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课时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氯气的性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457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课时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氯气的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课时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氯气的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课时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氯气的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课时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氯气的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课时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氯气的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课时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氯气的性质.docx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课时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氯气的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课时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氯气的性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课时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氯气的性质.docx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课时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氯气的性质

课时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氯气的性质

1.(2009·台湾,62)下列三个反应式中的X与Y分别为两种金属元素的代号,但Cl为氯的元素符号。

X+YCl2===XCl2+Y 

Cl2+2XCl2===2XCl3 

Y+2XCl3===YCl2+2XCl2 

已知三个反应均能向右进行,试依据以上三个反应式,推测下列物质中哪一个是最强的氧化剂(  )

A.XCl3     B.XCl2     C.Cl2     D.Y     E.YCl2

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遵循方向为: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弱还原剂,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要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X + YCl2 ―→ XCl2 + Y 氧化剂强弱:

YCl2>XCl2,

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Cl2 + 2XCl2 ―→ 2XCl3 氧化剂强弱:

Cl2>XCl3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Y + 2XCl3 ―→ YCl2 + 2XCl2 氧化剂强弱:

XCl3>YCl2

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所以氧化性强弱顺序:

Cl2>XCl3>YCl2>XCl2。

答案:

C

2.氯气性质活泼,下列物质不能由氯气和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是(  )

A.NaClB.FeCl2C.FeCl3D.CuCl2

解析:

氯气与变价金属单质直接化合时得高价氯化物。

答案:

B

3.漂白粉在空气中放置易失效的主要原因是(  )

A.Ca(ClO)2不稳定,易分解B.Ca(ClO)2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C.Ca(ClO)2跟空气中的水和CO2反应D.Ca(ClO)2跟空气中的CO2反应

解析:

漂白粉在空气中放置易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碳酸可以与Ca(ClO)2反应生成HClO,次氯酸不稳定,在光的作用下易分解,使漂白粉失效。

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

2HCl+O2↑。

答案:

C

4.下列对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Cl2是电解质

B.在高温条件下,C能置换出SiO2中的Si,说明C的氧化性强于Si

C.向淀粉碘化钾的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

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溶液退色,

说明BaCl2溶液有酸性

解析:

电解质属于化合物,不是单质,A错;在高温条件下,C能置换出SiO2中的Si,说明在高温条件下C的还原性强于Si,B错;向淀粉碘化钾的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有碘生成,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C正确;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生成BaCO3沉淀,发生复分解反应,导致CO

的水解向逆方向进行,所以溶液退色,BaCl2溶液呈中性,因果关系不对应,D错。

答案:

C

5.某学生做如下实验:

第一步,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

下列叙述中该同学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性:

HClO>I2>SO

B.蓝色消失的原因是Na2SO3溶液具有漂白性

C.淀粉KI溶液变蓝是因为I-被HClO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

D.若将Na2SO3溶液加入氯水中,氯水退色

解析:

SO

具有强还原性,可被HClO和I2氧化。

第二步溶液蓝色消失是SO

还原I2的结果。

答案:

B

6.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干燥氯气

B.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外加保护膜的细铁棒做笔在滤纸上写字显红色字迹

C.石油的分馏

D.用水吸收氯化氢气体

解析:

用排水法收集Cl2,得不到干燥氯气,故A选项不正确;细铁棒接电源负极,作阴极产生H2,阴极附近OH-的浓度增大,遇酚酞变红色,故B选项正确;石油分馏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支管口附近,故C选项错误;HCl极易溶于水,用此装置会引起倒吸,不安全,故D选项错误。

答案:

B

7.ClO2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自来水的消毒剂。

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B.2∶1C.1∶2D.2∶3

解析:

NaClO3和Na2SO3溶液在酸性条件下的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要确定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只要将方程式配平即可。

根据方程式:

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知,n(NaClO3)∶n(Na2SO3)=2∶1。

答案:

B

8.氯水是含多组分的混和物,其性质在不同的反应中有不同的体现,例如:

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退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简要文字说明)

①是由于;

②是由于。

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退去的原因是①或者是②:

解析:

能使变红的酚酞退色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中和碱性)或过量氯水中的HClO将变红的酚酞漂白,若要设计实验证明退色的可能原因,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退色后溶液中再滴加NaOH溶液,若不再出现红色,说明是HClO漂白作用的结果;若再出现红色,说明是氯水与NaOH反应,碱性减弱的原因。

答案:

(1)在棕色试剂瓶中密封保存并置于阴凉处

(2)①氯水与NaOH反应生成两种盐,碱性减弱 ②氯水过量后HClO的漂白性将溶液变成无色 向无色溶液中再滴加NaOH溶液,若不再出现红色,应为原因②,若再出现红色,应为原因①

9.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1)Ⅰ图圆底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Ⅱ图中退色的是A__(填“a”或“b”),Ⅱ图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将铜丝换成铁丝,做Ⅲ实验,结果也能点燃,你认为铁丝也能点燃的理由是A__(填选项字母)。

A.Fe与Cu都是金属元素B.Fe的熔点比Cu高

C.Fe的密度比Cu小D.Fe的金属性比Cu强

(4)将Ⅳ装置放置在光亮的地方(日光没有直接照射),一会儿后,观察到量筒壁上有油状液滴生成,饱和食盐水中有少量固体析出,量筒内黄绿色气体颜色变浅,量筒内液面上升等。

①油状液滴的成分可能是(写分子式)____。

②水槽用饱和食盐水而不用水的原因是。

③饱和食盐水中有少量固体析出,其原因是。

(5)将硫酸溶液滴入Ⅱ图实验后的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也有Cl2生成,其原因是(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解析:

(1)

(2)(4)都是教材中实验所解决的问题,很容易就能回答。

(3)是对两种金属的比较,Cu能发生的反应,则比Cu更活泼的Fe也能够发生反应。

(5)此问是本题的一个难点,溶液中有Cl-和ClO-,加酸酸化后,两者应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b Cl2+2OH-===Cl-+ClO-+H2O (3)D (4)①CH2Cl2、CHCl3、CCl4 ②降低Cl2在水中的溶解度,抑制Cl2和水的反应 ③反应中有HCl生成,使溶液中的Cl-浓度增大,促使NaCl的溶解平衡向生成NaCl固体的方向移动 (5)Cl-+ClO-+2H+===Cl2↑+H2O

1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某些气体的化学性质,设计出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将A、C中产生的气体都通入B中。

(1)实验前如何检查A部分装置的气密性?

(2)碱石灰的作用是。

(3)如果a、b分别是____,则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爆炸,必须禁止。

(4)如果a、b分别是浓磷酸(磷酸是高沸点酸)、NaI,在B中将会看到:

(5)如果在B中将会看到白烟生成,写出生成白烟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A中生成Cl2,进入B中的气体肯定有潮湿的Cl2,C中由于a、b不确定,可以生成的气体不确定,但产生的气体在常温下能与Cl2发生反应。

答案:

(1)用止水夹夹住A的导气管,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向分液漏斗中加水,然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当少许水滴入试管后停止滴水,说明装置不漏气 

(2)吸收尾气 (3)稀硫酸(或稀盐酸)、Zn(或Fe) (4)有紫黑色固体生成 (5)3Cl2+8NH3===6NH4Cl+N2

11.2009年11月12日,中华网报道:

贵州省某少数民族自治县位于山区的一化学试剂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泄漏出的氯气迅速向周围的居民区蔓延,所到之处草木枯黄、大片蔬菜被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应该往哪里撤离?

(填“山坡上”或“低洼处”)A__;

(2)如果你在该厂实验室准备撤离时,应该准备什么样的简易“防毒面具”避免吸入较多的氯气?

(3)如果你当时在距离化工厂较近的居民家中,如何利用家中现成物质来制作简易“防毒面具”?

(4)消防官兵赶到现场处理,他们先把泄漏的氯气钢瓶投入一盛有某物质水溶液的水池中,该物质是;

(5)对弥漫在空气中没有散去的氯气,消防队员喷洒了一种挥发性化学物质的水溶液进行处理,该化学物质是__。

解析:

性质决定处理方案ρ(Cl2)比ρ(空气)大―→山坡上

答案:

(1)山坡上 

(2)用蘸有稀碳酸钠溶液的湿毛巾捂住口鼻 (3)用蘸有稀碳酸钠溶液、小苏打溶液或肥皂水的湿毛巾捂住口鼻 (4)NaOH (5)氨水

12.

(1)氯气对饮用水消毒的原理是。

氯气的消毒能力受水的pH的影响,pH小时的消毒能力__pH大时的消毒能力(填“>”或“<”),其原因是。

(2)通常用氯酸钠(NaClO3)与浓盐酸反应来制取ClO2,同时生成Cl2,写出化学方程式:

市售的一种新型消毒剂含两种成分,分别是NaClO3和Na2C2O4。

两种成分在溶液中混合便产生ClO2,写出化学方程式:

某同学打算通过研究性学习,比较这两种制取ClO2的方法的利与弊。

要拟定一个简略的研究方案,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向进行研究?

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知氯气消毒的原理是氯气与水作用产生HClO(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本材料考查自来水的消毒问题,同时题中设置了研究性学习问题,这也是当前高考改革的方向。

比较两种制取方案的利与弊可以从材料进行分析,也可以根据它们的制备方法进行分析等。

答案:

(1)Cl2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

Cl2+H2O===HClO+HCl,HClO起杀菌消毒作用 > pH大时HClO容易转化为ClO-

(2)2NaClO3+4HCl(浓)===Cl2↑+2ClO2↑+2NaCl+2H2O 2NaClO3+Na2C2O4===2ClO2↑+2Na2CO3 原料的包装和运输是否简便易行;pH对消毒能力的影响;制取是否方便;副产物的多少;产物对水质的影响;稳定性;安全性等

1.今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的新制氯水,浓度均为0.1mol/L。

如果在甲瓶中加入少量的NaHCO3晶体(nmol),在乙瓶中加入少量的NaHSO3晶体(nmol),丙瓶不变。

片刻后,甲、乙、丙三瓶溶液中H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乙>丙>甲

解析:

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Cl2+H2O

HCl+HClO,加入NaHCO3后,因为酸性:

HCl>H2CO3>HClO,所以NaHCO3与HCl反应而不与HClO反应,平衡向右移动,HClO浓度增大;乙瓶中因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将NaHSO3氧化,从而使HClO浓度下降。

答案:

B

2.下列物质中只含有游离态氯元素的是(  )

A.液氯B.氯水C.盐酸D.次氯酸

解析:

液氯中只有氯分子;氯水中有H2O、Cl2、HClO、H+、Cl-、ClO-、OH-;盐酸中有H2O、H+、OH-、Cl-;次氯酸为HClO,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故只有A中只含游离态氯元素。

答案:

A

3.氯气溶于水后生成氯水,在氯水中存在的平衡关系是(  )

①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平衡 ②次氯酸的电离平衡 ③水的电离平衡 ④氯气溶解与逸出的平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都存在

解析:

氯水中存在的变化过程有:

Cl2(g)

Cl2(aq)

Cl2+H2O

HClO+HCl 

HClO

ClO-+H+

H2O

H++OH-。

答案:

D

4.将0.2molMnO2和50mL12mol·L-1的盐酸混合后加热,待反应完全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生成AgCl沉淀的物质的量为(盐酸的挥发忽略不计)(  )

A.大于0.3mol,小于0.6molB.等于0.3mol

C.小于0.3molD.等于0.6mol

解析:

n(HCl)=0.050L×12mol·L-1=0.6mol。

HCl~AgCl,0.6molHCl不与MnO2反应时生成的AgCl最多,为0.6mol。

HCl为0.6mol,最多生成0.15molCl2;由于盐酸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MnO2不与盐酸反应,故判断A项正确。

答案:

A

5.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

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A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白色

B

无色

橙色

紫色

白色

C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无色

D

黄绿色

无色

紫色

白色

解析:

各处发生的反应及现象分别为:

①KClO3+6HCl(浓)===KCl+3Cl2↑+3H2O,产生黄绿色的气体。

②2NaBr+Cl2===2NaCl+Br2,Br2溶于水显橙(黄)色。

③2KI+Cl2===2KCl+I2,淀粉遇I2变蓝色。

④Cl2+2NaOH===NaCl+NaClO+H2O,两种盐的水溶液都无颜色,故棉球显白色。

答案:

A

6.浓盐酸和次氯酸钙能发生下列反应:

Ca(ClO)2+4HCl(浓)

CaCl2+2Cl2↑+2H2O

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  )

①CO2 ②HCl ③H2O(g) ④O2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

Ca(ClO)2会在空气中吸收CO2而转变为CaCO3,故当用久置的漂白粉与浓HCl反应制Cl2时,可能引入的杂质性气体是CO2、HCl及H2O(g)。

答案:

A

7.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氯气:

①用含HCl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87g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

所得的氯气(  )

A.①比②多B.②比①多C.一样多D.无法比较

解析:

146gHCl的物质的量为4mol,87gMnO2的物质的量为1mol,由方程式: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1molMnO2可以与4molHCl反应,但是,应注意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的事实,也就是说1mol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生成的Cl2多。

答案:

B

8.0.2mol某元素的单质与足量的Cl2反应后,质量增加了21.3g,这种元素是(  )

A.CuB.NaC.FeD.Al

解析:

n(Cl2)=0.3mol,转移0.6mole-,说明0.2mol金属单质也转移0.6mole-,化合价为+3价。

答案:

CD

9.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

混盐CaOCl2中不同价态的氯在酸性条件下可以生成Cl2。

下列关于混盐CaOCl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aOCl2与稀硫酸反应产生1molCl2时转移2mol电子

B.CaOCl2的水溶液呈碱性

C.CaOCl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D.CaO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

解析:

根据信息“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该混盐应写成CaCl(ClO),结构中存在Cl-和ClO-两种阴离子,产生1molCl2时转移1mol电子。

答案:

AD

10.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

0.88g/cm3)各50mL。

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

0.97g/cm3)投入烧杯中。

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做上、下跳动

解析:

此题考查的面很广,首先是苯与水互不溶解,还有钠的密度处于苯和水之间,钠能与水中的氢反应而不与苯中的氢反应。

另外钠与水反应放出的氢气使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可能做上、下跳动。

答案:

D

11.将金属钠投入到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不会减轻的是(  )

A.HClB.CuSO4C.MgCl2D.Ca(HCO3)2

解析:

溶液质量的变化取决于加入物质与逸出气体和析出沉淀的质量之差。

若此差值大于等于零,则溶液质量不会减轻。

A项中:

2Na+2HCl===2NaCl+H2↑ Δm

2×23       2   44>0

B项中:

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 Δm

2×23            98    2  -54<0

C项中:

2Na+2H2O+MgCl2===2NaCl+Mg(OH)2↓+H2↑  Δm

46              58    2  -14<0

D项中:

2Na+2H2O===2NaOH+H2↑

2NaOH+Ca(HCO3)2===CaCO3↓+Na2CO3+2H2O

二者合并为:

2Na+Ca(HCO3)2===CaCO3↓+Na2CO3+H2↑ Δm

46         100        2  -56<0

答案:

A

12.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所以它在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存在

B.钠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可以把钛、锆、铌等金属从它们的卤化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C.钠在化学反应中常常失去电子,被氧化,作氧化剂

D.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物,发出黄色火焰

解析:

A项正确;B项,钠与溶液中的水先反应,不能将不活泼的金属置换出来,B项不正确;C项,钠是一种强还原剂,C项不正确;D项,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物,D项错误。

答案:

A

13.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过量的Na2O2粉末,振荡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溶液仍为紫色B.溶液最后变为蓝色

C.溶液先变蓝最后退色D.有气泡冒出

解析:

答案:

CD

14.将钠、镁、铝各0.3mol分别放入200mL1mol·L-1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

A.1∶2∶3B.6∶3∶2C.3∶2∶2D.1∶1∶1

解析:

n(HCl)=0.2mol⇒n(H2~Na)=0.15mol,n(H2~Mg)=n(H2~Al)=0.1mol。

答案:

C

15.钠的下列用途正确且与钠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①与钾形成的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②制取Na2O2 ③冶炼稀有金属及金属钛 ④应用于电光源上 ⑤制取NaOH及NaCl等钠的化合物 ⑥可用于验证乙醇的分子结构

A.①④B.②③⑥C.⑤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解析:

①④均只涉及钠的物理性质。

答案:

A

16.下列各物质的学名是:

Na2S2O3叫硫代硫酸钠;CaSx叫多硫化钙;Na2O2叫过氧化钠;KO2叫超氧化钾。

试综合上述命名规律,分析回答:

Na2CS3应读做(  )

A.硫代碳酸钠B.多硫碳酸钠C.过硫碳酸钠D.超硫碳酸钠

解析:

据题意分析:

硫代硫酸钠(Na2S2O3)表明Na2SO4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被一个硫原子代替,代替氧的硫原子化合价仍为-2价,而多硫化钙表明普通硫化钙又与硫结合后的产物,硫的价态发生了改变;过氧化物中含有过氧根离子即O

,超氧化物中含有超氧根离子即O

,它们的价态都与原先氧的价态不同,综上分析应选A。

答案:

A

17.一定温度下,mg下列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过氧化钠增加了ng,且n>m,符合此要求的物质是(  )

①H2 ②CO ③CO和H2的混合物 ④HCOOCH3 ⑤CH3CHO

A.⑤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解析:

符合(CO)n(H2)m通式的物质mg充分燃烧后会使Na2O2增加mg,①~④均符合此条件;⑤可看作C(CO)(H2)2,其mg完全燃烧后,会使Na2O2增加的质量大于mg,相当于C又吸收了一个O。

答案:

A

18.

(1)4gCO和H2的混合气体燃烧充分后与Na2O2(足量)反应,Na2O2固体增重A__g。

(2)4g葡萄糖(C6H12O6)燃烧后的产物导入盛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则Na2O2固体质量增加A__g。

(3)mgCO2、H2、CH4的混合气体通过盛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引燃后充分反应),Na2O2固体质量增加mg,则V(CO2)∶V(H2)∶V(CH4)=A__。

解析:

由Na2O2

Na2CO3发现,Δm为CO的质量;由Na2O2

2NaOH,Δm为H2的质量。

即凡是组成符合(CO)n·(H2)m的物质mg燃烧后的产物,通过足量Na2O2后,固体质量增加mg。

可见

(1)

(2)答案均为4;(3)中CO2与CH4为1∶1时才可满足组成(CO)n·(H2)m,所以(3)的答案为:

1∶x∶1(x>0)。

答案:

(1)4 

(2)4 (3)1∶x∶1(x>0)

19.化学实验是探究化学原理的主要手段。

(1)为了探究钠跟非金属的反应,有人进行如下实验:

观察用刀切开的钠的表面所发生的变化。

把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从钠的化学性质角度分析,你认为通过本实验可探究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设计中主要用了什么方法?

(2)为了探究钠跟水的反应,进一步进行两个实验:

①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绿豆大的一块钠投入小烧杯中。

②切一块绿豆大的钠,用铝箔(事先用针刺一些小孔)包好,再用镊子夹住,放在试管口下,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待试管中气体集满时,小心取出试管,把试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检验生成的气体。

根据实验①的现象可判断,钠跟水反应后的产物之一是_,根据实验②的现象判断,钠跟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AA,综合起来可得钠跟水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解析:

钠跟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大家很熟悉的,但题中要求从探究的角度进行剖析有一定的难度。

题中涉及的实验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比较的方法。

答案:

(1)钠在常温、加热条件下都易跟O2反应,常温下生成Na2O、加热条件下生成Na2O2 比较的方法 

(2)NaOH H2 2Na+2H2O===2Na++2OH-+H2↑

20.某同学设计出一种在隔绝空气条件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