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东西海朝丰房山昌平.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341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东西海朝丰房山昌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东西海朝丰房山昌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东西海朝丰房山昌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东西海朝丰房山昌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东西海朝丰房山昌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东西海朝丰房山昌平.docx

《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东西海朝丰房山昌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东西海朝丰房山昌平.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东西海朝丰房山昌平.docx

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东西海朝丰房山昌平

2016-2017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东城二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

(一)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

康熙七年,授直隶乐亭知县。

八年,署滦州知州。

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

十八年,擢通州知州。

二十一年,擢江宁知府。

二十三年,上南巡至江宁,以成龙廉洁,传谕嘉之,擢安徽按察使。

二十五年,擢直隶巡抚。

谕询:

“畿辅重地利弊应兴革者,宜何先?

”成龙奏:

“弭盗为先。

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

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既抵任,疏言:

“弭盗之方,在力行保甲,民间已遵行。

惟旗下庄屯向不属州县,本旗统领远在京师,仅有拨什库

在屯,未能约束。

应令旗人与民户同编保甲,拨什库、乡长互相稽察,盗发,无问所劫为旗为民,协力救护。

得盗,赏;藏盗、纵盗,罚。

”下部议行。

先后捕治旗丁沈颠、太监张进升及大盗司九、张破楼子等,置于法。

三十三年,召诣京师。

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

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

又计河工所费繁多,请开捐例

,减成核收;并推广休革各员,上至布政使,皆得捐纳。

上召成龙入,问:

“开捐例得无累民?

”成龙奏:

“无累。

”上曰:

“捐纳之人,岂尽殷实?

大约称贷者多,不朘削百姓,则逋负何由而偿?

”成龙乃请罪。

上因问:

“尔尝短山东巡抚靳辅③,谓减水坝不宜开,今果何如?

”成龙曰:

“臣彼时妄言,今亦视辅而行。

”廷臣议成龙怀私妄奏,当夺官,上命留任,仍兴举简要各工。

三十七年,命以总督衔管直隶巡抚事。

三月,请修永清、固安旧堤,挑浚浑河淤沙。

十月竣工,诏赐名曰永定河,建庙以祀。

三十八年,上南巡,临阅高家堰、归仁堤诸处,以增筑疏浚事宜,谕令筹办。

寻以病乞假,命在任调治,遣医往视。

三十九年,卒,赐祭葬如例,谥曰襄勤。

(取材于《满汉名臣传》)

注释:

①拨什库:

清代官名。

②捐例:

清代朝廷纳资捐官的规例。

《清史稿·选举志七》:

“捐例不外拯荒、河工、军需三者,曰暂行事例,期满或事竣即停。

”③靳辅:

清代治河专家。

(二)

公治乐亭前后十余年,清白如一日。

凡井间苦乐,利弊沿革,士民贤不肖,皆周知无遗。

或兴、或除、或宽、或猛,无不深惬于情……去之日绅士饯于署旗民送于野老幼拥马首涕泗长流不绝公陨涕慰劳遣之不去有送至通州始还者。

(取材于王士祯《如山于襄勤公年谱墓志铭》)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弭盗为先弭:

消除

B.召诣京师诣:

到,往

C.尔尝短山东巡抚靳辅短:

缺少

D.寻以病乞假寻:

不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宜何先

大王来何操

B.无问所劫为旗为民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上因问

因人之力而敝之

D.今果何如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

奸诈险恶之人,倚仗旗人的名义,私藏坏人

B.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我的后代有这样的人,我定当执行法律惩治他们

C.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

河防各处设置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

D.不朘削百姓,则逋负何由而偿

(如果)不剥削百姓,那么拖欠的债务用什么来偿还

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清时期,知县、知府和知州都是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

从文章内容看,知府官职高于知县。

B.中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有专门的词语,文中表示升迁的有擢、赐等;表示贬谪的有降、署等。

C.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例如于成龙谥号“襄勤”。

D.古代有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生肖纪年等纪年方法,文中所提及的“康熙七年”为年号纪年。

13.用斜线(/)给文段

(二)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14.请在横线上分别填写两个恰当的四字词语,评价人物在治理河道中的表现。

(4分)

于成龙:

康熙帝:

15.于成龙在任职期间曾受到处分,而百姓两度向朝廷申请挽留他,请结合两个文段,简要说明他受百姓爱戴的原因。

(4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9.(3分)C10.(3分)A11.(3分)B12.(3分)B

13.(3分)

去之日/绅士饯于署/旗民送于野/老幼拥马首涕泗长流不绝/公陨涕慰劳/遣之不去/有送至通州始还者

评分标准:

每断对2处得1分。

断错2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14.(4分)于成龙:

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知错能改康熙帝:

知人善任/体恤百姓

15.(4分)

答案要点:

①在管理乐亭前后十多年,一直都清明廉洁;

②政治清明,有善政;

③深谙百姓疾苦;

④兴利除弊;

⑤对官员百姓了如指掌,或了解民情;

⑥办事符合民意。

评分标准:

1点1分,写出4点即可。

【参考译文】

(一)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

康熙七年,被任命直隶乐亭知县。

八年,被委任滦州知州。

因为罪犯脱逃(将)被降职调走,乐亭百姓列出他(施行的)清明的政治,两度向朝廷申诉呼吁挽留(他),(皇上)下旨巡抚金世德调查核实,得以回复职任。

十八年,被提拔做通州知州。

二十一年,被提拔做江宁知府。

二十三年,皇上南巡到江宁,因为于成龙廉洁,传达皇上的诏令嘉奖他,(他)被提拔做安徽按察使。

二十五年,被提拔做直隶巡抚。

皇上诏令询问:

“京城附近重要的地方,应兴利除弊,首要的事应当是什么?

”成龙上奏说:

“消除盗贼是根本。

奸诈险恶之人,依仗旗人的名义,私藏坏人,官吏清楚地知道却不敢深入追究。

以后有这样的人,我定当执行法律惩治他们。

”到任之后,上给皇上的奏章说:

“消除盗贼的方法,在于大力推行保甲制,(该制度)民间已经遵照施行了。

”只有旗人的村子向来不属于州县(管辖),本旗的统领(又)远在京师,只有拨什库在村里,不能按约定的条件管束(他们)。

应当让旗人与民户共同编入保甲制,拨什库、乡长互相检查,发生盗劫,不用问是旗人是百姓,(都)协力救助保护。

抓到盗贼的,(一律)赏赐;窝藏或放纵强盗的,(一律)惩罚。

”皇上把这事交给相关部门商议执行。

先后逮捕惩治了旗兵沈颠、太监张进升和大盗司九、张破楼子等人,(都)依法处置。

三十三年,皇上征召(他)到京师。

(他)上疏说运河、黄河的低薄的堤坝,都应筑高加厚。

河防各处设置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

又计算治河工程耗资繁多,请求启用纳资捐官的规例,按官位品级核算收费;并推广到被罢免的各官员,上至布政使,都能捐资得官。

皇上征召成龙入朝,问道:

“启用纳资捐官的规例能不累及百姓吗?

”成龙回奏:

“不会连累(百姓)。

”皇上说:

“纳资得官的人,哪里全都富裕?

大概开口向别人借钱的人很多,(如果)不剥削百姓,那么拖欠的债务用什么来偿还?

”成龙于是主动承认错误并请求惩罚。

皇上于是问(他):

“你曾经说山东巡抚靳辅的坏话,说泄洪的减水坝不应当打开,现今结果怎么样?

”成龙说:

“我那时信口胡说,如今也效法靳辅那样去做。

”朝中大臣责备成龙心存私念胡乱上奏,应当消去官职,皇上让(他)复任原职,仍旧兴建检查各项重要的工程。

三十七年,让(他)凭总督的官衔身份兼管直隶巡抚的事务。

三月,(他)请求修缮永清、固安旧堤,清除浑河沉积的淤沙。

十月工程完工,(皇帝)诏令赐名为永定河,建庙来祭祀。

三十八年,皇上南巡,亲临察看高家堰、归仁堤各处,把增筑疏浚的事务,命令(于成龙)筹措办理。

不久(他)因重病请假,(皇帝)让(他)在任上调养治疗,(还)派太医前往照看。

三十九年,(于成龙)辞世,(皇帝)照例赐予祭葬之礼,加封谥号为襄勤。

(二)

于公管理乐亭前后十多年,一直都清明廉洁。

所有市井中苦与乐,利与弊的沿袭改革,官员百姓贤能与否,全都了解,无一遗漏。

或是兴办、或是革除、或是宽大、或严厉,没有不非常符合民情……离开的那天,绅士在官署为他饯行,百姓们在郊外为他送行,老老少少簇拥着马头痛哭不已。

于公也掉下眼泪并安慰他们,要求他们离开,他们也不离开,有一些人甚至送到通州才回来。

西城二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两组文言文,完成8-13题。

谢生应鸾,客其叔文涛先生临淄县署,继为费县令借司笔札。

一日,坐轿拜客,书片纸付下役李升唤舆伺侯。

及出视,乃骡车也。

生怒叱之。

李曰:

“适奉明谕,止言备舆,未言备轿。

”生曰:

“汝真钝汉,舆即是轿。

因轿字不典,故通称舆字。

”李笑曰:

“昔淮南王《谏击闽越书》,曾有‘舆轿逾岭’一语,何言不典?

”生愕然曰:

“不意若辈中有此通品。

遂解骡乘之,令李步随于后,曰:

“汝既腹有书笥,亦知此间武城之事乎?

”曰:

“此小人桑梓之地,何得不知?

”生曰: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澹台灭明①,武城人。

’而记曾子所居武城,独别之曰南,是鲁当日有两武城矣!

然乎?

否耶?

”李曰:

“俗传澹台灭明所居为费县之武城,而曾子之南武城在今之嘉祥县。

此说谬妄。

”生曰:

“汝何所见而云然?

”李曰:

“《春秋》昭公二十三年:

‘武城人……取邾师,获鉏弱地。

’哀公八年:

‘吴师……伐武城,克之。

’《孟子》载: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

’夫与邾接壤,而当吴越之路,即今费县之武城也。

《齐乘》亦谓‘子游弦歌旧邑②,在费西、滕东两县之间。

’而从无两武城之说。

”生曰:

“果尔,则《史记》所载,何独有南武城之名?

”李曰:

“以鄙见揣之,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

此云南者,别于两地而言。

如《平原君传》中‘封于东武城’,亦其例也。

”生大叹赏。

归述于费令,亦奇之,除其役,拔充礼书。

不一年,致千金产,称里中富户。

后文涛先生修《临淄县志》,招生去。

生以李可备顾问,挈之俱往。

而所谈临淄旧典,皆属淄川县事。

生怪问之。

李曰:

“小人箧中秘书,只有淄川,并无临淄。

”生大疑,急索秘册以观。

盖《说铃》两本,破碎不全,仅《山东考古录》十余页,及《闽小记》四五页。

而当日舆轿之论,武城之考,偶然于数页中道着耳!

生乃叹曰:

“文人命运所到,享重名而邀厚福,皆此类也。

”其叔闻之,亦大笑,赏以资斧,遣之回费。

铎曰:

“俭腹子挟芝麻《通鉴》③,翩翩然置身台省④,亦趁着十年好运耳!

(取材于沈起凤《谐铎·骡后谈书》)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

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

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

“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

”士子曰:

“是两个人。

”僧曰:

“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

”士子曰:

“自然是一个人!

”僧乃笑曰:

“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节选自张岱《夜航船<序>》)

【注】①澹台灭明:

复姓澹台,名灭明,与后文的曾子、子游同为孔子弟子。

②旧邑:

指武城。

子游曾任武城令,并发现澹台灭明是当地的人才。

③俭腹子:

腹中空空的人。

芝麻《通鉴》:

吴地人好食芝麻茶点,有商家用残缺的《通鉴》包装茶点,一位多次买过这种茶点的人从包装纸上学了点零碎知识,到处卖弄时被识破,其人被戏称为“芝麻通鉴”。

④台省:

唐代朝廷诸省的并称,后泛指显官要职。

8.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为费县令借司笔札司:

掌管

B.适奉明谕,止言备舆适:

刚才

C.伐武城,克之克:

攻下

D.除其役,拔充礼书除:

任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及出视,乃骡车也僧乃笑曰

B.令李步随于后别于两地而言

C.而记曾子所居武城而所谈临淄旧典

D.享重名而邀厚福僧畏慑,拳足而寝

10.对下列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片纸付下役李升唤舆伺侯

写了一个纸条交给下役李升让他备舆伺候

B.此小人桑梓之地

这正是我的家乡

C.夫与邾接壤,而当吴越之路

那与邾国接壤,并且正处在通往吴越的道路上的

D.赏以资斧,遣之回费

赏给他资产和农具,送给他回家的路费

1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①不意若辈中有此通品。

②归述于费令,亦奇之。

12.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恰当的熟语或成语填空。

(3分)

从“学识”看,《骡后谈书》中的李升与《夜航船<序>》中的士子都可谓①。

不过李升在论述关于“武城”的问题时可谓②,令谢生心服口服;而士子在僧人面前的高谈阔论则可谓③,博人一笑而已。

(3分)

13.李升与士子的故事有相似之处,但作者们借以表达的意图却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其不同之处。

(6分)

二(24分)

8.(3分)D

9.(3分)C

10.(3分)D

11.(6分)

①没想到你们这类人中竟然有这样学问渊博的人。

【评分参考】“意”“若辈”“通品”各1分,“若”也可译为“这”。

②(谢生)回(到费县)后向费县县令叙述了(这件事),(县令)也认为(李升)不同寻常。

【评分参考】“述于费令”1分;第二句省略成分“县令”1分;“奇”1分,“奇”也可以译为“觉得奇怪”。

12.(3分)

【答案示例】

①一知半解(才疏学浅、半瓶子醋……)

②头头是道(有理有据、无懈可击……)

③装腔作势(强不知以为知、猪鼻子插葱……)

【评分参考】①②③各1分,意思对即可。

13.(6分)

【答案示例】

①沈起凤借李升的故事表达了对有些人没有真本事、靠运气得到高位的现象的批判。

②张岱借士人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些不懂装懂的人的嘲讽。

【评分参考】

①“没有真本事”“靠运气”“高位”“批判”各1分,意思对即可。

②“不懂装懂”“嘲讽”各1分,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谢应鸾,在他叔叔文涛先生任职的临淄县署做幕僚。

后来又被费县县令借用担任管理文书的工作。

一天,谢生要坐轿访客,写了一张纸条交给下役李升,让他备舆伺候。

等谢生出门一看,发现竟然是一辆骡车。

谢生大怒,斥责李升。

李升说:

“刚才奉您的指示,只是说备‘舆’,没有说备‘轿’。

”谢生说:

“你真是个蠢夫,‘舆’就是‘轿’。

因为‘轿’字没有典故出处,所以通称为‘舆’。

”李升笑着说:

“昔日淮南王《谏击闽越书》中就有‘舆轿逾岭’一句,怎么能说没有典故出处呢?

”谢生愕然,说:

“没想到你们这类人中竟然有这样学问渊博的人。

于是谢生(命人)把骡子解下来,自己骑在骡子上,让李升在后面步行跟从,说:

“你既然腹有诗书,也知道费县这里关于武城的事吗?

”李升说:

“这里是我的家乡,怎么能不知道?

”谢生问到: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澹台灭明是武城人,而记载曾子居住的武城时,却叫‘南武城’以区别,这是说鲁国当时有两个武城啊!

是不是这样呢?

”李升回答:

“一般都认为澹台灭明所住的是费县的武城,而曾子所住的‘南武城’在现在的嘉祥县。

这种说法是错的。

”谢生问:

“你根据什么这样说呢?

”李升回答:

“《春秋》记载,昭公二十三年:

‘武城人……消灭邾师,并将鉏弱地占为己有。

’哀公八年:

‘吴国军队……攻打下了武城。

’《孟子》中记载:

曾子住在武城的时候,有越人入侵。

因此,和邾国接壤,并且正处在通往吴越的道路上的,就是现在费县的武城啊。

《齐乘》也说‘子游担任武城邑令,武城在费西、滕东两县之间。

’从来就没有两个武城的说法。

”谢生说: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史记》记载的为何独有个‘南武城’这个名字呢?

”李升回答:

“以我浅见揣度,是因为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这两个武城都在曾子所住的武城的北边)。

所以《史记》里说‘南武城’,是为了与这两个武城区分而说的。

如《平原君传》中‘封于东武城’,也是这种情况。

”谢生听后大为叹赏。

回(到费县)后向费县县令叙述了(这件事),(县令)也认为(李升)不同寻常,免除了李升的差役,提拔为礼仪文书。

不到一年,李升的家产就增至千金,成为邻里间的富户。

后来文涛先生编修《临淄县志》,招谢生前去。

谢生认为李升可以充当顾问,于是带他一同前往。

然而李升谈及的临淄旧事,都是(临淄下辖的)淄川县的事情。

谢生奇怪,问李升缘故。

李升说:

“小人书箱中私藏之书,只有关于淄川的内容,并没有关于临淄的内容。

谢生十分疑惑,急忙要李升私藏的书来看。

原来是两本《说铃》,破碎不全,只有十多页《山东考古录》(注:

《山东考古录》是《说铃》中一卷的卷名),另外还有四五页《闽小记》。

当时李升与谢生所谈到的舆轿之论和关于两座武城的考证,都恰巧是在这几页书中谈到的!

谢生于是感叹道:

“那些凭借运气享受了重名厚禄的文人,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文涛先生听了,也大笑,赏给李升一些盘缠,让他回到费县去。

《谐铎》论曰:

“那些腹中空空无学问的人凭借着残缺支离的《通鉴》,轻而易举地置身朝廷高位,也不过就是借着十年好运气罢了。

过去有一个僧人,与一个读书人同宿在(狭窄的)夜航船上。

读书人高谈阔论,让僧人很是敬畏,一直蜷着脚休息(不敢伸脚)。

后来僧人听到读书人话里有破绽,就说:

“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读书人说:

“是两个人。

”僧人又问:

“这样的话,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呢?

”读书人说:

“自然是一个人。

”僧人于是笑着说:

“这样说起来,姑且还是让小僧我伸伸脚吧。

海淀二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游文山观大水记

文天祥

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

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桥外数十步为道体堂。

自堂之右循岭而登为银湾,临江最高处也。

银湾之上,有亭曰“白石”,青崖曰“六月雪”,有桥曰“两峰之间”,而止焉。

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戊辰岁,余自禁庐①罢归,日往来徜徉其间。

五月十四日,大水,报者至。

时馆中有临川杜伯扬、义山萧敬夫,吾里之士以大学试,群走京师,惟孙子安未尝往。

辄呼马戒车,与二客疾驰观焉,而约子安后至。

未至天图画,其声如疾风暴雷,轰豗震荡而不可御。

临岸侧目,不得往视,而隔江之秧畦菜垅悉为洪流矣。

及松江亭,亭之对为洲,洲故垤然隆起,及是,仅有洲顶,而首尾俱失。

老松数十本,及水者争相跛曳,有偃蹇不伏之状。

至障东桥,坐而面上游水从“六月雪”而下,如建瓴千万丈,直送乎吾前,异哉!

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而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酒数行,使人候“六月雪”可进与否,围棋以待之。

复命曰:

水断道。

遂止。

如银湾,山势回曲,水至此而旋。

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而水之情状无一可逃遁。

故自今而言,则银湾遂为观澜之绝奇矣。

坐亭上,相与谐谑,赋唐律一章,纵其体状,期尽其气力,以庶几其万一。

予曰:

“风雨移三峽,雷霆擘两山。

”伯扬曰:

“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

”敬夫曰:

“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鬃。

”惟子安素不作诗,闻吾三人语,有会于其中,辄拍手捋须、捧腹顿足,笑绝欲倒,盖有渊明之琴趣焉。

倚阑逾时,诡异卓绝之观不可终极,而渐告晚矣。

乃令车马从后,四人携手徐步而出。

及家而耳目眩颤,手足飞动,形神不自宁者久之。

他日,予读《兰亭记》,见其感物兴怀,一欣一威,随时变迁,予最爱其说。

客曰:

“義之信非旷达者。

夫富贵贫贱、屈仲得丧,皆有足乐,盖于其心而境不与焉。

岂以昔而乐,今而悲,而动心于俯仰之间哉?

”予恍然有间。

人生适意耳,如今日所遇,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

前之所欣,所过者化,已不可追记,予意夫后之所欣者至,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故忽起奋笔,乘兴而为之记,且谂②同游者发噱。

(有删改)

【注】①禁庐:

宫廷。

②谂(shěn):

劝告,告诉。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止焉止:

停止,此为“到了终点”

B.如建瓴千万丈建瓴:

倾例水瓶,形容水势大

C.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委折:

回环,曲折

D.予恍然有间间:

机会,机遇

10.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吾里之士以大学试B.与二客疾驰观焉

岂以昔而乐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

C.洲故垤然隆起D.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

故自今而言乃令车马从后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这就是文山临江一带的概貌

B.有偃蹇不伏之状

呈现出傲岸、不肯屈服的样子

C.以庶几其万一

能大致写出这种奇绝景色的万分之一

D.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

俯仰间万物都不能改变它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而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13.从全文看,“乘兴而为之记”的“兴”指________之兴,________之兴和________之兴。

(4分)

14.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文中王羲之与“客”对人生的认识有何不同。

你更认同谁的看法?

简要说明理由。

(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9.(3分)D10.(3分)A11.(3分)D

12.(4分)参考答案:

行至道体堂,堂前怪石林立,过去都浮出水面,现在却像是被有力气的人一夜间都背走了。

评分标准:

词语“旧”“负”,一个1分;语句整体通顺,前两句1分,后两句1分。

13.(4分)参考答案:

观水赋诗(唱和,同游)感物

评分标准:

一处1分,共3分;表达通顺,即所填内容与“之兴”搭配,1分。

14.(6分)参考答案:

(3分)第一问:

王羲之:

情感随境遇不同而发生变化(1分)。

客:

任何境遇都有值得高兴的地方,它发自内心,与外界无关(2分)。

(3分)第二问,答案略。

“理由”视充分程度,分为三个档次赋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从文山门进山,经过万松林,来到天图画,一条大江横亘在眼面。

往前走几百步,到了一座山岭的尽头,就是松江亭,松江亭与两千尺的大堤相连接,堤的尽头是障东桥,桥外几十步远的地方便是道体堂。

从道体堂的右边攀登上山就是银湾,这是临江最高的地方。

银湾往上有一亭叫“白石亭”,青翠的山峰叫“六月雪”,有一桥叫“两峰之间”,即到了终点。

这就是文山临江一带的概貌。

戊辰年,我从朝廷罢官归来,每天往来徘徊于文山中。

五月十四日,大水暴发,报告消信的人来了。

当时学馆中有临川人杜伯扬、义山人萧敬夫,此地的学子因为参加太学考试,全都去了京城,只有孙子安未曾去。

就让人准备马匹、驾好车子,和两位客人快速奔驰去观看,约定孙子安随后赶来。

还没到天图画,就听到水声像狂风巨雷,轰鸣震响,显出不可抗拒的威力。

站在岸边侧目观看,不能正视往下看。

江对岸的秧田菜地已全部被洪水淹没了。

到了松江亭,亭对着的是江中的沙洲。

沙洲过去像山丘一样隆起,到现在却只剩下洲顶,其余都不见了。

老松树有几十株,淹在水中的枝干争相簸荡摇摆,显出一副傲岸、不肯屈服的样子。

走到障东桥,坐下来面对着上游的水从“六月雪”峰顶泻下,就像从千万丈的高处往下倾倒,汹涌澎湃,波浪翻滚,一直送到我们眼前,真是雄伟奇异啊!

行至道体堂,堂前怪石林立,过去都浮出水面,现在却像是被有力气的人一夜间全部背走了。

饮了几杯酒后,派人去探察能不能上“六月雪”,下着围棋等待消息。

去的人回来说:

大水截断了道路。

于是我们不再前行。

转到银湾。

山势回旋曲折,水到这里便打着漩涡,转折而去。

当初在这里建亭,占据山水回旋曲折的交会之处,却不知在这里可以放眼东西二三里,大水奔流的情景无不尽收眼底。

因此,从今天看来,银湾就成了观览大水的绝妙之处。

坐在亭上,大家互相逗趣开玩笑。

各赋律诗一首,尽力描写大水的形态,希望用尽力气能大致写出大水声势的万分之一。

我说:

“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

”伯扬说:

“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

”敬夫说:

“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鬃。

”只有子安素来不作诗,听了我们三人的诗句,总是拍手捋须,心中有所感悟领会,大笑不能自持,真像陶渊明不通音律,又常扶无弦琴的情趣那样。

我们倚着亭栏观看了很长时间,奇诡怪异、超卓绝妙的景观,变化无尽,不能彻底领略,但天色却渐渐暗了下来。

于是就叫车马跟在后面,四个人挽着手慢慢走出山。

等到了家,还耳鸣目眩,手足颤动,身体和精神很久不能平静。

从前我读《兰亭记》,见到文中说,人受外物的触动生发感情,有时高兴有时悲伤,都随着自己的遭遇变化着,我很同意这样的观点。

客人说:

“王羲之实在不是旷放达观的人。

人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失意还是得志,拥有还是丧失,都还有值得高兴的地方,这是因为它发自内心而不是外界。

哪能因为从前欢乐、现在悲伤,就在须臾之间改变了呢?

”我一下子明白了。

人生重在顺遂心愿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