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 精品教案 部编统编人教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2347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 精品教案 部编统编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 精品教案 部编统编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 精品教案 部编统编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 精品教案 部编统编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 精品教案 部编统编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 精品教案 部编统编人教版.docx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 精品教案 部编统编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 精品教案 部编统编人教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 精品教案 部编统编人教版.docx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精品教案部编统编人教版

部编(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

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军事”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

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试着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关于三国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这本书吗?

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人物?

(生自由讨论发言)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由?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有关。

(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吗?

(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

借到了吗?

怎么借的?

)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着重指导: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师指导正音。

(2)注意:

“忌”的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督”的下面是“目”,不要写成“日”。

(3)(出示生词)指定学生带读。

3.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起因(1~2自然段);

经过(3~9自然段);

结果(10自然段)。

这篇课文主要讲:

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与诸葛亮约定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想借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四、小结。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却将计就计,承诺三天就能办好。

接下来,他如何在三天内成功造好十万支箭呢?

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会发生“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并初步了解了四个人物,那么,请你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中的四个人物进行排名,你觉得可以怎么排?

(学生自主排名,展示)

每位同学都给四个人物打了分,尽管答案不同,但是有一点是毫无异议的:

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诸葛亮排第一。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真让人佩服。

二、深入体会,感知人物形象。

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线画出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从中体会后再小组交流。

(学生读课文并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对天气预测准确。

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兵,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①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漫天呢?

联系上文说说。

(“诸葛亮说:

‘只要三天。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找到文中这两处,引导学生诵读,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从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知道这天有大雾。

②我觉得“第一天……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唆,前两天没有动静,是否可以删去,直接写“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组织学生讨论)

小结:

不能删,因为通过具体写前两天没动静,我们才能把时间快速流逝与诸葛亮从容的行为作对比,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2)“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隙,使受箭面积达到最大。

(3)“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造声势,又是为了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

(4)“鲁肃吃惊地说:

‘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诸葛亮是笑着说这句话的,让我们一起读出诸葛亮的自信、镇定。

(齐读)诸葛亮在笑什么?

这一笑表现了什么?

小声诵读,仔细思考。

(自由汇报)

小结:

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兵,只会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

这一笑表现了诸葛亮的自信、大度、胸有成竹、运筹帷幄。

(5)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

(6)“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周密、滴水不漏,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

(生齐答:

神。

)妙不妙?

(生齐答:

妙。

(7)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

出示: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了这样一句话:

“(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1)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

(2)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

(3)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3.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用几个词语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

引导学生齐读,同时指出:

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

三、拓展延伸,读后感悟。

1.在学习课文之前,大家觉得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人,那么学了课文之后,大家对文中的人物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诸葛亮:

有胆有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才智超群。

周瑜:

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鲁肃:

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

生性多疑,谨慎小心。

2.思考:

诸葛亮借箭成功,除了自身才智,还有哪些因素?

(天时、地利、人和)

四、小结。

 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对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理解。

回家以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草船借箭

知人识天 神机妙算

本课是精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比较多。

首先,在情节的理解上,讲解详细有层次,学生可以一步步掌握内容;其次,在人物特点的分析中,通过抓住重点语句去体会;最后,安排学生讨论、总结人物特点,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1.认识“筷、恰”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会写“冈、饥”等15个字,会写“一饮而尽、性命”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句试着猜一猜。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

用自己的话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注意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4.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的武松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好汉歌》,导出名著《水浒传》)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片段,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足智多谋。

今天,让我们来走进四大名著中的另外一部——《水浒传》,看看今天,我们在景阳冈上,会遇到谁?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词)指导学生识字。

(1)学生自由练习读生字,练习完毕,随机指名检查练习成果,指导正音。

(2)注意:

多音字“泊”读bó时,多是动词,停泊;读pō时,指水域,如湖泊,所以,梁山泊中的“泊”应该读“pō”。

3.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喝了酒之后趁着酒兴上了冈,遇见老虎并与之搏斗,最后杀死老虎并挨下冈来。

(2)根据故事情节,你认为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四个部分)如何划分?

第一部分:

喝酒(1~4自然段);第二部分:

上冈(5~7自然段);第三部分:

打虎(8~12自然段);第四部分:

下冈(13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1~4自然段,说说课文第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武松去店里喝酒,酒后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过冈。

1.大家在读这部分时,有没有遇到什么不懂的词语?

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筛、客官、如何、但凡、吊睛白额大虫)大家遇到这些不懂的词时,会用什么方法理解呢?

其实,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比如说,筛了一碗酒其实就是说倒了一碗酒。

按照这种方法,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词语了。

2.我们从这部分的内容了解到,武松赶了几天的路,到了阳谷县的时候,时间已经是(晌午),这时他感到(肚中饥渴),这时,他望见了一家酒店,酒店门前挂着一面旗,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

这是什么意思呢?

让我们一起接着往下读。

3.武松到了店里坐下,招呼了店家点了牛肉,又叫了酒,不过,酒只上了三碗,就不再上了,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武松没钱了吗?

(不是)那是因为什么?

(店家说这酒喝三碗就会醉,过不了前面的山冈)原来,三碗不过冈是这个意思呀!

那么武松信不信呢?

(不信)于是,他前后喝了(十八碗),多么豪爽又倔强的性格呀!

四、小结。

喝完了酒,武松想要过冈,店家阻止了,因为——(冈上有老虎)。

然而武松还是不信,所以,趁着酒兴,他便上冈了。

上冈之后发生了什么呢?

下节课为大家揭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武松在门前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的酒店,喝了十八碗酒,感受到了他豪爽倔强的性格特点。

我们把这部分的内容,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出来,那就是——喝酒。

那么,接下来,他上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二、抓住细节,探究赏析。

1.请同学们齐读文章第二部分,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

(武松上冈之后,看见官府榜文,才相信有虎,但仍继续上冈。

思考:

为什么他在相信有虎之后,依然敢只身上冈?

(喝了酒胆子大、他本来就不是胆小鬼、好面子)那么,我们就把这部分内容用小标题概括为——上冈。

2.很快,武松酒力发作,这时,他想休息一下。

这时,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呢?

我们一起来默读文章第三部分。

(1)武松刚躺下,乱树后就跳出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这一吓,武松就清醒了。

那大虫如何攻击他?

武松又如何应对?

出示“说时迟,那时快……又闪在一边。

①找出大虫一开始抓人时的动词。

(扑、掀、剪)

②武松的应对。

(三闪)

第一回合对阵,结果怎么样?

(大虫劲儿泄了一半)为什么呢?

(因为武松消耗了它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

)武松用“三闪”沉着应战,体现了他的以退为进,有勇有谋。

(2)大虫肯定不甘心,所以它又开始了第二回合的攻击。

出示:

“那只大虫剪不着……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这一回合,武松战绩如何?

(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3)这时大虫又展开了第三回合的攻击。

出示:

“那只大虫咆哮着……搭在武松面前。

①武松没了武器,他用什么应对大虫?

(赤手空拳)如何应对?

出示:

“武松把半截哨棒……只剩下口里喘气。

②从武松打虎的动作和经过中,你体会到什么?

(武松勇武过人的英雄形象)

(4)在第三回合中,武松绝境反击,但是这时大虫还没彻底死去,于是,他又找来了折断的哨棒,把大虫打死。

经过这番激战,武松已经手脚酥软了。

(5)这一部分,可以用“打虎”作为小标题。

自己练习讲述这部分的情节给同桌听,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动作,使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