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教案及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064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教案及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教案及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教案及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教案及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教案及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教案及练习.docx

《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教案及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教案及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教案及练习.docx

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教案及练习

《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教案及练习

《中国石拱桥》

 1.学习《中国石拱桥》,体会分析举例的典型性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是石拱桥的杰作,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了解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桥之美》

 1.理解桥美在何处。

 2.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3.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4.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三.新课讲解

(一)《中国石拱桥》

 1.作家作品简介: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本文最早发表于1962年3月4日《人民日报》,文笔通俗易懂,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2.字词:

   弧形(hú)                      拱桥(gǒng)                  陡坡(dǒu)

   匀称(yúnchèn)          惟妙惟肖(xiào)            洨河(xiáo)

   鷟(zhuó)                      桥墩(dūn)                    漳州(zhāng)

   涧(jiàn)                        堤(dī)                          砌(qì)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巧妙绝伦——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它的。

   初月出云——看起来好像是农历月初,穿出云层形状如钩的月亮。

   长虹饮涧——看起来好像是入涧饮水的一道长虹。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

肖,相似。

 

 3.课文分析:

   

(1)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一般石拱桥的特征:

桥洞呈弧形,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成就惊人。

 

   

(2)结构:

   第一部分(1、2):

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3—9):

介绍我国石拱桥的特点,取得的光辉成就及其原因。

   第一层(3):

概述中国石拱桥的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成就惊人。

   第二层(4—5):

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层(6—8):

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四层(9):

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第三部分(10):

解放后中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3)具体分析:

   ①赵州桥特点: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②卢沟桥特点:

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③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

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的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④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⑤说明方法灵活多样: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引资料等。

   ⑥说明顺序:

   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

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⑦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主要体现在数字的确数与概数的运用;修饰语与关联词的运用;句群组织得逻辑严密。

   ⑧本文主要是写中国石拱桥特征的,为什么最后还用两段揭示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并且写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桥梁?

   第9段写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反映了我国石拱桥发展的本质特征。

第10段写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说明科技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写这两段不仅使全文结构严谨,而且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二)《桥之美》

 1.字词:

   煞(shā)风景  和谐(xié)  点缀(zhuì)  笼(lǒng)统  脂(zhī)粉

   煞它风景:

这里指破坏人的兴致。

   美感:

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史诗:

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驻足:

停止脚步。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指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2.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年生,中国现代画家。

 

 3.整体把握:

理清行文思路

   画家眼中的桥的特殊美感,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为了能让普通读者理解和接受这个观念,文章从大家熟知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入手,首先摆出一个看法:

它“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具有绘画的形式美”。

接着以粗笔勾勒、大块涂抹的方式迅速将小桥、流水、人家提炼成构图所需要的块、线、面,并把它们搭配、组合起来,构成画面,强调桥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然后又大而言之,指出桥在江南水乡和水上城市威尼斯同样在构成当地特色美景上不可或缺。

接下来作者强调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而是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为下文张本。

课文随后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选用四个例子——石桥与苇丛的配合,石桥与细柳的合作,在背景烘托下的长桥之美,险峰、急流映衬下的风雨桥——说明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然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

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

这是对“桥之美”的进一步补充。

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

此后作者宕开一笔,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

最后收束全文,回应文章的标题。

 

 4.深入剖析:

   

(1)语段研读:

课文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表现?

   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

——舒畅

   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销魂四段

   长桥给人带来的富有生命力的美感——满足

   风雨桥给人带来安闲、自在的感觉——欣赏

   《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

   庄稼地里的小桥——柳暗花明

   高山峡谷中的索桥——无限风光在险峰

   小结:

这些桥之所以能给人以美感,是因为它们能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充分发挥桥的那种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的作用。

   

(2)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①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赏析:

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

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②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赏析:

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③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赏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

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④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赏析:

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5.比较阅读:

《中国石拱桥》与《桥之美》

   在内容和写法上,《中国石拱桥》与《桥之美》这两种说明文有很大区别:

 

 6.小结:

   《桥之美》这篇文章,作者先从总的方面说了作为一个画家,对桥梁的欣赏的着重点,然后分别举例说明了桥与周围景色之间的关系。

   桥之美,概括的说是桥在不同的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桥只有与周围景致成为和谐的整体,才能共同构成美丽的画面,起到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的美学作用。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欣赏桥之美的又一种角度;而且,我们还应知道,说明一个事物时,应先抓住该事物总的特征来说明,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60分钟)

(一)基础知识

 1.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拱(gǒng)桥      桥礅(dūn)             艰(jiān)固       脂(zhī)粉

   B.陡(dǒu)坡        匀称(chēn)           和协(xié)        疏浚(jùn)

   C.点缀(zhuì)       湍(tuān)急            铺砌(qì)         并行不悖(bèi)

   D.优(yōu)久        笼(lǒng)统            迥(jiǒng)异    煞(shà)风景

 

 2.找出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

   A.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秘密的芦苇。

 

   B.住足那一道道长虹之畔,倘徉于桥区的草坪园景之中,你会发现,它们各有各的造型。

 

   C.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D.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园形,而是像一张弓。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巧妙绝伦 交头接耳 提心吊胆 才疏学浅

   B.言简意该 改邪归正 姹紫嫣红 流连忘返

   C.栩栩如生 性命悠关 偃旗息鼓 惟妙惟肖

   D.美轮美奂 潜然泪下 就地取材 锲而不舍

 

 4.下列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指出并改正。

 

   A.别据一格 小家碧玉 流水潺潺(   )

   B.挑拔离间 风流人物 矗立拱桥(   )

   C.无与伦比 河水爆涨 倾听古谚(   )

   D.绿岛卧波 倒映流水 缎带新颍(   )

 

 5.结合语境,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B.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

   驻足:

停留并做充足(的欣赏)。

   C.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彻底摧毁了形式美。

   煞它风景:

这里指破坏人的兴致。

   D.……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

 

 6.判断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1)(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

   

(2)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   )

   (3)我们遵照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

(   )

   (4)汩汩有声的淙淙细流,在晓月映照下,也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景色。

(   )

   (5)龙船凤舟倒映流水,何等绚丽,何等豪华!

(   )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会提出“情况变了怎么办”的问题。

   B.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C.司马文华的感情表现得很丰满。

   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8.“刺网的捕获率极高,所有比网孔稍大的东西都无法逃脱。

”这句话是从下面文段中抽出的,将它放回原文,恰当的位置是(   )

   刺网就是用刺来卡住鱼类的网,使用遍及全世界。

【甲】这种网长2公里,厚度有4.5公里,有的被固定在海底,有的被安置在特定的海流中漂浮。

【乙】1996年,吉利福尼亚在对刺网捕捞的研究中发现,每捕捉到22条旗鱼,就会有一条鲸鱼或海豚成为误获物而死掉。

【丙】由于廉价,使用广泛,刺网误获的鲸类比例很高。

【丁】专家们认为,只要有刺网的地方,就会有无辜死亡的鲸。

刺网还会抓住无辜的海鸟、海龟和不允许捕捞的鱼类。

   A.【甲】         B.【乙】        C.【丙】        D.【丁】

 

(二)综合性学习

 9.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青春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资本。

凭着健壮的体魄,你可以支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凭着顽强的毅力,你可以攀登上一座巍峨的高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你对名著的了解答题。

   ①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回到花果山,在独角鬼王提议下,号称________________。

西天归来后,接受如来授职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后,宋江提出: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梁山泊英雄中有三人对此直言反对,请写出其中两人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

文段一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______________。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卢沟桥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些特点?

                                                                                                     

 

 2.下边是作者给育才中学学生的信中的一段话。

根据这段话提供的信息,在文中的空格处补上一句话。

   卢沟桥的                                                       ,各拱长度如下:

中间一孔最长,为21.6米,往北去的五孔是21.2米,20.5米,19.7米,18.6米,16.0米,往南去的五孔是20.6米,19.6米,18.3米,19.0米,16.1米。

 

 3.下边的说法中哪一项符合文章的原意?

   A.因为永定河经常发大水,所以卢沟桥采用了联拱的结构。

   B.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10个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C.卢沟桥的桥面是用8米宽的石板铺砌成的,这也是卢沟桥结构坚固的原因之一。

   D.桥面的两旁有石栏石柱,上面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4.下边的文字是写苏州吴门桥的。

说说卢沟桥和吴门桥有什么不同之处。

   吴门桥呈拱形,横跨于波涛滚滚的京杭大运河之上。

从船上望去,蓝天碧水之间,像出现了一条长虹。

                                                                                                                  

 

文段二

南海,外国人又称“南中国海”。

早在公元前4000年时,我国沿海渔民就开始在南海捕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了南海郡。

《马可·波罗游记》中也多次提到过“南海”。

南海以我国大陆及台湾岛为北界,南抵印尼加里曼丹岛,面积约350万(千米)2,它比渤海、黄海、东海面积总和还大得多。

南海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它的北岸是我国南部一段漫长的海岸线,排列着汕头、深圳、广州、湛江、海口、北海等一系列重要港口,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黄金海道。

南海有世界上最著名的红树林生长岸区和珊瑚礁区,它也是世界重要渔场之一。

南海出产的龙虾、海马、玳瑁闻名于世。

沿海的广东雷州半岛、广西合浦出产的珍珠称为“南珠”,称誉全球。

南海的丰富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珠江口、莺歌海、北部湾一带,专家预测,它将会成为波斯湾那样的大油气田。

在人口急剧增长、陆地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南海和渤海、黄海、东海一起构成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一大空间,它是中华民族怀抱中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1.本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南海?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南海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两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三

①寒冷也是一种资源和能源,可以开发利用,使之为人类创造财富。

②美国明尼苏达州国际瀑布城,气温常在-30℃以下,素有美国冰箱之称。

这给这个小镇带来了经济上的大繁荣:

州政府拨款200万美元建立了寒冷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中心;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都在这里建有新型汽车厂和试验场,以制造适合高寒地区的汽车。

③实验表明,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增大10%左右,能够产生巨大的膨胀力。

美、加等国巧妙地利用这种张力开山采石。

方法是在冬季打洞,再向洞里灌水,水很快结成冰,结冰的膨胀力能轻易将石头胀裂。

与爆破法相比,这种方法既经济又安全。

④寒冷在医学上应用极广。

如生物制品的冷藏,软组织损伤的冷冻疗法,外科和妇科及皮肤科某些病灶的冷冻手术、冷冻病理切片等,都是人所熟知的。

现在,医学家还运用寒冷进行器官移植,保证了器官的存活;解决了异地异时器官移植的难题。

科学家正探索使人们在每晚入睡后体温下降5℃左右的新途径,预期可延长人的寿命30年。

⑤在极冷的低温条件下,不少导体的电阻消失,出现“超导”现象,这样,就可以实现无损耗输送电能。

⑥利用雪水作冷源,利用地热作热源,这种温差电站已在许多国家成为现实。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文说明的对象是寒冷。

   B.寒冷的一般特征是电阻消失,出现“超导”现象。

   C.寒冷是资源和能源,可以利用它来创造财富。

   D.上文的说明顺序是先总后分,以“空间”为序。

 

 2.请列举上文主要使用的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并谈谈其作用?

                                                                                                                  

 

 3.第③段中加点的“轻易”一词能不能删掉?

为什么?

                                                                                                                  

 

 4.既然寒冷也是一种资源和能源,利用它也能为人类创造财富。

那么日常生活中废弃的蔗渣、木屑、废纸、树叶等同样也有利用价值。

请你选择其中一种,也可另选一种,简明地说说你变废为宝的想法。

                                                                                                         

【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

 1.C     2.B     3.A

 4.A.据——具 B.拔——拨 C.爆——暴 D.颍——颖

  5.B

 6.

(1)说明

(2)议论(3)叙述 (4)描写 (5)抒情    

 7.A    8.B

 

(二)综合性学习

 9.例:

凭着旺盛的精力,你可以开垦出一片肥沃的土地;凭着超人的智慧,你可以描绘出一幅精美的画卷。

 10.①齐天大圣;斗战胜佛。

②武松;李逵;鲁智深。

(三人任选2个即可)

 

(三)阅读

文段一

 1.卢沟桥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2.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3.B

 4.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吴门桥是单拱石桥。

 

文段二

 1.

(1)南海与中国人的渊源(“中国人在南海活动的历史”、“南海的历史”或“南海得名的由来”均可);

(2)南海的地理位置、面积;(3)南海丰富的资源或“南海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

 2.南海有着丰富的港口资源、生物(或答“动植物”)资源、油气资源。

 3.

(1)列数字:

南海面积350万(千米)2;

(2)引资料:

《马可·波罗游记》中也多次提到过“南海”;(3)举例子:

沿海……南珠,称誉全球;(4)打比方:

它是……聚宝盆。

 

文段三

 1.C

 2.示例:

列数字,让读者确切知道事物的数量、状态及发展变化等;

作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