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心理社团活动与学生成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264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心理社团活动与学生成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题心理社团活动与学生成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题心理社团活动与学生成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题心理社团活动与学生成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题心理社团活动与学生成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心理社团活动与学生成长.docx

《课题心理社团活动与学生成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心理社团活动与学生成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心理社团活动与学生成长.docx

课题心理社团活动与学生成长

课题名称心理社团活动与学生成长

负责人姓名焦行军

二、课题论证

1.选题意义;2.研究基础;3.研究内容(主要思路、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4.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3000字以内)

1.选题意义

(1)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来自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造成焦虑、浮躁、恐惧、自卑等一些负面情绪,在现实面前,如何正确的认识心理问题是必要的。

(2)概念心理社团活动是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互相启发,互相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和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团体心理辅导与个体心理辅导最大的区别在于求询者对自己问题的认识、解决是在团体中通过成员间的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实现的。

2.研究基础

对于我校2000多人的寄宿制学校,师生一周时间朝夕相处,就想一个小社会一样,会暴露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学习障碍、多动、焦虑、胆小、说谎、不守纪律、打架,有的高年级学生已经有成人感,常表现为父母的管教不愿听,与父母顶撞,有的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却与父母打架,有的还会出现厌学、考试焦虑等症状。

)这样的问题。

那么面对这种种现象。

我们通过团体活动辅导、个体咨询等方式在升旗仪式上、学生每天的集会上并建立严密的档案追踪辅导。

3.研究内容

主要思路、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团体辅导

(一)小学低年级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主要特点

1.生活适应。

低年级学生离开父母要适应学校的寄宿生活,面对陌生的环境,集体的生活,时间的约束,学习的负担等,有很大的不适应。

但由于他们可塑性强,大约经历一个学期就基本能适应寄宿制学校常规的生活,在老师的督促和帮助,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自我意识。

低年级小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与幼儿时期相比是非常显著的。

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能力方面对自己慢慢产生了新的要求。

在自我评价上,表现出对别人评价的依赖性,缺乏独立的见解。

他们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

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

3.情绪情感。

低年级学生天真纯洁,无忧无虑,情绪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快速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

小学生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外显性,他们不善于掩饰,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4.意志品质。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意志力总体上比较薄弱。

自觉性比较差,他们往往只对自己非常感兴趣的是主动、自觉去做。

做事往往凭一时的好感和热情,“三分钟热度”,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坚持性,对有一定困难的活动一般只能坚持15分钟。

5.学习心理。

小学低年级还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在学习活动中,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爱做小动作。

他们基本没有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多数情况下是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学习活动。

6.人际交往。

低年级小学生大多喜欢和同伴交往,但它们对友谊的认识还是相当肤浅的,认为朋友就是能够一起玩耍、能过满足自己愿望的伙伴。

但他们的择友标准基本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因此与同伴的关系并不很稳定。

特别年纪小离开父母,吃住学都在学校,对教师充满了敬重和依赖。

二、小学低年级团体心理辅导主要内容

1.生活适应。

(1)帮助人学新生尽快熟悉寄宿学校的环境,尽快认识新同学,找到自己的小朋友。

(2)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感受到学校生活快乐有趣,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和蔼可亲,在心理上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3)帮助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

(4)帮助学生慢慢了解小学生活规律,帮助他们不断发现自己的进步,为自己成为一名小学生感到高兴。

2.自我意识。

(1)能描述自己的基本外部特征,并通过与幼儿时期的比较发现自己的变化,为自己慢慢长大而高兴。

(2)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豪感、自尊感和自信心;在与周围同学比较中慢慢发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

(3)引导学生逐渐由关注、评价自己转变。

(4)在老师、家长的帮助和督促下,在群体规则的约束下,养成基本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5)识别生活中最基本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做文明、快乐的小学生。

3.情绪情感。

(1)通过学校各类生活体验,感受人际交往、学习的乐趣,感受自己在班级中的作用,形成归属感,从而建立对班级、对同学、对老师的热爱。

(2)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认识与情绪有关的基本常识,认识自己的基本情绪特点,并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基本情绪。

(3)结合实例和自己的体验,认识急躁、愤怒、冲动、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危害。

(4)体验互助、互信的快乐,有爱心,知道感恩,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

4.意志品质。

(1)认识困难和挫折的不可避免性,体验困难和挫折是可以战胜的,树立克服困难和挫折的信心。

(2)开展亲子活动,帮助学生把一些好的习惯坚持下来,并感受其中的好处。

(3)培养耐心、认真、坚持等优秀品质。

5.学习心理。

(1)帮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2)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基本的学习习惯,如:

认真书写,独立并按时完成作业,读书时眼睛与书保持合适距离,上课时坐姿正确,积极回答问题等。

(4)利用各种外部激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6.人际关系。

(1)体验人际交往的快乐,乐意与同学、老师交往,逐渐扩大交往的范围。

(2)感受互助、互信、互尊的愉悦,主动帮助同学,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

(3)体验与同学合作完成学习或其他活动任务的快乐,认真完成在班级承担的工作。

(4)初步学会原谅别人的过错,接纳他人的缺点,尊重别人与自己不同的爱好和意见.

三、小学低年级团体心理辅导建议1.把生活适应辅导放在首位。

通过团体辅导课,都要尽快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校生活。

最重要的是首先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切身感受来自同学及老师的友善,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进而形成积极向上、乐群互助的良好态度。

2.特别注重营造良好的辅导氛围。

辅导课上,教师通过和蔼可亲、真诚、共情和无条件关注的态度;坚持“零批评”的原则,发现每个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和进步点,即使以各种方式及予以表扬鼓励。

辅导课上,没有恐惧,只有温馨;没有大声呵斥,只有风和细雨。

同学之间没有指责抱怨,只有团结互助;没有讥笑讽刺,只有互相鼓励。

3.激发学生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力和理性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但他们对感兴趣的事能比较持久地进行下去。

因此,辅导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都要特别注重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辅导方案设计内容上,注重适合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一致,浅显易懂,直观明了;在活动形式的设计上,多采用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丰富多彩的动画视频等;在交流分享活动中,主要让学生表达直观感受,一般不进行宽泛、深入的扩展;教师的语言,多用儿童语言。

(二)小学中年级

一、小学中年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1.自我意识。

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对自我评价开始由具体到抽象,由外显向内心发展。

这个阶段是个体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

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和与同伴的比较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

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容易导致自负心理。

相反,有的学生由于成绩不良或某方面的缺失,得不到同学重视,又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他们的自我体验开始趋向深刻,自尊感、羞愧感和委屈感等也逐渐发展起来。

2.情绪情感。

自我调节能力差,难以释放心理压力,容易造成短时的情绪低落。

他们情绪很不稳定,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争的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较快,并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他们的道德感有了明显的进步,责任感、义务感、成功感、挫折感等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3.意志品质。

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其内部的自控能力有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他们果断处理学习、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水平很不稳定。

在自觉性方面,逐步有了自己行动的目的性,开始相信自己的力量。

4.学习心理。

中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

两年之前,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然而到了中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落下来。

当然,落后一段时间可以在追赶上去,但那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他们注意力的广展,但注意的深度不足,注意的持续时间大约为20—25分钟。

中年级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辩证思维的转折期。

5.人际交往。

小学中年级被喻为“团伙年龄”阶段,学生之间自然形成了若干个同伴团体,出现了小团体中的“领袖”人物。

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和同龄伙伴在一起,受同龄伙伴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他们讲哥们义气。

他们最害怕被同龄伙伴所孤立或排斥,有的孩子父母的话可以不听,但是同伴的话却不能不听。

对老师的态度从完全崇拜到有自己的独立评价,这是小学生的道德判断开始出现可逆性的阶段,它必然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6.生活辅导。

中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身体发育很快,灵活性和协调性不够稳定,所以,皮肉受伤的是经常发生。

中年级学生有了选择、分析和对比的经验,他们开始注意自己的外观衣着形象,这是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中年级学生开始自己去安排各种休闲活动,有些学生还会自行购物,计划自己的周末活动等。

二、小学中年级团体心理辅导主要内容1.自我意识。

(1)引导学生从认识自我外部特征逐渐向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方向发展。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合理的评价自己和他人,欣赏并悦纳自我,进一步树立自信心。

(3)通过在班级承担一定的责任,认识自己的能力,体验自己的价值。

(4)养成生活有规律、做事有计划的习惯,减弱依赖心理和盲目从众心理。

2.情绪情感。

(1)认识积极情绪对学习和健康的重要性,了解消极情绪特别是过度激动、冲动、压抑的危害。

(2)结合自我表现,察觉自己的情绪特点,有意识地调控不良情绪。

(3)对别人能比较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多向别人传递快乐;别人对自己有负面情绪表达时,要合理回应。

如某同学向你表达悲伤、恐惧、焦虑等情绪时,能表达共情、理解。

(4)热爱班集体,主动为班级做贡献。

3.意志品质。

(1)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做到自己能克服一些一般性困难。

(2)指导学生在做一件事时,要明确其目的性,并能善始善终完成所要做的事。

(3)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行为的盲目性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学会遇事冷静、多思考。

4.学习心理。

(1)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认识各门功课的意义,发现自己通过学习各门功课在多方面的变化,增加有意义学习的成分。

(2)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运用学习参考书,检索、查阅图书资料的方法等。

(3)感受读书的乐趣,爱读书、读好书。

培养读书的习惯。

(4)培养谦虚认真的学习态度、勤奋惜时的学习精神。

(5)提高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自我检查学习的习惯。

5.人际交往。

(1)学会尊重、赞美他人,坦诚待人,初步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在班级活动中与更多的同学交往。

(2)体验合作的快乐,了解合作的意义,树立合作意识,主动与同学合作学习、合作做事。

(3)主动与包括异性同学在内的更多同学交往,与同学出现矛盾时,能主动和好。

(4)引导学生主动与家长沟通,有了烦恼向家长倾诉,有了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寻求家长的帮助;了解、体谅、敬重父母。

(5)发现老师的优点,正确对待老师的不足,理解、尊重老师,主动与老师沟通。

6.生活辅导。

(1)进一步增强自理、自立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学习一些安全和自我保护常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合理使用钱物,不盲目攀比,不讲排场。

(4)合理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过有意义的节假日。

三、小学中年级团体心理辅导建议1.小组建设及运用。

从三年级开始进行分组,可采用游戏分组的方法,每组6—8人为宜。

每个小组要起一个组名,确定一个小组口号;组名和口号要经过大家的讨论,要得到大家的认同,能起到激励团队、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作用。

2.适当增加团体探讨的内容,增加活动的内涵。

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悟以及交流分享,可引导学生适当扩展和延伸,但要把握尺度,要在学生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所达到的范围内。

3.重视发挥团体动力的作用。

一是适当增加学生互动的机会,要精心设计活动形式,恰当运用辅导技术,催化团体动力,通过学生共同体验、共同交流、相互影响来获得认知、改善型为。

二是促进学生之间有效合作与沟通,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快乐,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

三是教师要始终注重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团体氛围,运用语言的感染力,运用团体辅导技术和平价策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在团体中获得成长。

4.调动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

对班额较大的班级,尽量多以小组为单元进行活动,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保证每个学生参与机会均等。

(三)小学高年级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他们已经有了独立意见,逐步依靠内化了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2.情绪情感。

小学高年级学生尚未面临重大的心理压力,基本的情绪状态依然是平静而愉快的;他们的情绪情感日益丰富,在学习成败、人际交往及在集体中的地位等方面的情感体验比以往要深刻、稳定的多。

开始有意识调控自己的情绪,但仍缺乏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和宽慰的能力。

3.意志品质。

心理发展中的独立性与幼稚性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出容易固执已见、盲目的拒绝他人的劝告和建议。

在果断性方面难免出现片面、冲动、草率和情绪化。

4.学习心理。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习负担加重,作业相对增多,要求相对提高。

在思维、认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日渐增加,全面发展的学生显现出来,有特长的学生也较突出。

5.人际交往。

认为朋友之间可以倾诉秘密、互相帮助、互相分享,朋友之间应该互相信任和忠诚、做到同甘共苦。

学生之间的友谊有了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独占性,择友标准也相对严格起来。

两性交往发生了变化,对异性有些朦胧的好感,但是又不清晰,所以很多同学就出现了本能的对异性的排斥现象,甚至出现互相攻击等现象。

而教师的威望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已开始逐渐下降,学生对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崇拜,甚至有时会产生抵触情绪。

6.生活辅导。

高年级的小学生亦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休闲日能和同伴一起独立从事一些自主商议的活动。

他们的集体生活意识在和同学、老师的相处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

他们对将进入中学即感到新奇、兴奋、期待,又有些担忧和疑惑。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许多女生在小学高年级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可能会引起焦虑、自责、恐惧等反应。

二、小学高年级团体心理辅导主要内容1.自我意识。

(1)在认识自己外部特征的基础上,认识自己的兴趣、个性、潜能、志向等心理特征,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作用及地位。

(2)进一步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感、自豪感、荣誉感和成就感;防止出现“自负”和“自卑”两种极端心理。

(3)认识自己的优点、潜能和局限,认识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整体上悦纳自己。

(4)不断检视自己的言行,并能及时进行调整;提高自我监督、自我调控能力;克服盲目从众和自我中心两个极端倾向。

2.情绪情感。

(1)善于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快乐,学会快乐、传递快乐;初步形成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2)学习一些基本的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从两个方面看待压力、困难和挫折,丰富认识观念,减少由此造成的不良情绪。

(3)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进一步发展,主动参与班级活动,承担班级工作,维护班级荣誉;对父母、老师及帮助、关爱自己的人有感恩意识,并能以合适的行为表达感恩。

(4)初步形成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热爱祖国。

3.意志品质。

(1)感知、认同挫折的客观存在,从过去经受挫折的体验中发现其积极的一面,树立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自信心;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言放弃。

(2)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尝试做一些挑战性较大的事情;对已经初步形成的学习和生活好习惯能坚持下去。

(3)培养自觉学习和自觉做事的好习惯,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减少片面、盲从、草率的不良做法。

(4)进一步提高自我调控能力,逐步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要求,排除一些不良诱惑和干扰。

4.学习心理。

(1)围绕思维能力发展,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

(2)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体验“一分辛勤一分收获”的愉悦。

(3)对“理想的我”有初步的认识,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向着理想的目标努力。

(4)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特长。

5.人际交往。

(1)明确好朋友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建立正确的友谊观,在人际交往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2)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克服不良的小团体意识;重视团体合作的力量。

(3)初步形成正确的性心理,主动与异性友好交往。

(4)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接受父母的指导和必要的帮助,主动与父母沟通。

6.生活辅导。

(1)认识规则对自己成长、对班级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

(2)认识网络的利弊,学会利用网络学习、处理生活事务、正确交往、合理表达;自觉抵制网络中的不良诱惑。

(3)初步了解社会现状和复杂性,学习一些自我防护常识,防止不必要的侵害;初步形成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4)了解中学的学习和生活,为进入中学做好心理准备。

三、小学高年级团体心理辅导建议1.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有机结合。

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正如人的身体、智力发展一样,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学生的发展需求不尽相同。

从总体上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和负向发展;少部分同学处在心理的“亚健康状态”,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则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还有个别同学已经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特别的帮助。

一是与“矫正性”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对处在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按问题进行分类,开展“矫正性”团体心理辅导,帮助他们从困扰中走出来。

二是与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在辅导课或班级生活中,对表现“异常”的学生要特别引起关注,通过访问家长或班主任,了解学生成长背景和其他环境下的表现,必要时根据学生本人意愿,可进行个体心理援助。

三是与学生心理自主相结合,配合主题方案的内容,给学生印发一些自助读物,如心理保健常识、心理学效应及应用、心理故事、心理小测试等。

2.遵循辅导规律。

班级团体辅导有其自身的规律。

一次完整的辅导课,要有“热身、过渡、工作、结束”四个基本阶段。

简单来说,“热身”就是辅导的“心理预备”,“过渡”就是由热身逐渐进入主题的衔接过程(很多方案的设计中,与热身合而为一),“工作”就是团体探讨和成长的过程(辅导的核心阶段),“结束”就是总结收获、强化主题、产生期待的最后结束活动。

对1课时的方案,热身和过渡两个阶段一般在5分钟以内完成,结束阶段一般在3分钟以内完成;对2课时的方案,热身和过渡两个阶段一般在10分钟以内完成,结束阶段一般在5分钟以内完成。

三、有关方面意见

课题负责人所在

学校意见

 

(本课题所填内容是否属实;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业务素质是否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否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是否同意本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等。

 

公章: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