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各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414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各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版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各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版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各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版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各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版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各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各课时教学设计.docx

《最新版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各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各课时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各课时教学设计.docx

最新版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各课时教学设计

什么是周长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课和本单元的重点。

在本课编排中,重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摸、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周长的实际意义。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虽已经学习平面图形,但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图形的形状,大小关注较多,而对周长的感受比较少,加之“周长”的概念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摸物体面的边线,让学生感受、体验周长,通过讨论,量一量周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在观察、摸一摸、描一描等活动中,并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周长。

2.能与他人合作,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

3.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发展合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在观察思考等操作活动中,认识并能测量周长

三.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彩色笔,大树叶卡纸一张,小树叶卡纸若干张,直尺,软尺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周长

师: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

(秋季)是啊,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轻轻的飘落下来(课件出示树叶图片)你们看,小蚂蚁也非常喜欢这片树叶,瞧,它把这片树叶当成了运动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

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

师:

是的,一圈,我们也可以说是一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什么是周长。

(板书:

什么是周长)

(二)探究新知,理解周长的概念

1.描一描,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1)①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树叶卡片,你们能不能像小蚂蚁爬树叶那样摸一摸它的边线呢?

②学生进行摸树叶边线活动

出示教材45页上面的两幅图:

树叶和数学书的封面

(2)师:

刚才我们摸了树叶的一周,现在能不能把树叶的一周描下来,请同学们拿出彩色笔,描一描吧!

学生进行描树叶活动,教师巡视收集作品

(3)交流反馈

师:

请看,这位同学描对了吗?

为什么?

预设:

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从起点又回到起点,是树叶的一周。

师:

这位同学描的是树叶的一周吗?

为什么?

预设:

不是,没有封闭。

师: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

师:

我们能描出树叶的一周,数学书封面呢?

你能描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吗?

请在书本45页描一描

学生描数学书封面,教师巡视收集作品

展示两幅学生作品

师:

这两幅作品,都是沿着数学书封边的边线描的,你觉得哪一个更美观?

指导学生借助直尺来描,养成良好习惯

2.说一说

师:

我们用彩笔描出了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描的?

需要注意什么?

(请多个同学说一说)

预设:

(1)要沿着物体表面边线,从起点又回到起点才算一周,要封闭

(2)可以借助尺子,这样更加准确,美观

3.摸一摸

师:

请同学们找到身边任何一个物体,指一指或摸一摸他们的边线,如课桌面的边线,文具盒面的边线等。

4.认识周长

出示教材45页蚂蚁和铅笔的话

(1)师:

小蚂蚁和铅笔在做什么?

它们说什么?

你能明白吗?

预设:

小蚂蚁绕着树叶爬了一周,它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铅笔沿数学书封面的边线描了一周,数学书封面是一个长方形,所以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师强调“一周”的意义,即从一个点出发,沿着图形的边线运动最后又回到这个点,这才是一周。

师:

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其他物品的周长吗?

预设1:

黑板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预设2:

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

刚才我们进行了好多有趣的活动,知道了树叶有一周,数学书封面有一周,平面图形也有一周,那么,他们一周的长度叫什么呢?

(周长)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们的周长(板书)

小结: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三)动手操作,测量周长

出示大小两张不同的树叶卡片

师:

你能描出它们的周长吗?

指定学生摸一摸

师:

它们周长一样吗?

树叶的一周是有长短的,如何测量树叶的周长呢?

学生思考后同桌交流:

如何测量树叶的周长。

全班汇报

1测量树叶的周长

(1)预设一:

树叶形状不规则,不能直接用直尺量,可以先用小绳围一圈,用手捏住绳子,再用直尺来量绳子

预设二:

用树叶在直尺上直接滚动来测量

预设三:

用软尺直接绕一圈

……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方法以及选择这种方法的理由

(2)同桌合作测量,教师巡视

师:

请同桌之间相互合作,选择适当的工具,动手量一量吧。

(3)学生汇报方法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师:

请大家说说你们是怎么测量的,为什么?

测量结果如何?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活动经验

2.测量数学书的周长

(1)学生思考并交流:

如何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预设1:

直接用直尺量出四条边,再加起来

预设2:

用软尺绕一圈直接量

预设3:

数学书封面左右两边一样,上下两边一样,量两次,每个数据乘以2再相加

……

(2)同桌合作测量,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如有偏差可多测几次,再认真算一算,减少误差,保证结果的合理性

(4)小结测量活动经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恰当的方法测量,多测量几次,减少误差,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四)拓展应用

1.借助方格图得出图形周长

师:

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你们有什么办法?

(1)描一描

课件出示方格图中的图形,用彩笔分别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2)数一数

师:

每个方格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数一数,每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请学生尝试独立数出图形的周长

(3)说一说

师:

你们是怎么数的?

预设1:

从某一个点开始依次数出整个图形的周长(提醒学生要记住起点的位置)

预设2:

先数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提醒学生要在图形上做好标记,防止忘记)

预设3:

图形的边线可以分成两类,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在同类的边线中有很多是等长的,可以分别计算两类边线的长度,再求和。

(教师可提醒,指导演示)

(五)课堂巩固

1.完成教材46页第1题

请学生先明确题目的要求,再观察图形,确定起点,然后用彩笔画出行走路线。

(设计意图:

画出蜗牛所走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进一步理解和体会周长的意义)

2.完成教材46页第2题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再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先观察估一估,再去数一数,也可以利用图形特点想到平移变成长方形的方法)

3.甲乙两个图形,哪个图形更长?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巩固周长并非指图形内部)

4.用4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

通过数一数,知道几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在一起,周长发生了变化,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周长的理解)

(六)课堂总结

1.什么是周长,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想继续研究什么?

设计意图

周长的本质概念是长度,通过观察、动画演示,直观地给学生展示什么是周长。

 

通过看一看、描一描、说一说、指一指等活动,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多方位的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从而加深学生对周长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建立起周长的概念。

 

在学生交流数格子的方法之后,教师进行指导和优化,使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更体会到只要多思考,就会形成更多更好的办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创新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用尺子测量

用绳子围一圈

滚动测量

 

七、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本

2.教材47页第6题,第7题

什么是周长

(2)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第二课时,帮助学生巩固理解正确的周长概念。

在本课编排中,重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五边形图形入手,通过观察、理解、归纳等过程让学生自己探究求多边形周长的方法,并从求五边形周长拓展延伸到求任意多边形的周长。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虽已经学习平面图形,但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图形的形状,大小关注较多,而且接触到的几何图形以规则的多边形为主,对于不规则的多边形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

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创设,让学生贴近生活,用数学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经历周长计算,感知实际生活中有数学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与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能灵活使用“凑整”的方法进行周长的计算。

初步探索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计算计算多边形的周长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灵活计算多边形的周长

四、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4张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概念回顾,巩固提升

师:

我们上节课认识了图形的周长,现在屏幕上有两个个图形,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周长在哪里?

并用你的手指画一画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

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

师:

嗯,你们真棒,都能根据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准确的找出并指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幅图跟同桌说一说图形的周长在哪里。

师:

图形周长的定义是?

生: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二)探索研究,学习新知

师:

观察图形,说说你的发现。

生1:

我发现这个公园周围有5条小路,每条小路分别长410米,200米,190米,560米,240米。

师:

观察的真仔细,将图中的数字都找到了,还有其他发现么?

生2:

我发现公园周围的5条小路刚好把公园围了起来。

师:

是的,这些小路刚好是公园的一周。

(1)请将这个公园的周长用铅笔描出来,并仔细观察这个图形边线的特点

(2)组织集体交流,让学生展示计算的方法和过程。

生1:

我将公园一周上的长度都加起来,410+200+190+560+240=1600(米)

生2:

我也是将这些小路的长度都加起来,不过我是分步计算的240+410=650(米)200+190=390(米)650+390=1040(米)1040+560=1600(米)

生3:

我也是把公园边线上的长度都加起来,我也是分步计算的,

190+410=600(米)560+240=800(米)600+800+200=1600(米)

师:

三位同学做的都很好,都算对了,你们感觉那种算法更好算?

为什么?

生:

第三种方法更好算,他把结果为整百的数放一起算了

师:

你是怎么想到这么做的呢?

生3:

通过观察我发现,190和410放一起、560和240放一起比较好算

师:

这个同学通过了仔细的观察,把计算过程直接简单化,并将我们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了,凑十法用到了这里,变成了凑百法!

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

2.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1)独立完成后集体展示交流,分别说说三个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观察数据,看看怎么计算最方便快捷

生1:

第一个图形的周长120+120+120=360(米)

师:

有不同的方法么?

生2:

第一幅图我用120*3=360(米)

师:

你怎么想到用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生2:

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这里3个120相加,所以用3*120来表示

师:

我们就要有这样大胆的尝试,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生3:

第二幅图我是用110+90=200(米)124+86=210(米)200+210=410(米)

师:

你们也是这样做的么?

把老师刚才说的方法立马学会了,并能运用起来。

不过我们也可以列综合算式,算的时候可以在草稿纸上分步计算。

生4:

第三幅图我是这样做的:

75*4=300(米)300+100=400(米)

师:

看来你们都掌握了计算多边形周长的方法。

小结:

求多边形的周长就是把所有围成多边形的线段长度相加,是几边形就是几条边的长度相加。

(三)拓展提升

(1)用4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3种不同形状的图形,说说拼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

师:

现在老师有4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你们能用这4个正方形拼出几种不同的图形呢?

他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呢?

生1:

我拼出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10厘米

生2:

我拼出了一个大正方形,它的周长是8厘米。

生3:

我拼出了

,它的周长是10厘米

……

师:

你们拼出了这么多种图形,它的周长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

小结:

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周长不同的图形

(2)4只小蚂蚁分别绕着下面的图形走一周,他们走的路线一样长吗?

师:

4只小蚂蚁分别绕着下面的图形走一周,他们走的路线一样长吗?

生:

第一只蚂蚁走了24厘米,第二只蚂蚁走了24厘米,第三只蚂蚁走了26厘米,第四只蚂蚁走了26厘米。

所以第一只和第二只蚂蚁走的一样长,第三只和第四只走的一样长。

师:

说的非常好,回答问题很完整。

师:

为什么第一幅图与第二幅图的周长相等,第三幅图与第四幅图的周长也相等?

生:

虽然图形不一致,但是他们走过的格子数一样

师:

你找到了周长的实质,也就是说这条边不管在哪,只要两幅图都走过,他们的周长就都要算上这条边,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将这条边移动下呢?

师:

现在有什么发现?

生:

他们的形状变成一样了!

(四)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都这里差不多结束了。

师: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谁能分享下他的收获?

生:

我知道了什么是周长?

师:

那什么是周长?

生:

围绕物体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该物体(封闭图形)的周长

生2:

我知道了怎么求周长,将图形一周上所有的边长都加起来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生3:

我知道了大小不一样的两个图形的周长可能是一样的

……

师:

看来这两节课你们都有很多的收获,放学后你们可以和你们的家长分享下你们的收获。

设计意图

 

回顾周长的定义

 

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定义,知道多边形的周长

 

自己归纳求多边形周长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道将相加结果为整百的两个数放一起计算

 

进一步掌握求多边形周长的方法,并回顾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学过知识的灵活运用

 

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拼出图形再求周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不同形状的图形,得到相同周长的情况,初步渗透平移求周长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2)

计算多边形的周长

方法1:

240+410+200+190+560=1600(米)

方法2:

240+410=650(米)200+190=390(米)

650+390=1040(米)1040+560=1600(米)

方法3:

190+410=600(米)560+240=800(米)

600+800+200=1600(米)

小结:

图形的周长=把图形各条边的长度相加

 

七、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本

2.教材47页第3题,第4题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长方形周长》第3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探索并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这是在学生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理解了周长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课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标题为“长方形周长”,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把正方形周长作为特殊的长方形来呈现,根据其自身的特征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二是教科书中不出现周长的计算公式,呈现的多种方法都是建立在对周长意义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周长的理解程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且在本学期认识了周长,有了上节课《什么是周长》的知识铺垫,在此基础上,通过复习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易于探究和发现四条边相加的方法求周长、长×2+宽×2的方法求周长两种方法,而对于(长+宽)×2的方法不一定能探究出来,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这里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因此,在学生探究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和指导,注重学生对其方法的理解,这样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才会灵活运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通过抽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纸片,绳子,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问题导向

1、师: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什么新知识吗?

生:

周长。

师:

谁能说一说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生: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老师制作了两张卡片,一张是长方形的,一张是正方形的,想在期末的时候把它送给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但又觉得卡片不够漂亮,于是我就想给这两张卡片的一周都镶上彩带(用手演示指一周)。

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一些?

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短一些?

(生自由猜)

师:

看来,同学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

其实,我们要比较“两张卡片需要的彩带的长短”,就是要比较“两张卡片的一周的长”(用手演示指一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两张卡片的周长吧!

(板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目标导引,自主学习

活动一:

量一量,算一算。

师:

现在我们用先量后算的方法,先来计算这张长方形卡片的周长吧!

给每名学生都准备长方形的卡片,请学生用学生尺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并标注,再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

(给学生准备的长方形卡片和老师的是一样规格的)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师: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的?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生1:

我先量出它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然后用5+5+3+3算出周长是16厘米。

列式:

5+5+3+3=16(厘米)

生2:

我量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也是5厘米和3厘米。

我用5×2算出两条长的长度,然后用3×2算出两条宽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10+6,算出周长是16厘米。

列式:

5×2+3×2=16(厘米)

师:

同意的同学请举手,老师发现还有几个同学是没有举手的,那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的呢?

生3:

我先算出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就是5+3=8厘米,因为另一组长和宽的长度和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也就是8×2=16厘米。

列式:

(5+3)×2=16(厘米)

针对只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同学师提问:

你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要先用长加宽,然后再乘2呢?

”让其他同学理解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在适当情况下直观演示说明(师在黑板上边画边说:

“这是一个长方形(如下左图),现在我们把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拆开,重新组合(如中图)”,然后又在重新组合的图示下面分别标注上“(长+宽)”,最后写出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宽)×2。

在交流中明确:

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把长方形的四条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包含一个长和一个宽,所以算出长加宽的和之后还要乘2。

师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师: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真了不起!

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长方形周长=(长+宽)×2

(三)展示交流,合作探究

活动二:

学生自己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师:

你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现在请你们自己尝试着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吧!

生:

动手量正方形的边长,并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生1:

我可以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3+3+3+3=12(厘米)

生2:

因为正方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就是3×4=12(厘米)

板书: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师:

你们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生:

第二种。

比较总结。

师: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知道这两张卡片的周长了。

现在,谁能说说哪张卡片所需的彩带的长度更长些?

生:

正方形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些,因为它的周长更长。

师演示用彩带围卡片,从直观上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所需彩带的长短。

师:

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观察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了。

我们掌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就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实际问题了。

(四)目标检测,巩固提升

学生自主完成。

1、习题(基础)

练一练1、2。

学生自主完成后对答案。

练一练3:

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先画图形,再计算周长。

练习时,提醒学生图形的边线要画在格子图的线上,画好图形后要标明各边的长度再计算。

2、习题(拓展)

练一练4:

淘气用一根40厘米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你知道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吗?

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它的边长,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周长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习题2:

淘气想靠墙围:

一个长方形的蔬菜园,长是6米,宽是4米。

可以怎样围?

学生讨论交流,如果有学生直接回答出用两个长6米,两个宽4米围起来,教师等待,学生需要消化、理解、思考的时间。

师:

请你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算一算需要多长的篱笆呢?

画图的同时想一想,我们的校园里有靠墙围的例子,比如菜园、花园是怎么靠墙的。

学生汇报,对比学生的两种方法(长边靠墙和短边靠墙:

要让学生理解靠墙围长方形的方法,学生通过比较两种方法,说说异同,充分理解一面是墙,围成的围栏就只有长方形的三条边。

加深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

练一练5:

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体会到平移后图形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但是周长不变。

(五)课堂回顾,整理思路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

我们学习了怎么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生1: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很多方法。

生2:

课堂上学会的数学知识可以用在生活上,帮助别人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

看来这节课同学们都受益匪浅,课后请同学们走进校园,找一找哪些位置有长方形和正方形,和同学或父母交流:

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哪部分的长度?

分别是多少?

例如:

相框的周长其实是木条的长度,足球场的周长是足球场最外圈白线的长度……

设计意图

 

通过和同学们一起回顾前几节课的知识点,让周长概念更加深刻。

 

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两个活动,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多方位的体会怎么计算周长,引导学生归纳观察这些方法,并让学生自己发现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一条边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