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 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334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9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 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图版 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图版 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图版 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图版 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 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

《中图版 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 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图版 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

中图版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单元测试

2018届中图版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单元测试

1.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解析】 ①加入DNA酶,可将S型细菌的DNA水解,使之完全失去活性,再加入R型细菌,不会转化为S型细菌,故小鼠存活;

②虽加入了DNA酶,但还加入了S型细菌,故小鼠死亡;

③由于高温使R型细菌死亡,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不会有S型细菌出现,故小鼠能存活;

④中的S型细菌在高温下被杀死,加入R型细菌的DNA,小鼠不死亡。

【答案】 D

2.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  )

①DNA是遗传物质 ②RNA是遗传物质 ③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④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⑤糖类不是遗传物质 ⑥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A.①④⑤⑥B.②④⑤⑥

C.②③⑤⑥D.③④⑤⑥

【解析】 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和RNA是遗传物质。

【答案】 A

3.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正确的技术手段是(  )

A.用化学方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B.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C.用32P和35S同时标记T2噬菌体

D.用标记过的大肠杆菌去培养T2噬菌体

【解析】 分别用32P和35S培养大肠杆菌,再用正常的噬菌体去侵染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最后用分别标记的噬菌体再侵染正常大肠杆菌,观察是噬菌体的DNA还是蛋白质注入细菌细胞内后能产生子代噬菌体。

【答案】 D

4.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

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

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

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规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规律

D.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 题图所示锥形瓶中培养液内的营养成分应无放射性标记;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应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规律;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实验时间过长,细菌裂解导致的。

【答案】 B

5.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的病斑不同,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过程表示用TMV的蛋白质外壳感染烟叶,结果说明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作用

B.b过程表示用HRV的RNA单独接种烟叶,结果说明其有侵染作用

C.c、d过程表示用TMV的外壳和HRV的RNA合成的“杂种病毒”接种烟叶,结果说明该“杂种病毒”有侵染作用,表现病症为感染车前草病毒症状,并能从中分离出车前草病毒

D.该实验证明只有车前草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和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不是遗传物质

【解析】 a过程中烟叶没有出现病斑,表示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作用;b过程中烟叶出现病斑,表示HRV的RNA有侵染作用;c、d过程表示用TMV的外壳和HRV的RNA合成的“杂种病毒”接种烟叶出现病斑,并能从中分离出HRV病毒,说明该“杂种病毒”有侵染作用;该实验证明只有HRV的R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TMV的RNA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 D

6.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解析】 A项中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项中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有;C项中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S元素;D项中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后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

【答案】 B

7.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⑤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④⑤

【解析】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基因分离规律;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X染色体上;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答案】 C

8.下面是模仿艾弗里的实验内容,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R型细菌无荚膜,无毒性

B.R型细菌与S型细菌都有核糖体

C.添加多糖、脂质、蛋白质、RNA等试管的组别具有对照作用

D.DNA酶的作用是催化DNA复制

【解析】 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有核糖体。

R型细菌无荚膜,无毒性。

添加多糖、脂质、蛋白质、RNA等试管的组别作为对照,说明以上物质不是遗传物质,只有DNA是遗传物质。

DNA酶的作用是水解DNA。

【答案】 D

9.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都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

B.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C.艾弗里的实验设置了对照,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没有对照

D.二者都诱发了DNA突变

【解析】 只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A错误;两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B正确;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是相互对照,C错误;两实验都没有诱发DNA突变,D错误。

【答案】 B

10.如图为核苷酸链结构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和b

B.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

C.该链中的A可与互补链中的T形成2个氢键

D.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

【解析】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每个核苷酸由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的五碳糖、一分子的含氮碱基组成;DNA中有A、T、C、G四种碱基,RNA中有A、U、C、G四种碱基;核苷酸分子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组成核苷酸链。

【答案】 A

11.细胞内某一DNA片段中有30%的碱基为A,则该片段中(  )

A.G的含量为30%

B.U的含量为30%

C.嘌呤含量为50%

D.嘧啶含量为40%

【解析】 在DNA分子中,A=T,G=C,故嘌呤的含量=嘧啶的含量=50%。

A占30%,则G占50%-30%=20%。

DNA分子中不含U。

【答案】 C

12.在DNA分子模型搭建实验中,如果用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A和G,用另一长度的塑料片代表C和T,那么由此搭建而成的DNA双螺旋的整条模型(  )

A.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必定与嘧啶环互补

B.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的空间尺寸相似

C.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不一定与嘧啶环互补

D.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的空间尺寸不同

【解析】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长链盘旋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两条单链之间由嘌呤和嘧啶组成的碱基对相连,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由此可知:

DNA分子双螺旋模型粗细相同,且由嘌呤环和嘧啶环构成的碱基对的空间尺寸相似。

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13.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

A.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

B.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7个碱基对

C.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D.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

【解析】 每个脱氧核糖核苷酸中,脱氧核糖数=磷酸数=碱基数,因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连接物是14个,故最多只能搭建出14个脱氧核糖核苷酸,A项错误。

DNA分子的碱基中A=T、C=G,故提供的4种碱基最多只能构成4个C—G对和3个A—T对,但由于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结合形成磷酸二酯键时还需要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故7个碱基对需要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是14+12=26(个),B项错误。

设可搭建的DNA片段有n个碱基对,按提供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连接物是14个计算,则有14=n×2+(n-1)×2,得n=4,故能搭建出44种不同的DNA分子片段,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14.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

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

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C.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解析】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答案】 C

15.下列能正确表示DNA片段的示意图是(  )

 

 

【解析】 DNA通常为双链结构,由含有A、T、C、G四种碱基的脱氧核苷酸组成。

A与T配对,之间有两个氢键;G与C配对,之间有三个氢键。

DNA分子的两条链反向平行。

【答案】 D

16.一条双链DNA分子,G和C占全部碱基的44%,其中一条链的碱基中,26%是A,20%是C,那么其互补链中的A和C分别占该链全部碱基的百分比是(  )           

A.28%和22%B.30%和24%

C.26%和20%D.24%和30%

【解析】 该DNA分子中G+C占全部碱基的44%,则其中一条链中G+C也占此链的44%,又知此链26%A、20%C,则此链中T=30%,G=24%,故其互补链中A、C分别占30%、24%。

【答案】 B

17.DNA一般能准确复制,其原因是(  )

①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模板

②DNA复制发生于细胞周期的间期

③碱基互补配对是严格的

④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均和亲代DNA相同

A.②④     B.②③

C.①④D.①③

【解析】 DNA规则双螺旋结构经解旋后为DNA复制提供两条模板(即复制的标准),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性,它保证子代DNA是以亲代DNA提供的两条模板为标准合成的。

【答案】 D

18.蚕豆根尖细胞(2N=12)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解析】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3H—T)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每一个DNA分子都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