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熟语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318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使用熟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正确使用熟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正确使用熟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正确使用熟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正确使用熟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确使用熟语教案.docx

《正确使用熟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使用熟语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确使用熟语教案.docx

正确使用熟语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高三语文组张磊

教学目的

1、了解考纲要求

2、了解熟语的特点

3、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教学重点

1、熟语的积累

2、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考点阐释 

新的《考试说明》对这一考点的调整,增加了“词语”的覆盖面,给我们启示:

  第一:

高考语言命题更加关注人文性,贴进生活,贴进考生;充分考查毕业生的语言基本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广大考生要活学活用所学知识,把考点放到大语文环境中去复习;按照语文的学习规律做到字不离口,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生活实际。

二、知识梳理:

什么是熟语?

,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

是语言中结构定型,以整体来表达其语义的固定短语或句子,主要包括成语、惯语、谚语、格语、歇后语等。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

(1)结构上的稳定性。

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与成语一样,都有固定不变的结构,不能随易作大的改动,如“碰钉子”,我们不能说成是“碰螺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不能说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草烧”。

但是熟语的固定性不如成语,可以加减一些字,也可以改动一些字,如“三个臭皮匠,不如一个诸葛亮”,也可以写成“三个臭皮匠,顶得过一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等。

(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再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原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很多时候属于交叉关系,同一语言既可能是谚语,又可能是歇后语,也可能是惯用语。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非得搞清楚某一语句是谚语还是歇后语或者惯用语。

谚语:

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谚语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句式匀称、音调和谐、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恰当运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俗语:

一般富于教育意义,如“天下乌鸦一样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也多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如:

“鼻子不通,吃点大葱”“今晚火烧云,明天晒死人”“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

”“燕子钻天,大雨无边”。

又如:

雁怕离群,人怕单干。

人心齐,泰山移。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煮饭要放米,讲话讲道理。

喜时多失言,怒时多失理。

宁伸扶人手,勿开谄人口。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童。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钟不敲不响,灯不点不亮,理不辩不明。

格言:

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是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一般较为精炼,如:

“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业精于勤荒于戏,行成于思毁于随”。

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他们的区别在于:

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结晶,格言往往出自名人之手;谚语多为口语,而格言多为书面语。

例如:

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坦荡荡:

坦然宽广,戚戚:

忧愁不安

6、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惯用语:

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是口语中国短小定型的“三字格”,一般都是字面意义的引申。

如“背黑锅”不是说“背着很黑的锅”而是比喻“代人受过,泛指受冤枉”;“唱高调”不是说“唱歌的调子可以唱得很高”,而是指“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的好听而不去行动”。

另外,有些惯用语可以拆开,加入其它成分,如“炒鱿鱼”可以说“炒你的鱿鱼”或者“炒老板的鱿鱼”;“挖墙脚”指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才或抢走生意,可以说成“挖他的墙脚”“撬别人的墙脚”。

例如:

铁公鸡、抬轿子、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等。

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惯用语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语义的双层性,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

如“打预防针”,字面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财神爷”本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

其次,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浓厚。

如“拍马屁”“寄生虫”“白开水”“抓辫子”“吃独食”“穿小鞋”“小心眼”等,全都具有口语色彩。

它们的感情色彩,褒扬、赞许的极少,如“老黄牛”;谐谑、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如“红眼病”“戴高帽”“耍嘴皮”“咬耳朵”“眼中钉”等等;中性的惯用语也很少,如“破天荒”“打游击”。

第三,结构上以三字格为主,也有少数二字或多字的,

如“下海”“吃醋”“下课”属二字格;“放马后炮”“喝迷魂汤”“喝西北风”“钻牛角尖”“打退堂鼓”属四字格,“一推六二五”属五字格,另外还有“解铃还需系铃人”“远水救不了近火”“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多字格。

惯用语在使用中一般不用字面意义,其深层涵义(引申义或比喻义)几乎成了它的基本义。

如“跑龙套”本指在戏剧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但作为惯用语,一般是用来比喻在工作中做一些不负主要责任的杂事、小事,当它用本义时,它只是戏剧中的术语,不是惯用语。

“开小差”作为惯用语一般使用其引申义“私自脱离工作岗位或思想不集中”,而不用其本义“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

试比较下面两组词语,体会惯用语生动通俗的口语表达效果:

成语:

置若罔闻阿谀奉承李代桃僵

惯用语:

耳边风拍马屁替罪羊、背黑锅

例:

下面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我们这里办工厂,你放心好了,凡是能开绿灯的地方,政府一定开绿灯,决不会难为你。

B.走过场是不行的,一定要认真自查,查出问题后,再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会来检查的。

C.开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过去的希特勒就是这样。

D.今年的全明星周末对于姚明这样已经二进宫的球星来说,已经少了许多的新鲜与刺激。

试题分析:

(D)D.“二进宫”指第二次进监狱,与原文意思不符。

A.“开绿灯”比喻准许做某事。

B.“走过场”原指戏曲中角色出场后不停留,穿过舞台从另一侧下场,后比喻敷衍了事。

C.“开倒车”比喻违反前进的方向,向后退。

又如戏台的柱子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没有它,戏台就要倒塌,于是人们就用“台柱子”来表示戏中的主要演员,进一步又比喻一个集体中的骨干。

“敲边鼓”是指从旁帮腔或助势,并非真的是去敲边鼓。

“磨洋工”和“泡蘑菇”意思很相近,一个偏重指工作时拖延时间,懒散拖沓;一个指故意纠缠而拖延时间。

“打头阵”“唱主角”就不一定有贬义意味。

惯用语精编

1、安乐窝∶安逸的生活环境或小巧、温暖、舒适的处所或房间

2、白骨精:

《西游记》中一个阴险狡诈、善于伪装变化的女妖精。

常用来比喻阴险毒辣的坏人。

3、白日梦:

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幻想。

4、半边天:

比喻新社会妇女的巨大力量能顶半边天,也用来指新社会的妇女。

5、绊脚石:

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6、保护伞:

比喻可以起保护作用的有威慑性的力量或有权势的人。

7、抱佛脚:

原来比喻平时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8、背黑锅:

比喻代人受过,泛指受冤屈

9、闭门羹:

被主人拒之门外或主人不在,对于上门的人叫吃闭门羹。

10、变色龙:

比喻看风转舵的政治投机分子。

11、擦边球:

打乒乓球时擦着球台边沿的球,后来把做在规定的界限边沿的事比喻为打擦边球。

12、炒鱿鱼:

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

13、吃醋:

产生嫉妒情绪(多指男女关系上的)。

14、吃小灶:

比喻受特殊的照顾。

15、吃鸭蛋:

比喻在考试或竞赛中得零分。

16、穿小鞋:

比喻受到别人利用职权暗中给予的刁难、报复或施加的约束、限制。

17、单相思:

指男女间仅一方对另一方爱幕。

18、打游击:

比喻从事没有地点的工作或活动。

19、点鬼火:

比喻鼓动别人做坏事。

20、吊胃口:

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欲望和兴趣。

21、顶梁柱:

比喻起主要作用的骨干力量。

22、定心丸:

能使人情绪稳定的东西。

23、东道主:

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请客的人。

24、对台戏:

两个戏班为了互相竞争,同时演出的同样的戏。

比喻双方竞争的同类工作或事情。

25、恶作剧:

捉弄耍笑,使人难堪。

26、耳旁风:

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过后不放在心上的话(多指劝告、嘱咐)。

27、放空炮:

比喻说空话,说了不能兑现。

28、放冷箭:

比喻暗中害人。

第二教时

一、导入

悠悠熟语,融贯千秋。

一个熟语就是一段真挚感人的友谊———高山流水,一个熟语就是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破镜重圆,一个熟语就是一种精神———水滴石穿,就是一种力量———翻天覆地,就是一种智慧———大智若愚……这也是高考语文试卷把它列为一道“永恒风景”的原因。

二、了解成语的特点。

一般说来,成语具有古语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点。

古语性。

有的成语中保留了古汉语词语的意思或用古汉语语法结构。

如"不过尔尔"中,前一个"尔"是"如此、这样"的意思;后一个"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意思是"也不过如此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又如"时不我待",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应理解为"时不待我","不我待"是"不待我"的倒装。

意思是"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定型性。

成语的结构不能随意变动,也不能随意换字或增减字。

如"入木三分"不能说"三分入木"。

"入木三分"来源于古籍记载,说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工人用刀刻时发现墨迹渗入有三分深。

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

如果说成"三分入木"就不是其原意了。

"名副其实"与"名符其实","副"是"相称、符合"的意思,与"符"的意思差不多,但"名符其实"就不是成语。

以上说的是一般情况。

下面谈谈成语结构活用的情况。

有些成语,在不变更基本结构和原来意义的前提下,个别音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次序或是换成别的音节。

如千钧一发------一发千钧,同工异曲------异曲同工,每下愈况------每况愈下。

如果由于变动而改变愿意,那就是另一个成语了。

如"小题大做"与"大题小作"这两个成语,前者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处理,后者则比喻把大问题当做小事情来处理。

完整性。

成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开来。

如:

"义无返顾"中,"义"是指应该做的事,正义的事;"反顾"指回头看。

把"义""无""反顾"连起来理解为:

做正义的事,勇往直前,绝不犹豫回顾,亦即指为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回头。

二、熟语中成语误用例释:

(一)思考熟语意义。

1、要有一定的析词能力

按图索骥【解释】:

索:

找;骥:

良马。

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

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漢典Z—

白驹过隙【解释】:

白驹:

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

缝隙。

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汉典 Z--

好高骛远【解释】:

好:

喜欢;骛:

追求。

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漢典Z--

趋之若鹜【解释】:

趋:

快走;鹜:

野鸭。

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漢典Z--

追亡逐北【解释】:

追击败走的敌军。

—漢典 Z—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岌岌可危【解释】:

岌岌:

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

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马首是瞻【解释】:

瞻:

往前或向上看。

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

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