

2

3(nm)

4

△F

硼砂

358.0

34.4

360.0

22.2

12.2

0

354.0

15.9

356.0

3.4

12.5

1

354.0

9.9

356.0

6.9

3.0

2

356.0

12.3

357.0

8.6

3.7

3

357.0

18.0

357.0

13.1

4.9

4

357.0

21.7

353.0

13.0

8.7

5

351.0

20.8

349.0

15.4

5.4

6

345.0

19.9

343.0

13.5

6.4

7

339.0

19.4

335.0

13.7

5.7

8

331.0

21.9

330.0

14.3

7.6

9

334.0

25.9

332.0

18.4

7.5

10

334.0

43.1

332.0

28.0

15.1

11

332.0

54.3

332.0

32.7

21.6

12

332.0

8.0

334.0

4.7

3.3

13

326.0

7.9

326.0

3.9

4.0

14

无蜂

 

注释:

1—L-色氨酸的发射峰位;2—L-色氨酸的发射强度;

3—L-色氨酸与TCBQ发射峰位;4—L-色氨酸与TCBQ发射强度;

表11酸度的影响

pH

1(nm)

2

3(nm)

4

△F

10.0

360.0

41.9

360.0

31.3

10.6

10.5

360.0

47.1

360.0

35.5

11.6

11.0

360.0

50.8

360.0

36.8

14.0

11.5

360.0

33.1

362.0

22.7

10.4

12.0

360.0

7.2

362.0

3.2

4.0

注释:

1—L-色氨酸的发射峰位;2—L-色氨酸的发射强度;

3—L-色氨酸与TCBQ发射峰位;4—L-色氨酸与TCBQ发射强度;

表12酸度的影响

PH

1(nm)

2

3(nm)

4

△F

10.5

364.0

43.1

278.0

31.7

11.4

10.7

364.0

45.9

278.0

31.1

14.8

10.9

364.0

44.1

278.0

28.6

15.5

11.0

364.0

45.2

278.0

31.6

14.6

11.1

364.0

43.8

278.0

29.9

13.8

11.3

364.0

39.9

280.0

29.1

10.8

注释:

1—L-色氨酸的发射峰位;2—L-色氨酸的发射强度;

3—L-色氨酸与TCBQ发射峰位;4—L-色氨酸与TCBQ发射强度;

3.1.8加入次序的影响

按照实验方法配制溶液,改变L-色氨酸、TCBQ、缓冲溶液及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溶液的加入次序,测定其猝灭量,结果(表13)表明,加入次序为L-色氨酸、TCBQ、溴代十六烷基吡啶缓冲溶液时,测得的猝灭量最大。

表13加入次序的影响

序号

1

2

3

4

5

6

△F

14.3

15.1

15.8

14.4

14.9

14.1

各序号加入次序分别为:

1,L-色氨酸、TCBQ、溴代十六烷基吡啶、PH缓冲溶液

2,L-色氨酸、溴代十六烷基吡啶、TCBQ、PH缓冲溶液

3,TCBQ、L-色氨酸、溴代十六烷基吡啶、PH缓冲溶液

4,TCBQ、溴代十六烷基吡啶、L-色氨酸、PH缓冲溶液

5,溴代十六烷基吡啶、L-色氨酸、TCBQ、PH缓冲溶液

6,溴代十六烷基吡啶、TCBQ、L-色氨酸、PH缓冲溶液

3.2精密度的测定

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移取相同量的L-色氨酸溶液,按实验方法平行测定10次,结果(见表14)。

计算得,相对标准偏差为0.96%。

表14精密度的测定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F

44.2

44.4

43.8

43.6

44.8

44.5

43.5

44.1

44.3

44.0

3.3工作曲线的绘制

按实验方法,准确移取不同量的L-色氨酸溶液,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分别测色氨酸本身和色氨酸-TCBQ体系的荧光值,求两者荧光猝灭量,并绘制工作曲线(数据见表15,见图3),结果表明,该方法下得L-色氨酸含量0~2.0μg/mL时荧光猝灭量与色氨酸的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F=25.48571C+0.32857(单位为µg/mL),相关系数R=0.99902,该方法下最低检测限为C=0.037µg/mL(以3S/K计算,S为试剂空白测定值的标准偏差,S=0.425,K为工作曲线的斜率)。

即在该方法中,当其信噪比为3时,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037µg/mL。

表15工作曲线的测定

加入体积(mL)

0.0

1.0

1.5

2.0

2.5

3.0

浓度C(µg/mL)

0.0

1.0

1.5

2.0

2,5

3.0

F1

0.0

28.2

43.6

56.6

67.5

77.7

F2

0.0

2.4

3.7

6.3

7.8

10.0

△F

0.0

25.8

39.9

50.3

59.7

67.7

3.4反应机理的探讨

按实验方法,分别在20℃和30℃下,准确移取不同量的L-色氨酸溶液,反应后测定络合物的猝灭量,并绘制曲线(数据见表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